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入爨
 
尾半焦
 
带火焦桐
 
怜焦尾
 
暗辨桐声
 
桐尾
 
桐薪鸣灶
 
桐遇知音
 
炊爨得琴材
    
焦琴
  
爨下声
 
爨下馀
   
爨馀材
 
琴得焦桐
 
翠桐入爨
 
蔡邕琴
 
薪馀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4~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简释

焦琴:美称琴,或喻人才遭到埋没。宋王禹偁《秋居幽兴》之二:“幽兴将何遣,焦琴贳酒杯。”


例句

应谓焦桐堪采斫,不知谁是柳吴兴。 张又新 吹台山

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李咸用 山居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沉沉。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李峤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李颀 题僧房双桐

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 白居易 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感谢

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白居易 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那令杂繁手,出假求焦尾。 窦庠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苏轼 次韵朱光庭喜雨

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贾岛 投孟郊

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陈标 焦桐树

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韦庄 同旧韵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 韩愈 题木居士二首之二

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顾况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

典故
一枝春雨
 
一笑无颜色
 
三千粉黛
 
分钗半夜
 
动地鼙鼓
 
合金钿
 
回头一笑千娇媚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太液芙蓉未央柳
 
带雨梨花
 
恩泽初承
 
凭肩私语
 
春雨带梨花
 
梧桐疏雨
 
梧桐秋雨
 
梧桐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春带雨
 
梨花枝上雨
  
歌长恨
 
洪都方士
 
海上仙山缥缈
  
玉容寂寞
 
百媚生
 
盟钗一股
 
睡髻偏
 
笳鼓动,渔阳弄
 
粉泪梨花
 
绵绵此恨无尽期
 
股钗还一半
 
花带雨
 
回廊私语
 
金钗信
  
钿盒偷传
 
云栈萦纡
 
惊破霓裳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青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冠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帐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閒暇【承欢侍寝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听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发知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回首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栈纡登剑阁【云栈栈回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马嵬坡下尘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旧枕故衾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方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为感君王展转恩】,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慌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金阙两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九华帐下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珠箔银钩逦迤开】【珠箔银钩迤逦开】【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含情凝涕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下问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尽期】。
典故
九疑泪竹
 
二女事唐虞
 
二女垂泪
  
二妃愁
 
哭翠华
 
哭苍梧
 
哭重华
 
啼斑竹
 
啼湘
 
啼舜妇
 
尧女
 
女悲
  
妃泣竹
  
娥英泣
 
帝妃
  
帝子痕
 
思帝子
 
怨泪连疏竹
 
恨竹泪
  
斑竹染啼血
 
染竹啼
 
染筠
 
楚妃泪竹
 
江娥啼竹
     
湘女恨
  
湘妃怨
 
湘妃泣
 
湘妃泪
 
湘妃旧竹
 
湘妃血
  
湘娥竹
 
湘川别泪
 
湘川恨
 
湘水泪
 
湘泪
 
湘皇泪雨
 
湘竹痕
  
湘篁染泪
  
湘魂
 
玉立湘皋
  
竹上斓斑
 
竹上泪
 
粉篁春泪
 
舜妃啼竹
 
舜妃悲
 
舜娥悲
  
苍梧恨
 
苍梧泪

相关人物
唐尧
 
女英
 
娥皇
 
 
虞舜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木部下·竹〉~55~
《博物志》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班。今下隽有班皮竹。
《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二〈竹部一·竹上〉~4404~
任昉《述异记》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列女传》卷一〈母仪传·有虞二妃〉~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东汉·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降,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没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尧〉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閒,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简释

江娥啼竹:咏忧伤之情,或咏竹。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例句

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 僧鸾 赠李粲秀才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刘沧 江楼月夜闻笛

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 刘长卿 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

野蕉依戍客,庙竹映湘君。 司空曙 送史泽之长沙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之二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 孟郊 闲怨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孙氏 闻琴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重华不是风流主,湘水犹传泣二妃。 崔道融 马嵬

