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蒋春霖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8—1835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原名继章,改名廷纪,字莲生。道光十二年举人。善填词,为清词名家。屡试不第,幽忧不振。有《忆云楼词》。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
项鸿祚,字莲生,钱塘人。道光壬辰举人。
词学图录
项廷纪(1798-1835) 字莲生,初名继章,又名鸿祚。
钱塘人。
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
中举后,应礼部试不售,归益困,遂以愁病卒,年仅三十八。
工词,自言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
自序忆云词,有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学者诵而悲之。
论者谓其词有姜夔之幽涩而去其俗,有吴文英之深细而化其滞,有张炎之秀折而去其率,荡气回肠,与纳兰容若、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
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
有《水仙亭词》二卷,《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赵彦俞(1803-?) 字次梅,号次翁。
江苏丹徒人。
初以诗名,同治元年(1862)游泰州,遇蒋春霖于传舍,春霖与同人作九秋词,强之拈题,得"秋角"题,遂作《徵招》一阕。
后遂常以词自遣,讲律极精,殊有俊语。
有《瘦鹤轩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685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大学士明珠子。以避废太子名改成德,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诗文均工,尤长于词。生平淡于荣利,爱才喜客,所与游皆一时名士。集宋元以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旗人。康熙丙辰进士,官侍卫。有《通志堂集》。
词学图录
纳兰性德(1655-1685)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初名成德。
满洲正黄旗人。
清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
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
数随清圣祖出巡塞外之地。
好结客,一时文士皆乐与交,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尤相契厚。
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
词尤享名,喜学北宋。
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感人。
谭献以之与项廷纪、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
今人以其与曹贞吉、顾贞观称"京华三绝"。
有《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
清诗别裁集
字容若,辽阳人。康熙癸丑进士,丙辰殿试,官侍卫。著有《通志堂集》。○侍卫生长华阀,淡于荣利,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丁至和(1811-1879后) 字保庵,一作葆庵,号绿萍词人。
江苏江都人。
清贡生。
家富后败,漫游寄幕宾。
六十后受聘参修《扬州府志》始得归里。
鳏居半世,一子,老病卒。
词与蒋春霖埒,为浙派馀响,又与杜文澜等酬唱。
有《萍绿词》。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潇碧,号陶斋,浙江乌程人,著《蘋月词》一卷,另有《玉湖鸥侣词选》,淮海词人之一,署丹徒知县,任上耽于吟咏,后因案被劾。
