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38,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辞赋(续上)
国家广辟四门,推贤可尊。
俾进身于禄位,宁退食于丘园。
出仕文明,万钟之荣自足;
不居侧陋,一箪之乐奚论。
当其王道勃兴,圣人在上,纳忠良而罔怠,庶弼谐而无旷。
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弗访。
思举之士,效明试于勋庸;
崇德之人,耻素飧而高尚。
莫不濯缨交进,束带相先。
上既谐于辅圣,下绝见于遗贤。
克勤于邦,自重茵而列鼎;
不出其位,宁凿井而耕田。
遂使献替无亏,经纶是假。
外兼济于黔首,内尽忠于王者。
行爵出禄,但见其圣人养贤;
论道经邦,讵闻乎君子在野。
岂不以天下之政也,惟贤是经;
天下之情也,得贤而宁。
所以宅兹百揆,所以康彼万灵。
靡吟皎皎之驹,已縻好爵;
宜咏呦呦之鹿,尽宴明庭。
彼茹藜而隐者,亦士之丑;
饮泉而居者,何乐之有!
曷若我美禄是干,良时是偶。
如蛟龙兮得云雨,异麟凤兮在郊薮。
是以子牙就聘,求鱼岂恋于水濆;
伊尹逢时,执耒宁思于田亩。
美夫圣主斯在,明贤不遐。
咸簪缨而奉国,岂菲薄而在家。
端冕之前,既协盐梅之用;
衡茅之下,谁兴葵藿之嗟?
士有学禀素风,运逢皇极。
方励入官之业,获颂养贤之德。
幸奏艺于尧阶,庶无惭于家食。

惟神也感而遂通,惟化也变在其中。
究明神而未昧,知至化而无穷。
通幽洞微,极万物盛衰之变;
钩深致远,明二仪生育之功。
大《易》格言,先圣微旨。
神则不知不识,化则无终无始。
在乎穷之于此,得之于彼。
苟精义而入焉,如至诚而感矣。
原其不测,识阴阳舒惨之权;
察彼无方,得寒暑往来之理。
莫不广生之谓化,妙用之谓神。
视其体则归于无物,得其理则谓之圣人。
必先赜其真宰,然后识其鸿钧。
载审聪明,见日居月诸之象;
宁迷肸蚃,合春生夏长之仁。
仰止天倪,探诸神造。
扣寂之情斯至,观妙之言可考。
不疾而速,思左旋右动之机;
不怒而威,悟福善祸淫之道。
岂不以化之布也,无党无偏;
神之理也,自然而然。
亦犹究彼灵蓍,审万象而无失;
推兹妙律,测四时而罔愆。
若然,则眇觌虚无,遐观妙有。
知微妙而斯在,欲拟议而何后。
所以虞舜运璇玑之日,不爽昭回;
仲尼穷《易》象之年,自明休咎。
念兹在兹,不可不知。
稽恶盈而是则,将应变以何疑。
以此观天,通乾道而明矣;
以斯设教,助人文而用之。
是以圣人德合乾坤,道通昼夜,法至神而有要,臻大道而多暇。
有以见秉尧智以无为,而民自化。

大哉乾阳,禀乎至刚。
统于天而不息,取诸金而可方。
外著元亨,想有英而可睹;
中含变化,知从革之靡常。
原夫圣人之作《易》也,八卦成文,百代为宪。
索隐而神道可极,取象而物形何遁。
立夫《乾》也,所以体乎高明;
为彼金焉,所以尚乎刚健。
观其爻系斯著,拟议有伦。
此则端四德而成象,彼则列五行而效珍。
非同体于焕耀,实比德于贞纯。
画而成三,三品之容可玩;
统而用九,九牧之贡斯陈。
况乎运太始之极,履至阳之位,冠三才而中正,秉一气而纯粹。
万物自我而资始,四时自我而下施。
其动也直,谁观跃冶之姿;
其静也专,更想藏山之义。
岂不以《乾》之德也,至健于斯;
金之性也,纯刚在兹。
察之则宛若,配之则宜其。
我道易知,喻披沙而既得;
我功不拔,如在砺以焉亏。
则知为冰未良,喻马安仰。
一则消释而可待,一则老瘠而何往。
曷若我取难得之宝,匹始亨之象。
《乾》之运矣,盖造物而罔愆;
金之铸焉,亦制器而不爽。
有以见确然成务,昭乎若金。
首万化而道广,方百鍊而旨深。
始终不杂于阴爻,宁虞众口;
上下皆禀于刚德,若遇同心。
美矣哉!
《易》之取舍,有如此者。
仰运行之在上,荷生成之亲下。
故我后法乾元而居尊,致王度之如也。

