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腹便便
  
便便笥
 
便便腹
  
便腹笥茎
 
嘲便腹
 
嘲孝先
 
嘲昼眠
 
嘲腹便
 
孝先便腹
 
孝先经笥
 
孝先酣枕
 
孝先风味
 
懒不看书
  
书满腹
 
睡任门生嘲
  
笑便腹
 
笑老韶
 
笑腹便
 
笥有经
   
腹便蒙嘲
 
腹如边孝
 
腹为筐笥
 
腹为箧笥
  
腹笥五经
  
边睡
   
边韶昼眠
 
边韶白日眠
  
饱五经

相关人物
边韶


《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上·边韶〉~2623~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诏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韶之才捷皆此类也。
《新校本史记三家注》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简释

五经笥:喻指文人学识丰富。唐钱起《送集贤崔八叔承恩括图书》:“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


例句

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尔腹为箧笥,应对如转丸。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书此更何问,边韶唯昼眠。 卢纶 秋幕中夜(一作幕中秋月)独坐迟明因陪陈翃郎中晨谒上公因(一作聊)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 钱起 送集贤崔八叔承恩括图书

典故
不发卫平蒙

相关人物
卫平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3229~
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龟使于河,至于泉阳,渔者豫且举网得而囚之。置之笼中。夜半,龟来见梦于宋元王曰:「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语。王有德义,故来告诉。」元王惕然而悟。乃召博士卫平而问之曰:「今寡人梦见一丈夫,延颈而长头,衣玄绣之衣而乘辎车,来见梦于寡人曰:『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语。王有德义,故来告诉。』是何物也?」卫平乃援式而起,仰天而视月之光,观斗所指,定日处乡。规矩为辅,副以权衡。四维已定,八卦相望。视其吉凶,介虫先见。乃对元王曰:「今昔壬子,宿在牵牛。河水大会,鬼神相谋。汉正南北,江河固期,南风新至,江使先来。白云壅汉,万物尽留。斗柄指日,使者当囚。玄服而乘辎车,其名为龟。王急使人问而求之。」王曰:「善。」于是王乃使人驰而往问泉阳令曰:「渔者几何家?名谁为豫且?豫且得龟,见梦于王,王故使我求之。」泉阳令乃使吏案籍视图,水上渔者五十五家,上流之庐,名为豫且。泉阳令曰:「诺。」乃与使者驰而问豫且曰:「今昔汝渔何得?」豫且曰:「夜半时举网得龟。」使者曰:「今龟安在?」曰:「在笼中。」使者曰:「王知子得龟,故使我求之。」豫且曰:「诺。」即系龟而出之笼中,献使者。使者载行,出于泉阳之门。正昼无见,风雨晦冥。云盖其上,五采青黄;雷雨并起,风将而行。入于端门,见于东箱。身如流水,润泽有光。望见元王,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复其故处。元王见而怪之,问卫平曰:「龟见寡人,延颈而前,以何望也?缩颈而复,是何当也?」卫平对曰:「龟在患中,而终昔囚,王有德义,使人活之。今延颈而前,以当谢也,缩颈而却,欲亟去也。」元王曰:「善哉!神至如此乎,不可久留;趣驾送龟,勿令失期。」元王慨然而叹曰:「夫逆人之使,绝人之谋,是不暴乎?取人之有,以自为宝,是不彊乎?寡人闻之,暴得者必暴亡,彊取者必后无功。桀纣暴彊,身死国亡。今我听子,是无仁义之名而有暴彊之道。江河为汤武,我为桀纣。未见其利,恐离其咎。寡人狐疑,安事此宝,趣驾送龟,勿令久留。」卫平对曰:「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天之道,明于上古。游三千岁,不出其域。安平静正,动不用力。寿蔽天地,莫知其极。与物变化,四时变色。居而自匿,伏而不食。春仓夏黄,秋白冬黑。明于阴阳,审于刑德。先知利害,察于祸福,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元王大悦而喜。于是元王向日而谢,再拜而受。择日斋戒,甲乙最良。乃刑白雉,及与骊羊;以血灌龟,于坛中央。以刀剥之,身全不伤。脯酒礼之,横其腹肠。荆支卜之,必制其创。理达于理,文相错迎。使工占之,所言尽当。邦福重宝,闻于傍乡。杀牛取革,被郑之桐。草木毕分,化为甲兵。战胜攻取,莫如元王。元王之时,卫平相宋,宋国最彊,龟之力也。故云神至能见梦于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身能十言尽当,不能通使于河,还报于江,贤能令人战胜攻取,不能自解于刀锋,免剥刺之患。圣能先知亟见,而不能令卫平无言。
典故
不蒙稽古力
 
