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鞓虹
 
蓬莱殿后鞓红


《旧唐书》卷四〈高宗本纪上·龙朔二年〉~83~
夏四月庚申朔,至自东都。辛巳,造蓬莱宫成,徙居之。
《欧阳修全集·居士外传》卷二十二〈洛阳牡丹记·花释名〉
鞓红者,单叶深红花,出青州,亦曰青州红……其色类腰鞓,故谓之鞓红
《欧阳修全集·居士外传》卷一三〈禁中见鞓红牡丹〉
白首归来玉台上,君王殿后见鞓红。
典故     
员峤波翻
    
海上三山
 
海上山
 
海中山
 
瀛岛
        
蓬莱仙岛
 
蓬莱仙馆
 
蓬莱宫殿
 
蓬莱岛
 
蓬莱银阙
 
入海求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69~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拾遗记》卷一《高辛》
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例句

愁想蓬瀛归去路,难窥旧苑碧桃春。 上元夫人 留别

蓬莱径是曾到来,方丈岂唯方一丈。 任华 寄李白

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伊璠 及第后寄梁烛处士

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 元结 窊尊诗

他年免似骊山鬼,信有蓬莱不可寻。 刘威 感寓

道帔轻裾三岛云,绿髯长占镜中春。 刘威 赠道者

三山来往寻常事,不省曾惊市井人。 刘得仁 赠道人

满庭芳草坐成恨,迢遰蓬莱入梦频。 刘沧 代友人悼姬

华表鹤声天外迥,蓬莱仙界海门通。 刘沧 宿题天坛观

三山仙路寄遥情,刷羽扬翘欲上征。 刘禹锡 吐绶鸟词

三山碧海不归去,且向人间呈羽仪。 刘禹锡 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

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 刘禹锡 怀妓

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 刘禹锡 鹤叹二首

两曜无停驭,蓬壶应有墓。 刘驾 效陶

海上应无三岛路,人间惟有一声歌。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十首

万里云无侣,三山鹤不笼。 司空图 寄郑仁规

却赖风波阻三岛,老臣犹得恋明时。 司空图 携仙箓九首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司空图 步虚

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 司空图 淮西

曾闻劫火到蓬壶,缩尽鳌头海亦枯。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之十八

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 司空曙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安得蓬丘侣,提携采瑶英。 司马札 山中冕兴寄裴侍御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无鬼。 司马札 赠王道士

今日与君无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吕岩 七言

云鬓双明骨更轻,自言寻鹤到蓬瀛。 吕岩 七言

万里宁辞远,三山讵忆归。 吕温 赋得失群鹤

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处学忘机。 周朴 桐柏观

故人吏为隐,怀此若蓬瀛。 姚系 送陆浑主簿赵宗儒之任

兼秩恩归第一流,时寻仙路向瀛洲。 姚合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

先生自说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间。 姚合 赠王尊师

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 孔德绍 南隐游泉山

海鲸始生尾,试摆蓬壶涡。 孟郊 喜符郎诗有天纵

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莱。 孟郊 秋怀

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 孟郊 送无怀道士游春山水

但看北邙山,个是蓬莱岛。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大君当御宇,何必去蓬瀛。 徐敞 赋得金茎露

从此枕中唯有梦,梦魂何处访三山。 曹唐 送刘尊师祗阙庭三首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 曹邺 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险尽平。 曹邺 寄嵩阳道人

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曹邺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不知流水潜催老,未悟三山也是尘。 李咸用 喻道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李咸用 水仙操

三岛路遥身汨没,九天风急羽差池。 李咸用 秋夕书怀寄所知

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 李商隐 寄华岳孙逸人

三山诚迥视,九州扬一尘。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无题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 无题四首之一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李商隐 牡丹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李商隐 当句有对

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 李德裕 罗浮山

从此几迁为计相,蓬莱三刻奏东巡。 李洞 赠长安毕郎中

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

未必蓬莱有仙药,能向鼎中云漠漠。 李涉 春山三朅来

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 李涉 逢旧二首

蓬莱有梯不可蹑,向海回头泪盈睫。 李端 杂歌呈郑锡司空文明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李群玉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

宵分凭槛望,应合见蓬莱。 李群玉 中秋越台看月

清海蓬壶远,秋风碧落深。 李群玉 失鹤

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

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 李群玉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

江上青莲宫,人间蓬莱岛。 李群玉 法华微上人盛话金山境胜旧游在目吟成此篇

蓬莱道士飞霞履,清远仙人寄好诗。 李群玉 送隐者归罗浮

待看春榜来江外,名占蓬莱第几仙。 李频 即席送许曹南省兄

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杜牧 偶题

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之十

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杜甫 游子

诗尽人间兴,兼须入海求。 杜甫 西阁二首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九华山叟惊凡骨,同到蓬莱岂偶然。 杜荀鹤 依韵次同年张曙先辈见寄之什

未归蓬岛上,犹隐国门前。 杜荀鹤 怀紫阁隐者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蓬莱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 柳宗元 新植海石榴

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杨凭 长安春夜宿开元观

三山载群仙,峨峨咸浪中。 杨洵美 答李昌期

不与蓬瀛异,迢迢远玉除。 武元衡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曾在蓬壶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沈亚之 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

芳草迷三岛,澄波似五湖。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 牟融 天台

阆苑云深孤鹤迥,蓬莱天近一身遥。 牟融 送羽衣之京

超遥蓬莱峰,想像金台存。 独孤及 观海

遥信蓬莱宫,不死世世有。 王季友 滑中赠崔高士瑾

若许随师去尘网,愿陪鸾鹤向三山。 王起 赠毛仙翁

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白居易 海漫漫

背云视层崖,别是登蓬壶。 皎然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观却望湖水

风高一叶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 章孝标 送金可纪归新罗

千山垒土望三山,云鹤无踪羽卫还。 罗邺 望仙

翅弱未知三岛路,舌顽虚掉五侯门。 罗隐 临川投穆中丞

归飞未得东风力,魂断三山九万程。 翁洮

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薛据 西陵口观海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袁皓 及第后作