穆穆皇皇,为天下王。
宅六合而化何有外,育兆民而道本无疆。
广若乾坤,曷有能踰之者;
明借日月,曾无不照之方。
当其保安宗社,混同夷夏。
运德车而无不至焉,辟义路而何其远也。
普天率土,尽关宵旰之忧;
九夷八蛮,无非臣妾之者。
其仁荡荡,其道平平。
视之不见,寻之无边。
诚厚载之象地,亦洪覆之配天。
令出惟行,宁分乎远者近者;
德广所及,但见乎无党无偏
若然,则包括八纮,牢笼九野。
惟善守于域内,乃化成于天下。
万邦同式,孰谓乎限蛮隔夷;
四海为家,莫闻其彼众我寡。
故得五兵不试,四国是讹。
于以见上下交泰,于以见远近咸和。
九霄之皇泽下施,无远弗届;
万国之黔黎受赐,其乐如何。
故知覃及鬼方,守在海外。
书同文而车同轨,地为舆而天为盖。
如春之德,广育而万物咸亨;
若海之容,处下而百川交会。
大矣哉!
自南自北,覆之育之。
见兆民咸赖,信一人不遗。
五霸何知,据山河而一战;
三王有道,流声教于四夷。
今我后寅奉三无,光宅九有。
播皇风于无际,守鸿图而可久。
夫如是,四海九州,咸献无疆之寿。

大哉!
《易》以象设,象由意通。
三材而穷理尽性,重六画而原始要终。
二气分仪,著高卑于卦内;
五行降秀,形动静于爻中。
所以明乾坤之化育,见天人之会同者也。
昔者有圣人之生,建大《易》之旨。
观天之道,察地之纪。
取人于斯,成卦于彼。
将以尽变化云为之义,将以存洁静精微之理。
极其数也,必在乎兼而两之;
定其位焉,由是乎三者备矣。
若乃高处物先,取法乎天,所以显不息之义,所以轸行健之权。
保合太和,纯粹之源显著;
首出庶物,高明之象昭宣。
此立天之道也,御阴阳而德全。
又若卑而得位,下蟠于地。
所以取沉潜之体,所以拟广博之义。
寂然不动,既侔厚载之容;
感而遂通,益见资生之利。
此立地之道也,自刚柔而功备。
于是卑高以陈,中列乎人。
刚而上者宜乎主,柔而下者宜乎臣。
慎时行时止之间,宁迷进退;
察道长道消之际,自见屈伸。
此立人之道也,敦仁乂而有伦。
既而明三极之端,知八象之谓。
存拟议而无爽,周变通而曷既。
君子用之而消息,圣人执之而经纬。
亦由璇玑测象,括运动于七辰
玉琯候时,含惨舒于四气。
岂不以《易》之为书也,范彼二仪;
《易》之为教也,达乎四维。
观其象则区以别矣,思其道则变而通之。
上以统百王之业,下以断万物之疑。
变动不居,适内外而无滞;
广大悉备,包上下而弗遗。
至矣哉!
无幽不通,唯变所适。
准天地而容日月,畜风雷而列山泽。
鼓之舞之以尽神,统三才而成《易》。