桓荣稽古
 
稽古力

相关人物
桓荣


《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丁鸿列传·桓荣〉~25~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典故
侯芭
 
侯芭守子云
 
侯芭泪
 
问奇
 
问奇字
 
问字谈经
 
问字载酒
 
问字酒
 
尘覆瓿
 
扬子瓿
 
扬雄瓿
 
携壶问字
 
漫酱瓿
 
玄文覆酱
 
知覆瓿
 
蒙酱瓿
  
覆瓿书
  
访子云
 
说奇字
 
载肴问字
 
载肴从学
 
载酒
 
载酒问字
 
酱瓿玄
 
酱缶纸

相关人物
刘棻
 
刘歆
 
扬雄
 
侯芭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下》
赞曰:……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简释

玄文覆酱:喻著作高深,无人能懂,或喻毫无价值。唐陆龟蒙《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瓿。”

问奇字:指从师受业或向人请教。唐韩愈《题张十八所居》:“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行。”


例句

拟受太玄今不遇,可怜遗恨似侯芭。 皮日休 屣步访鲁望不遇

莫问盐车骏,谁看酱瓿玄。 陆龟蒙 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 陆龟蒙 记事

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 韩愈 题张十八所居(籍)

典故
一曲蒙君赐
 
乞鉴湖
 
湖边贺监
 
知章引去
 
知章请赐
  
贺监湖
 
赐湖唐敕
 
镜上贺老

相关人物
贺知章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列传·贺知章〉~5607~
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
典故
逢蒙弓箭

相关人物
逢蒙


《孟子》卷八上《离娄下》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例句

共许逢蒙快弓箭,再穿杨叶在明年。 张贲 奉和袭美醉中即席见赠次韵

典故 
陆龟蒙散诞
 
顾渚
 
相关人物
陆龟蒙

参考典故
笔床茶灶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列传·陆龟蒙〉~562~
陆龟蒙字鲁望,元方七世孙也。父宾虞,以文历侍御史。龟蒙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一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尝至饶州,三日无所诣。刺史蔡京率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虽幽忧疾痛,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文成,窜稿箧中,或历年不省,为好事者盗去。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朱黄不去手,所藏虽少,其精皆可传。借人书,篇秩坏舛,必为辑褫刊正。乐闻人学,讲论不倦。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身畚锸,薅刺无休时,或讥其劳,答曰:「尧、舜黴瘠,禹胼胝。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判品第。张又新为水说七种,其二慧山泉,三虎丘井,六松江。人助其好者,虽百里为致之。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絜壶置杯不复饮。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渔父、江上丈人。后以高士召,不至。李蔚、卢携素与善,及当国,召拜左拾遗。诏方下,龟蒙卒。光化中,韦庄表龟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赠右补阙。
典故  
吴阿蒙

相关人物
吕蒙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吕蒙传〉~274~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简释

刮目:指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宋苏舜钦《送李冀州》:“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懦生羞。"

吴阿蒙:指人平庸。清顾汾《长至斋宿四译馆署次江补斋太常壁间韵》之四:“壮怀漫说庾开府,老眼依然吴阿蒙。”


