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王
一代王朝。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汉书·叔孙通传赞》:“ 叔孙通 舍枹鼓而立一王之仪。” 颜师古 注:“别创 汉 代之礼,故云一王之仪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采 周 之旧,以会成王义” 唐 孔颖达 疏:“采 周 公之旧典,以会合成一王之大义。” 唐 柳宗元 《王侍郎母刘氏志文》:“修经术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
分類:一代王朝
《國語辭典》:祖孙(祖孫)  拼音:zǔ sūn
祖父母及孙子女。《聊斋志异。卷七。仙人岛》:「子善博,田产并尽,祖孙莫可栖止,暂僦居于西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这时候,已是吃中饭的时候了,便留他祖孙两个便饭。」
《漢語大詞典》:新苗
(1).新生的禾苗。 晋 陶潜 《时运》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唐 刘长卿 《送齐郎中赴海州》诗:“直庐收旧草,行县及新苗。”
(2).喻指新出现的人才或新生的一代。《花城》1981年增刊第3期:“尤其当发现一个有着天赋才华的美术新苗时,这种激情就来得更为强烈。”《福州晚报》1986.5.4:“ 柯老师 挚爱着教育事业,把培育农村新苗看作自己最大的幸福。”
《漢語大詞典》:土门(土門)
东突厥 第一代可汗名 土门 。也写作 吐门 。意为“万夫长”。周书·异域传下·突厥:“ 突厥 者,盖 匈奴 之别种,姓 阿史那氏 ……其后曰 土门 ,部落稍盛,始至塞上市繒絮,愿通中国。 大统 十一年, 太祖 遣 酒泉胡 安诺槃陁 使焉。其国皆相庆曰:‘今大国使至,我国将兴也。’”
《漢語大詞典》:代英
谓一代英才。 唐 张嘉贞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经纬称人杰,文章作代英;山川看是阵,草木想为兵。”
分類:一代英才
《國語辭典》:母爱(母愛)  拼音:mǔ ài
母亲对儿女的爱。如:「母爱是伟大的。」《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列传。中宗八女》:「内倚母爱,宠倾一朝,与安乐宜城二主、后媦郕国崇国夫人争任事,赇谒纷纭。」
《國語辭典》:遗传(遺傳)  拼音:yí chuán
heredity
经由基因传递使后代延续亲代特徵(如容貌、先天性疾病等)的现象。
《國語辭典》:代表  拼音:dài biǎo
1.由机关、团体选举出来或受委托及指派以代替众人、团体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2.替代人选。《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今天大帅本来是要自己出来演说的,因为多说了话怕发喘病,所以特委了这胡道台做代表。」
3.某一地、事、物的象徵物。如:「大使代表国家,所以他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國語辭典》:下辈(下輩)  拼音:xià bèi
1.卑微的人。《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唐。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小则综覈之权,见侵于下辈;大则机枢之重,旁挠于薄徒。」
2.晚辈、后辈,或子侄辈。如:「身为下辈的我们,应当主动为尊长服务。」
《国语辞典》:子代  拼音:zǐ dài
生物所产生的后一代,称为「子代」。
《漢語大詞典》:双交
四个不同的近交系中第一代杂交之间的产物(如玉蜀黍种的杂交)
《漢語大詞典》:一王法
谓一代之法。汉书·儒林传序:“﹝ 孔子 ﹞缀 周 之礼,因 鲁 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 文 武 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新唐书·文艺传序:“ 大历 正元 间,美才辈出,擩嚌道真,涵泳圣涯,於是 韩愈 倡之, 柳宗元 李翱 皇甫湜 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严,抵轢 晋 魏 ,上轧 汉 周 , 唐 之文完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二程遗书卷三:“ 孔子 知是理,故其志不欲为一王之法,欲为百王之通法。” 刘师培 文说·记事:“故《尧典》测天,《禹贡》治水,垂一王之法,布不刊之言。”
分類:一代
《漢語大詞典》:私禁
谓行于一代的禁令。 明 刘基 《郁离子·灵丘丈人》:“法有二:有古今之通禁,有一代之私禁。”
分類:一代禁令
《漢語大詞典》:一嗣
下一代。 汉 王充 论衡·自记:“名不流於一嗣,文不遗於一札,官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
分類:一代
《國語辭典》:上辈(上輩)  拼音:shàng bèi
家族的前一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因为这一门姻亲隔得远,我向来未曾会过的,只有上辈出门的伯叔父辈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