簪星曳月下蓬壶,曾见东皋种白榆。 褚载 赠道士

已住城中寺,难归海上山。 许棠 赠栖白上人

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 许浑 学仙二首

三山未有偷桃计,四海初传问菊名。 许浑 闻释子栖玄欲奉道因寄

三山岁岁有人去,唯恐海风生白波。 许浑 长安岁暮

无话瀛洲路,多年别少君。 贾岛 过杨道士居

旷如临渤澥,窅疑造瀛洲。 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閰功曹舍人

遥知到郡沧波晏,三岛离离一望中。 赵嘏 淮信贺滕迈台州

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 赵嘏 答友人

六宫攀不住,三岛去相招。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

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 郑谷 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记

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 钱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

长吟想风驭,恍若升蓬瀛。 钱起 卧疾答刘道士

何必三山待鸾鹤,年年此地是瀛洲。 雍裕之 曲江池上

莹澈通三岛,岩梧积万层。 韦庄 渔塘十六韵

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 韦庄 王道者

自吟自泣无人会,肠断蓬山第一流。 韩偓 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人归三岛路,日过八花砖。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合充凤食留三岛,谁许莺偷过五湖。 韩偓 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

渺瀰三岛浪,平远一楼春。 韩偓 无题

使君下马爱瀛洲,简贵将求物外游。 韩翃 送夏侯侍郎

因将岁月离三岛,闲贮风烟在一壶。 高蟾 送张道士

越岭寒轻物象殊,海城台阁似蓬壶。 鲍溶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为问蓬莱近消息,海波平静好东游。 鲍溶 得储道士书

一朵蓬莱在世间,梵王宫阙翠云间。 鲍溶 望江中金山寺

自从青鸟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 鲍溶 望麻姑山

典故
五彩服
 
五采衣
 
侍彩
 
弄乌莱子
  
彩眼
   
彩衣斑
  
戏莱
  
戏衣莱
  
斑衣侍
 
斑衣儿啼
 
斑衣舞
 
斑斓戏
 
服彩老莱
 
稚子斑
  
老莱心
 
老莱戏
 
老莱戏彩
   
舞斑衣
 
舞莱衣
 
舞衣斑
  
莱子彩
 
莱子戏庭
 
莱子衣
   
莱衣戏舞
 
衣同莱子

相关人物
老莱子


《艺文类聚》卷二十〈人部四·孝〉~369~
《列女传》曰: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太平御览》卷四百一十三〈人事部五十四·孝中〉~2036~2~
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班兰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胅,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

例句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 刘方平 寄严八判官

王祥因就宦,莱子不违亲。 司空曙 送鄂州张别驾褒阳觐省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莱衣。 姚合 送王龟处士

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

献策金门去,承欢彩服违。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

水乘舟楫去,亲望老莱归。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

服彩老莱并,侍车江革同。 孟郊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

列位登青琐,还乡复采衣。 孙逖 送李给事归徐州觐省

手把黄香扇,身披莱子衣。 岑参 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岑参 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 岑参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岑参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岑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 曹松 边上送友人归宁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曹邺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锦字相催鸟急飞,郎君暂脱老莱衣。 李嘉祐 送郑正则汉阳迎归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 李瀚 蒙求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莱衣。 李白 赠历阳褚司马(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 李端 奉赠苗员外

定看堂高后,斑衣灭泪痕 李频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

彩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 杜牧 送刘秀才归江陵

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杜甫 宗武生日

朝夕高堂念,应宜彩服新。 杜甫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带月轻帆疾,迎霜彩服新。 权德舆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知向东阳去,晨装见彩衣。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彩衣行不废,儒服代相传。 权德舆 送韩孝廉侍从赴举

君之去兮不可留,五采裳兮木兰舟。 权德舆 杂言同用离骚体送张评事襄阳觐省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殷遥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

先垄每怀风木夜,画堂无复彩衣时。 牟融 翁母些

脱却貂襜褕,新著五彩衣。 独孤及 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

迟子扬名后,方期彩服还。 独孤及 送阳翟张主簿之任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王维 送友人南归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春深颜子巷,花映老莱衣。 王贞白 赠刘凝评事

孟孙唯问孝,莱子复辞官。 皇甫冉 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侍

凤雏联翼美王孙,彩服戎装拟塞垣。 卢纶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归觐滑州

䌽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衣同莱子曾分笔,扇似袁宏别有天。 罗隐 寄池州郑员外

盛事两般君总得,老莱衣服戴颙家。 罗隐 寄西华黄炼师

应笑当年老莱子,鲜华都自降明君。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

铜虎贵提天子印,银鱼荣傍老莱衣。 罗隐 送霅川郑员外

朝庆老莱服,夕闲安道琴。 蔡希寂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唯思莱子来,衣拖五般色。 贯休 寄王涤

斑衣在林巷,始觉无羁束。 钱起 小园招隐

莱子昼归今始好,潘园景色夏偏浓。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不嗟荆宝退,能喜彩衣还。 钱起 送安都秀才北还