例句

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儒生羞。 苏舜钦 送李冀州

壮怀漫说庾开府,老眼依然吴阿蒙。 顾汾 长至斋宿四译馆署次江补斋太常壁间韵之四

典故
壮虎皮
 
羊儇虎蒙
 
羊质
  
虎皮羊

相关人物
扬雄


《法言义疏》卷四〈吾子〉~7~
或曰:「有人焉,自云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袭其裳,则可谓仲尼乎?」曰:「其文是也,其质非也。」「敢问质。」曰:「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三国志》卷六十五〈吴书·王蕃传〉~454~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录》曰: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万彧既为左丞相,蕃嘲彧曰:「鱼潜于渊,出水煦沫。何则?物有本性,不可横处非分也。彧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犬马犹能识养,将何以报厚施乎!」彧曰:「唐虞之朝无谬举之才,造父之门无驽蹇之质,蕃上诬明选,下讪桢干,何伤于日月,适多见其不知量耳。」

例句

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典故

《周易》卷一《蒙卦》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三国魏·王弼注:「处蒙之终,以刚居上,能击去童蒙,以发其昧者也。」

例句

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杜甫 夜听许十损(一作许十一。一作许十。无损字)诵诗爱而有作

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典故    
蒙袂非

相关人物
黔敖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6~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简释

嗟食:喻带侮辱性的施舍。唐李绅《却到浙西》:“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例句

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李绅 却到浙西

典故
吕蒙营

相关人物
吕蒙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吕蒙传》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例句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杜甫 公安县怀古

典故
句践礼
  
蒙勾践礼
 
亲式群蛙
 
亲式鸣蛙
 
越王轼蛙

相关人物
勾践


《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说三〉~554~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馀人。由此观之,誉之足以杀人矣。一曰。越王句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蛙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之有勇者乎!』是岁人有自刭死以其头献者。故越王将复吴而试其教,燔台而鼓之,使民赴火者,赏在火也,临江而鼓之,使人赴水者,赏在水也,临战而使人绝头刳腹而无顾心者,赏在兵也,又况据法而进贤,其助甚此矣。
《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勾践二十一年〉~252~
恐军士畏法不使,自谓未能得士之死力,道见蛙张腹而怒,将有战争之气,即为之轼。其士卒有问于王曰:「君何为敬蛙虫而为之轼?」勾践曰:「吾思士卒之怒久矣,而未有称吾意者。今蛙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轼。」于是军士闻之,莫不怀心乐死,人致其命。

例句

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虽蒙句践礼,竟不闻报效。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

