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善果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可封,号复庵,俗姓林,福州(今属福建)人。
住常州宜兴保安寺。
孝宗淳熙末卒,年五十七(《丛林盛事》下)。
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有《复庵封禅师语》,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三。
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秀(一○二七~一○九○),号圆通,时人称秀铁面,俗姓辛,秦州陇城(今甘肃天水)人。为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冀国大长公主请秀住法云寺(《东坡全集》卷九六《法云寺钟铭》)。哲宗元祐五年卒,年六十四。《禅林僧宝传》卷二六、《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诗六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六
禅师名法秀。
秦州陇城人。
生辛氏。
母梦有僧癯甚。
须发尽白。
托宿曰。
我麦积山僧也。
觉而有娠。
先是麦积山有僧。
亡其名。
日诵法华。
与应乾寺鲁和尚者善。
尝欲从鲁游方。
鲁老之既去。
绪语曰。
他日当寻我。
竹铺坡前。
铁彊岭下。
俄有儿生其所。
鲁闻之往观焉。
儿为一笑。
三岁愿随鲁皈。
遂冒鲁姓。
十九通经为大僧。
天骨峻拔。
轩昂万僧中。
凛然如画。
讲大经。
章分句折。
旁穿直贯。
机锋不可触。
声著京洛。
倚圭峰钞。
以诠量众义。
然恨圭峰学禅。
唯敬北京元华严然。
恨元非讲。
曰。
教尽佛意。
则如元公者。
不应非教。
禅非佛意。
则如圭峰者。
不应学禅。
然吾不信。
世尊教外。
别以法私大迦叶。
乃罢讲南游。
谓同学曰。
吾将穷其窟穴。
搜取其种类。
抹杀之。
以报佛恩。
乃已耳。
初至随州护国。
读净果禅师碑。
曰。
僧问报慈。
如何是佛性。
慈曰谁无。
又问净
曰。
谁有。
其僧因有悟。
秀大笑曰。
岂佛性敢有无之(一本云。
岂佛法有无之)矧。
又曰。
因以有悟哉。
其气拂膺。
去至无为铁佛。
谒怀禅师。
怀貌寒危坐。
涕垂沾衣。
秀易之。
怀收涕问。
座主讲何经。
秀曰。
华严。
又问。
此经以何为宗。
秀曰。
以心为宗。
又问。
心以何为宗。
秀不能对。
怀曰。
毫𨤲有差。
天地悬隔。
秀退自失悚然。
乃敬服愿留。
日夕受法。
怀公移池入吴。
秀皆从之十年。
初说法于淮四面山。
杖笠之包具而已。
衲子追逐。
不厌饥寒。
秀哀祖道不振。
丛林凋落。
以身任之。
住栖贤。
有僧文庆。
寒陋不上眼。
秀遣督割稻石桥庄。
既辞去。
有识者曰。
庆出世湘乡寺十馀年。
云盖颙禅师嗣也。
秀遣侍者追谢之。
且迎以还山。
庆曰。
俟稻入囷乃还。
秀心奇之。
称于众。
后住栖贤二十年。
秀寔使之也。
蒋山元禅师殁。
舒王以礼致秀嗣其席。
秀至山。
王先候谒。
而秀方理丛林事。
不时见王。
以为慢己。
遂不合弃去。
住真州长芦。
众千人。
有全椒长老。
至登座。
众目笑之。
无出问者。
于是秀出拜趋。
问如何是法秀自己。
全椒笑曰。
秀铁面。
乃不识自己乎(丛林号秀为铁面)。
秀曰。
当局者迷。
然一众服其荷法心也。
冀国大长公主。
造法云寺成。
有诏秀为开山第一祖。
开堂之日 神宗皇帝。
遣中使。
降香并磨衲。
仍传圣语。
表朕亲至之礼。
皇弟荆王。
致敬座下。
云门宗风。
自是兴于西北。
士大夫日夕问道。
时司马温公。
方登庸。
以吾法太盛。
方经营之。
秀曰。
相公聪明。
人类英杰。
非因佛法不能尔。