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向家流水便,怀橘䌽衣香。 钱起 送褚十一澡擢第归吴觐省

才子学诗趋露冕,棠花含笑待斑衣。 钱起 送韦信爱子归觐

承颜看彩服,不觉别丹墀。 钱起 酬刘起居卧病见寄

此去不须求彩服,紫衣全胜老莱衣。 灵澈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

正值江南新酿熟,可容闲却老莱衣。 顾非熊 途次怀归

从此倚门休望断,交亲喜换老莱衣。 齐己 送朱侍御自洛阳归阆州宁觐

典故
三度扬尘
 
三浅蓬莱
 
世变桑田
 
千度桑田
 
尘扬海
 
尘生沧海
 
尘生碧海
 
尘飞沧海
 
巨海枯
 
弱水三浅清
 
扶桑乍几尘
  
东海栽桑
 
东海桑田
 
东海水清浅
 
东海生黄埃
 
枯桑田
 
桑林没东海
 
桑栽东海
 
桑栽海
  
桑海变
  
桑田几兴废
 
桑田成海
 
桑田改
 
桑田清浅
  
桑田移碧海
 
桑田变
 
桑田变易
 
桑亩移
 
水为尘
 
河海不栽桑
 
河生尘
 
洪涛成桑
 
海化田
 
海尘
 
海已水干
 
海底生桑
 
海底翻无水
 
海底飞尘
 
海扬尘
 
海枯成田
  
海水三清浅
 
海水成尘
 
海水扬胡尘
 
海水栽桑
  
海涛浅
 
海为田
 
海无三尺水
 
海生尘
 
海生桑
 
海田枯
 
海变桑田
 
海变田
 
清水起黄尘
 
清浅三变
 
渤海桑田
  
沧波变陆
 
沧海化黄土
 
沧海尘
 
沧海成尘
 
沧海成田
 
沧海成陆
 
沧海扬尘
  
沧海飞尘
 
涨海枯
 
碧海尘
 
碧海扬尘
 
碧海红尘
 
莱洲频度浅
 
蓬岛尘狂
 
蓬海变
 
蓬海飞尘
 
蓬莱水浅
 
蓬莱浅
 
蓬莱清浅
 
观海变
 
变幻桑田
 
阅海桑
 
陵变耕海
 
飞尘赴海
 
飞黄埃
 
鲲海洋尘
 
鲸波浅

相关人物
麻姑


《神仙传》卷七〈麻姑〉~
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简释

桑田:喻世事变迁极快、极大。或谓时间久远。唐王绩《游仙四首》之一:“自悲生死促。无暇待桑田。”


例句

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 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容华委西山,光阴不可还。桑林变东海,富贵今何在。 刘希夷 春女行

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吴少微 过汉故城

任彼桑田变沧海,一丸丹药定千春。 吕岩 七言

金堂玉阙朝群仙,拍手东海成桑田。 孟云卿 行路难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张九龄 经江览旧迹至玄武湖

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戎昱 秋望兴庆宫

冠冕凄凉几迁改,眼看桑田变成海。 戎昱 赠别张附马

倏忽桑田变,谗言亦已空。 戴叔伦 湘中怀古

毫末成围海变田,单家依旧住溪边。 戴叔伦 过珥渎单老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李世民 春日望海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李商隐 一片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李商隐 寄远

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 李峤 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

行看负薪客,坐使桑田变。 李深 游烂柯山四首

他日更来人世看,又应东海变桑田。 李程 赠毛仙翁

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 李端 与道者别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 李端 赠康洽

桑田如可见,沧海几时空。 李端 雪夜寻太白道士

借问蓬莱水,谁逢清浅年。 李群玉 洞庭乾二首之一

伤心云梦泽,岁岁作桑田。 李群玉 洞庭干二首

已观蓬海变,谁厌柏梁灾。 李义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李贺 啁少年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

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 湛贲 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

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王绩 过汉故城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 白居易 读史五首

何时种桃核,几度看桑田。 皇甫冉 祭张公洞二首

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卢僎 十月梅花书赠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卢照邻 长安古意

松倾鹤死桑田变,华表归乡未有年。 若虚 乐仙观

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 萧颖士 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

碧海桑田何处在,笙歌一听一遥遥。 薛曜 送道士入天台

坐看楼阁成丘墟,莫话桑田变成海。 贯休 偶作五首

试就湖边披草径,莫疑东海变桑田。君讶今时尽陵陆,我看明岁更沦涟。 赵冬曦 灉湖作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 邵谒 览张骞传

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 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韩愈 双鸟诗

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 冯著 行路难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乃知东海水,清浅谁能问。 鲍溶 怀仙二首

典故
尘埃满甑
  
尘生甑
 
尘鱼甑釜
  
甑尘斧鱼
 
甑有尘
 
甑生埃
  
生尘甑
 
破釜跃江鱼
 
范丹贫
  
范甑尘
   
釜甑生尘
 
釜生鱼
   
相关人物
范冉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冉〉~2688~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閒,徒行敝服,卖卜于韨。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简释

甑生尘:咏生活清贫。唐权德舆《寓兴》:“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


例句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刘禹锡 学阮公体三首之三

独怜范甑下,思绕画梁飞。 张说 咏尘

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 李洞 闻杜鹃

尘生脱粟甑,万里违高堂。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杜甫 赠裴南部

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 权德舆 寓兴

墨翟突不黔,范丹甑生尘。 权德舆 戏和三韵

尘埃常满甑,钱帛少盈囊。 白居易 谓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谁当便静者,莫使甑生尘。 皇甫冉 寄郑二侍御归新郑无碍寺所居

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

官序诜枝老,幽尘范甑空。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

机尽独亲沙上鸟,家贫唯向釜中鱼。 韩翃 寄雍丘窦明府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骆宾王 和李明府

