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本陛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辛齐光(?
~?
),字愧贤,澎湖奎璧澳人。
嘉庆六年(1801)台湾府学岁贡,十八年(1813)癸酉科钦赐举人。
家裕而乐善好施,尝捐数百金修文石书院及台湾府城试馆,又修路造桥、修堤建祠,遇贫困者周恤之,告贷不能偿者免之,多行善事,义声闻乡里。
少年力学,二十三岁为诸生,应乡试十馀科,内渡遭风几殆,时母年高,虑风波不测,遂决意杜门养母。
母九十馀岁没,齐光年六十六矣,尽哀尽礼。
服阕再赴秋闱,皓首登瀛,为澎士先。
耄年尤杖策一上公车,归课子孙,藏书满家,留心考据。
既又主讲文石书院,善诱后学,教人重实践,课诸生终日,谆谆不怠。
年七十六,无病而卒。
《澎湖续编‧人物纪‧列女》传记中有数则为辛齐光参与采辑。
(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瑞玉(?
~?
),字维岩。
自少失恃,从父渡台。
清嘉庆十七年 (1812)充府学岁贡,家居授徒,善诱掖奖劝,故从游者多所成就,尝主澎湖文石书院讲席,喜吟咏。
著有《蜗堂诗草》,藏于家〖周玺《彰化县志》〈人物〉有传。
林豪《澎湖厅志》〈艺文〉收录诗作时标注「文石掌教岁贡生黄瑞玉(彰化)」。〗。
(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廷兰(1801~1859),字香祖,号郁圆,学者称秋园先生,澎湖人。
幼颖异,十三岁补弟子员,屡试第一,深得澎湖蒋镛欣赏,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进士,人称「开澎进士」。
道光十二年(1832)澎湖大饥,曾作〈请急赈歌〉上呈兴泉道周凯。
道光十四年(1834)主讲台湾引心书院,道光十六年(1836)乡试毕返乡,海上遭飓风,飘泊到越南。
步行四月,历万馀里,返回福建,将所见所闻撰成《海南杂著》,现藏于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
道光十七年(1837),周凯任台湾道,聘廷兰主讲崇文书院,兼引心、文石两书院。
历官峡江知县、南昌水利同知、丰城知县等,颇有政声。
因抗太平军有功,升赣州同知。
咸丰九年(1859)卒于官,年五十九。
  蔡廷兰诗工古体,文善四六。
曾佐通判蒋镛纂《澎湖续编》。
光绪四年(1878)金门林豪为之集成《惕园古近体诗》二卷,骈体文、杂著各若干卷。
《惕园古近体诗》今未见,以下据蒋镛《澎湖续编》〈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编校、增补之。
(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豪(1831~1918),字嘉卓,一字卓人,号次逋,福建金门人。
其父林焜熿,学者称竹畦先生,工诗及古文,著有《竹畦文钞》、《浯洲见闻录》……等作。
卓人幼承家学,兼以天资聪颖,故十馀岁便淹通经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生员,咸丰九年(1859)取进举人,但其后考运不佳,竟未能再上层楼。
同治元年(1862),先生东渡,游历台湾各地,后于艋舺巧遇奉檄办团练的林占梅,因此受邀担任潜园教师,任占梅之妾杜淑雅之西席,于潜园中生活四年之久。
同治六年(1867),淡水厅严金清拟修厅乘,林豪受邀总辑编撰,隔年事成,因获聘澎湖文石书院任教,乃辞别占梅离竹。
同治十二年(1873),林豪得见陈培桂《淡水厅志》刻本,发现内容改窜其作却谬误不少,因此愤撰〈淡水厅志订谬〉一文,以断是非。
光绪四年(1878),主草《澎湖厅志》,但未刊印。
光绪八年(1882),返回故里,重修《金门志》。
光绪十八年(1892),再修《澎湖厅志》。
毕生致力文史,编修方志,厥有心得,最受肯定;而其文学著作,数量甚夥,亦属名家。
其中,《诵清堂诗集》、《诵清堂文集》、《瀛海客谈》、《潜园诗选》……等作内容,均与本地相关,惜除了《诵清堂诗集》外,馀皆亡佚。