伊淡交之相爱,谕柔水于前闻。
惟久要之情不渎,而灵长之德爰分。
如通润下之功,同行其道;
似得朝宗之便,相荐于君。
原夫大礼立言,后贤是拟。
将敦切切之契,必察汤汤之理。
非敢乎狎而玩之,盖惧乎数斯疏矣。
彼以甘而坏者,允谓小人;
此以淡而成焉,实惟君子。
莫不就乂若渴,从善如流。
甘言者不可不畏,澡行者予取予求。
冀获有终之美,免贻中辍之羞。
义协断金,髣髴淘金之利;
誉称连璧,依俙沉璧之秋。
惟德是依,因心而友。
游泳而学海同济,兢慎而礼防共守。
宝其忠信,怀珠之象宁赊;
志在琢磨,穿石之功自有。
则知甘而交者,何能别嫌;
淡而交者,常如养恬。
进弗违于泛爱,退不失于流谦。
同气相求,将益润身之德;
见利而让,必扬絜己之廉。
故得久而不渝,诚然可览。
论心而曷有凝滞,投分而每存澄淡。
情深结绶,远思誓带之流;
志在弹冠,潜动濯缨之感。
念兹在兹,恬为淡为。
舍己类不争之势,亲仁浮就湿之基。
如切如瑳,自契激扬之义;
同心同德,孰分清浊之姿。
士有远慕前修,聿希令望
每定交而不杂,必推义而为上。
考同人于《易》象,见贤必亲;
法上善于礼文,书绅无妄。

年高者不可不养,言善者予取予求。
奉黄发以无怠,垂清问而弗休。
主善为师,尊纵心之耆旧;
既饱以德,咨逆耳之谋猷。
仰彼前王,垂兹令典。
谓仁者所以能受,则言也于斯可选。
肆筵授几,聿修尚齿之宜;
论道经邦,必采无瑕之善。
莫不崇其盛礼,纳以明恩。
登上庠而有则,跻太学以居尊。
待以常珍,用贵皓然之士;
裨其阙政,是询哿矣之言。
养老之美,于斯有以。
一则崇孝悌之本,一则求善教之旨。
式宴且喜,蔑闻大耋之嗟;
切问近思,屡逆圣人之耳。
岂不以老者倍年之长,言者善人之资。
养其老则惟贤是择,乞其言则患己不知。
识君临之所重,见父事之攸宜。
不素飧兮,实举燕毛之礼;
善待问者,当陈补衮之词。
是知舍此则无以尊德,遵此则足以守国。
大礼载之而为美,前王行之而不忒。
汉朝定嗣,延四皓以咨谋;
周伯兴邦,奉太公而取则。
恩斯勤斯,故旧不遗。
孰侮桑榆之暮景,每求药石之良规。
祝饐无亏,何患乎老夫耄矣;
沃心有取,但见乎圣人则之。
今国家治历万邦,缉熙庶政。
纳老成之嘉话,阐诞敷之休命。
于以见至道勃兴,与唐虞而比盛。

地广千里,功亏一贤。
故开基之大矣,宁命世以生焉。
附益我疆,虽有邦畿之远;
发挥王业,难居家食之先。
得不载考谟猷,旁稽士实。
延袤之境以虽众,挺特之才难可失。
彊吞是戒,岂一千乘之多为;
礼聘斯行,在五百年之间出。
又何取险包绝壑,深控澄江。
非形胜于十二,贵国士之无双。
寻师之道路咸归,何能翼圣;
展骥之途程尽入,讵可经邦?
是以攻掠无闻,柬求可考。
匪烦开拓之力,唯取弼谐之道。
秦商于而齐即墨,非我之求;
傅岩野而渭水滨,是吾所宝。
唯贤也其功莫料,唯地也于用如何。
自欲得人之盛,岂须拓地之多。
爵举之流,可进之而授赏;
目极之所,难献之而请和。
斯盖意切求贤,事非避地。
虽沃野之咸在,谅奇才之足懿。
任附庸之国众,胡比尽忠;
纵兵赋之数多,罔加馀智。
岂不以贤之得虽少必贵,地之有虽多曷能。
舍地得贤兮,邦基以立;
失贤有地兮,国难随兴。
是故治乱咸系,古先足徵。
鸿沟割而楚亡,惟贤不用;
昌国去而燕夺,何地堪矜。
在乎启土罔资,虚襟是急。
皇明由是以弥远,鸿业于焉而允缉。
若然则议贤者之深功,何百城而能及。