典故
蒙锦绣

相关人物
楚庄王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典故
蒙蒙零雨


《毛诗正义》卷八之二〈国风·豳风·东山〉~295~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國語辭典》:五经笥(五經笥)  拼音:wǔ jīng sì
笥,竹箱。五经笥比喻博通经籍的人。《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腹便便,五经笥。」
《漢語大詞典》:便腹
肥满之腹。 宋 苏轼 《宝山昼睡》诗:“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宋 唐庚 《舍弟既到有作》诗:“匪躬老矣惟心在,便腹依然但髮稀。”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二:“天真贮便腹,浩气塞征襟。”
分類:肥满
《漢語大詞典》:扪腹(捫腹)
抚摸腹部。多形容饱食后怡然自得的样子。 唐 白居易 《饱食闲坐》诗:“捫腹起盥潄,下阶振衣裳。”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诗:“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捫腹。”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何曾识秔稻,捫腹尝果然。”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江暉 ﹞好以奇癖字作文。初若不易解,解之得平平耳。 王稚钦 有诗嘲之云:‘ 江生 突兀扬文风,千奇万怪难与穷……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捫腹。’”
《國語辭典》:空腹便便  拼音:kōng fù pián pián
比喻腹内空虚,无真才实学。宋。廖行之〈青玉案。家山此去无多路〉词:「峥嵘岁月还秋暮,空腹便便无好句。」
《國語辭典》:经笥(經笥)  拼音:jīng sì
笥,书箱。经笥指装经书的箱子。比喻学识广博的人。《晋书。卷三五。陈骞等传。赞曰》:「钜鹿自然,亦云经笥。」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学则经笥,文为世珍。」也称为「经史笥」。
《國語辭典》:腹便便  拼音:fù pián pián
汉代边韶曾白天睡觉,弟子嘲笑他肚子大,懒得读书只想睡觉。边韶听了回答弟子,肚子大是装满五经,饱读书籍,睡觉是在想事情。典出《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
分類:肚子肥满
《國語辭典》:腹笥  拼音:fù sì
肚子所记的书籍,有如书箱的藏书。宋。陈造 次韵张丞诗二首之一:「夫君腹笥尽奇谋,每叩谈锋听不休。」
《漢語大詞典》:边氏腹(邊氏腹)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一:“正便 边氏 腹,不止謫仙襟。”
《漢語大詞典》:边笥(邊笥)
同“ 边氏腹 ”。 清 赵执信 《深秋偶作》诗:“卧看 边 笥章句枯,坐拥管城鬢毛秃。”
《漢語大詞典》:边老便便(邊老便便)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后以“边老便便”称腹大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 沈郎 清瘦不胜衣, 边老 便便带十围。”参见“ 边氏腹 ”。
《漢語大詞典》:边氏腹(邊氏腹)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一:“正便 边氏 腹,不止謫仙襟。”
《漢語大詞典》:边韶腹(邊韶腹)
同“ 边氏腹 ”。 清 严沆 《送谨侯同馆谪广文还里作歌》:“但看卧坦 边韶 腹,有日槎廻 博望 源。”
《國語辭典》:覆瓿  拼音:fù pǒu
汉扬雄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刘歆观之,告诉扬雄,天下学者尚不能通晓《易经》,又如何能了解太玄,恐怕后人要拿来盖酱缸。典出《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后比喻论著不受人重视。清。王鹏运 摸鱼子。莽风尘雅音寥落词:「文章事,覆瓿代薪朝暮,新声那辨钟缶?」也作「覆酱瓿」。
《國語辭典》:覆酱瓿(覆醬瓿)  拼音:fù jiàng pǒu
比喻论著不受人重视。参见「覆瓿」条。清。黄遵宪 杂感诗之三:「但念废弃后,巧拙同泯泯,欲求覆酱瓿,已难拾灰烬。」
《國語辭典》:覆盆  拼音:fù pén
1.比喻沉冤莫白,申诉无门。参见「覆盘」条。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何况公庭之上,岂能尽照覆盆?」
2.比喻雨势急暴,倾盆而下。《佩文韵府。卷一三下。元韵》引祝简〈夏雨〉诗:「电掣雷轰雨覆盆,晚来枕箪颇宜人。」
《國語辭典》:覆酱瓿(覆醬瓿)  拼音:fù jiàng pǒu
比喻论著不受人重视。参见「覆瓿」条。清。黄遵宪 杂感诗之三:「但念废弃后,巧拙同泯泯,欲求覆酱瓿,已难拾灰烬。」
《漢語大詞典》:贺家湖(賀家湖)
镜湖 的别称。 贺知章 退隐乡里后, 唐玄宗 曾诏赐 镜湖 剡川 一曲,故称。 宋 晁补之 《水龙吟·别吴兴至松江作》词:“一似君恩赐与, 贺家湖 、千峯凝翠。”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会稽 镜湖 之东,地名 东关 ,有 天花寺 。 吕文靖 尝题诗云:‘ 贺家湖 上 天花寺 ,一一轩牕向水开。不用闭门防俗客,爱閒能有几人来?’”亦称“ 贺老湖 ”、“ 贺公湖 ”。 宋 沈辽 《寄陆九》诗:“ 贺老湖 边春水生,野阳浮动北风轻。”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七月望夕观月》词:“ 董相 林荒, 贺公 湖在,俯仰成陈迹。”
《漢語大詞典》:天随子(天隨子)
