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上皇人
 
人似上皇
 
傲羲皇
 
傲羲轩
 
北牖羲皇
 
北窗一枕
 
北窗寄傲
 
北窗凉
 
北窗眠
 
北窗睡美
 
北窗羲皇
 
北窗卧
 
北窗卧羲皇
 
北窗风
 
北窗高枕
 
北窗高卧
 
宇宙一北窗
 
慕羲皇
 
白日羲皇
 
直到羲皇世
 
笑羲皇
 
羲和人
 
羲皇上
  
羲皇人
 
羲皇以上人
 
羲皇侣
 
羲皇叟
 
羲皇情
 
老北窗
 
卧北窗
 
卧羲皇
 
身致羲皇上
 
闭门寻羲皇
 
陶令塌
 
陶令羲皇
 
陶窗
 
靖节窗风
 
风期结陶叟
 
高枕晤羲皇
 
高卧偃羲皇

相关人物
陶潜
 
伏羲氏
 
羲和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百十一〈陶潜·与子俨等书〉~2097~
告俨、俟、份、佚、佟。夫天地赋命,有生必有终,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岂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邪。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荼毒。每以家毙,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耳。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陋,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恨汝辈稚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泛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2462~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简释

羲皇人:指生活清闲自适。唐李白《戏赠郑溧阳》:“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例句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之三

竹庭瓶水新,深称北窗人。 周贺 赠皎然上人(一本无皎字)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

谁向刘灵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 李商隐 假日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李白 戏赠郑溧阳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李白 经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长啸无一言,陶然上皇逸。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

学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 李白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杜甫 重过何氏五首之四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柳宗元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 权德舆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白居易 竹窗

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 钱起 衡门春夜

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翛然静者事,宛得上皇馀。 钱起 过王舍人宅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

何须问今古,便是上皇人。 陈寡言 山居

不羞莽卓黄金印,却笑羲皇白接䍦。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仗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高适 广陵别郑处士

喜于无声地,暂傲羲皇俗。 鲍溶 秋晚铜山道中宿隐者

《國語辭典》:上皇  拼音:shàng huáng
1.天帝。《庄子。天运》:「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南朝宋。谢灵运〈七里濑诗〉:「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2.古称伏羲氏为「上皇」。汉。郑玄〈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北史。卷八三。文苑列传。许善心》:「反浇季之末流,登上皇之独道。」
3.天子的父亲。《新唐书。卷六。肃宗本纪》:「裴冕等请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即皇帝位于灵武,尊皇帝曰上皇天帝。」唐。颜真卿〈皇帝即位贺上皇表〉:「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践祚改元,皇帝上陛下尊号曰上皇天帝。」
4.楚人称东皇太一。《楚辞。屈原。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國語辭典》:太上皇  拼音:tài shàng huáng
1.皇帝的父亲。《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自疑不能归长安,肃宗以太上皇奉迎,然后自蜀还京。」
2.比喻于幕后掌权之人。如:「他名义上是老闆,但他老婆却是太上皇,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
3.道教神话中,远古帝王之一。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太上老君开天经》:「元皇之后,次有太上皇。」
《漢語大詞典》:太上皇帝
即太上皇。皇帝父亲的尊号。魏书·献帝纪:“於是羣公奏曰:‘昔三皇之世,澹泊无为,故称皇。是以 汉高祖 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北齐书·武成帝纪:“於是羣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咸以奉闻。”参见“ 太上皇 ”。
《國語辭典》:太上皇  拼音:tài shàng huáng
1.皇帝的父亲。《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自疑不能归长安,肃宗以太上皇奉迎,然后自蜀还京。」
2.比喻于幕后掌权之人。如:「他名义上是老闆,但他老婆却是太上皇,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
3.道教神话中,远古帝王之一。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太上老君开天经》:「元皇之后,次有太上皇。」
《漢語大詞典》:太上皇后
天子嫡母的尊号,即皇太后。北齐书·幼主纪:“ 隆化 二年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时八岁,改元为 承化 元年,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帝为太上皇帝,后为太上皇后。”宋史·孝宗纪:“乙亥,内降玉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 德寿宫 ,皇后称太上皇后。’”
《國語辭典》:瘗鹤铭(瘞鶴銘)  拼音:yì hè míng
一种碑铭。梁天监十三年华阳真逸撰。正书,文自左至右。碑在江苏省丹徒县焦山崖石上,后陷落江中,南宋中曾挽出,后复堕江,清康熙间陈鹏年募工出之,共五石。
《國語辭典》:登位  拼音:dēng wèi
登上王位。《三国演义》第三回:「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馀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
《國語辭典》:奏本  拼音:zòu běn
臣下奏呈君上的章疏。
《漢語大詞典》:登阼
即位;登上皇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康帝 登阼,会羣臣。”晋书·后妃传上·景怀夏侯皇后:“ 武帝 登阼,初未追崇。”南史·颜延之传:“ 孝武 登阼,以为金紫光禄大夫。”
《国语辞典》:嫠纬之忧(嫠纬之忧)  拼音:lí wěi zhī yōu
比喻人忧国忘身。参见「嫠忧宗周」条。宋。文天祥〈癸亥上皇帝书〉:「臣何敢追尤往事,上渎圣聪,独为方来计,则嫠纬之忧,不能忘情焉。」
《漢語大詞典》:顶冕(頂冕)
头戴冕旒。谓登上皇位。 宋 周邦彦 《汴都赋》:“其败也,抉目而折骨,其成也,顶冕而垂裳。”
《國語辭典》:羲皇上人  拼音:xī huáng shàng rén
伏羲氏之前的人。指太古时代的人。太古时代的人恬淡无营,心无俗念,生活悠闲,故隐士常用以自喻。晋。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