  《诵清堂诗集》共收录林豪古今体诗作一千零一十八首,分有十二卷,是先生晚年自所釐定之稿,民国四十六年由其侄孙林策勋辑刊,于菲律宾大众印书馆印行,以下所录林氏诸作,据此版本编校。
此诗集内容,与本地攸关者,计有《台阳草》二卷、《澎海草》一卷,前者或描写潜园生活,或叙台地社会民情,或抒发个人情怀,或采录史事名胜;后者偏于晓谕生徒之作,旁及客中兴寄与澎湖风土人情。
在诗艺表现上,善用散文句法,使句式活泼灵动;又迭以顶针修辞,使上下诗气衔承一贯,紧凑有劲;喜用歌行古体,在长篇巨幅中施展诗人才力等,是皆有过人之处。
(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学潜,字灵跃,平湖人也。
幼习章句,资禀颖悟。
独于贝叶上乘,一览弗遗,深嗜笃好,若有寂根。
每谭禅理,时参妙解。
年十九,祝发于姑苏真谛寺,因受具焉。
操行严密,寒暑无间。
历览名山,寻求佛祖證度之地。
餐风味道,披雪传空。
彻悟本来,归于自在。
遂于狮林得法,开永宁律宗焉。
毗陵旧有兴宁律寺,创自李唐。
宋元而后,叠遭兵燹。
败堵数椽,倾圯将尽。
前人胜迹,荡然无馀。
潜游笠过此,恻然闵之。
宏愿振兴,思向前业。
昕夕劬勤,持守律法。
洁修精进,远迩翕然。
僧众归依,规模式扩。
高甍广座,堂殿鼎新。
巍楼重宇,上薄霄汉。
就其下作波罗提木乂之坛。
围以文石,甃以古砖。
闳敞瑰丽,卓然大观,为常郡诸兰若所未有。
始于康熙庚寅,迄于乾隆己未,经营缔构三十馀年,未尝稍懈。
故能兴废柘荒,追隆往哲。
乾隆十二年戊辰,潜年八十有二,设龛召众,讲法说偈,欣然入龛,跏坐而寂。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
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
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
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
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
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
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
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
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
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山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
光绪十九年(1893)受命纂修《台湾通志》采访。
乙未(1895)之役,携眷内渡,旋归台南延平郡王祠设帐授徒。
明治廿九年(1896)受台南县知事矶贝静藏之聘,编纂《台南县志》,又担任「扬文会」台南支会长。
  明治卅年(1897)蔡国琳偕许南英、陈瘦云重振「浪吟诗社」,明治卅九年(1906)又与连横、赵云石等人筹组「南社」,并且荣膺首任社长。
蔡氏培育赖文安、罗秀惠、林湘沅等门生。
娶妻颜氏,独生女蔡碧吟克绍箕裘,书诗俱佳,有「赤崁女史」之称;纳妾吴氏,产一子,名鹭生。
蔡氏生平博学多才,诗文清新,为台人推崇,著有《丛桂斋诗钞》四卷,藏于家,未刊。
连横评:「〈秋日谒延平郡王祠〉一首,可谓集中杰作。
……又有〈秋荷〉四首,用王渔洋秋柳韵,措辞宛转,寄兴遥深,足与阮亭抗手,诚集中之佳作也。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
〗笔者检索卢嘉兴〈记前清举人蔡国琳与女蔡碧吟〉、许丙丁〈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两文,以及《松鹤遐龄集》、《药烟集》、《稗海槎程》、《台阳诗话》、《台湾诗乘》所录蔡氏遗诗,编次于后。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胡健(?
~?
