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赖子清

相关人物:共 78 位
共 7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琇莹(1851~1889),字芸敏,福建侯官人。
幼颖异,长于诗,光绪二年(1876)考取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江南道御史、河南按察使等职。
光绪十二年(1886)以御史身分奏请台湾学政事宜,后数度至台湾,客于板桥林本源家。
惜体弱多病,年仅三十九岁便与世长辞。
陈琇莹以书法闻名,其中又以小楷最为人称道;此外兼善律赋与试帖诗,惜作品不多见。
〖参考唐赞衮《台阳见闻录》,收于《台湾文献丛刊》第30种,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页11;陈衍《近代诗钞‧下》,台湾:商务印书馆,1961年,页707。
〗今陈氏作品辑录自唐赞衮《台阳见闻录》、赖子清《台湾诗醇》及《孔教报》等。
(廖振富撰)
维基
陈琇莹(1853年—1889年),字芸敏,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同治十二年(1873年),乡试中举。光绪二年(1876年)登丙子恩科进士,改庶吉士。光绪三年,任翰林院编修,改国史馆协修。光绪六年,任会试同考官。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湖南乡试正考官。次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光绪十四年,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提督河南学政。
赖国华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赖国华(1851~1895),字璋,号琢其,清嘉义县人。
同治八年(1869)秀才。
不慕名利,终身设帐教徒。
善书、奕。
著有《琢其诗文集》各一卷,今不传。
其孙赖柏舟将之辑为《赖国华先生遗稿》,收入《淡香园吟草》。
此外,赖惠川等编《诗词合钞》,亦收录部份赖氏作品,题曰《琢其吟草遗稿》。
兹以《淡香园吟草。
赖国华先生遗稿》为底本,参照《诗词合钞。
琢其吟草遗稿》、赖子清《台湾诗醇》、《台海诗珠》、陈汉光《台湾诗录》、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所录赖氏之作编校。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张秉铨(?
~?
),名幼亦,字秉铨。
福建侯官人。
曾为知府。
光绪年间来台,为抚垦总局记室。
曾草〈禦夷制胜策〉上之枢府,颇为时论所称〖参考(1)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
(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师圣(?
~?
),台湾县人。
清嘉庆元年(1796)恩贡生〖参考赖子清《台湾科甲艺文集》,《台北文物》七卷四期,1958年。〗。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7—1820 【介绍】: 清福建侯官人,字巨廷,一字退谷。乾隆二十四年举人。历邵武、嘉义、安溪等县教谕。少时喜读宋儒书。于清儒好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著作,谓其切于伦常日用。在台湾曾应聘修志。巡道某议辟台湾山后蛤仔滩,金銮考其始末,作纪略。另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
全台诗
谢金銮(1757~1820),字巨廷、退谷,晚年改名灏,福建侯官人。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嘉庆二年(1797)大挑二等,试邵武教谕,调安溪。
嘉庆九年(1804)改调嘉义教谕,未及期而蔡牵倡乱,限凤山县,南北戒严,金銮为嘉义知县陈防禦之策,而部署以定。
及总兵武隆阿率师至嘉义,而蔡牵已其党去,武隆阿知其贤,一见如平生。
蔡牵欲得蛤仔难为基地,谢金銮著《蛤仔难纪略》六篇,详其利害。
书既上,咸以险远为难,乃走使京师,上其书于同乡少詹事梁上国。
奏闻,嘉庆十四年(1809)正月诏命闽浙总督派员经理,乃设噶玛兰厅。
至今利赖。
秩满内渡,补南平教谕,寻移彰化,复调安溪。
不乐居官,作《教谕语》四篇赠诸生,质实切当,多卑近砭俗之言,山阳汪廷箴谓在《呻吟语》之上。
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年六十四岁。
道光五年(1825)入祀乡贤祠。
  谢氏喜读宋儒书,毕力性命之说,尤重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书。
其说经,不事章句训诂,善用经传之说,主忠信笃敬,身体力学〖参考刘德城、周羡颖《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任官安溪时作《泉漳治法论》,就职嘉义时著《蛤仔难纪略》,文章经济有名于时。
并与郑兼才合辑《续修台湾县志》八卷。
另著有《二勿斋文集》六卷、《论语续注补义》四卷、《教谕语》四卷、《大学古本说》,又刻其故旧之诗曰《春树暮云编》,俱行于世。
以下自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萨廉《噶玛兰厅志》、柯培元《噶玛兰志略》、陈培桂《淡水厅志》、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谢氏诗作计四十八首。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张青峰(?