雅琴驯鲁雉,清歌落范尘。 骆宾王 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

典故
兜率天宫
 
归兜率蓬莱


《太平广记》卷四十八〈神仙四十八·白乐天〉~299~
唐会昌元年,李师稷中丞为浙东观察使。有商客遭风飘荡,不知所止。月馀,至一大山。瑞云奇花,白鹤异树,尽非人间所睹。山侧有人迎问曰:「安得至此?」具言之。令维舟上岸。云:「须谒天师。」遂引至一处,若大寺观,通一道(明抄本「道」下有「士」字)入。道士须眉悉白。侍卫数十。坐大殿上,与语曰:「汝中国人,兹地有缘方得一到,此蓬莱山也。既至,莫要看否?」遣左右引于宫内游观。玉台翠树,光彩夺目,院宇数十,皆有名号。至一院,扃锁甚严,因窥之。众花满庭,堂有垽褥,焚香阶下。客问之。答曰:「此是白乐天院,乐天在中国未来耳。」乃潜记之,遂别之归。旬日至越,具白廉使。李公尽录以报白公。先是,白公平生唯修上坐业,及览李公所报,乃自为诗二首,以记其事及答李浙东云:「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中有仙笼(明抄本「笼」作「龛」。)开一室,皆言此待乐天来。」又曰:「吾学空门不学仙,恐君此语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率天,然白公脱屣烟埃,投弃轩冕与夫昧昧者固不同也,安知非谪仙哉。
典故 
莱芜穷

相关人物
范冉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冉〉~2688~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閒,徒行敝服,卖卜于韨。……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典故
仲蔚园
 
仲蔚庐
 
仲蔚穷居
 
仲蔚蒿
 
依蒿篷
 
孟公不在兹
 
张仲蔚
 
张蔚庐
 
没蓬蒿
 
终岁杜门
  
蒿莱闭庐
  
衡门蒿莱
 
长蓬蒿

相关人物
张仲蔚
 
刘龚


《高士传》卷中《张仲蔚》
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简释

张仲蔚:咏雅逸或贫困。唐李白《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


例句

张弦鹍鸡弄,闭室蓬蒿深。 储光羲 贻王处士子文

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岑参 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

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岑参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岑参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谁怜张仲蔚,日暮反蒿莱。 李元操 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

一叶闲飞斜照里,江南仲蔚在蓬蒿。 李咸用 陈正字山居

寂寞蓬蒿径,喧喧湫隘庐。 李峤

未谢留侯疾,常怀仲蔚园。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剪。 李德裕 早秋龙兴寺江亭閒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

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李德裕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之书楼晴望

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 李白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李贺 感讽五首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杜牧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

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杜牧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杜牧 赠宣州元处士

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 杜甫 北邻

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 杜甫 贻阮隐居

那令蓬蒿客,兹席未离尊。 杨衡 广州石门寺重送李尚赴朝时兼宗正卿

可怜户外桃兼李,仲蔚蓬蒿奈尔何。 罗隐 春思

一去蓬蒿径,羡君閒有馀。 郎士元 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

蓬蒿驻驺驭,鸡犬傍簪缨。 钱起 赠李十六

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钱起 重赠赵给事

蓬莱久芜没,金石徒精坚。 陈子昂 赠赵六贞固二首之二

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 韦庄 铜仪

聊安张蔚庐,讵扫陈蕃室。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典故

《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例句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典故
莱公同鼎轴

相关人物
毕士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七〈起真宗景德元年八月尽是年闰九月〉~25~
八月乙卯,泾原部署陈兴言:「率兵与熟户折密桑等族掩击伪署万子军主族帐于武延咸泊川,擒俘三百馀人,斩首二百五十三级,虏获牛马、器仗三万一千计。贼党败走,悉焚其庐帐。即日回军,又与贼遇,俘斩、获其资畜甚众。」诏所获戎俘并给土田资粮,无令失所。赐赉兴等有差。是日,上御崇政殿,出阵图示辅臣。己未,以参知政事吏部侍郎毕士安、三司使兵部侍郎寇准并依前官平章事。
典故
莱公骰


《宋人轶事汇编》卷五〈寇准〉~20~
澶渊之役,真宗使候准,曰:「相公饮酒矣,唱曲子矣,掷骰子矣,鼾睡矣。」
典故
莱宫扶景德


《邵氏闻见录》卷一~7~
真宗皇帝景德元年,契丹入寇,犯澶渊,京师震动。当时大臣有请幸金陵、幸西蜀者。左相毕文简公病不出,右相寇莱公独劝帝亲征,帝意乃决,遂幸澶渊。帝意不欲过河,寇公力请,高琼控帝马渡过浮梁。帝登城,六军望黄屋呼「万岁」,声动原野,士气大振。帝每使人觇莱公动息,或曰:「寇准昼寝,鼻息如雷。」或曰:「寇准方命庖人斫鲙。」帝乃安。既射杀死虏骁将顺国王挞览,虏惧请和,帝令择重臣报聘。莱公遣侍禁曹利用以往。帝曰:「凡虏所须即许之。」莱公戒之曰:「若许过二十万金币,吾斩若矣。」和议成,诸将请设伏邀击,可使虏匹马不返。莱公劝帝勿从,纵契丹归国,以保盟好。帝回銮,每叹莱公之功。小人或谮之曰:「陛下闻博乎?钱输将尽,取其馀尽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尚何念之。」帝闻之惊甚,莱公眷礼遂衰。
典故
千钟逼老莱
 