圣人受天命,体乾文,既克仁而是务,遂长人而不群。
元善之功,可处域中之大;
奉博施之德,宜为天下之君。
原夫《易》象洞分,乾元光启。
谓元之德也,莫大乎始生之道;
生之善也,莫若夫至仁之体。
所以法而用也,既不由干事之贞;
体以长焉,又不预亨嘉之礼。
君子乃时法斯道,力行乎仁。
侔刚健之克著,致恻隐以昭陈。
敦惠爱以为心,首出庶物;
得慈和而示化,利见大人。
莫不与合化权,潜符天造。
盖本生成之礼,益见尊崇之道。
安仁为念,我则俯视于黎氓;
克己存诚,我则上居于大宝。
岂不以体其仁则物皆尊戴,居其长则民咸悦随。
君非仁则曷享于推戴,人非长则宁致于淳熙。
讵三月之违焉,道之行也;
致一国之兴矣,人皆仰之。
足可以首四德以居斯,冠兆人而在彼。
不曰仁何以见为生之妙,不曰长何以见居上之美。
故得万民以济,咸承煦育之恩;
百姓不知,尽荷发生之理。
不然,何以握图在上,御宇居尊。
侔乾道之罔息,酌仁恩而不烦。
念兹为器之人,未足与议;
审彼乐山之士,始可与言。
方今道化惟微,神功至广。
用乾刚而不紊,奉仁道而无爽。
所以吾皇体斯道而御寰中,故是尊而是仰。

先王制阳礼于百姓,兴民让于九州。
射饮之斯在,知政教之所由。
我兮既张,观德之风遐被;
朋酒斯飨,序宾之义咸修。
观其司徒之职既扬,王者之教云下。
使穆穆而乡饮,俾济济而燕射。
将以弧矢之利,习彼威仪;
复于樽俎之间,宣其教化。
至若洞启泽宫,射夫来同。
内叶和平之志,外敦廉顺之风。
揖让而升,非尚六钧之勇;
进退可庶,不矜五善之功。
此射之让也,邦教攸崇。
又若以年以品,会于乡饮,在献酬之无谬,居长幼而必审。
贵贱位矣,三宾之象不踰;
和乐兴焉,百拜之容弗寝。
此饮之让也,国人是禀。
则知邦礼循循,以教万民。
所以安天下于不竞,所以教域中之有伦。
射不主皮,息争心于君子;
酒以成礼,导和气于乡人。
是知用之而在化可久,废之而其化则不。
斯射也可以止其暴乱,斯饮也可以乐其富寿。
所以反当仁之义,以劝四方;
遵成魄之规,用宁九有。
然则谓其阳也,取其吉而为名;
谓其让也,取其和而不争。
于以见莫善于礼,于以见与世作程。
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
礼无违者,遂谐宾主之情。
遂使德艺可观,忿肆遄已。
知沿事以兴教,盖因时而立纪。
故圣人务焉,则违之者寡矣。