遽忘愿力乎。
温公不以介意。
元祐五年八月卧疾 诏翰林医官视之。
医请候脉。
秀仰视曰。
汝何为者也。
吾有疾。
当死耳。
求治之。
是以生为可恋也。
平生生死梦。
三者无所拣。
挥去之。
呼侍者。
更衣安坐。
说偈三句而化。
阅世六十有四。
坐四十五夏。
李公麟伯时工𦘕马。
不减韩干。
秀呵之曰。
汝士大夫以𦘕名。
矧又𦘕马期人跨。
以为得妙。
妙入马腹中。
亦足惧。
伯时繇是绝笔。
秀劝𦘕观音像。
以赎其过。
黄庭坚鲁直作艳语。
人争传之。
秀呵曰。
翰墨之妙。
甘施于此乎。
鲁直笑曰。
又当置我于马腹中耶。
秀曰。
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
不止马腹。
正恐生泥犁中耳。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秀。
秀方馔客。
晋卿为扫墨竹于西轩。
以迟之。
秀来未及揖。
顾见不怿。
晋卿去即漫之。
赞曰。
余至京师。
秀化去已踰月。
观法云丛林。
其遗风馀烈。
尚可想见。
及拜瞻其像。
面目严冷。
怒气巽人。
平生以骂为佛事。
又自谓丛林一害。
非虚言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秀。
秦州陇城人。
生辛氏。
其母梦老僧求托宿。
曰吾麦积山僧也。
觉而有娠。
先是麦积山有僧。
忘其名。
日诵法华经。
与应乾寺鲁和尚者善。
尝欲从鲁游方。
鲁老之既去绪。
语曰。
他日当寻我。
竹铺坡前。
铁强岭下。
俄有儿生其所。
鲁闻之往观焉。
儿为一笑。
三岁愿随鲁归。
遂冒鲁姓。
十九通经为大僧。
天骨峻拔。
轩昂万僧中。
凛然如画。
讲大经。
章分句析。
旁穿直贯。
机锋不可触。
声著京洛。
倚圭峰钞以诠量众义。
然恨圭峰学禅。
唯敬北京元华严。
然恨元非讲。
曰教尽佛意。
则如元公者。
不应非教。
禅非佛意。
则如圭峰者。
不应学禅。
然吾不信世尊教外。
别以法私大迦叶。
乃罢讲南游。
谓同学曰。
吾将穷其窟穴。
搂取其种类抹杀之。
以报佛恩乃已耳。
初至随州护国。
读净果禅师碑。
始疑之。
然犹怫然不平。
及至无为谒怀禅师。
见其貌寒危坐。
涕垂沾衣。
颇易之。
怀因收涕问。
座主讲何经。
对曰。
华严。
又问。
华严以何为宗。
曰。
法界为宗。
曰。
法界以何为宗。
曰。
心为宗。
又问。
心以何为宗。
师不能对。
怀曰。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师退自失悚然。
乃敬服愿留。
日夕受法。
怀公自池入吴。
师皆从之十年。
初开法于淮四面山。
杖笠之外。
包具而已。
衲子追逐。
不厌饥寒。
师哀祖道不振。
丛林凋落。
慨然以身任之。
移住栖贤有年。
蒋山元公殁。
舒王以礼致师嗣其席。
师至山。
王先后谒。
而师方理丛林事。
不时见。
王。
以为慢己。
遂不合。
弃去。
住真州长芦。
众千人。
有全椒长老至登座。
众目笑之。
无出问者。
于是。
师出拜趋问。
如何是法秀自己。
全椒笑曰。
秀铁面。
乃不识自己乎。
师曰。
当局者迷。
然一众服其荷法心也。
冀国大长公主。
造法云寺。
仍诏师为开山。
神宗皇帝。
遣中使降香并磨衲。
仍传圣语。
表朕亲至之礼。
士大夫。
日夕问道。
时司马温公。
方登庸。
以吾法太盛。
方经营之。
师曰。
相公聪明。
人类英杰。
非因佛法不能尔。
遽妄愿力乎。
温公不以介意。
元祐五年八月卧疾。
诏翰林医官视之。
请候脉。
师仰视曰。
汝何为者也。
吾有疾当死耳。
求活之。
是以生为可恋也。
平生之死梦。
三者无所拣。
挥去之。
呼侍者。
更衣安坐。
说偈三句而化。
阅世六十有四。
坐四十五夏。
李公麟伯时。
工画马。
不减韩干。
师呵之曰。
汝士大夫。
以画名。
矧又画马。
期人誇以为得妙。
入马腹中亦足惧。
伯时由是绝笔。
师劝画观音像。