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 张九龄 杂诗五首之四

斑竹年来笋自生,白苹春尽花空落。遥望零陵见旧丘,苍梧云起至今愁。唯馀帝子千行泪,添作潇湘万里流。 张谓 邵陵作

湘水终日流,湘妃昔时哭。美色已成尘,泪痕犹在竹。 施肩吾 湘川怀古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朱放

有虞曾不有遗言,滴尽湘妃眼中血。 李咸用 铜雀台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李商隐 潭州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 李嘉祐 裴侍御见赠斑竹杖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李峤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从湘灵住河汉。 李涉 寄荆娘写真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沈。 李涉 鹧鸪词二首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李白 望夫石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李益 从军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词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李端 古别离二首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李端 幽居作

游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李绅 重台莲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李群玉 湖中古愁三首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李贺 黄头郎

自解看花笑,憎闻染竹啼。 杜易简 湘川新曲二首之二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杜牧 斑竹筒簟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杜甫 奉和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杜甫 渼陂行

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规夜啼江树白。 武元衡 望夫石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 王睿

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 皇甫冉 赠恭顺皇后挽歌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皎然 赋得吴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

翠帐云屏白玉床,啼鸟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卢仝 小妇吟

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卢仝 秋梦行

夜光疑汉曲,寒韵辨湘灵。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似湘妃泪尽时。 贾岛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至今楚竹上,犹有泪痕斑。 郎士元 湘夫人二首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郎士元 送李敖湖南书记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郭震 莲花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陈羽 湘君祠

湘妃独立九疑暮,汉女菱歌春日长。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韦庄 庭前桃

露沾湘竹泪,花堕越梅妆。 韦庄 春愁

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 韦蟾 岳麓道林寺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韩愈 晚泊水口

荒餐茹獠蛊,幽梦感湘灵。 韩愈 答张彻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韩愈 送惠师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高骈 湘妃庙

典故  
苍梧
 
虞帝魂


《礼记·檀弓上》
「舜葬于苍梧之野。」东汉·郑玄注:「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本纪》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皇览》:「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礼记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山海经曰:『苍梧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

例句

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 僧鸾 赠李粲秀才

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 司马扎 弹琴

始随苍梧云,不返苍龙阙。 曹邺 文宗陵

苍梧九疑在何处,斑斑竹泪连潇湘。 李涉 寄荆娘写真

皆缘不得空门要,舜葬苍梧直至今。 李涉 题武关

渺渺烟波接九疑,几人经此泣江蓠。 水神 霅溪夜宴诗

目伤平楚虞帝魂,情多思远聊开樽。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

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 韦蟾 岳麓道林寺

典故
巢梧
 
托椅桐
  
凤凰宿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605~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鹓雏,鸾凤之属也。」
《新校本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车师传》
维摩经曰:「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挠鱼鳖等,而彼大海本相如故。」

例句

有威者凤,非梧不栖。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孟浩然 送吴悦游韶阳

枳棘鸾无叹,椅梧凤必巢。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

巢君碧梧树,舞君青琐闱。 徐彦伯 赠刘舍人古意

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李伯鱼 桐竹赠张燕公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

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王昌龄 段宥厅孤桐

戏藻嘉鱼乐,栖梧见凤飞。 苏颋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

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典故
凤栖碧梧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605~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其八:「昆吾【案:亭名。在蓝田。】御宿【案:川名。在樊川。】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紫阁峰阴入渼陂。昆吾御宿自逶迤】。香稻啄馀鹦鹉粒【香稻啄残鹦鹉粒】【红稻啄馀鹦鹉粒】【红稻啄残鹦鹉粒】【红饭啄馀鹦鹉粒】【红饭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䌽笔昔游干气象【䌽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典故
閒倚梧桐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二下〈内篇·德充符〉~222~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晋·郭象注:「夫神不休于性分之内,则外矣;精不止于自生之极,则劳矣。故行则倚树而吟,坐则据梧而睡,言有情者之自困也。」唐·成玄英疏:「槁梧,夹膝几也。惠子未遗筌蹄,耽内名理,疏外神识,劳苦精灵,故行则倚树而吟咏,坐则隐几而谈说,是以形劳心倦,疲怠而瞑者也。」
典故
倚梧桐
 