老莱嘉耦
  
莱氏与妻行

相关人物
老莱子


汉·刘向《列女传》卷二《楚老莱妻》
楚老莱子之妻也。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缊食菽,垦山播种。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莱,贤士也。」王欲聘以璧帛,恐不来,楚王驾至老莱之门,老莱方织畚,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老莱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王复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老莱子曰:「诺。」王去,其妻戴畚莱挟薪樵而来,曰:「何车之众也?」老莱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国之政。」妻曰:「许之乎?」曰:「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钺。今先生食人酒肉,授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投其畚莱而去。」老莱子曰:「子还,吾为子更虑。」遂行不顾,至江南而止。

简释

莱妻:喻指夫妻偕隐。唐白居易瞅晚》:“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例句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国千钟逼老莱。 杜荀鹤 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张奉娉贤妻,老莱籍嘉偶。 王绩 山中叙志

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白居易 秋晚

莱子多嘉庆,陶公得此生。 皇甫冉 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

庞公采药去,莱氏与妻行。 皇甫冉 赠郑山人

典故
莱相


《渑水燕谈录》卷六〈先兆〉~74~
初,寇莱公十九擢进士第,有善相者曰:「君相甚贵,但及第太早,恐不善终。若功成早退,庶免深祸。盖君骨类卢多逊耳。」后果如其言。
典故
一钓十五鳌
 
三岛钓鳌
  
巨鳌
 
巨鳌连钓
 
巨鳌钓
   
钓连鳌
  
长竿钓巨鳌
   
鳌岭
   
鳌驾蓬莱
 
龙伯啖
 
龙伯国人
 
龙伯戏
 
龙伯翁
 
龙伯钓
 
龙伯钓鳌


《列子·汤问》
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引《河图玉版》
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而死。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简释

钓鳌:咏仙,或喻事业非凡。唐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龙伯国人:指仙人。唐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公大食刀歌》:“苍水使者扪赤绦,尤伯国人罢钓鳌。”


例句

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 司空图 淮西

此中即是神仙地,引手何妨一钓鳌。 李咸用 陈正字山居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李商隐 异俗二首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 李德裕 罗浮山(番禺连帅所遗)

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李白 赠薛校书

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苍水使者扪赤绦,龙伯国人罢钓鳌。 杜甫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 温庭筠 拂舞词(一作公无渡河)