以赎其过。
黄鲁直作艳语。
人争传之。
师呵之曰。
翰墨之妙。
甘施于此乎。
鲁直笑曰。
又当置我马腹中邪。
师曰。
汝以艳语。
动天下人淫心。
不止马腹。
正恐生泥犁中耳。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师。
师方馔客。
晋卿为扫墨竹于西轩。
以迟之。
师来。
未及揖。
顾见不怿。
晋卿去。
即漫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德淳,号山堂,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
住隆兴府泐潭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行,住潭州大沩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六
释福聚,字文海,号二愚。
姓骆氏,义乌人也。
父林,母载氏。
夙契净根,并修善果
尝梦月华流辉,著身皆白,感而有孕。
诞育之夕,神光下烛。
暗室生明,闾里惊异。
方及髫龄,独自度桥。
骇坠水中,不能游泳。
顷之,似闻人语曰:绍隆之业,其在斯乎。
少焉浮出,因得拯救。
由是永念慈航,归心普济。
年近志学,依溧水上方寺静生剃染。
初习讲诵,渐通义趣。
日礼佛号,自课清修。
苦行十年,志虑湛定。
乃诣宝华得戒于闵缘,外检律表,内澈圆光。
寻事游参,经历八载。
尝叩天童天目,默印深契。
咸以肩承正法,远相期许。
然机锋捷悟,终属言筌。
波提木叉,乃照宝相。
复上华山,闵已迁化,珍辉主席。
方以真如正觉,丕倡宗风。
既承洽契,遂令入室。
未几,珍辉示疾,亲付祖衣。
弥扇戒芬,龙象景从。
鸣鹤九皋,声闻于天。
时世宗耄勤,深求梵典。
延揽高僧,研味弘旨。
虽秦徵童寿,汉请摩腾,道契冥符,蔑以加兹。
雍正十二年春,福聚奉诏入都,卓锡悯忠寺。
屡承圣眷,宠幸时临。
讨穷藏法,实悦帝心。
悯忠主席法藏律师,同出南山,方敷讲座。
仰福宿德,瞻此帝徽,如爝火见日,光耀自息。
私维远引,以避贤智,未几迁化。
而世宗倾慕益切,恩渥载隆。
复新厥庙,更称法源。
御制碑文,立石庑下。
垂兹宸翰,播扬弘奖。
特开戒坛,命和硕庄亲王及内府官从,董理坛事,普给衣钵,传授法戒。
期中弟子千八百九人,吁亦盛矣。
在昔世尊常随听法,才千二百五十人,兹乃过之。
家国休祥,德人爰降。
上下孚应,有感斯通。
是以宏戒之日,天朗气清,庆云微荫,倏焉龙见,围绕中庭。
四众嗟异,传为奇瑞。
乃临坛讲毕,逡巡静退,坚请还山。
盖澹定之怀,本无留恋。
欲得三昧,永离十缠。
于是悯忠继席慧宽,,别创寺宇,名曰“定慧”。
而法源嗣位,更传弟子性实。
由兹得徒,遂辞帝里,言旋华山。
复蒙赐紫,赠施有加。
重发内帑,修饰宝华。
殿宇寮舍,百美具臻。
荣光绚赫,一时无比。
四方缁白,皈向弥殷。
敷筵举拂,日不暇给。
尝以世宗所示心要,诱掖初机,参考推寻,老而弥笃。
课馀所辑,有《瑜伽补注》、《施食仪观》、《南山宗统》、《宝华志馀》诸编。
寂于乾隆乙酉八月二日,寿八十,腊七十,坐夏五十有四。
依法阇维,金光烛天。
烬馀,获舍利数十,粒莹如珠。
弟子八十二人,建窣都于龙山之巅。
性实于乾隆癸亥,为建寿塔于京都彰仪门外柳巷村,和硕显亲王为之铭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宗鉴,住潭州石霜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祖璿,号野庵,洪州(今江西南昌)人。
住隆兴府石亭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八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渊(?