《庄子》内篇·卷一下《齐物论》
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庄子》内篇·卷二下《德充符》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例句

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忆昔同驱传,忘怀或据梧。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典故
两丸日月
 
心兵语阱
 
日月跳丸
 
跳丸日月
 
跳丸乌兔
 
霜风入梧桐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六〈秋怀诗十一首〉
〈秋怀诗十一首〉其九:「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典故
写残霜叶
 
写破梧桐叶
 
书柿叶
 
书叶
 
柿叶堪书
 
柿叶学书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郑虔〉~5766~
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太平广记》卷二百八〈书三·郑广文〉~595~
郑虔任广文博士。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绝。」
典故
疏雨滴梧桐


《皮子文薮》卷七〈郢州孟亭记〉
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北齐美萧悫,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唐诗纪事》卷二十三〈孟浩然〉
五言诗天下称其尽善。閒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联诗,次当皓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以之阁笔。
典故
梧庭凤

相关人物
黄帝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第八章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未见凤凰,惟思其象,夙寐晨兴,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天老对曰:「夫凤象、鸿前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啄;戴德负仁,抱中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明;举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惟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国,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诗曰:「凤凰于飞,刿刿其羽,亦集爰止。」

例句

壁有真龙画,庭馀鸣凤梧。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省途次旧居应制

林引梧庭凤,泉归竹沼龙。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僚

典故
梧桐半死,鸳鸯失伴


《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二〈列女操【列妇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國語辭典》:梧桐  拼音:wú tóng
植物名。梧桐科梧桐属,落叶乔木。树皮平滑,干端直。叶具长柄,叶片心形,掌状三至五浅裂,基出脉约七条,脉腋密被软毛。圆锥花序顶生,夏开黄色小花,雌雄同株。蓇葖果膜质,完全开裂,每一果片各著生种子三至五粒,种子球形,大小如豌豆。材质细致可制乐器或家具,树皮制纸及绳索,种子可食用及榨油。也称为「青桐」。
《国语辞典》:苍梧(苍梧)  拼音:cāng wú
1.县名。参见「苍梧县」条。
2.九疑山的别名。参见「九疑山」条。
《國語辭典》:焦尾  拼音:jiāo wěi
东汉蔡邕以尾端烧焦的桐木所制成的名琴。唐。李颀〈题僧房双桐〉诗:「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锦囊琴七弦焦尾,宝缑悬三尺龙泉。」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于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后用以泛指名琴。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焦梧桐
指琴。 唐 贾岛 《投孟郊》诗:“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参见“ 焦桐 ”。
分類:
《國語辭典》: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于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后用以泛指名琴。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也称为「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爨下焦
即焦尾琴。借指高雅之古曲。 宋 刘克庄 《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词:“纷纷竞奏 桑间 曲,寂寂谁知爨下焦。”参见“ 爨下餘 ”。
分類: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爨桐
(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唐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但埋 酆 狱气,未发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 蔡邕 。”
(2).指焦尾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有絃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
《漢語大詞典》:爨琴
(1).谓焚琴为炊。 宋 苏轼 《次韵朱光庭喜雨》:“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2).喻指糟蹋美好的事物。 清 谈迁 北游录·纪文:“硜硜之节,有司未谅。煮鹤爨琴,强为劝驾,则门下何以应之?”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梨花雨
(1).梨花开放时节的雨水。 宋 孙光宪 《虞美人》词:“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棉村丽句:“﹝ 棉村 ﹞《醒》云:‘重门夜静梨花雨,孤馆春寒柳絮风。’”