蘋月词·序
戊辰暮秋,交陶斋于京口,予年二十许,陶斋长于十馀龄,犹惨绿少年也,温雅善诙谐,清言娓娓,尝倾其座人,书法董香光,画法黄左田,尤工于词,出入碧山玉田间,所居面大江,金焦两点,凉翠扑眉宇,霜月在地,市声渐寂,唯向风涛,喧豗过枕,上一灯青荧,予与陶斋凭短几,瀹苦茗,继论南北宋词家流别,间为小令相娱乐,含风茹骚,如怨如慕,荒伧驵侩奔走其际者,不知予与陶斋作何语,辄相目而笑,余与陶斋亦自笑也,予赠陶斋诗有“六代兴衰京口重,半生哀乐广陵多”之句,陶斋亟赏之,咸同之交,淮海间多词人,若江阴蒋春霖鹿潭,江都丁至和葆盦,甘泉李肇增冰叔,郭夔尧卿,并为倚声家泰斗,而尝盍簪于吴陵,酒边花下,赓唱迭和,一篇脱手,争相传写,陶斋颉颃诸子间,跌宕自喜,与鹿潭葆盦尤有笙磬之翕,故所诣益深。
明年陶斋他调,予亦之建康,后数年,陶斋权之丹徒县事,去官,又数年,遇陶斋吴中,意绪牢落,多肮脏不平语,非复京口相见时矣。
既北征谒许恭慎师,知陶斋已为陈人,为于邑者久之,庚申羁淞曲,其孤文凤始以陶斋所为蘋月词一卷,丐为之序,忆初与陶斋相识,忽忽五十年,陶斋宰木既拱,淮海间词人亦零落无一存者,玄黄澒洞,万象皆非,而予颓然一老,饰巾待尽,犹得序陶斋之词,俯仰之间,都为陈迹,读陶斋词者,当知我别有怀抱耶,辛酉小除夕金坛冯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1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原名廷献,字涤生,改字复堂,号仲修。同治六年举人,历知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骈文师法六朝,尤工词,家藏前人词曲甚富。有《复堂类集》、《复堂词》,又辑有《箧中词》。
词学图录
谭献(1832-1901) 字仲修,号复堂,初名廷献。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宫秀水教谕,迁歙县知县,调全椒,历知合肥、宿松、含山等县。以疾告归。晚岁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延主经心书院讲席。治今文经学,以求经世致用。骈文规模六朝而不伤格调。词学承张惠言、周济之绪馀,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由是益廓。自为词窈眇而沉郁,小令尤为精绝。有《复堂文》、《复堂诗》、《复堂词》、《复堂日记》。
复庵词
谭献,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生。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纳资为县令,历署歙县、全椒、合肥知县。旋归隐,锐意撰述,为一时物望所归。晚年受张之洞邀,主讲经心书院,年馀辞归。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卒,年七十。工骈体文,于词学致力尤深,选清人词为《箧中词》六卷,续三卷,至精审,学者奉为圭臬。又曾评点《骈体文钞》及周止庵《词辨》,皆能度人金针者,亦近代词坛之一大宗师也。
复庵词·集评
陈廷焯: 复堂词品骨甚高,源委悉达,其胸中、眼中,下笔时独不屑为陈、朱,尽有不甘为梦窗、玉田处,所传虽不多,自是高境。
余尝谓近时词人,庄中白尚矣,蔑以加矣,次则谭仲修,鹿潭虽工词,尚未升风、骚之堂也。
仲修小词绝精,长调稍逊,盖于碧山深处,尚少一番涵咏功也。
白雨斋词话》五 叶恭绰: 仲修先生承常州派之绪,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缘是益廓,遂开近三十年之风尚,论清词者,当在不祧之列。
《广箧中词》二
搜韵网·鸣谢
《复庵词》电子稿录入校勘:陈忠平(号一得愚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6—1904 【介绍】: 清江西萍乡人,字道希,一作道爔、道溪,号芸阁、云阁、芗德,自号纯常子。瑾妃、珍妃幼时在粤,曾从受学。光绪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升侍读学士。甲午、乙未时对日主战甚力,极言不可签《马关条约》。曾参与强学会。戊戌变法后革职。工诗词骈文。有《纯常子枝语》、《云起轩词钞》。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文廷式,字芸阁,萍乡人。光绪庚寅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有《云起轩诗录》。