),字建伟,号勉亭,广东三水人。
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十四年(1749)选授直隶无极县。
丁艰起复,改补福鼎县,调永定,署闽县及福防同知。
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澎湖通判,设社塾,创文石书院,政绩尤多。
时澎湖士赴试台湾,多惮风涛。
胡氏详请道府「缄题扃试」,两年间澎湖士子入学者六人,澎人誇为盛事。
乾隆三十五年(1770)补鹿港同知,在台创立澎瀛书院,为澎湖诸生赴试寓所,士民为之立祀于文石书院。
乾隆三十七年(1774)升台湾北路理番同知。
纂有《澎湖纪略》十二卷。
现存诗作俱见胡建伟《澎湖纪略》、蒋镛《澎湖续编》,共三十四首。
诗作与澎湖地区风土密切相关。
(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锡如(1866~1928),本名天赐,字钟灵,别号近市居士,晚号紫髯翁。
清澎湖马公人。
曾从文石书院山长俞秉文学,继入闽县,以监生赴闱试,不第。
日人治台后,欲授以澎湖厅参事之职,辞而不受。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发生「二次革命」,陈锡如慨然投笔从戎,远赴长江南北,后被捕受困于上海制造局。
脱困后致力于教育工作,以保存汉文。
明治四十四年(1911)曾创「澎瀛吟社」于澎湖文石书院〖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云:「西瀛吟社的前身乃陈锡如首创于文石书院的澎湖诗社。
」然,据《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有「遥祝澎瀛吟社成立」的报导,刊在1911年5月2日第一版,可见首创诗社应为「澎瀛吟社」。
〗 ,因日人干预而停办。
其后复与地方仕绅蔡汝璧、陈梅峰等广招澎湖文士陈鉴堂、吴尔聪、蔡锡三、鲍迪三等重整,易名为「西瀛吟社」,以诗文奖励后进。
大正九年(1920)应高雄旗津青年团之聘,担任汉文夜学讲师,在旗津富商叶宗祺宅,成立「留鸿轩书房」,教授汉文,并集结门下弟子成立「旗津吟社」。
大正十四年(1925)陈氏澎湖女弟子于留鸿轩成立「莲社」,为全台第一个闺秀诗社。
次年(1926)又集澎湖后辈文人组「小瀛吟社」;昭和二年(1927)应陈皆兴之邀,在高雄苓雅寮传授汉文,并主持「苓洲吟社」。
终其一生致力,陈锡如皆致力于汉学之推广;创立多个诗社,并倡女学,及门弟子除陈皆兴、王天赏等名士外,尚有蔡旨禅、蔡月华、蔡锦云等女诗人。
〖参考《澎湖县志‧人物志》,马公:澎湖县文献委员会,1972年,页61;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高雄:中山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胡巨川〈陈锡如的从军史〉,《?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34卷,2004年3月,页50至59;胡巨川〈陈锡如的澎湖诗〉,《?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25卷,2004年12月,页70至82;胡巨川〈陈锡如与其「留鸿轩诗文集」〉,《南台文化》第4卷,高雄:南台湾文史工作室,2001年12月,页31至41。
〗 陈锡如作品有《留鸿轩诗文集》,昭和二年(1927)由高雄苓洲吟社出版,集分上中下卷,上中卷为文,下卷收诗作,并附女弟子诗钞。
陈氏个人诗作共二五七题,四一六首,按照古风、排律、律诗、绝句等体裁排列编辑。
今即据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
(余美玲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碧吟(1874~1939),闺名叶诗,号赤崁女史,台湾县东安坊(今台南市)人。
为举人蔡国琳独生女。
蔡国琳曾任文石、蓬壶两书院教谕,并受命纂修《台南府志》,尝于延平王祠设帐课徒为业。
蔡碧吟幼承庭训,工诗文,尤擅柳体楷书。
二十岁,许聘于父亲高足赖文安孝廉。
乙未割台,蔡氏举家走避厦门,婚事因而延迟。
不久,赖文安因故受日警辱殴,引发旧疾身亡。
蔡碧吟自请奔丧守节,事奉舅姑归台。
明治四十二年(1909),蔡国琳逝世,所遗丰厚资产赖女史经理。
明治四十四年(1911),蔡氏招台南举人罗秀惠入赘。
(注)孰料,罗氏放诞风流,不久即荡尽蔡家资财,晚年夫妇以卖字为生。
蔡碧吟生平作品未结集出版,兹据《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诗报》、《台海诗珠》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
(蔡美端 撰) 注文:参考守一生〈碧吟女史〉,《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17日。
蔡碧吟议赘罗秀惠一案,颇多报导,可参考〈就蔡碧吟议赘罗秀惠言〉,《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27日,第一版、「蝉琴蛙鼓」,《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28日、「蔡罗结婚」,《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11年1月26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