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枢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1304 【介绍】: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
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
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
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
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
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
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
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
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
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
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沧海遗珠
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省)人。
中统元年(1260)姚枢宣抚东平,辟王恽为详仪官,擢为中书省详定官。
二年春转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世祖至元五年(1268)迁御史台,后拜监察御使,九年授承直郎,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二十九年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
元贞元年(1295)加通政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大德八年(1304)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
著有《相鉴》、《汲郡志》、《秋涧先生大全集》等。
元诗选
恽字仲谋,卫州汲县人。史丞相天泽镇卫,一见接以宾礼。中统初,姚左丞枢宣抚东平,辟为详议官。时省部初建,令诸路各上儒吏之能理财者,授中书省详定官。寻转翰林修撰,兼国史编修。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论列百五十馀章,权贵侧目。出为平阳路判官。历河南北、燕南、山东诸道提刑按察副使。进福建闽海按察使。二十九年,召至京师,上书极陈时政,擢翰林院学士。大德五年,再上章求退,得请归。八年卒。赠学士承旨,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仲谋少受知元遗山,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入仕以才干称,扬历中外,尤好著述。裕宗在东宫,进《承华事略》凡二十篇。览之称善,赐酒慰谕,令诸皇孙传观其书。成宗即位,献《守成事鉴》一十五篇。元贞初,奉命纂修《世祖实录》。集圣训六卷上之。其杂著诗文曰《秋涧集》,合为一百卷。秋涧诗,才气横溢,欲驰骋唐宋大家间,然所存过多,颇少持择,必痛加芟削,则精彩愈见。北方之学,变于元初。自遗山以风雅开宗,苏门以理学探本。一时才俊之士,肆意文章,如初阳始升,春卉方茁,宜其风尚之日趣于盛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301 【介绍】: 元睢州柘城人,字济民,号秋冈。幼以才器称。世祖在潜邸,召备顾问,及即位,始建省部,使掌敷奏,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历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治绩称最。拜监察御史,劾阿合马不法,出知沁州。累迁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所至有惠政。卒谥文肃。有《秋冈集》。
元诗选
思济,字济民,号秋冈,柘城人。
以才器见称于时辈,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备顾问。
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
姚枢、许衡皆器重之,除右司都事,从中书廉希宪行省山东,未几召还,迁同知高唐州,入拜监察御史,出知沁州,迁同知绍兴路总管,转同知两浙都转运司,调陕西汉中道按察副使,丁母忧去官。
服除,授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历两淮都转运使,擢岭北湖南道廉访,改池州总管,累迁中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
大德五年卒,年七十,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颍川郡侯,谥文肃。
有诗集若干卷,虞伯生为之序曰:秋冈先生平生文章之出,沛如泉原之发挥,而波澜之无津;譬如风云之变化,而舒卷之无迹。
孙广东廉访使允文手自校储,梓而藏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8—1313 【介绍】: 元洛阳人,字端甫,号牧庵。
姚枢侄。
早年丧父,由伯父姚枢抚养。
为许衡弟子。
初以荐为秦王府文学。
武宗至大间历官至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
为文闳肆该洽,有西汉风。
卒谥文。
有《牧庵集》。
元诗选
燧字端甫,文献公枢之侄,少孤,随学于苏门。
及长,以所作就正于河内许衡,衡赏其辞。
至元七年,衡为国子祭酒,奏召旧弟子二十人,驿致馆下,始为秦王府文学。
寻提举陕西、四川、中兴等路学校,除陕西汉中道按察司副使,调山南湖北道,入为翰林直学士,迁大司农丞。
元贞元年,以翰林学士与侍读高道凝总裁《世祖实录》。
大德五年,出为江东廉访使,移病太平,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至大元年,入为太子宾客,进承旨学士、太子太傅。
明年,授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
四年,得告归。
卒,年七十六,谥曰文。
所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
牧庵为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
宋末弊习,为之一变。
济南张养浩序其集曰:公才驱气驾,纵横开阖,纪律惟意,约要于烦,出奇于腐,江海驶而蛟龙挐,风霆薄而元气溢。
时元宅天下已百馀年,倡鸣古文,群推牧庵一人,拟诸唐之昌黎、宋之庐陵云。
词学图录
姚燧(1238-1313) 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洛阳)人。历仕元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卒谥文。仁宗延佑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有《牧庵文集》,词在集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285 【介绍】: 元世祖嫡子。
少从姚枢、窦默受《孝经》。
封燕王,守中书令,立为皇太子,判枢密院事。
明于听断,有贤声。
中外归心。
世祖年老,言事者请禅位于太子。
世祖怒甚,太子惧,寻卒。
庙号裕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293 【介绍】: 元保定容城人,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号静修。学宗程朱,而兼采陆九渊之说。家居教授,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学行荐于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辞归。有《静修文集》。
元诗选
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
将生之夕。
其父梦神人以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故名之曰骃,字梦骥,后乃改今名字焉。
天资绝人,日记千百言,六岁能诗。
长而深究于周、程、朱、吕之学,杜门深居,不为苟合,公卿使者过之,避不与相见,人或以为傲,弗恤也。
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
尝游郎山雷溪间,号雷溪真隐。
(又号樵庵。
)至元十九年,徵拜右赞善大夫,以母疾请归。
二十八年,召为集贤学士,固辞不起。
越二年卒,年四十有五。
延祐中,追赠翰林学士,容城郡公,谥文靖。
当世庙初,姚文献公枢、许文正公衡、杨文献公果、商文定公挺辈布列台省,号称盛治。
既而诸公相继告老,中朝贤士大夫多属意于静修,丞相不忽木尤力荐之,卒未竟其用。
许文正公之应召也,道过静修,静修谓之曰:「公一聘而起,毋乃太速乎?