词学图录
文廷式(1856-1904) 字道希,号云阁,一作芸阁,又号芗德、罗霄山人,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生于广东。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纂修。擢侍讲学士兼日讲起居注。署大理寺卿。以支持清德宗变法维新遭后党忌恨,革职回籍。戊戌政变作,遭通缉,避走日本。旋归国居沪。病逝于故里。博学,以玄儒称。词名最著,于"清季四家"外别树一帜。有《文道希先生遗诗》、《云起轩词钞》。
云起轩词
文廷式(咸丰六——光绪三〇)字芸阁,号道希,江西萍乡人。少负才名。光绪庚寅进士,由编修迁翰林侍读学士。李鸿章颇礼遇之。甲午之役,廷式主战,反劾鸿章畏葸,鸿章忿之,授意御史杨崇伊疏劾,遂削职。戊戌后,密旨捕治。逸去不知所之。工骈体文,诗词尤超拔。
云起轩词·序
词家至南宋而极盛,亦至南宋而渐衰。
其衰之故,可得而言之也。
其声多啴缓,其意多柔靡,其用字,则风云月露红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
迈往之士,无所用心,沿及元明,而词遂亡,亦其宜也。
有清以来,此道复振。
国初诸家,颇能宏雅,迩来作者虽众,然论韵遵律,辄胜前人,而照天腾渊之才,溯古涵今之思,磅礴八极之志,甄综百代之怀,非窘若囚拘者,所可语也。
词者,远继风骚,近沿乐府,岂小道欤。
自朱竹垞以玉田为宗,所选词综,意旨枯寂,后人继之,尤为冗漫,以二窗为祖祢,视辛刘若仇雠。
家法若斯,庸非巨谬。
二百年来,不为笼绊者,盖亦仅矣。
曹珂雪有俊爽之致,蒋鹿潭有沈深之思,成容若学阳春之作,而笔意稍轻,张皋文具子瞻之心,而才思未逮,然皆斐然有作者之意,非志不离于方罫者也。
余于斯道,无能为役,而志之所在,不尚苟同。
三十年来,涉猎百家,搉较利病,论其得失,亦非扪籥而谈矣。
而写其胸臆,则率尔而作,徒供世人指摘而已。
然渊明诗云:兀傲差若颖。
故余亦过而存之,且书此意,以自为序焉。
光绪壬寅十二月。
萍乡文廷式
云起轩词影稿·王瀣跋
右文道希先生《云起轩词》手稿一册,光绪甲辰春,余假以录副。是秋先生殁于湘中,此册遂留藏木斋家。今春木斋之子伯举持来商付影印,余按,此稿较徐刻缺四十二首,然如《点绛唇·布被新霜》一首、单调《风流子》一首、《望江南·秋色好》二首,刻本亦未载。稿中书有年月者,如《齐天乐·再游龙华》一首、《念奴娇·答皮麓门》一首、《点绛唇·九日》一首、《八归·答沈子培》一首,刻本并佚其年。其两本俱未载年,如《祝英台近》一首、《八声甘州》一首,以半塘次均同作考之,则前为乙未作,后为甲午作。《木兰花慢·寄木斋》一首,刻本有叙,则为癸巳闱后作。《摸鱼儿·惜春》一首、《念奴娇·题壁》一首,有先生手写横轴,称丁酉春间作(今藏伯举家)。手稿所佚词,如《齐天乐·题高氏瓮芳录》一首,子安丈曾以徵题全册见示,则决为壬辰以前作。《疏影·秦淮有赠》一首,木斋亦曾以小笺见示,尾署「芗德」二字云,先生别号。则辛丑秋间也。今两本叙次全异,此稿影出,即可参校字句,尤与先生身世出处所关非细。稿中间有代录,及先生落笔偶误(如《满庭芳》作《满江红》,《侧犯》写作三段),鉴赏者自能知之。伯举属为跋,因并举所仅知者附于后云。癸酉十月,溧水王瀣。
文道希先生遗诗·陈三立序
吾友萍乡文道希学士既殁,门下士徐君积馀为刊《云起轩词》若干卷,盛传海内矣。今岁叶君玉甫复搜刊君遗诗若干卷,以君朋辈故旧仅存者莫余若,属序其端。君天秉卓荦,博闻强记,才气不可一世。余始逐试南昌,得交君,俱少年耳。越三岁,同乡举,同计偕居京师,君不第,已名动公卿间。寻擢巍科,超迁讲幄侍从,声光赫然倾天下。当是时,国军新挫于岛邻,输款割地,几不国。君激世变,益究中外之务,凡时政得失、列位贤不肖,慷慨陈论,指斥权贵人尤力,为所侧目久矣。及肇宫闱之隙,狃新旧之争,务归罪于君,媒孽搆陷,屡欲挤之死地,脱身走日本乃免。夫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自古贤人才士,怀负奇伟,动与祸会,遭戮辱屏弃摧落者不可胜数,况厄于一时,愈伸于百世,是岂足道哉?久之,君返自东瀛,复时与君游聚。过金陵,必主余家,留连啸咏,意气不衰。最后饮秦淮别去,遂永诀。君撰著宏富,诗词特鳞爪耳。然君博极群书,诗乃清空华妙,不挦扯故实自曝,尝推为独追杜司勋,波澜莫二,即身世飘泊亦颇肖似之,此可悬诸天壤俟论定者也。独是君殁未十岁,国步骤改,九宇沸扰。余屡转徙穷海,老病复迫之,残夜孤呻中,追忆君箕踞挥麈,高睨大谈,往往揣君声音笑貌,浓眉皤腹,辟易千人之概以自壮,无如斯人不复得,景光之不可把玩,读君诗,益缠兴亡离合死生博一瞬之感也。己巳五月,义事陈三立。