(2).形容女子泣下如雨的姿容。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词:“弹到离愁凄咽处,絃肠俱断梨花雨。”参见“ 梨花带雨 ”。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漢語大詞典》:钿合金钗(鈿合金釵)
(1).钿盒和金钗。相传为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将去。” 宋 柳永 《二郎神》词:“鈿合金釵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2).泛指情人间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恋花》词:“红粉阑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谁与寄。”参见“ 金釵鈿合 ”。
《漢語大詞典》:金钗钿合(金釵鈿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的信物。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漢語大詞典》:鸿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鸿都客引会 广寒宫 ,织女星盟証 长生殿 。” 徐朔方 校注:“鸿都客,神仙中人……鸿都,仙府。”
分類:朔方
《漢語大詞典》:二妃
(1).次妃。左传·文公十四年:“﹝ 邾文公 ﹞二妃 晋姬 生 捷菑 。”
(2).指传说中 舜 之妻 娥皇 女英 。死后成为 湘水 之神。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 舜 既嗣位升为天子, 娥皇 为后, 女英 为妃,封 象 於 有庳 ,事 瞽叟 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 湘君 湘夫人 二妃之神。” 明 何景明 《咏怀》诗之六:“扬舲泝烟沚,遥瞻二妃宫。”
《國語辭典》:女英  拼音:nǚ yīng
人名。帝尧的次女,与其姊娥皇同嫁于舜。及舜成为天子,娥皇为正后,女英立为妃。后舜驾崩于苍梧,二女亦没于江、湘之间。相传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尧妻之二女」句下唐。张守节。正义:「二女,娥皇、女英。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也作「女匽」、「女莹」。
分類:女英少女
《國語辭典》:娥皇  拼音:é huáng
相传为尧之女,与女英同嫁于舜。及舜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后舜崩于苍梧之野,二女没于江湘之间。
分類:娥皇
《漢語大詞典》:帝子
(1).指 娥皇 、 女英 。传说为 尧 的女儿。《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帝子,谓 尧 女也。”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地, 瀟湘 帝子游。”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毛泽东 《答友人》诗:“ 九嶷山 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参见“ 帝娥 ”。
(2).帝王之子。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 长江 空自流。” 唐 吕岩 《敲爻歌》:“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銼鋭分。”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太宗 谓尚书左僕射 房玄龄 曰:古来帝子,生於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
《漢語大詞典》:帝娥
指 帝尧 二女。古代传说 舜 死于 苍梧 ,二妃 娥皇 、 女英 ( 帝尧 之女)寻至南方,死于 江 湘 之间,为 湘水 女神。 唐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 嬴女 停吹 降浦 簫, 帝娥 净掩空波瑟。”
《國語辭典》:斑竹  拼音:bān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竹秆高可达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纹,为「桂竹」之栽培品种。秆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也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國語辭典》:江妃  拼音:jiāng fēi
相传为出游于长江、汉水间的两位女神。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也称为「江斐」。
分類:神女
《漢語大詞典》:泣竹
相传 三国 吴 孟宗 以孝著称。其母嗜笋,冬天无笋, 孟宗 到竹林中哀叹悲泣,竹笋为之出。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后遂用为至孝的典实。《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教亏。”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卧冰泣竹真堪并,他们都感天地,登臺省。”
《國語辭典》:泪竹(淚竹)  拼音:lèi zhú
斑竹的别名。参见「斑竹」条。
分類:斑竹
《國語辭典》:斑竹  拼音:bān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竹秆高可达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纹,为「桂竹」之栽培品种。秆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也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國語辭典》:湘君  拼音:xiāng jūn
1.湘水之神。历来说法不一,有指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也有单指尧的长女娥皇,也有指舜。
2.《楚辞。九歌》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國語辭典》:湘夫人  拼音:xiāng fū rén
1.传说中尧的女儿,帝舜的妃子女英。相传舜死后,自溺于湘江,为湘水神。
2.《楚辞。九歌》中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分類:湘水
《國語辭典》:湘君  拼音:xiāng jūn
1.湘水之神。历来说法不一,有指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也有单指尧的长女娥皇,也有指舜。