天产神骥,瑞符大君。
偶昌运以斯出,呈良才而必分。
眸回紫电,鬣妥红云。
星精效祥,聿归三五之圣;
龙姿挺异,不溺三千之群。
是何降灵霄极,荐梦中国。
启天之命,光帝之德。
包羞兮御闲之十二,屏迹兮驽骀之万亿。
曳吴门之练,不足以比容;
竭燕市之金,不足以为直。
徒观夫汗血流赭,连钱拂骢。
鲛瘦筋路,鸾肥臆丰。
矫矫焉鲸跃乎沧海,昂昂焉鹤出乎樊笼。
契瑞图之表述,昭神化之感通。
卒使伯乐居前,骇千载之有得;
王良处右,悲一旦之无功。
得以驯致皇家,骏奔帝苑。
厥生也足比乎房驷之异,其来也宁惮乎渥洼之远。
虽称德于绝群,岂代劳而一混。
首登华厩,嘶风休忆于穷边;
高骋康衢,逐日讵思于长坂。
岂徒矜半,汉衒连乾。
必也瑞乎圣,通乎天,腾志千里,飞声八埏。
历金埒以腰袅,奉玉勒以周旋。
日驭如亲,合亚六龙之列;
瑶池若去,请登八骏之先。
异乎哉!
神物来宜,天意纯嘏。
掩逸足于千驷,萃嘉祥于一马。
方驰六辔,且殊归岳之流;
傥驾皇舆,曷如负图之者。
是知造化之奇,钟焉在斯。
祥麟生而奚匹,驯犀至而曷为。
宝于大邦,宁徇晋臣之请;
出于有道,岂惟汉帝之时。
客有感而叹曰:马有俊灵,士有秀彦,偶圣斯作,为时而见。
方今吾道亨而帝道昌,敢昧呈才之便。

资时者稼穑,务本者惟王。
顾民食而可贵,为国宝而允臧。
田畴播殖之时,岂惭种玉;
仓廪丰登之际,宁让满堂
稽彼前贤,垂诸大雅。
谓养民而可取,必重谷而无舍。
惟农是务,诚天下之本欤;
以宝为名,表物中之贵者。
耒耜无废,黍稷是崇。
每训耕耘之绩,如敦追琢之功。
辟五土之时,披沙岂异;
千箱之处,照乘攸同。
盖以顺彼天时,美兹政本。
观艰难而有获,称瑰奇而何损。
年多膏泽,连城之价可期;
瑞有嘉禾,希代之姿奚远。
是知宝金璧者,见弃于圣人;
宝稼穑者,克济于生民。
得之则九年利用,阙之则百姓食贫。
多既如云,宁愧白虹之气;
析于元日,似求赤水之珍。
某或剖巨蚌以劳心,攻他山而竭力。
在寒暑则非民之服,在饥馑则非民之食。
徒闻贾祸之辱,莫见作甘之德。
曷若我东作可嘉,西成不忒。
既坚既好,亚父欲碎而何能;
如京如坻,季子比多而莫得。
念兹在兹,百王不移。
此盈畴而是贵,彼韫椟而何为。
见三时之有伦,如分三品;
与四民之共给,胡畏四知。
今国家崇后稷之功,广神农之道。
既丰年以为瑞,盖惟谷而是宝。
故能富庶之风,告成穹昊。

士有探造化之真筌,察盈虚于上天。
虽秉阳之功不宰,而益谦之道昭宣。
万物仰生,否者由斯而泰矣;
四时下济,屯者自我而亨焉。
原夫杳杳天枢,恢恢神造。
损有馀而必信,补不足而可考。
是故君子法而为政,敦称物平施之心;
圣人象以养民,行裒多益寡之道。
岂不以谦者物之自损,益者时之与昌。
龙蛇蛰而后震,草木落而还芳。
于以见其物理,于以见其天常。
月既亏而中盈,于时不昧;
阳尽剥而求复,其义爰彰。
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
盛衰之应也,惟变所适。
苟守之以谦,必受之以益。
有中之士,我则锡元吉而弗违;
罪己之君,我则助勃兴而无斁。
雅契姬文之述,何烦太史之占。
处幽晦者,日星必照;
焦枯者,雨露必沾。
取类而言,如江海之润下;
殊涂同致,若鬼神之福谦。
得不观庶物之情,究至理之本。
贵必始之于贱,益乃生之于损。
既人事之在斯,又天道之奚远。
高者抑而下者举,一气无私;
往者屈而来者伸,万灵何遁。
大哉!
覆受无遗,神之听之。
执虚者不言而应,用壮者虽猛何为。
卑以自牧之人,实受其福;
贵而能降之者,不失其宜。
我后上德不矜,至仁博施。
实兆民之是赖,无一物之不遂。
贵退让而黜骄盈,得天道益谦之义。