」文正曰:「不如此,则道不行。
」及静修不就集贤之命,人或问之,乃曰:「不如此,则道不尊。
」世祖闻之,叹曰:「古有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
」所著有《四书精要》三十卷,诗五卷,名《丁亥集》,手所选定,尝自讽咏,取他文焚之。
今所传文集十馀卷,又续集、遗诗、拾遗共若干卷,皆刊行于世。
其论诗曰:「魏、晋而降,诗学日盛,曹、刘、陶、谢其至者也。
隋、唐而降,诗学日变,变而得正,李、杜、韩其至者也。
周、宋而降,诗学日弱,弱而后强,欧、苏、黄其至者也。
」静修诗才超卓,多豪迈不羁之气。
流派师承,于斯言见之矣。
姚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 【介绍】: 元洛阳人,徙大都,字光甫。
姚枢子。
世祖至元十八年恩授礼部郎中,迁河南廉访使。
累官至陕西平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11 【介绍】: 元真定藁城人,字敬仲,号默庵。性至孝。既承家学,又私淑刘因之学。其学一以圣贤为师。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有《默庵集》。
元诗选
熙字敬仲,真定稿城人。
先世以赀雄离石,藏书万馀卷,金亡徙家。
熙少承祖父之学,闻容城刘静修名,将往从之游,未行而刘卒,走往拜其墓,录其遗书而还。
宪司数以其行荐于朝,无所就。
至大四年卒,年四十二。
学者称默庵先生,门人苏天爵辑其遗文为《默庵集》。
谓其文章以理为主,皆有为而作。
诗学渊明晦翁,第以吟咏性情、陶写造化而已。
自金源氏与宋分疆,以词章辨博相雄长。
元初姚公茂得赵江汉之书而北,许鲁斋力起而昌明之,而理学始传。
静修能以所学羽翼鲁斋,而推源于周、程、邵、朱者也。
敬仲私淑静修而尊朱子之说以为教,游其门者,望而知为安氏弟子。
北方之学,于是乎益振。
敬仲固刘氏之功臣,然其诗去静修远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德安人,字仁甫。
窝阔台汗七年,被蒙古军所俘。
姚枢奉诏求贤,与言而释之。
复以家族尽残,痛不欲生。
劝以徒死无益,乃从北上。
以所记程朱诸经传注,录以付
杨惟中建太极书院,请复为师,以程朱之学教人,由是北方始知理学。
后竟不受官。
以家在江汉之上,以江汉自号,学者称江汉先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仁甫,德安人。自号江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2 【介绍】: 元益都人,字以道。
少读权谋书。
居李璮幕府,军旅之事,咸与咨决,璮命子李彦简师事之,文统亦以女嫁璮。
世祖素闻其名,即位后立中书省,擢文统为平章政事,委以更张庶务。
立十路宣抚司,制订条格,欲差发办而民不扰,盐课不失常额,交钞流通无阻。
世祖讨北方叛王阿里不哥,凡民间差发、宣课盐铁等事,一委文统裁处。
然为人忌刻,与世祖素所信任之姚枢、许衡、窦默等不睦。
中统三年,李璮反,坐同谋,伏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9—1281 【介绍】: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
性嗜学。
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
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
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
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
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
又定朝仪、官制。
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
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
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
以疾归。
卒谥文正。
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元诗选
衡字仲平,河内人。
姚枢、窦默同隐苏门。
得程朱氏书,日相讲习,慨然以斯道为己任。
世祖在秦中,闻其名,徵授京兆提学,辞。
即位后,召为太子太保,不拜,改国子祭酒。
未几,谢病归。
至元初,命议事中书省,条奏数万言。
七年,拜中书左丞。
寻以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人安其教。
十六年,复起,领太史院事,成授时历,请还,特命其子师可为怀孟路总管以便养,年七十三,卒。
语其子曰:「我平生为虚名所累,竟不能辞官,死后慎勿请谥立碑也。
」大德二年,赠司徒,谥文正。
至大二年,加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
皇庆二年,诏从祀孔子庙庭。
学者称鲁斋先生。
所著有《鲁斋集》。
先生开国大儒,不藉以文章名世。
然其古诗亦自成一家。
近体时有秀句。
如《登东城》云:「乱云随日下,荒草过堤平。
」《秋寒》云:「云影水边去,雁行天际来。
」《用吴行甫韵》云:「五亩桑麻舍前后,两行花竹路西东。
」《谢梁安抚》云:「太行西对千峰玉,淇水东窥万斛珠。
」《秋霖初霁》云:「两旬秋雨馀三丈,一日人心抵十年。
忽睹浓云捲空际,便添喜色上眉颠。
」讽咏之馀,恍然如在吟风弄月间也。
词学图录
许衡(1209-1281) 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世为农。忽必烈即位,屡擢至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卒谥文正。有《鲁斋遗书》。存词四首,见《遗书》及《草堂诗馀》。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