~?
),台湾县人。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
嘉庆十二年(1807)尝修吕祖庙;并与陈廷瑜、陈震曜等十数人建引心文社于吕祖庙,宏文扬教。
〖参考赖子清〈台湾科甲艺文集〉,《台北文物》七卷四期,1958年。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徐德钦(1853~1889),字仞千,号煇石 ,原居他里雾堡(今云林县大埤乡),同治元年(1862)移居嘉义。
清光绪十一年(1885)举于乡,翌年(1886)捷成进士,官工部屯田司主事,十月回籍,聘主玉峰书院讲席。
光绪十四年(1888)施九缎起事,徐德钦督办团练,会同官军擒获大股王焕,事平后得加五品衔并赏戴花翎。
徐氏擅古文诗词,卓然自成一家,著有《荆花书屋诗文集》,惜未付梓。
以下据赖子清《台湾诗醇》、《台海诗珠》、《台湾诗海》、陈汉光《台湾诗录》、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颜尚文《嘉义赖家发展史》辑录诗编校。
维基
徐德钦(台语:Chhî tek-khim,(1853年—1889年),字仞千,号辉石,福建省台湾府嘉义县人,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卢德嘉(?
~?
),清凤山县学廪生。
光绪十八年(1892)台湾倡修通志,凤山县于十二月设采访局纂修《凤山县采访册》,由卢氏总其成,另置总办举人卢德祥、举人陈日翔及帮办恩贡生周熙清、儒学教官王春华等人,光绪二十年(1894)十二月稿成,为清末重要之台湾史料。
以下诗作辑录自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儿玉源太郎《庆飨老典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四
陈廷瑜,原名山朗,字璞庵,祁阳人。
全台诗
陈廷瑜(?
~?
),字握卿,号和斋,台湾县人。
嘉庆年间(1796~1820)台湾县学增生。
家境富裕,时有善行。
乾隆五十四年(1789)曾平息府城古更路遭庄人侵佔事宜,庄中老幼皆感其贤。
嘉庆二年(1797)改建南社文昌阁敬圣楼,嘉庆七年(1802)曾邀众呈〈禁南北义冢积弊勒石示文〉于府城前。
嘉庆十二年(1807)参与《台湾县志》之增修。
嘉庆十三年(1808)倡议重兴准提寺、吕祖庙;嘉庆十五年(1810),与拔贡张青峰、优贡陈震曜等议定引心书院课期,生童月考二次,束脩费出自监生黄拔萃之手。
嘉庆十九年(1814)董建中社奎楼;嘉庆二十年(1815)倡议捐资劝解侵佔凤山县福德祠基地之庄民,著有《与善录》。
  以下作品乃据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嘉庆二十年(1815)章甫编订,台南市文献学家石旸雎所藏之《选赠和斋诗集》、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古今台湾诗文社〉、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而来。&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蓝石(1854~?
),清台南人。
光绪八年(1882)举人。
曾任彰化县学教谕,兼摄台湾县学教谕。
日本治台后,于明治卅三年(1900)任台南市第一区街长,在职三年。
后设帐讲经,及门多秀士。
家居喜扶鸾,亲录神仙降乩事以劝善。
后因西来庵事件受牵连,竟成冤狱。
以下诗作据吴德功《瑞桃斋诗话》、儿玉源太郎《庆飨老典录》、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前集》、赖子清《台湾诗醇》等辑录。
共 7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