巍巍圣人,其教如神。
抱一而万机无事,为式而庶汇有伦。
秉乎天得之枢,群氓作则;
立乃道生之化,八表还淳。
老氏有云,圣皇无失。
保环中而可久,率天下而守一。
盖以一之妙也,冠四大而强名;
式之用焉,正万灵而咸秩。
莫不冥符妙有,吻合虚无。
察察之机悉去,淳淳之理诞敷。
于以见清净而不扰,于以见易简而不踰。
遵黄帝之求珠,我真未丧;
契庄生之齐物,我化皆孚。
无臭无声,是则是效。
包自然之礼乐,畜无亲之仁孝。
去奢去泰,惟存至道之精;
自西自东,咸被不言之教。
岂不以一者道之本,式者治之筌。
茍能持于罔象,自可制于普天。
亦若大衍攸虚,为四营之本也;
太阳无二,作七政之首焉。
岂比夫昧于希夷,烦其用舍。
滋彰之法著矣,冲寂之猷远也。
曷若我静守权舆,克宁华夏。
执此惟精之旨,得自窈冥;
俾诸咸有之风,播于上下。
大矣哉!
上德不德,无为而为。
保谷神而不宰,育刍狗以何私。
政复结绳,罔有二三之令;
理敦执契,自为亿兆之规。
我后超五帝之功,迈三王之德。
化育而四时为柄,恭默而万邦承式。
故得兆人熙熙,登春台而跻寿域。

王者广育黔首,诞布皇明。
阐邦政而攸叙,顺民心而和平。
振穷恤贫,必俯从于众望;
发号施令,实允叶于群情。
昔管子以祖述大猷,发挥明主。
垂教之言斯著,为政之方可睹。
以谓逆其民而理者,虽令不从;
顺于民而化焉,其德乃普。
是以究其所病,察其所宜。
礼应时而沿袭,教随俗以彰施。
欲求乎广所及也,必在乎俯而就之。
彼患困穷,我则跻之于富庶;
彼忧苛虐,我则抚之以仁慈。
于以见百姓为心,万邦惟庆。
无一物不得其所,无一夫不遂其性。
所以感其和气,所以谓之善政。
故得上下欣合,莫闻不协之谋;
遐迩悦随,每睹易从之命。
岂不以政者为民而设,民者惟政是平。
违之则事悖,顺之则教兴。
乃古今之必重,实圣贤之所能。
亦犹梓匠任材,因曲直而制作;
化工造物,随大小而陶蒸
是以布政从民者,黎元克信;
驱民从政者,群心不徇。
思柔远而能迩,必去逆而效顺。
举刑罚罪,因众弃而方行;
列爵养贤,由佥谐而后进。
懿夫施此彝伦,洽彼生民。
在上者弗私其欲,居下者孰敢不遵。
务材训农,皆因民之所利;
布德行惠,常舍己以从人。
今我后稽古省方,顺时察俗。
上克承于天道,下弗违于民欲。
有以见善与物之咸亨,实无幽而不烛。