~一一五三),住潭州道林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卒。
事见《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
今录诗二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
渊禅师者。失其里氏。木讷寡文。为人无竞。尝点胸自警曰。参方须具择法眼。不然。踏碎铁鞋。何益哉。是时吴楚法席。以物色相胜。独大沩月庵果公峭甚。室中惟置一方木榻。兀坐如铁橛。霜雪不释。每诫知事。不可以软语诱人。学流见辄引去。惟渊坚依决择。每受诃责。株立弗避。月庵每切齿熟视而休。有檀家入山求法。月庵因起谓众曰。奚仲造车一百幅。拈却两头除却轴。蓦打圆相曰。切莫错认定盘星渊。于此尽脱廉纤。后出世潭州道林。法嗣月庵。月庵嗣开福宁。宁入五祖演禅师之炉鞴。故渊为演克肖之孙也。同出月庵之门。有八人。各化一方。独渊瞿然。以卑自牧。群贤竞起。成褫之故。道林声价甚迈。穷谷琏尝曰。道林颔下有逆鳞。不可撄他。有僧挺身曰。便撄时如何。琏曰。横尸万里。僧传语道林。渊曰。穷谷瞎秃错下名言。僧请别置一答。渊曰。只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于是禅流往来。馨炙其语。僧问曰。雪峰一问德山低头便归方丈意旨如何。渊曰。奔雷迸火。曰。岩头道其未会末后句。又作么生。渊曰。相随来也。曰。未审。那里是岩头密启其意处。渊曰。万年松在祝融峰。曰。三年后果迁化。还端的也无。渊曰。摩尼达哩吽癹吒。渊令不易出。出则风行草偃。而便懒之毙。靡然易向。然复不驰刺檀家。日以锄钁为佛事。普请归。忽拈拄杖。告众曰。离却色声言语。道将一句。来众无对。渊曰。动静色声外。时人不肯对。世间出世间。毕竟是谁会。言讫倚杖。当轩庄立而逝。 赞曰。余读东山演祖语录。则青山白云。开遮自在。嗣后尊宿肖之者几几。岂碧潭明月。捞摝方知乎。今拣道林数语。颇类之。不可不传之也。然月庵恣于孤硬。而道林继之。青阳解冻矣。万类不获荣。愿者未之有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宗琏(一○九七~一一六○),号穷谷,俗姓董,合州云门(今重庆合川东北)人。
幼师广化了达,剃度后,往参信相昌禅师。
又扣月庵于道吾,随居福岩。
晦迹南岳二十年,居思大三生藏,因号琏三生。
晚住荆门军玉泉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三十年卒,年六十四。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九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宗琏。合州石照人。董氏子。幼时有僧过其家。目师爽异。指灯试问之曰。灯照汝。汝照灯耶。师曰。灯亦不照我。我亦不炤灯。中间无一物。两处见功能。僧讶之。勉令参访。历丛席。后于月庵果公言下知归。开法于玉泉。扁其室曰穷谷。刘𨪆镇荆南。造访问其命名之义。师曰。心尽曰穷。性凝曰谷。随响应声。不疾而速。其应对机辩。类如此。不减皓公也。尝云。此事不在有言。不在无言。不碍有言。不碍无言。古人垂一言半句。正如国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横说竖说。秖要控人入处。其实不在章句上。今时不能一径彻證根源。秖以语言文字。而为至道。一句来。一句去。唤作禅道。正似郑州出曹门。从上宗师会中。往往真个以行脚为事者。才有疑处。便对众决择。祇一句下。见地明白。造佛祖直指不传之宗。与诸有情。尽未来际。同得同證。犹未是泊头处。岂是空开唇皮胡言汉语来(云云)。如此开示。亦剀切条明。能作人之气。未详师所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祝发蒋山泉禅师,依雪窦老良禅师。踰二年,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参五祖法演禅师,顿彻法源。徽宗大观中,住潭州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一百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三