文道希先生诗集·陈诗序
夫诗者,持也。兴观群怨,范围弗过,品汇事物,曲成弗遗。其大旨达于书,通于易,可以从政,可以处变,绍先启后,连抃而无穷,居守正行,载义粤稽,往哲固如斯矣。今者,叶君遐庵刊《文道希先生遗诗》,督序于余。余少生长于粤,知文氏先世宦粤事甚详,后又得从道希先生游,谊不容辞,援笔述之。先生曾祖讳守元,敦诗尚义,称于乡闾;祖讳晟,守惠州,调嘉应,咸丰时遭寇殉难;父讳星瑞,击贼复仇,官至高廉道。先生幼而惇敏,长益闳通,为陈兰甫先生高足,词采轶俦辈。光绪庚寅成进士,以一甲第二授编修。癸巳恩科典江南乡试,考覆务求才实,是科得人为盛。旋擢侍读学士,感激帝知,屡上封事,太后憎之。丙申削职南归。戊戌政变,太后怒责珍妃。珍妃者,广州将军长善女,先生尝授书者也。虑祸及,走日本,与扶桑诗人游处,庚子乃归国。是秋,余从吴彦复师至沪,居于邻巷,袖诗抠谒先生,一见奖成不遗,记诗有「神山风雨走孤鸾」句,尤为先生激赏。时八国师旅陵突中原,日薄崦嵫,翠华西狩,余作《太清乐府》纪时事,先生见许,谓似二李。会合肥相国北上议和,先生赋感事诗,有「无分麻鞋迎道左,收京还望李西平」句,又和陶诗有「乞食偶得饱,高卧亦似仙」句,泽畔行吟,不忘忠悃,有古贤风烈矣。先生旋归萍乡。甲辰夏,复至沪,同游张园,品核人物,因出视《山居》诸篇,谓效皮陆在野言野。秋八月,复游湘中,病卒,年四十九。先生修躯山立,耳白似欧公,既得其名,未得其寿,弥可慨已。原号芸阁,晚号纯常子,自著《纯常子》一书,用庄子「纯纯常常,乃底于狂」之语,寓感伤也。初家贫,薄游江浦,客吾邑吴武壮军中,武壮为荐入粤都张靖达幕。居积年,文檄敏赡,同辈推服。先生既没,公子永誉公达以诸生抱学穷居,亦历佐粤皖段少沧、沈子培两提学幕,有声于时。先生四世,人人有集,一门风雅,江介所稀,谈者比之乌衣王氏。余近纂《皖雅》,兼及名宦,斠录遗诗,用光简册。遐庵与先生累代通家,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日,独能捐金搜刻全集,诚可谓守道不变,好行其义者矣。己巳六月,庐江后学陈诗。
文道希先生遗诗·叶恭绰叙
廿载前,吾师萍乡文道希先生既殁,恭绰撰挽诗,久而不成。盖情绪烦怫,哀至于无文,遂无以自达也。既乃思辑其遗著,询诸师之子永誉,知强半散佚,仅《晋书·艺文志》暨《云起轩词》先刊行者犹传于世,为怃然者久之。恭绰丱角从师游,师所以抚爱奖进之者甚至。常寓书南昌家中,任绰纵览所藏典籍。绰得粗通书史者,实由于此。又,庚子谒师海上,师教以为诗之道甚悉,且举自作《过祆祠》七律为例,又喜绰所为《游仙诗》,以为雅丽,对人恒称道之。今忽忽将卅载,宛在心目,而遗书散尽,所著亦罕存。嗟夫!以师之才雄气猛,事功不就,乃并区区简册之流播而亦靳之耶?乃誓为蒐集。越十载,未有所获。久之,闻湘中有藏师遗稿者,未得见,继乃得诗二卷。忆少时曾读师诗稿,审非其全,复致力访求,期成完帙。凡三载,共得诗如干首,携至海上,与永誉共校之。二人之意,以为人事无常,宜先印诗稿,徐及其他。乃举付手民,馀俟别谋剞劂。绰维师匪欲以学术鸣者,兹编尤学之鳞爪。顾平生襟抱志行,可藉窥其大凡。昔陈右铭先生读师《水龙吟》词,谓非文人所能,师之诗何莫不然?盖信乎非世之诗人之作也。近论世者,恒谓清社之屋,西朝实尸其咎。盖洪杨之役,清祚佹失而复得,乃临朝者迄无悔祸忧勤之意,徒逞其阴诈猜忌之谋,屏弃贤良,倚任群小,加以宴安酖毒,倒行逆施,盖不待玉步之移,已知瓦解之无可挽矣。使师当光绪中叶,得行其志,以其间斡回时运,收拾人心,开通风气,则戊戌、庚子以迄辛丑诸役,或竟弭而不发,未可知也。计不及此,徒使论者以人之云亡致慨于邦国殄瘁,而师之感时忧世之抱,悲愤牢愁之况,乃仅流露于纸墨间。呜呼!以师为文人,或轩轾甘陵、洛蜀间,以师拟于急功近名之列者,斯真一孔之见也。昔人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余论及此,亦欲后之诵师诗者,于清末之时局有所考焉,其所得将有出于诗之外者,至于师之诗之所以为工,或亦即因是也。是为序。十八年七月,番禺叶恭绰。
云起轩诗录·陈诗跋