太公取璜我不取,龙伯钓鳌我不钓。 皎然 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

独向若耶溪上住,谁知不是钓鳌人。 翁洮 赠方干先生

河清海晏少波涛,几载垂钩不得鳌。 翁洮 赠进士王雄

《漢語大詞典》:三壶(三壺)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方丈 、 蓬莱 、 瀛洲 的合称。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國語辭典》:三山  拼音:sān shān
1.神话传说中,东海中仙人所居住的三座山。参见「三神山」条。宋。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
2.山名。位于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座山峰,晋太康中王浚伐吴,自牛渚顺流鼓棹,造三山,即此。
3.福州市的别名。参见「福州市」条。
《漢語大詞典》:三山骨
指驴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一弄儿打扮的实难赛,大信袋滴溜着三山骨,硬布衫拦截断十字街。”
《漢語大詞典》:三岛(三島)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漢語大詞典》:五山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 岱舆 、 员嶠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莱 。”
(2).五座山。指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史记·孝武本纪:“ 中国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此五山 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 李贤 注:“五山即五岳也。”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即 杭州 径山 兴盛万寿寺 、 北山 景德灵隐寺 、 南山 净慈报恩光孝寺 、 宁波 阿育王山 鄮峰广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漢語大詞典》:员峤(員嶠)
神话中的仙山名。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嶠,渠庙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沈辽 《陪客游山》诗:“峭岭想 员嶠 ,横溪胜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 员嶠 。”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长宽各一丈的面积。《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1.维摩诘所说经说,维摩诘居士居住的卧室一丈见方,但容量无限,禅宗取其意,以方丈名住持所居之室。《西游记》第九回:「你真个要寻父母,可随我到方丈里来。」
2.僧寺的住持。《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娘子道:『一件,不要去方丈内去;二件,不要与和尚说话;三件,去了就回。来得迟,我便来寻你也。』」《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贫僧当年住在南京太平府芜湖县甘露庵里的,后在京师报国寺做方丈。」
《漢語大詞典》:方丈洲
传说 东海 中神山名。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 方丈 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羣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
《國語辭典》:方壶(方壺)  拼音:fāng hú
1.腹圆口四方的壶。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三曰方壶。」《文选。班固。西都赋》:「滥嬴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
《國語辭典》:方蓬  拼音:fāng péng
方壶及蓬莱的合称,二者均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李白〈赠卢徵君昆弟〉诗:「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清。朱彝尊〈万年藤杖歌赠尤检讨〉诗:「人生快意亦已足,岂必入海求方蓬。」
《國語辭典》:瀛洲  拼音:yíng zhōu
传说为东海中神仙所居住的仙岛。《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國語辭典》: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瀛洲,古代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初以登瀛洲比喻成仙。唐太宗时,立文学馆,以十八学士入选,备受皇帝礼遇与敬重,各方钦羡不已,称为「登瀛洲」。比喻平步青云,功名有成。《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一折》:「恰便似芙蓉生在秋江上,几时得坠鞭误入平康巷,怎做得登瀛洲膝盖儿软,踏翰林脚步儿长。」
《漢語大詞典》:蓬丘
即 蓬莱山 。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蓬丘 , 蓬莱山 是也。”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吾将採药於 蓬丘 。” 清 黄叔威 《古诗》之七:“东海近几席,彷彿是 蓬丘 。”参见“ 蓬莱山 ”。
分類:蓬莱山
《漢語大詞典》:蓬莱山(蓬萊山)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山海经·海内北经:“ 蓬莱山 在海中。”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 李贤 注:“ 蓬莱 ,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祕録并皆在焉。” 清 孙枝蔚 《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何名 西王母 ,何处 蓬莱山 。”
《國語辭典》:蓬壶(蓬壺)  拼音:péng hú
传说海中仙山蓬莱,形如壶器,故称为「蓬壶」。元。汤式〈天香引。望三山〉曲:「望三山远似蓬壶,挨到如今,提起当初,槟榔蜜涎吐胭脂。」
《國語辭典》:蓬山  拼音:péng shān
蓬莱山,为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后指仙境。唐。李商隐 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漢語大詞典》:蓬莱山(蓬萊山)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山海经·海内北经:“ 蓬莱山 在海中。”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 李贤 注:“ 蓬莱 ,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祕録并皆在焉。” 清 孙枝蔚 《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何名 西王母 ,何处 蓬莱山 。”
《國語辭典》:蓬莱(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莱。指草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2.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唐代宫殿。参见「蓬莱宫」条。
4.县名。参见「蓬莱县」条。
《國語辭典》:蓬岛(蓬島)  拼音:péng dǎo
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元。揭傒斯 雨述诗三首之二:「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风清若蓬岛。」
分類:蓬莱山
《國語辭典》:蓬莱(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莱。指草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2.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唐代宫殿。参见「蓬莱宫」条。
4.县名。参见「蓬莱县」条。
《國語辭典》:蓬瀛  拼音:péng yíng
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与瀛洲。后比喻人间仙境,多指游玩的地方。宋。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词:「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元。张养浩〈十二月兼尧民歌。从跳出功名火坑〉曲:「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
《國語辭典》:蓬莱(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莱。指草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2.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唐代宫殿。参见「蓬莱宫」条。
4.县名。参见「蓬莱县」条。
《漢語大詞典》:彩服(綵服)
犹彩衣。指孝养父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於堂前?” 清 周亮工 《延医不得寄舍弟靖公》诗:“乱里弓衣怜幼弟,危途彩服媿双亲。”参见“ 彩衣 ”。
(1).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员。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 仇兆鳌 注:“棣华比其弟,綵服兼诸公。”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綵服,有职者之服。” 明 刘基 《南陵崔氏思梅诗》:“昔来梅花下,綵服辉清尊。”