2.《楚辞。九歌》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國語辭典》:湘妃  拼音:xiāng fēi
传说中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相传舜崩于苍梧,二妃十分伤心,投湘江而死,后来成为湘水之神。
《國語辭典》:湘娥  拼音:xiāng é
传说中的舜妃娥皇、女英。相传二人因哀舜之崩殂,投湘江而死,化为湘水之神。唐。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诗三首之二:「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分類:湘妃
《國語辭典》:湘妃  拼音:xiāng fēi
传说中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相传舜崩于苍梧,二妃十分伤心,投湘江而死,后来成为湘水之神。
《漢語大詞典》:湘筠
湘竹。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词:“湘筠帘捲泪痕斑,珮声闻,玉垂环,箇里柔温容我老其间。” 明 刘基 《阮郎归·怨情》词:“ 苍梧 苦雾压湘筠,猿啼不见君。” 明 李东阳 《孝宗皇帝挽歌词》:“尧蓂惊新换,湘筠忆旧斑。”
分類:湘竹
《國語辭典》:湘灵(湘靈)  拼音:xiāng líng
相传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因哀痛舜崩殂,自溺于湘江,化为湘水之神,称为「湘灵」。宋。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词:「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分類:湘水
《漢語大詞典》:皇英
娥皇 、 女英 的并称。传说中的 尧 女, 舜 妃。 汉 班倢伃 《自悼赋》:“美 皇 英 之女 虞 兮,荣 任 姒 之母 周 。”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 皇 英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远别离,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清 屈大均 《银钱山》诗:“微臣有兰杜,何处荐 皇 英 。”
分類:娥皇女英
《國語辭典》:英皇  拼音:yīng huáng
1.帝尧之女娥皇和女英,二人皆为舜的妃子。《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崔琦传》:「昔在帝舜,德隆英皇。」
2.英国皇帝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九嶷
见“ 九疑 ”。
《漢語大詞典》:九疑
亦作“ 九嶷 ”。
(1).山名。在 湖南 宁远县 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 苍梧 之丘, 苍梧 之渊,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长沙 零陵 界中。” 郭璞 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记·五帝本纪:“﹝ 舜 ﹞葬於 江 南 九疑 ,是为 零陵 。” 唐 李涉 《寄荆娘写真》诗:“ 苍梧 九疑 在何处,斑斑竹泪连 瀟湘 。” 金 元好问 《湘夫人咏》:“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 章贡 ,埋伏到 九嶷 。”
(2).指 九疑山 之神。《楚辞·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繽其并迎。” 王逸 注:“言 巫咸 得己椒糈,则将百神蔽日来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纷然来迎。”
《漢語大詞典》:九疑
亦作“ 九嶷 ”。
(1).山名。在 湖南 宁远县 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 苍梧 之丘, 苍梧 之渊,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长沙 零陵 界中。” 郭璞 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记·五帝本纪:“﹝ 舜 ﹞葬於 江 南 九疑 ,是为 零陵 。” 唐 李涉 《寄荆娘写真》诗:“ 苍梧 九疑 在何处,斑斑竹泪连 瀟湘 。” 金 元好问 《湘夫人咏》:“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 章贡 ,埋伏到 九嶷 。”
(2).指 九疑山 之神。《楚辞·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繽其并迎。” 王逸 注:“言 巫咸 得己椒糈,则将百神蔽日来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纷然来迎。”
《漢語大詞典》:栖梧(棲梧)
亦作“栖梧”。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郑玄 笺:“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凤皇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 孔颖达 疏:“诸书传之论凤事,皆云食竹栖梧。”本谓凤凰息于梧桐树上,后用以指贤者择明主而从或明君礼贤下士。 唐 罗隐 《谢崔舍人启》:“若某者,跡未及 萧 阶 陈 榻之严,目未睹巢阁栖梧之瑞。门寒於 光逸 ,命薄於 黔娄 。”
《漢語大詞典》:据梧(據梧)
(1).靠着梧几。庄子·齐物论:“ 昭文 之鼓琴也, 师旷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 成玄英 疏:“据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説,犹隐几者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荣期 见 郄超 俗情不淡,戏之曰:‘ 夷齐 巢许 ,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元帝 《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所赖昔经 陜 服,颇足良书,凭几据梧,静供游目。” 宋 林逋 《山中寒食》诗之一:“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復散《幽经》。”
(2).操琴。《庄子·齐物论》:“ 惠子 之据梧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梧,琴也。’ 崔 云:‘琴瑟也。’” 明 徐渭 《览越篇》序:“便引吭而鸣,响溢於据梧扣竹之表。”
分類: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