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陶潜

相关人物:共 136 位
共 13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民望,攸县人。景泰丙子举人。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九
泽字民望,攸人。
景泰丙子举人,除应天通判。
有《老葵巢》。
(《怀麓堂诗话》:吾楚人多不好吟,故少师授。
彭民望少为诸生,偏好独解,得唐人家法,如《渊明图》诗曰:「义熙人物羲皇上,典午山河甲子中。
怪杀浔阳江上水,随潮流过石城东。
」《幽花》曰:脉脉斜阳外,微风助断肠。
」桔槔亭曰:「春风满溪水,不见野人劳。
」皆佳句也。
独不自贵重,诗不存稿。
予辑而藏之,仅百馀篇而已。
沅湘耆旧集》:民望诗宗法甚正,涯翁称其清而腴,简而有馀,见之而可亲,追之而不能及其所之。
其倾倒如此。
《田按:者葵风调遒上,七律尤推擅场,正统、景泰间不多见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5—573 【介绍】: 北齐彭城丛亭里人,字子长。善戏谑,工诗咏。高澄以为永安公浚开府行参军。孝昭帝皇建初除太子洗马。从武成帝赴晋阳,谄附和士开,授中书侍郎,入典机密。官至散骑常侍。与崔季舒等同时被杀。
全北齐文·卷八
逖字子长,彭城人,魏太常卿芳孙,天保初行定陶令,皇建初除太子洗马,武成即位,除散骑侍郎兼仪曹郎,进中书侍郎,加散骑常侍、仪同三司,天统中出为江州刺史,徙仁州刺史,武平中征还,待诏文林馆,重除散骑常侍,与崔季舍等同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五二五
强浚明,字行季,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强至长子。
熙宁九年登进士第。
崇宁初为朝奉郎、少府监丞,三年为两浙路提点刑狱。
尝与其弟渊明同交蔡京,济成元祐党祸。
早卒。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之一三、五之一四,《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三五六《强渊明传》,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行机(一一一三~一一八○),号简堂,俗姓杨,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年二十五弃妻孥往显庆寺圆颅受具,依国清光禅师。晚契證于此庵景元禅师。历住莞山、江州圆通寺、太平州隐静寺、天台万年寺。后住台州国清寺。孝宗淳熙七年卒,年六十八。为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九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行机自号简堂。郡之杨氏子也。生知夙发趣向高迈。丰姿挺异才压儒林。少弃妻孥勤学出世。精穷竺典逸贯三乘。窃欲离言单求直指。于是慕护国元公之道价。担簦相依。稍触钳锤密有契證。因住莞山而刀耕火神单丁者一十七年。尝有偈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拾得断麻穿坏衲。不知身在寂寥中。每曰。某犹未稳在。岂以住山乐吾事耶。一日偶看斫树倒地有声。忽大悟平昔碍膺之物泮然冰释。未几适有江州圆通之命。乃曰。吾道行矣。即欣然曳杖应之。登座说云。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不知那个无思算。吃著通身冷汗流。闻者无不绝倒。丛林至今称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行机。