《云起轩诗录》一卷,萍乡文道希学士之遗诗也。嵩构云颓,牙弦既閟,遗尘波荡,穷年未集,爰摭所见,汇为是编。遐忆学士癸巳试士江南,一时苏皖俊才,胥出门下。余以布衣,不获睹末光。闻人言学士为今时欧苏,亦心焉识之。无何丙申之春,又闻学士以直言被放,行吟江海,境愈厄而名愈尊。益叹《》美补衮之阙,《》著匪躬之节,今兹学士,实惟其人。迨庚子之秋,余作沪游,惊霆浊浪,八国师旅方陵突中原,日薄崦嵫,江关萧瑟,被褐于道,歌「板屋」之诗。学士一见,奖成弗遗。余遂屡以诗篇请质,学士时复正其讹谬,匡其蚩陋。既久不见,辄讯人曰:「子言犹在沪耶?」壬寅,烽燧清宴,学士春晚还萍乡山中,犹召剧饮,乃别。甲辰初夏,重来逆旅,出示山居排律绝句诸篇,笑顾曰:「予近嗜皮陆,趋于此涂。试为衡之,果似也欤?」诗受而读之,如遘《太玄》之经,曼哦《月蚀》之什,惊为鸿宝,假录一通。不谓商飙再驾,墓草已宿,重展斯卷,缅想风烈,言笑若接,渺焉隔世,顽钝濩落,惭负夙顾〔愿〕,伤秋怀旧,不自知其涕泗涟而已。时距学士捐馆适四阅年载,光绪戊申八月,庐江陈诗敬跋。
重校集评云起轩词·龙榆生序
文芸阁先生词,以光绪三十三年春二月,由其门下士南陵徐乃昌刊入《怀豳杂俎》,题曰《云起轩词钞》。民国丙子,上海开明书店汇印《清百名家词》,即据徐本重印。江宁王氏娱生轩,曾出其家藏先生手稿,摄影上石,于是世乃获见芸阁先生词之别本。乱后影印手稿本散落市间,徐刊本亦少流布。爰以客居之暇,取两本细加参校,互有出入。虽并不能据以编年,而手稿胜处为多。复得漂水王伯沆先生瀣手批徐刊本,评骘颇精审,足为读芸阁先生词者之一助。遂据以写定为《重校集评云起轩词》,序次一依手稿本,其同时诸家酬和之作,并为博采附刊焉。其为手稿本所无,而见于徐刊或他人撰述者,则别次为《补遗》一卷。又杂录近人论及《云起轩词》之语,汇为《文芸阁先生词话》,以便省览云。壬午浴佛节后三日,万载龙沐勋谨识。
云起轩词钞·许之衡跋
云起于光绪间为力矫浙派之一人,词学稼轩,半塘翁甚称之。然稼轩在南宋未为词之至者,云起学之,亦有独到处,但未得为甚高也。守白志。 (录入:老马)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朱孝臧(1857-1931) 一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历官侍讲、侍讲学士、少詹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广东学政。称病辞归。入民国,在沪为寓公。早年工诗,及交王鹏运,始专于词。为"清季四家"之一,论者以为堪称词学一大结穴。以王沂孙为骨,以吴文英为神,以苏轼为姿态。辑刊《彊村丛书》,收唐至元一百六十余家。编有《湖州词徵》、《国朝湖州词徵》、《沧海遗音集》、《宋词三百首》。晚岁删定词集为《彊村语业》。
彊村语业
1857.7.21-1931.11.22,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
彊村语业·序
语业二卷,彊村先生晚年所定也。曩者半塘翁固尝目先生词似梦窗。夫词家之有梦窗,亦犹诗家之有玉溪。玉溪以瑰迈高材,崎岖于钩党门户,所谓篇什,幽忆怨断,世或小之为闺襜之言,顾其他诗,如何匡国分,不与素心期。又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岂与夫丰艳曼睩竞丽者。窃以为感物之情,古今不易,第读之者弗之知尔。先生早侍承明,壮跻懋列,庚子先拨之始,折槛一疏,直声震天下,既不得当,一抒之于词。解佩纕以结言,欲自适而不可。灵均怀服之思,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嘉父究讻之忾,其哀感顽艳,子夜吴趋,其芬芳悱恻,哀蝉落叶。玉溪官不挂朝籍,先生显矣。触绪造端,湛冥过之。信乎所忧者广,发乎一人之本身,抑声之所被者有藉之者耶。复堂老人评水云词曰,咸同兵事,天挺此才,为声家老杜。余亦谓当崇陵末叶,庙堂厝薪,玄黄水火,天生先生,将使之为曲中玉溪耶。迨至王风委草,小雅寝声,江濆飞遁,卧龙无首,长图大念,隐心已矣。慬留此未断樵风,与神皋寒吹,响答终古,向之瘏口哓音,沈泣饮章,腐心白马者,且随艰难天步以俱去。玉溪未遭之境,先生亲遘之矣。我乐也,其无知乎,我寐也,其无吪乎。是又讽先生词者,微吟焉,低徊独抱焉,而不能自已也。甲子嘉平月,遁堪居士张尔田引。
彊村语业·跋
右彊村语业三卷,前二卷为先生所自刻,而卷三则先生卒后据手稿写定补刊者也。先生始以光绪乙巳,从半塘翁旨,删存所自为词三卷,而以己亥以前作为前集,曾见庚子秋词、春蛰吟者为别集附焉。后又增刻一卷而汰去前集别集,即世传彊村词四卷本是也。晚年复并各集,釐订为语业二卷,嗣是不复多作,尝戏语沐勋,身丁末季,理屈词穷,使天假之年,庶几足成一卷。而竟不及待矣。伤哉。先生临卒之前二日,呼沐勋至榻前,执手呜咽,以遗稿见授曰,使吾疾有閒,犹思细定。其矜慎不苟如此。兹所编次,一以定稿为准,其散见别本,或出传钞者,不敢妄有增益,虑乖遗志也。壬申初夏,龙沐勋谨跋。