(2).犹彩衣。谓彩衣以娱亲。 唐 杜甫 《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闈趋。” 仇兆鳌 注:“ 老莱子 綵服以娱亲。” 宋 司马光 《送苏屯田寀知单州》诗:“綵服当年戏,驪驹此日荣。”参见“ 綵衣娱亲 ”。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漢語大詞典》:彩衣娱亲(綵衣娱親)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相传 春秋 时 楚国 老莱子 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后遂用“綵衣娱亲”为孝养父母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灵芝篇》:“ 伯瑜 年七十,綵衣以娱亲。” 杜甫 《宗武生日》“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清 仇兆鳌 注:“当精文选以绍家学,何必为綵衣娱亲乎?”
《漢語大詞典》:戏彩(戲彩)
亦作“ 戏綵 ”。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元 郭钰 《赠彭将军》诗:“座上衣冠戏綵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
《漢語大詞典》:戏莱衣(戲萊衣)
原谓 春秋 末 楚国 老莱子 穿五色斑斓之衣,扮小儿之状以娱双亲。后作为孝养父母之典。 宋 张纲 《蓦山溪·甲辰生日》词:“只愿早休官,居 颜 巷,戏 莱 衣,岁岁长欢聚。”亦作“ 戏斑衣 ”。 宋 冯取洽 《贺新郎·送别定轩》词:“梦折营门柳。送君归,暂戏斑衣,又拢征袖。”参见“ 戏彩 ”。
《漢語大詞典》:戏彩(戲彩)
亦作“ 戏綵 ”。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元 郭钰 《赠彭将军》诗:“座上衣冠戏綵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
《國語辭典》:斑衣  拼音:bān yī
有花纹的衣服。宋。刘克庄〈贺新郎。身畔无丝缕〉词:「老去聊攀莱子例,倒著斑衣戏舞。」
《國語辭典》:斑衣戏彩(斑衣戲彩)  拼音:bān yī xì cǎi
古代二十四孝中老莱子著彩衣娱亲的故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三。人事部。孝中》。后比喻以滑稽逗趣的动作,来娱乐双亲。《红楼梦》第五四回:「那二十四孝上的『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了一笑。」也作「班衣戏䌽」。
《漢語大詞典》:老莱(老萊)
老莱子 的省称。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老莱 灌园以远之,从其所好,莫与易也。” 唐 孟郊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诗:“服綵 老莱 并,侍车 江革 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百里白云亲舍近,不得斑衣效 老莱 。”
分類:老莱子
《漢語大詞典》:老莱服(老萊服)
即老莱衣。 宋 梅尧臣 《送新安张尉乞侍养归淮甸》诗:“却衣 老莱 服,曾无 梅福 书。”参见“ 老莱衣 ”。
《漢語大詞典》:老莱衣(老萊衣)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清 赵翼 《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漢語大詞典》:老莱衣(老萊衣)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清 赵翼 《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漢語大詞典》:莱子(萊子)
(1).即 老莱子 。 春秋 时 楚 隐士,世传有 老莱子 戏綵娱亲的故事。 前蜀 贯休 《寄王涤》诗:“唯思 莱子 来,衣拖五般色。”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悲 温生 絶裾不犹,惭 莱子 承欢弗久。”参见“ 莱衣 ”。
(2).即耒子。古钱币名。 唐 李贺 《感春》诗:“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王琦 汇解引 吴正子 注:“‘莱子’当作‘耒子’。 宋废帝 景和 元年,铸二銖钱,文曰‘景和’。形式转细,无轮郭、不磨凿者,谓之‘耒子’。”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國語辭典》:莱彩(萊彩)  拼音:lái cǎi
周代老莱子七十岁著五色斑襕衣娱亲。明。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要将莱彩欢亲意,且戴儒冠尽子情。」也作「莱衣」。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國語辭典》:东海扬尘(東海揚塵)  拼音:dōng hǎi yáng chén
东海变陆地,扬起尘土。比喻世事变化极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东海扬尘犹有日,白衣苍狗刹那间。」
分類:世事巨变
《漢語大詞典》:桑海
“桑田沧海”的略语。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明 李东阳 《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世运迭推代,昔闻桑海三。” 赵朴初 《柳营曲·参观全国劳动改造罪犯工作展览会》曲:“奋身桑海换,刮目性情移。”参见“ 桑田沧海 ”。
分類:桑田沧海
《漢語大詞典》:桑田沧海(桑田滄海)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
《國語辭典》:桑田  拼音:sāng tián
1.栽植桑树的田地。《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肇庆去巡阅,他便说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
2.比喻世事变迁。明。杨珽《龙膏记》第三○出:「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婵娟,休恋著舞镜飞鸾。」
3.地名。春秋时虢国属地,约于今河南省阌乡县东北。
《漢語大詞典》:桑田沧海(桑田滄海)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
《漢語大詞典》:桑田沧海(桑田滄海)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
《漢語大詞典》:海桑陵谷
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清 朱彝尊 《玉带生歌》:“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清 南荃外史 《叹老》:“海桑陵谷幻乾坤,春梦模楜不见痕。”
《漢語大詞典》:海水桑田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唐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皋隐者》:“海水桑田几变迁,桃花依旧郡城边。”参见“ 沧海桑田 ”。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
《國語辭典》:沧桑(滄桑)  拼音:cāng sāng
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参见「沧海桑田」条。清。王鹏运满江红。风帽尘衫〉词:「旌旆影,沧桑话。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吒。」
分類:朝代更迭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
《漢語大詞典》:尘甑(塵甑)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载, 桓帝 时以 冉 为 莱芜 长,因遭母忧,不到官,结草室而居。“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后因以“尘甑”为形容清贫之典。 宋 范成大 《春寒即事留游子明王仲显》诗:“笑我生尘甑,惭君有意袍;故人能少驻,门径久蓬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夫人从容曰:‘君尘甑犹昔,何老誖不念子孙耶?’”
分類:莱芜到官
《漢語大詞典》:甑尘(甑塵)
见“ 甑尘釜鱼 ”。
《國語辭典》:甑尘釜鱼(甑塵釜魚)  拼音:zèng chén fǔ yú
甑、釜,皆为炊具。甑尘釜鱼指汉朝范冉家境清苦,久不能烧饭,以致炊器积满尘埃,锅子生蠹鱼。典出《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比喻生活极为清寒困苦。如:「只要能照著自己的心意过日子,即使甑尘釜鱼,我也心甘情愿。」
《漢語大詞典》:甑生尘(甑生塵)
见“ 甑尘釜鱼 ”。
《國語辭典》:甑尘釜鱼(甑塵釜魚)  拼音:zèng chén fǔ yú
甑、釜,皆为炊具。甑尘釜鱼指汉朝范冉家境清苦,久不能烧饭,以致炊器积满尘埃,锅子生蠹鱼。典出《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比喻生活极为清寒困苦。如:「只要能照著自己的心意过日子,即使甑尘釜鱼,我也心甘情愿。」
《漢語大詞典》:范甑
犹范釜。 唐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诗:“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参见“ 范冉 ”。
《漢語大詞典》:范冉