号简堂。
台州杨氏子。
风姿挺特。
才压儒林。
年二十五弃妻孥。
学出世法。
晚见此庵。
密有契證。
入番阳筦山。
单丁住十七年。
尝值隆冬。
雨雪连作。
饘粥不继。
师如不闻见。
有颂云。
地炉无火客囊空。
雪似杨花落岁穷。
拾得断麻穿坏衲。
不知身在寂寥中。
每谓人曰。
某犹未稳在。
住山岂吾事耶。
一日偶看斫树倒地。
忽大悟。
平昔碍膺之物。
泮然冰释。
未几。
有江州圆通之命。
乃曰。
吾道将行。
即欣然曳杖而去。
登座说法云。
圆通不开生药铺。
单单只卖死猫头。
不知那个无思算。
吃著通身冷汗流。
缁白惊异。
法席因兹大振。
自圆通移国清。
退居景星岩。
与给事吴芾。
为方外友。
淳熙五年。
自景星赴隐静。
吴。
渊明诗十三篇。
送其行。
深致恋恋之情。
冀师早归同逸老也。
师清明夷坦。
衲子稍有诖误。
蔽护保惜。
以成其德。
尝言。
人谁无过。
在改之为美。
住筦山。
日常下山。
闻路傍哀泣声。
师恻然询之。
一家寒疾。
仅亡两口。
贫无敛具。
特就市贷棺葬之。
乡人感叹不已。
侍郎李椿年。
谓士大夫曰。
吾乡机老。
有道衲子也。
加以慈惠及物。
筦山安能久处乎。
平生以道自适。
不急荣名。
赴圆通请。
随身唯拄杖草履而已。
见者。
色庄意解。
九江守林叔达。
目之曰。
此佛法中津梁也。
其去就。
真得前辈体格。
故殁之日。
虽走使致力。
为之涕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行机,字简堂,天台杨氏子也。生知夙发,趣向高迈。少弃妻拿,超然出世。精穷竺典,妙贯三乘。窃欲离言,单求直指。于是,慕护国元公道价,负簦相依。稍触钳锤,密有契證。因住莞山,刀耕火种,独处十有七年。尝有偈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拾得断麻穿坏衲,不知身在寂寥中。”每自视歉然,辄兴叹曰:“岂以住山乐吾事耶!”一日,偶见斫树倒地有声,忽大悟,平日碍膺之物,泮然水释。未几,适有江州圆通之命,乃曰:“吾道行矣。”即欣然泄杖应之。登座说云:“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不知那个无思算,吃著通身冷汗流。”闻者无不绝倒,丛林至今称焉。
章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诸暨人,初名北骥,字栽良,因慕陶渊明之为人,改名陶,字柴桑。
雍正诸生。
事亲孝,重行谊。
家贫而嗜书,居斗室,聚书数千卷。
有《季汉书》、《幽芳集》、《古文杂著》、《史记评选》。
僧志念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5—608 【介绍】: 隋僧。冀州信都人,俗姓陈。初从道长法师学,后游历诸讲肆,备探经论玄妙,务尽其幽微。时《迦延》本经脱落四纸,由来已久,志念乃推测本经上下文补成之,一如原著。著有《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行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俗缘陈氏。冀州信都人。其先颖川盖蕃之裔也。后因仕宦徙焉。念既出家。即志访道。昉受具。趋邺都道长法师学智论。历数载。卒与其座下所谓诞劄休继等。齐名。俄诣道宠法师。究十地论。时高昌国慧嵩法师。专解小乘。世号毗昙孔子。其弟子有道猷智洪晃觉散魏。尤英俊。念欲依之而不果。会刺史任城王彦。帝之介弟。方镇乡里。为张法席。召与僧琼法师对讲。前开智度。后发杂心。时州都正法继谓念。以为必名垂不朽。于是二十年中。频弘二论。逮周氏废教。遂同俗服。逃祸海隅。隋兴。诏访其所在。开皇四年。先使其法弟志湛。宣言于明彦法师。