彊村词剩稿·彊村词原序
沤尹大兄阁下,前上书之次日,邮局即将东塾读书记、无邪堂答问各书交来。
大集琳琅,读之尤歆快无量,日来料量课事讫,即焚香展卷,细意披吟,宛与故人酬对。
昨况夔笙渡江见访,出大集共读之。
以目空一世之况舍人,读至梅州送春、人境庐话旧诸作,亦复降心低首曰,吾不能不畏之矣。
夔笙素不满某某尝与吾两人易趣,至公作则直以独步江东相推,非过誉也。
若编集之例,则弟日来一再推求,有与公意见不同之处,请一陈之。
公词庚辛之际是一大界限,自辛丑夏与公别后,词境日趋于浑,气息亦益静。
而格调之高简,风度之矜庄,不惟他人不能及,即视彊村己亥以前词亦颇有天机人事之别。
鄙意欲以己见庚子秋词、春蛰吟者编为别集,己亥以前词为前集,而以庚子三姝媚以次以汔来者为正集,各制嘉名,各不相杂。
则后之读者亦易分别。
叔问词刻集胜一集,亦此意也。
至于去取则公自为沙汰之严,已毫无尘杂,俟放暑假后再为吹求,续行奉告。
自世之人知学梦窗,知尊梦窗,皆所谓但学兰亭面者,六百年来真得髓者非公更有谁耶。
夔笙喜自咤,读大集竟,浩然曰,此道作者固难,知之者并世能有几人。
可想见其倾倒矣。
拙集既用味梨体例,则春明花事诸词,其题目儗金明池下书扇子湖荷花,题序则另行低一格,而去其弟一弟二等字,似较大方。
公集去之良是,体例决请如此改缮。
暑假不远,儗之若耶上冢,便游西湖,江干暑湿,不可久留,南方名胜当亟游,以便北首。
此颂起居,弟王鹏运再拜上言,五月廿六日。
予素不解倚声,岁丙申重至京师,半塘翁时举词社,强邀同作,翁喜奖借后进,于予则绳检不少贷,微叩之,则曰,君于两宋涂径固未深涉,亦幸不睹明以后词耳,贻予四印斋所刻词十许家,复约校梦窗四稿,时时语以源流正变之故,旁皇求索,为之且三寒暑。
则又曰,可以视今人词矣。
示以梁汾、珂雪、樊榭、稚圭、忆云、鹿潭诸作。
会庚子之变,依翁以居者弥岁,相对咄咄,倚兹事度日,意似稍稍有所领受,而翁则翩然投劾去,明年秋遇翁于沪上,出示所为词九集,将都为半塘定稿。
且坚以互相订正为约,予强作解事,于翁之闳指高韵,无能举似万一,翁则敦促录副去,许任删削,复书至未浃月,而翁已归道山矣。
自维劣下,靡索成就,即此趑趄小言,度不能复有进益,而人琴俱逝,赏音阒然,感叹畴昔,惟有腹痛。
既刊翁半塘定稿,复用翁旨,薙存拙词若干首,姑付剞氏,即以翁书弁之首,以永予哀云。
乙巳夏五月,上彊村人记。
彊村词剩稿·跋尾
彊村词剩二卷,归安朱先生语业删馀稿也。先生既于光绪乙巳薙存丁酉以来所为词,刻彊村词三卷,前集别集各一卷,而三卷末有丁未年作。是此集虽开雕于乙巳,亦续有增益,以汔于宣统辛亥,足成四卷,而汰其前集别集不复附印,世几不获见先生词集之全矣。戊午岁先生复取旧刊各集,益以辛亥后作,删存一百一阕,为彊村乐府,与临桂况氏蕙风琴趣以活字版合印为鹜音集。后五年癸亥续加订补,刻语业二卷,先生词盖以是为定本焉。其癸亥以后有手稿题语业卷三者,已为写定续刊矣。先生临卒之前数月,曾举手圈彊村词四卷本及前集别集见付。其词为定本所删者过半,在先生固不欲其流传,然先生所不自喜者,往往为世人所乐道,且于当时朝政以及变乱衰亡之由,可资考镜者甚多。乌可任其散佚,爰商之夏闰枝、张孟劬两丈,仿先生刻半塘翁词例,取诸集中词为语业所未收者次为剩稿二卷,而以辛亥后存有手稿不入语业卷三者别为集外词,以附遗书之末,俾世之爱诵先生词者不复以缺失为憾云。壬申冬十二月,龙沐勋谨跋于真如寓居。
彊村集外词·跋
彊村集外词一卷,据先生手稿写定。稿原二册,于先生遗箧中检得之。大抵皆二十年来往还吴门沪渎閒所作,亦有成于国变前者。料其初当为零缣断楮,掇拾汇存,故不尽依岁月编次。各词每自加标识,隐寓去取之意,今悉仍之。其卷首买陂塘一阕,则江阴夏闰枝丈自旧京录示者也。先生晚岁酬应题咏之笔,閒或假手他人,即此册中亦复时有代做作。先生往矣,辄本过而存之之意,并付手民。学者分别观之可也。校录既竟,附识数语于此。壬申重九,龙沐勋谨跋于真茹寓居之受砚庐。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丁宁(1902—1980) 原名瑞文,号怀枫,别号昙影楼主。原籍镇江,随父迁扬州。受业于扬州名宿戴筑尧。十三父殁,十六适黄姓,生一女夭,黄纨绔子,怀枫备受虐待,毅然离异,终不再嫁。三十年代初与夏承焘、龙榆生、王叔涵、任心叔相识唱酬。抗战间奉母避走,母死无依,飘零无地。四十年代经人介供职南京图书馆,建国后调至安徽省图书馆任古籍管理员,晚年受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有《还轩词》。