水火之性也,偏其反而;
水火之利也,一以贯之。
居惟异处,动必相资。
始则无自入焉,受诸睽而已矣;
中则往有功也,取既济以宜其。
原夫两仪肇生,五行并命。
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
一彼一此,自分燥湿之情;
知和而和,匪间炎凉之性。
烈烈汤汤,曰阴曰阳。
其数六者柔而胜,其数七者炽而昌。
六以阴而习乎坎位,七以阳而配彼离方。
离坎诚非其一致,阴阳安得而两忘。
虽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区别;
盖日用之利,合二体以交相。
道非独善,功不相远。
翻疑乎方以类聚,何患乎体与情反。
作咸作苦,始殊同气之求;
曰润曰炎,岂宜相得之晚。
施之无穷,和而不同。
亦犹天地分而其德合,山泽乖而其气通。
日月殊行,在照临而相望;
寒暑异数,于化育以同功。
则知质本相违,义常兼济。
六府辩盛德之美,九鼎洽大亨之惠。
分而为二,曲直相入。
以诚难会之有元,胡越异心而自契。
象则远尔,理则依于。
当异位而有别,终同功而靡疏。
从政者宽猛相须,体兹至矣;
为道者恬智交养,观此行诸。
是故躁以静为君,有以无为用。
相薄类风雷之益,违行殊火水之讼。
我道也不相入而相资,与天下之公共者也。

惟大礼之有节,同二仪而可详。
其大也,通庶汇之伦理;
其节也,著万化之纪纲。
贵贱洞分,列高卑而不爽;
弛张冥契,制舒惨而有常。
稽彼前经,察兹大礼,其始则生乎太一,其极则至乎无体。
能长且久,定上下而不踰;
原始要终,与刚柔而并启。
观乎施为,人纪张,作国维。
协五常而有序,齐万物而无私。
阴阳节之于消长,日月节之于盈亏。
同异之仪,向清浊而别矣;
往来之则,于寒暑而知之。
于是各执其中,咸约其泰。
父子正之于内,君臣明之于外。
从无入有,统乾道而长存;
自古及今,配坤元而可大。
则知节者礼之本,礼者节之筌。
节假礼而其用斯显,礼能节而其功乃全。
所以下蟠乎地,上极于天。
是谓治之本也,抑亦出乎自然。
谁正北辰之居,众星拱矣;
孰定东溟之位,百谷朝焉。
彼以笾豆相参,玉帛交致,诚非礼之节,是皆礼之器。
必也变化从宜,广大悉备。
施于祀事而不黩,布于人伦而有次。
务于大者,可安上而治民;
引而伸之,则规天而矩地。
大哉!
覆载之中,其礼周通。
龙泳而鳞虫咸附,凤翔而羽族来同。
制作从时,赋群形而有度;
周旋在我,运四序而无穷。
国家乐导至和,礼崇大节。
统今古而咸备,与乾坤而并列。
有以见圣人节,而天下宁知大礼之攸设。

器乃适时之用,象惟见意之筌。
当制器而何本,实尚象以为先。
审彼规模,虽因民而利也;
取诸法则,必设卦而观焉。
究大《易》之指归,见上古之仁圣。
备其器,则所以足用;
存乎象,则不失其正。
制皆有度,为后世之准绳;
用各从人,遂群生之情性。
当其备物之始,立意之端,茹毛血者悯疾伤之易及,居巢穴者嗟燥湿之未安。
我乃臼杵授时,《小过》之文是则;
栋宇易俗,《大壮》之法可观。
其用不穷,触类而长。
鼎鼐稽火风之义,衣裳著乾坤之象。
弧矢之作,遇其《暌》而必施;
舟楫之功,取诸《涣》而有往。
由是朴斲之姿日益,陶镕之质星陈。
施于田畴,则兆民所赖;
设于礼乐,则百代相因。
创自三皇,诚利济而可久;
体诸八物,故制作而有伦。
然则器之未兴也,民愚而俗弊;
器之既兴也,人滋而事济。
终成乎百代之利,勿谓乎一时之制。
登降有数,取资于大衍之中;
追琢其章,观理于六爻之际。
异哉,有生于无,不其然乎!
朴未散而器象一致,朴既散而器象万殊。
有方有圆,俄成形于梓匠;
无小无大,咸得意于羲图。
于以见制器之方,于以见尚象之义。
必审有益之象,岂陈虚设之器。
故曰,圣人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共38,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