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人,汪氏子。师事海会法演禅师。大观中,住持湘潭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见《补续高僧传》卷一○,《释氏疑年录》卷七。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
禅师名道宁。
歙州注氏子。
笃志于道。
以头陀入禅林。
故毕世人以宁道者呼之。
初参蒋山泉禅师。
阅十年。
泉知其为法器。
俾乞供五羊遇居士。
愿施赀为祝发者。
师以乞供畏嫌疑。
固辞不可。
因归供钟山。
再入岭得度具戒。
遍参宗师。
尝居崇果山。
为众辨浴。
日诵金刚般若为常课。
一日将濯足。
诵至应生信心以此为实。
内足汤器中。
豁有省。
即趋海会。
见演道者。
吐所悟。
演颔之。
容入其室。
他日闻举狗子无佛性话。
于是大彻。
演喜以为类己。
大观中。
潭帅席公震。
请出世开福。
唱演公之道。
湘潭之人敬慕之。
师性简约。
服用朴素。
非丛林弘法之务。
未尝以之介怀。
颇提笠走街市。
躬自乞食以养。
众衲子争归之。
法席遂为湖湘之冠。
僧问。
唯一坚密身。
一切尘中现。
提起坐具云。
遮个尘。
那个是坚密身。
师云。
放下著。
进云。
犹是学人疑处。
师云。
你疑处作么生。
进云。
适来问底。
师云。
不堪为种草。
政和三年十一月四日。
沐浴净发。
五日小参别众。
叙平生参学始末。
期以七日示寂。
祝依常僧例茶毗。
以火馀盛之瓦碗。
撒湘江水中。
乃曰。
出家佛子彻骨彻髓。
华藏海中游戏自在。
死生界内任性浮沈。
是以俱尸城畔椁示双趺。
熊耳峰前亲遗只履。
祖祢不了。
殃及儿孙。
𦘕样起模。
到于今日。
又道吾紫磨全身。
今日即有。
明日即无。
若道吾入涅槃。
非吾弟子。
若道吾不入涅槃。
亦非吾弟子。
尝此之际若相委悉。
不唯穿却释迦老子鼻孔。
亦乃知得山僧落处。
其或未然。
报慈恁么来。
举世无相识。
水月与空花。
谁坚复谁实。
住院经五年。
都卢如顷刻。
瑞云散尽春风生。
走却文殊遇弥勒。
喝一喝下座。
持麈尾。
圜视久之曰。
谁堪付此者。
既而曰。
无如果藏主。
遂以𢌿之。
至七日。
长沙之人。
无幼艾相与赍持香花。
侧塞于寺。
师应接教诫遣之。
而来者无已。
及日暮。
跏趺湛然而逝。
阅岁六十一。
坐二十一夏。
火馀舍利。
弟子不忍弃。
塔于开福。
又二十年。
嗣法果禅师
徙塔福严之朱原。
师出世才五年。
而名满天下。
丛林仰之。
虽不克尽行其道。
然宗风宏远云。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宁。歙溪汪氏子。壮为道者。于崇果寺执浴。一日将濯足。偶诵金刚经。至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遂忘所知。忽垂足沸汤中。发明己见。后祝发蒋山。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闻五祖演禅师。小参举忠国师古佛净瓶。赵州狗子无佛性话。顿彻法源。大观中。潭帅席公震。请主开福。衲子景从。师行门卓立。名实相副。说法无蹊径。简要直捷。使闻者。人人自得。有古尊宿之风。政和三年。将化。示众曰。吾紫磨之身。今日即有。明日即无。若道吾入涅槃。非吾弟子。道吾不入涅槃。亦非吾弟子。于此检点得出。便知开福落处。其或未然。开福与么来。满世无相识。水月与空华。谁坚复谁实。住院经五年。都卢如顷刻。瑞云散尽春风生。失却文殊遇弥勒。言毕而逝。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