还轩词·自序
余幼嗜韵语,九岁诵唐诗,至月落乌啼、烟笼寒水等句,辄悄然似有所会。乃学为小诗,年十二,积稿盈寸,顾咿嚘稚俗,几类盲词。及长以屡遭家难,处境日蹙,每于思深郁极时又学为小词,以遣愁寂。初亦随手弃置,自丁卯春始稍稍留稿,至癸酉成昙影集一卷,多半感逝伤离之作。甲戌以后情境稍异,得与词坛诸公时通声气,至戊寅春成丁宁集一卷,唱酬之作占半数。自戊寅夏至壬辰秋,历时十五年,其间备经忧患及人事转变,成怀枫集一卷,是后即不更作。盖知措语凄抑,已成积习。处幸福之世,为酸楚之音,言不由衷,识者所戒。于是结束吟笺,悉付尘箧,蠹穿鼠齧,已渐忘怀。而吴兴周君子美,古道热情,知余最久,悯身世之畸零,恐芜词之散失,愿为付印,并任校订之劳。窃念叩缶之音,本不应浪耗楮墨。第以一生遭遇之酷,凡平日不愿言不忍言者,均寄之于词。纸上呻吟,即当时血泪。果能一编暂托,亦暴露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法也。   一九五七年八月    丁宁
还轩词·重印还轩词序
还轩词三卷系一九五七年八月老友周子美先生所代印,二十年来分赠友好,已仅存一册及底稿数纸。今秋先生及施蛰存先生来函,均有重印还轩词之议,时余久病新痊,视力愈衰,一时无从著手。比邻卓君孟飞,青年好学,知余所苦,愿任校缮之劳,复于底稿中择一二可留者,按序补录于三卷之内,癸巳入皖以后所作为一厂集一卷。全书共四卷,总二百零四阕,皆承周施两先生力助始克完成,谨此志谢。再此书编缮校印皆卓君独力完成,附此志感。   一九八零年二月    丁宁
还轩词存·初校跋
右《还轩词存》三卷,余友丁君怀枫之旧作也。君名宁,扬州人。幼孤,遭家多难,身世凄凉,以素擅诗词及流略之学,遂以佣书自给,而橐笔之暇仍不废吟咏。余识君近二十年,初以其郁郁寡言笑,秘不以所著示人,心颇疑之。及相处既久,始觉其甘淡泊、重然诺,迥非寻常闺阁所能及。以是时相过从,并得读其全稿。盖君身世抱难言之隐,故其词有不尽飘零之感也。因力劝付梓,以免散佚,并愿董其缮校之役,直至今夏始获写印。昔者,先叔梦坡翁曾与朱彊村年丈于杭之西溪秋雪庵建两浙词人祠堂,祀唐张志和而下千有馀人。而闺阁词人数甚寥落,舍清照、淑真外,无著名者。今君所遭较漱玉、幽栖为尤酷,而其词之低回百折,凄沁心脾,虽不外个人得失,亦未始非旧社会制度下呻吟之音也。今书将成,爰志数语,预料他时当有读其词而悲其遇者。   一九五七年八月,吴兴周延年子美,时年六十有二
北山楼抄本·跋
维扬有女词人丁怀枫,余未尝闻其名。
周子美为师范大学同事,其为丁君油印词稿,余亦竟未知,子美亦未为余言丁君事。
近日杭州胡宛春欲问丁君消息,嘱询之子美,子美始为余道丁君身世,且言丁君尚在皖中为典书史,今年亦七十馀矣。
余欲从子美假读其集,则当时仅印数十册,悉以赠同好,今无存矣。
遂驰书复宛春,且求借其藏本。
越三日,宛春寄书来,盖即子美所贻者。
余展诵终卷,惊其才情高雅,藻翰精醇,琢句遣辞谨守宋贤法度,制题序引亦隽洁古峭,不落明清凡语,知其人于文学有深诣也。
并世闺阁词流,余所知者,有晓珠、桐花二吕、碧湘、翠楼二陈,湘潭李祁,盐官沈子苾,潮阳张荪簃,俱擅倚声,卓尔成家。
然以还轩三卷当之,即以文采论,亦足以夺帜摩垒。
况其赋情之芳馨悱恻,有过于诸大家者。
此则词逐魂销,声为情变,非翰墨功也。
昔谭复堂谓咸同兵燹,成就一蒋鹿潭,余亦以为抗日之战,成就一还轩矣。
若其遭逢丧乱,颠沛流离,又与漱玉无殊。
读其词者,岂能不悲其遇。
漱玉古人矣,还轩犹在。
百劫馀生,寄迹皖中,隐于柱下。
水远山长,余亦无缘识之。
因手录一本,资暇日讽诵,寄我心仪。
  乙卯十一月,云间施舍蛰存书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傅子馀(1914-1998) 号静庵。广东番禺人。移居香港,创办鸿社及《岭雅》季刊。晚年返广州居住。有《抱一堂集》。
个人简介
傅子馀(1914-1998),号静庵,曾任教香港广侨学院,先后创办鸿社及《岭雅》季刊,与羊城、港、澳诗苑名家,广通声气。
静庵诗稿·旧序
余始于君诗未甚奇也。已而避乱,侨次澳门,君亦挈家至。出所为诗读之,则轩举腾踔,体势在黄陈之间。盖与君相违五六年,人事变亟,凡人类所遘遇之酷,超绝古始,而吾侪皆一一身及。嗟夫,人患其有知也,其知之愈甚而自待弥高,因其自待之情,人事相接,辄不能自安。俛仰拂戾,虽处常已难矣,况卒遘变乱,衣食劳息,不若负贩之晏晏。性既自豪,重其困挫,而意气益孤,充愤悱之怀,而启发之机动不可抑,于是歌吟啸呼,自排自遣,自妪自煦。其哀思所届,一以振耀于文字间,宜有过情之叹。君幼长安乐,故前此所为诗,学焉而已。既丁世难,人事寝切,诗乃一变再变,而身世之感有如馀赘,使读者蹙然不忍,而不知君之齿方在英年也。夫君所不自得之情,盖将有待于知君者夫。 辛巳正月佟绍弼序