而彦公因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辈邀之。以阐心论。撰疏及钞各九卷。盖能正其谬误。且补其遗脱云。得其传者。如法懿怀正等。数百人。俄汉王谅镇晋阳。别筑城置塔。构开义寺迎居之。遣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旨命。即弘演于大兴国寺。仁寿二年。献后崩。念偕王入朝。复扬唱焉。听者千计。留百馀日。仍还住宝相寺开授。未几。文帝晏驾。汉王即世。念归乡里。绍承旧业。寔沙门空明之力为多。大业初。住慧日。屡诏不赴。四年卒。春秋七十四。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志念。
俗缘陈氏。
冀州信都人。
其先颖川寔蕃之后胤也。
因官而居河朔焉。
念冰清表志岳峙澄神。
俊朗绝伦观方在虑。
爰至受具问道邺都。
有道长法师精通智论。
为学者之宗。
乃荷箱从听经于数载。
便与当席擅名。
所谓诞礼休继等。
一期俊列连衡齐德。
意谓解非满抱终于盖棺。
乃游诸讲肆。
备探冲奥务尽幽赜。
又诣道宠法师。
学十地论。
听始知终闻同先览。
于即道王河北。
流闻西秦有高昌国慧嵩法师。
统解小乘。
世号毗昙孔子。
学匡天下众侣尘随。
沙门道猷智洪晃觉散魏等。
并称席中杞梓慧苑琳琅。
念顾眄从之。
成名猷上。
皆博通玄极堪为物依。
乃旋踵本乡将弘法泽。
时刺史任城王彦。
帝之介弟。
情附虚宗。
既属念还为张法会。
与僧琼法师。
对扬道化。
盛启本情双演二论。
前开智度后发杂心。
岠对勍锋无非丧胆。
时州都沙门法继者。
两河俊士燕魏高僧。
居坐谓念曰。
观弟幼年慧悟超迈若斯。
必大教由兴。
名垂不朽也。
于即频弘二论一十馀年。
学观霞开。
谈林雾结。
齐运移历周毁释经。
遂乃逃迸海隅同尘素服。
重寻小论亟动天机。
疑虑廓销伫聆明运。
值隋国创兴佛日还复。
敕访之始即预出家。
而包蕴迦延未遑敷述。
至开皇四年。
谓弟沙门志湛曰。
吾穷冠小乘。
自揣与罗汉齐镳也。
但时未至故且敛翮耳。
湛夙餐法味。
欣其告及。
以事达明彦法师。
彦成实元绪素重念名。
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人。
躬事邀延阐开心论。
遂骋垂天之翼。
弘盖世之功。
俯仰应机披图广论。
名味之聚缘重之识。
卷舒夐古之下。
立废终穷之前。
大义千有馀条并为轨导。
至如迦延本经传谬来久。
业揵度中脱落四纸。
诸师讲解曾无异寻。
念推测上下悬续其文。
理会词联皆符前作。
初未之悟也。
后江左传本。
取勘遗踪。
校念所作片无增减。
时为不测之人焉。
撰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
盛行于世。
受学者数百人。
如汲郡洪该。
赵郡法懿。
漳滨怀正。
襄国道深。
魏郡慧休。
河间圆粲。
俊仪善住。
汝南慧凝。
高城道照。
洛寿明儒。
海岱圆常。
上谷慧藏。
并兰菊齐芳踵武传业。
关河济洽二十馀年。
隋汉王谅作镇晋阳。
班条卫冀搜选名德预有弘宣。
念与门学四百馀人。
奉礼西并将承王供。
谅乃于宫城之内更筑子城。
安置灵塔别造精舍。
名为内城寺。
引念居之。
开义寺是也。
劳问殷至特加尤礼。
又令上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云。
寡人备是帝子民父。
莅政此蕃。
召请法师等远来降趾。
道不虚运必藉人弘。
正欲阐扬佛教使慧日清朗兆庶蒙赖法之力也。
宜铨举业长者。
可于大兴国寺宣扬正法。
当即大众还推念焉。
既预经纶即弘敷训。
先举大论末演小乘。
辩注若飞流。
声畅如天鼓。
三乘并骛四部填堙。
其知名者。
则慧达法景法楞十力圆经法达智起僧鸾僧藏静观宝超神素道杰等五百馀人。
并九土扬名五乘驰德。
精穷内外御化一方。
销鄙吝于筵中。
断封疑于理际。
仁寿二年献后背世。
有诏追王入辅。
王乃集僧曰。