字 史云 , 东汉 陈留 人。曾师事 马融 ,通五经。 桓帝 时为 莱芜 长,遭母忧,不就。性狷急,常佩韦以自缓。罹党锢之祸,遁迹 梁 沛 间,卖卜为生,清贫自守,时或粮绝,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冉,或作“丹”。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 明 邵璨 《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 范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来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説了穷, 石崇 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説了富, 范丹 也有万顷之财。”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谁识 范丹 守,犹甘 原宪 贫。”
《漢語大詞典》:莱芜甑(萊蕪甑)
汉 代 范冉 ,字 史云 ,为 莱芜 长,后遭党人禁锢,生活清贫,但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当时有民谣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因以“莱芜甑”指生活清贫。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一:“唯安 莱芜 甑,兼慕 林宗 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
《國語辭典》:釜中鱼(釜中魚)  拼音:fǔ zhōng yú
锅里的鱼。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如:「他此时的境遇,彷如釜中鱼,岌岌可危。」
《國語辭典》:釜中之鱼(釜中之魚)  拼音:fǔ zhōng zhī yú
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也作「釜底枯鱼」、「釜底游鱼」、「釜里之鱼」。
《漢語大詞典》:釜鱼甑尘(釜魚甑塵)
釜中生鱼,甑中生尘,比喻生活清贫。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一旦以輜重被訐於监司,夫以巡方而黷货,又何问下吏之操守,釜鱼甑尘之风,空谷於天下矣。”参见“ 釜中生鱼 ”。
分類:中生清贫
《國語辭典》:釜中生鱼(釜中生魚)  拼音:fǔ zhōng shēng yú
东汉范冉,性违时绝俗。桓帝时,举以为莱芜长,因母忧,不到官。与妻结草室而居,时有粮粒尽,亦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见《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锅里只有冷水,长久不用,都生出鱼虫了。比喻生活贫困,断炊已久。如:「他因长久失业,已到了釜中生鱼,无以自存的地步了。」
《漢語大詞典》:鱼生空釜(魚生空釜)
同“ 鱼釜尘甑 ”。 宋 陆游 《独立》诗:“羊踏寒蔬新少梦,鱼生空釜久諳穷。”
《漢語大詞典》:鱼釜(魚釜)
见“ 鱼釜尘甑 ”。
《漢語大詞典》:鱼釜尘甑(魚釜塵甑)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范冉 ﹞遭党人禁錮,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范冉 字 史云 , 桓帝 时曾任 莱芜 长。后以“鱼釜尘甑”谓贫穷得无粮可炊。 清 陈烺 《梅喜缘·情诉》曲:“甘守着裙布釵荆,甘受尽鱼釜尘甑,不惭愧牛衣对影,也惟愿鹿车挽并。”亦省作“ 鱼釜 ”。 清 张问陶 《话故山》诗:“词人久已甘鱼釜,新妇犹知羡鹿车。” 清 朱鹤龄 《湖翻行》:“竟日鱼釜无炊烟,浇愁何处沽村酒。”
分類:范冉莱芜
《漢語大詞典》:范冉
字 史云 , 东汉 陈留 人。曾师事 马融 ,通五经。 桓帝 时为 莱芜 长,遭母忧,不就。性狷急,常佩韦以自缓。罹党锢之祸,遁迹 梁 沛 间,卖卜为生,清贫自守,时或粮绝,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冉,或作“丹”。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 明 邵璨 《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 范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来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説了穷, 石崇 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説了富, 范丹 也有万顷之财。”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谁识 范丹 守,犹甘 原宪 贫。”
《漢語大詞典》:蒿菜
泛指野草、杂草。例如:蒿菜中侧听徐行。——《聊斋志异·促织
分類:野草杂草
《國語辭典》:蓬蒿  拼音:péng hāo
1.蓬、蒿,皆野草名。蓬蒿,借指野地。唐。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2.茼蒿的别名。参见「茼蒿」条。
《國語辭典》:蒿莱(蒿萊)  拼音:hāo lái
1.蒿、莱,皆野草名。蒿莱指杂草。《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向栩传》:「及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
2.田野。《文选。张华。鹪鹩赋。序》:「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蓠之下。」
3.衰竭。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國語辭典》:莱妻(萊妻)  拼音:lái qī
老莱子的妻子。曾劝阻其夫接受楚王官爵。见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二。贤明传。楚老莱妻》。北周。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诗:「蒙吏观秋水,莱妻纺落毛。」也称为「莱妇」。
分類:老莱子
《漢語大詞典》:六鳌(六鰲,六鼇)
亦作“ 六鰲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赠镇府》诗:“六鼇还镇澥,八柱独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诗》:“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貔貅走六鰲。”
《漢語大詞典》:连六鳌(連六鼇)
亦作“ 连六鰲 ”。 相传 渤海 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 宋 刘攽 《和罗著作渔翁》:“ 龙伯国 人连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 清 李调元 《金鳌岭》诗:“我闻 龙伯 人,巨钓连六鰲。”亦省作“ 连六 ”。 唐 张友正 《钓鳌赋》:“谓优游以无穷,何瞬息而连六。” 明 杨基 《钓鳌海客歌》:“重施 龙伯国 人技,一展丝纶连六归。”
《漢語大詞典》:连鳌(連鼇)
亦作“ 连鰲 ”。
1.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事见列子·汤问。后因以“连鼇”作善钓之典。 唐 李商隐 《异俗》诗之二:“点对连鰲饵,搜求缚虎符。” 明 杨基 《天平山十四题·钓鱼矶》诗:“谁操百尺竿,重试连鰲手。”亦为称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 唐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诗:“钓水路非远,连鼇意何深。” 宋 刘攽 《次韵酬李推官》:“倾盖强君留一醉,相看前路钓连鼇。” 宋 王圭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诗序:“ 叔志 连鼇 桂苑 ,展驥 巴陵 ,良为欣抃。”
2.形容岿然屹立的样子。
《國語辭典》:钓鳌(釣鼇)  拼音:diào áo
相传龙伯国有个巨人,一次就钓起六只负载五山的大龟。典出《列子。汤问》。比喻举止豪迈或抱负远大。唐。李白 赠薛校书诗:「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漢語大詞典》:灵鳌(靈鼇)
神话传说中的巨龟。语出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王逸 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鼇,背负 蓬莱之山 而抃舞。” 三国 魏 曹植 《远游篇》:“灵鼇戴 方丈 ,神岳儼嵯峩!” 唐 李商隐 《韩碑》诗:“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鼇蟠以螭。” 元 周权 《九日偕友登东岩定香寺》诗:“当时补天餘,偶堕灵鼇背。”
《國語辭典》:鳌山(鰲山)  拼音:áo shān
元宵节时布置花灯,叠成鳌形,高峻如山,称为「鳌山」。《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鳌山高灯,长一十六丈,阔二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水浒传》第三三回:「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䌽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也作「鳌山」。
《國語辭典》:鳌山(鼇山)  拼音:áo shān
1.山名。位于湖南省常德县北,相传昔有名僧悟道于此。也称为「虎齿山」。
2.元宵节时布置花灯,叠成鳌形,高峻如山,称为「鳌山」。也作「鳌山」。
《國語辭典》:鳌戴(鼇戴)  拼音:áo dài
古代有上帝命十五巨鳌用头负举大山的传说,故后用为比喻恩德深重的感戴之词。《楚辞。屈原。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漢語大詞典》:鳌钓(鼇釣)
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 伯龙之国 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见列子·汤问。后因以“鼇钓”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唐 元稹 《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鶻拳心颇尊。” 明 李贽 《又书使通州诗后》:“公独鼇钓 通海 ,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