桐花馆词·序一
词之乐律,入元融而为曲,嗣后所为词者,直长短句之诗耳。
世或狃于旧说,以为诗词异途,遂使词境转隘,良可叹也。
东坡、稼轩之作,凡诗文所具有者,悉能达之于词。
词之领域,开拓始袤,非复专事绮筵绣幌、脂粉才情、遣兴娱宾、析酲解酝者矣。
况其忧生念乱,抚物兴怀,身世所遭,出以唱叹,命笔寓意,又何有异于诗哉。
宋词能与唐诗并称后世者,端复赖此。
有明一代,误于词为艳科之说,未能尊体,陈陈相因,取材益狭,趋向如斯,词道几绝。
逮及清季,国运衰微,忧患相仍,诗风大变,声气所汇,词学复盛,名家迭出,此道遂尊。
言志抒情,不复以体制而局限,故鹿潭、半塘、芸阁、彊村、樵风之作,托体高、取材富、寓意深、造境大、用笔重、鍊语精,赵宋而后,此为擅场。
其风骨神致,足与子尹、韬叔、散原、伯子、海藏诸家相颉颃,积愤放吟,固无减于诗也。
吾粤自晦闻而后,诗境顿新,后学承其馀响,争以诗鸣,而傅君静庵亦以工诗称于闾里,视其所诣,盖曾取径于同光体及晦闻,而于半山、雪堂、山谷、后山、简斋、放翁诸作涵咏至深,郁苍清劲,尤近黄陈。
年未三十,誉溢京华,共许必传,无须具论矣。
粤中以往逊于为词,述叔先生起而振衰,截断旁流,归于正声。
余为词初恪守其师周吴之说,而迄无所成。
得静庵论诗之要旨,从词外而求词,所作始稍得一己之意态,益信诗词之界,格律而外,不宜强分,如必使各具严限,则词乃小道之讥恐终不免,又安得与诗同流而讽诵哉。
往者汪先生每以傅诗朱词相勉,余词功力尚浅,适足自惭。
是时静庵亦偶为词,所作《扬州慢》、《蓦山溪》、《水龙吟》诸调,豪宕高健,亶有可观,顾以非己力之所专注。
稿皆不传,迄今又逾卅载,静庵垂垂老矣,犹羁栖海涯,以为诗之馀绪而填词,欲以广张风气,亦见其老而志未衰也。
余向兄事静庵,今承以其所著《桐花馆词》属为之序,存词仅五十阕,均极沉郁顿挫之致,语隽而律严,笔健而情永,虽远宗白石、梅溪、草窗、玉田而下逮清季诸老,然皆以发挥一己之情意,非句摹字拟,斤斤焉以求合于古人为工者。
况其植根于诗也深,故其发之于词也,境界气象迥异常流,翘然有以自立,讵能限诸一家而于一字一语中求其擅胜者耶?
读其词,使词中求词者之流,亦当废然知返也。
甲寅孟夏弟奂谨序
桐花馆词·序二
客次西川,杜工部多悲天之语;身登北固,辛稼轩有怀古之吟。探幽纪胜,文士风流;即事徵题,书生本色。而况阴阳变化,天道难知;进退机微,世途莫测。百端交感,将悬心镜于湖山;一绪萦怀,遂乞性灵于笔墨。移宫换羽,杂徵流商,天籁自鸣,心声俱发。故擅中散之琴者,自昔尝闻其事;而弄桓伊之笛者,于今复睹其人。傅子静庵,桐花馆之主人也。器度冲和,襟怀恬淡,沉酣旧籍,雅嗜新声。艺宗《鬼谷》,七弦之音谱曾修;赋猎《离骚》,九畹之芳馨在抱。用是浸淫乐府,曲度青云,驰骋文坛,辞编黄绢。或过柳岸而轻歌,或立云峰而长啸,或吊孤坟于夜月,或泣故垒于秋风。词成百阕,允谐四犯之声;味别五辛,不落一家之臼。若夫北门讽咏,士岂为贫;南渡流离,人方衡虑。三年不遇,甘抱瑟于齐门;七尺自持,耻折腰于韩邸。意韫曲中,音传弦外。联辞结采,虽云标帜于梅溪;剪旧裁新,尚见通灵于片玉。其或胡马纵横,王孙落拓。天涯梦短,凄迷则古驿云封;海外身遥,涕泪则新亭浪覆。情非白石,迹近玉田。沙寒雪影,设谟感厥悲凉;桐叶秋声,命意伤其沉郁。时而徜徉云水,俯仰山河,浪跃大江,雾沉半壁。南朝故土,曾左之所驱驰;北国平原,洪杨于焉觊觊。矢刃交锋,玄黄流血。干戈扰攘,难为避乱之管宁;道路呻吟,尚有倚声之杜甫。至若牝鸡报晓,鸱鸟鸣桑。朝尊蓝面,幽少主于别宫;将授赤眉,逞佳兵于弱国。彷徨东顾,狼狈西驰,骚客欷歔,羁人凄恻。桐花无馆,闻歌悼宫井之魂;芸阁有词,变雅写瀛台之恨。西山鹤梦,岁月如流;北地龟寒,古今同慨。夫论词者,固盛于靖康北狩之前;言律者,必精于建炎南迁以后。赋情寓物,各具春秋;抚事伤时,自成格调。閒居斗室,横窥辞海之涯;默数群峰,直绘庐山之貌。乃见风琴交响,伯牙移情;复闻岩壑传神,嗣宗领啸。由南溯北,跻涉百川;自北开南,导归四渎。或以暗香疏影争妍,或以秋树寒烟竞胜。深宫碎玉,用代铜琶铁板之雄音;虚室韬光,尚见匣剑帏灯之孤影。斌虽薄声华,尚怀文藻,缘思砺齿而盟樽,亦借他山以攻玉。白诗四类,夙报微之;左赋十年,忽思元晏。才惭霞叟,追踪蜡屐之痕;学慕常州,仿印茗柯之序。 新江张斌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