今须法师一人神解高第者可共寡人入朝。
拟抗论京华传风道俗。
众皆相顾未之有对。
王曰。
如今所观念法师堪临此选。
遂与同行。
既达京师。
禅林创讲。
王自为檀越经营法祀。
念登座震吼四答冰消。
清论徐转群疑潜遣。
由是门人慕义千计盈堂。
遂使义窟经笥九衢同轨。
百有馀日盛启未闻。
王又与念同还并部。
晋阳学众伫想来仪。
王又出教令。
于宝基寺开授。
方面千里法座辍音。
执卷承旨相趋阶位。
会隋高晏驾。
中外相疑。
汉王列境举兵鲸鲵海陆。
念乘衅还里。
与沙门明空等讲宣二论。
绍业沧溟望风总集。
大业之始载荡妖氛。
招引义学充诸慧日。
屡诏往徵。
频辞不赴。
以大业四年卒于沧土。
时年七十有四。
渤海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历阳公宋元亮
及诸缁素。
若丧厥亲。
为之建塔。
益州福成寺道基法师。
慧解通徵祖习有所。
乃为之行状。
援引今古。
文质存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二
郑典,字子韶,余姚人。
有《友陶居士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思可。
太宗端拱初进士。
授馆陶令
契丹扰边,太宗至河北,有言齐督粮草不足,将加之罪。
齐曰:使虏闻此,将轻中国,以臣计之,粮可充十年。
太宗悟而释之。

人物简介

三槐书屋诗钞·序
文必徵实诗贵凭虚然运实于虚文之道能通乎诗则其诣绝而其境超矣余未能诗而酷好音韵如陶靖节不解音律兴至抚琴不自嫌其无弦也廿年前连城太翁馆余于府上时午亭公年未及望以就外传遂疏款洽迨今年己卯其封翁复处余以西席而午亭公适家居待铨因得闻议论识风采焉暇以诗册示余读之喜其清新刻露绝无饾饤陈因之气回思数年前耳公之文名者久矣孰知公之风雅宜人如是乎公作秀才时乙丑在留都迎銮献赋与朝鲜奉使诸臣往复最久酬和亦多如朴慈庵南济卿李学山金清山者莫不恨相见之晚至若宏文馆学士洪樗庵尚书司郎高竹轩临别赠言有观君之才及君之貌绝非久留林泉下者勉之勉之之语然则人言岂欺我哉年来东人之朝于京师者凡遇锦人尚思问公之起居而公亦以远不及见言之常怏怏焉夫气类之感不限方隅而知遇之恩多缘文字人生患无知己耳而公之为东人所器重如此此岂乡曲之誉所可同日而语耶余谓公之事业文章他日当更有进此特其嚆矢云尔 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榴月下浣芸亭刘鼎铭书 銮坡字西侯锦州镶黄旗汉军人倜傥士也肄业沈阳书院天资颖迈雄视文坛与余订交四年矣丙寅春余补官官学助教学舍与院相望也于是时相往来更复唱和因出所作诗相质阅其雕章琢句自具性灵而诗人温厚和平之意盎然流露于楮墨间异日者飞黄腾达鼓吹休明为吾乡振兴风雅而启迪来兹殆其人乎殆其人乎归其诗并志数语于首简 嘉庆十一年岁次丙寅九月二十有三日沈阳缪公恩梅澥氏题于梦鹤轩之南窗下 人之富贵贫贱莫不有命存焉至于学识之浅深似非气数之所得而拘也而余则以为人之愚智与人之穷通皆若有命存焉而非可以预必也何则人有意于为学而苦于无自及得一二良师友而处之非其地遇之非其时虽欲从之末由也又有一人焉未尝知学之为贵也而有一二良师友为之诱掖之奖劝之其人亦渐与之化而不自知至于生非其地事非其为而适然相遇以至于多闻多见而实非从前意料之所及者是岂偶尔者哉嘉庆己未余赴沈阳应童子试与梅澥先生相遇于治中署前见其春风和气心识为有道人也乃蒙垂讯遂同请谒时以同试故并晤其二公子焉及余已游庠频年肄业于书院而梅澥又补官于右翼助教花晨月夕时亲就正犹忆尔时日从事于帖括于声律初非真知笃好乃以公之奖劝与公之诱掖若迫我而为之又有尚铁峰沈香馀二君子相为先后余虽简陋荒芜难比诸万一然而不畏难不自是是亦无弃予者焉今梅澥年近古稀将己衰老余亦久不获睹颜色即铁峰香馀亦相处离索求其日事切劘如曩日之集思广益岂可得耶又况人事日多记性日拙中夜自思良可浩叹比之人亦孰不欲富贵然而一命之荣数金之蓄欲求多焉而卒未能是固无如命何也因删录旧草追忆往时觉此景如昨已难回首自非忘情能无盛衰之感与今昔之慨乎 道光二年岁次壬午六月中浣午亭金朝觐书于京邸