唐 代诗人 陆龟蒙 的别号。 唐 陆龟蒙 《奉和太湖诗·缥缈峰》:“身为大块客,自号 天随子 。”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 陆龟蒙 字 鲁望 ……时谓 江湖散人 ,或号 天随子 、 甫里先生 。”亦省称“ 天随 ”。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 鹿门 有佳士,博览无不瞩。邂逅 天随 翁,篇章互賡续。” 明 高启 《寄题内弟周思敬野人居》:“野人何处是幽栖,闻在 天随 旧宅西。”
《漢語大詞典》:龟蒙(龜蒙)
龟山 和 蒙山 的并称。均在 山东省 境内。二山连续,长约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 龟山 ,东南名 蒙山 。《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毛 传:“ 龟 ,山也; 蒙 ,山也。” 北周 庾信 《周衮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建旟 济 漯 ,拥节 龟 蒙 。” 唐 刘得仁 《送雍陶侍御赴兖州裴尚书命》诗:“ 洙 泗 秋微动, 龟 蒙 月正圆。”
《漢語大詞典》:刮目
(1).拭目。谓改变旧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子云 ( 萧子云 )嘆曰:‘此人(指 丁覘 )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於是闻者稍復刮目。”
(2).指集中注意力。新唐书·张廷珪传:“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 宋 苏舜钦 《送李冀州》诗:“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儒生羞。”
(3).谓另眼看待。《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只为 端卿 生得方面大耳,秀目龙眉,身躯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所以天颜刮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國語辭典》:吴下阿蒙(吳下阿蒙)  拼音:wú xià à méng
阿蒙,指三国名将吕蒙。原习武略,后听从孙权劝说,笃学不倦,几年之后,学识英博。见《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后以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浅陋。《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垂谓之曰:『汝器识长进,非复吴下阿蒙也。』」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常有当俭不俭,因留馀幅以俟剪裁,遂不觉流为散漫者,自今观之,皆吴下阿蒙手笔也。」
《國語辭典》:羊质虎皮(羊質虎皮)  拼音:yáng zhí hǔ pí
羊披上虎皮,本性仍是怯弱。比喻空有壮丽的外表,而缺乏实力。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元。汪元亨〈折桂令。厌红尘拂袖而归〉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也作「虎皮羊质」。
分類:虚有其表
《漢語大詞典》:击蒙(擊蒙)
发蒙;启蒙。《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王弼 注:“击去童蒙,以发其昧。”击,一本作“ 繫 ”。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 明 宋濂 《育王禅师裕公三会语录序》:“其言之也,欲击蒙於当时,其传之也,将泽物於后世。”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独以击蒙讲武之学隶政官者,由强迫教育为在官所有事。”
《漢語大詞典》:嗟来(嗟來)
(1).叹词。来,语助。《庄子·大宗师》:“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2).“嗟来之食”的略语。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夫嗟来而招之,投而与之,乞者犹不取也。” 晋 陶潜 《有会而作》诗:“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乐羊子妻》:“志士不饮 盗泉 ,廉士不食嗟来,况拾遗金乎!”参见“ 嗟来之食 ”。
分類:叹词语助
《國語辭典》:嗟来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國語辭典》:嗟来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國語辭典》:嗟来食(嗟來食)  拼音:jiē lái shí
带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参见「嗟来之食」条。《幼学琼林。卷三。饮食类》:「人贪食曰徒餔啜;食不敬曰嗟来食。」
《國語辭典》:嗟来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漢語大詞典》:嗟食
见“ 嗟来之食 ”。
《國語辭典》:嗟来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國語辭典》:怒蛙  拼音:nù wā
鼓腹而怒之蛙,越王句践见其气盛而行礼,以昭礼贤下士之心。《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句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蛙有气,王犹式之,况士人之有勇者乎?』」后比喻盛气的样子。如:「只见他气如怒蛙,圆目竖眉,谁敢去惹?」
分類:鼓足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