三槐书屋诗钞·跋
先高祖午亭公手写三槐书屋诗钞四卷早岁为亲串萧某所假虽先君子不知也嗣以诸父过其家获睹是书归以语芳芳惊喜急请索回幸未污损岁辛未游沈阳藏之行箧适缪太史东麟公自山左来太史者诗钞中缪公梅澥之曾孙也于芳有通家之谊因请为序以付手民诗卷甫投而有九月十八日之变芳仓猝西奔太史亦去沈阳非但剞劂无日即此卷之有无亦不可知矣踰年归询知太史所在具函存问得悉此卷无恙惟太史则以年老力衰寄回原诗辞不为序沈阳有刊行辽海丛书之议芳以为言承允刊入属芳校其字芳以先高祖不朽之盛事自此乃不朽也因忘其庸愚欣然从事校勘既毕并识其始末如此俾知撰述者固匪易保存者亦不可忽云癸酉冬义州金景芳谨记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号长翁。历主净慈等名刹,后奉敕住天童。嗣宗珏禅师。卒年六十六。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如净禅师。
字长翁。
奇逸有远大志。
受可印于足庵。
不屑肥遁。
广诸方便经。
其笑詈者。
皆脱略成器。
故尝开会浙江左右。
六坐名坊。
而净慈天童最久焉。
其升座曰。
有问有答。
矢尿狼藉。
于是眉毛庆快。
鼻孔轩昂。
直得大地平沉。
虚空迸裂。
正当恁么时。
且与宏智古佛相见。
竖拂云。
相见已了。
合谈何事。
从前汗马无人识。
只要重论。
盖代功开炉打圆相。
召众曰。
个是天童火炉。
近前则烧杀。
退后则冻杀。
忽有汉出来道。
作么生。
㘞火炉动也。
又曰。
螟蛉子殪而逢蜾。
祝之曰。
类我类我。
天童门下莫有类我者么。
万里不挂片云。
天地一团猛火。
又曰。
陆修静陶渊明文殊普贤。
作圆相云。
咦一款具呈。
且道凭谁批判。
若是孔夫子吾无隐乎。
尔有觉禅者。
亲依年久。
夜分请决于净。
净曰。
我困倦旦去。
明日为你说。
觉念日月蹉跎。
含涕而出。
露立待旦。
整威仪入室。
净怜之。
乃上堂曰。
一个乌梅似本形。
蜘蛛结网打蜻蜓。
蜻蜓落了两边翼。
堪笑乌梅咬铁钉。
觉傍失声曰。
早知灯是火。
饭熟已多时。
净便喝。
识者称净险要。
颇类云门。
其缜密实如洞山。
但未见禀承何人。
或间请曰。
师唱道多年。
名满丛林。
高足已阐化。
方得法源委。
乞明指示。
净良久笑曰。
涅槃堂里向汝道(有本云。
涅槃堂里看)。
又示众曰。
古人大雪满长安。
天童卖却者心肝。
无神通菩萨猛劈。
一椎千手眼大悲。
捏怪多端还会么。
狮子教儿迷子诀。
老婆心切不相瞒。
净年六十六。
忽命侍者设香案。
声鼓集众。
拈香嗣足庵焉。
其语曰。
如净行脚四十馀年。
首到乳峰。
失脚堕于陷阱。
此香今不免拈出。
钝置我足庵大和尚。
足庵名智鉴。
鉴法嗣天童珏。
珏嗣长芦清了。
了字真歇。
乃丹霞子淳入室之子也。
是净为青原下十七世之正裔。
初足庵鉴公为儿时。
母与洗手痬。
执鉴手曰。
好似个甚么。
鉴曰。
似佛手。
亲殁。
即从长芦真歇禅师得度。
珏首座器其进止端庄。
以方便示鉴。
鉴即隐象山。
屏绝诸缘。
一钁为伍。
廓达玄旨。
复就珏。
珏可其见处。
鉴住后。
以枯淡集方来。
晚年徙居雪窦座下。
明眼衲子皓首相依。
如净以柏子话请益鉴。
鉴本色策之。
净乃领悟曰。
西来祖意庭前柏。
鼻孔寥寥对眼睛。
落地枯枝才𨁝跳。
松罗亮格笑掀腾。
鉴曰。
老成持重为人天眼。
声光暴耀非我所望。
净既受记莂。
乃重其师训。
半生开化。
不邀虚名。
又疾时辈冒称越继。
故临末际。
方示法源。
乃召众曰。
六十六年。
罪犯弥天。
打个𨁝跳。
活陷黄泉。
咦从来生。
死不相干。
奄然长往。
赞曰。
丹霞大隆洞宗之后。
而冒滥之弊。
骎骎有矣。
长翁举措风规无。
乃涂毒鼓不容侧耳。
抑识法者惧乎。
但其入理深谈。
不滞玄微。
真洞下狞龙。
而云行雨施。
讵可量哉。
共 13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