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晦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济。字法舟。张氏子。生𭬥李思贤里。少爽拔。未尝入乡较。而义辩宿成。为里中所异。年十八忽猛省。白父母求出俗。勿许。遂日夜坐。不事生产。又三年。潜入天宁寺为行者。时默堂宣禅师。受月舟和尚法印。归自繁昌。法筵龙象。跄跄济济。师服勤之馀。多所咨访。久之。诣东禅。依昂公薙染。昂法叔吉庵祚禅师者。默堂子也。知见精确。而道行清苦。师折节事之。古德入道因缘。朝夕参叩。以为不至古人休歇田地不止。偶行廊庑间。闻佛殿磬声。豁然契悟。寻趋方丈。庵望见笑曰。子著贼也。师曰。贼已收下。曰。赃在甚处。师振坐具曰。狼籍狼籍。曰。这掠虚汉。狼籍个甚么。师一喝归众。庵喜印可之。继谒古印云峰诸师。日益深奥。自是应机演化。雷动电激。章缝缁素。诸乞言者。憧憧然水陆并凑。无虚日矣。嘉靖初。众请出世于金陵安隐寺。上堂举拂子。召大众云。见么。又击拂子云。闻么。既是举起便见。击着便闻。妙真如藏。非思非议。应用灵灵。奇哉奇哉。汝诸人。自不丈夫。顾乃傍人门户。求知求见。韬晦家珍。甘为寒乞。将谓诸圣别有奇特也。广额屠儿。飏下屠刀。便云。我是千佛一数。岂有曲折。作知见耶。丈夫子。何不恁么便担荷去。其指法径要。大都类此。性恬静。未尝误干谒。随缘迁转。前后二十馀所。解包之后。不更出门户。处大众折大疑。无碍之辞。波腾云涌。夜以继日。曾不少倦。而燕间之日。泊然危坐。若不解语者。此其大凡也。师心精泯合时灵感通。以至咒移井石。锡出山泉。说法则蛙入晨窗。入定则神来夜室。自避倭之后。任真而放。雅同流俗。嬉笑怒骂。纵横自调。而人不能测矣。庚申秋。寝疾且革。或劝起坐说偈。师曰。此皆文饰。非吾事也。以手摇曳而逝。年七十四。腊五十二。茶毗后。塔其骨于别室中。所说法语偈颂等若干言。门人正雨辈。集而梓行。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
禅师。
名道济。
字法舟。
嘉兴人也。
受业于东禅昂。
以向上宗乘。
走叩吉庵祚禅师。
遂得道焉。
是济为无际悟之五世也。
初悟以断桥正脉。
付广善潭。
潭付默庵宣。
宣付吉庵祚。
由潭至祚。
垂百年来。
其家声几不振矣。
济承之。
出世金陵安隐。
而俎豆先人于名贤之间。
恢述其志。
刻如履冰。
每以隔宿挂上堂牌。
衲子阴笑之。
尝举拂子召众曰。
见么。
又击曰。
闻么。
既是举起便见。
击著便闻。
妙真如藏。
应用全彰。
是汝诸人。
自不丈夫。
故乃傍人门户。
求知求见。
韬晦家珍。
甘为寒乞。
将谓诸圣别有奇特事。
广额屠儿。
飏下屠刀。
便云。
我是千佛一数。
岂有曲折作知见耶。
丈夫子。
何不恁么担荷去。
于是。
学流爱慕而亲之。
吏部陆公光祖。
邀济还里。
以天宁居之。
祖既笃于真乘。
常游天宁。
恨见济之晚。
因问曰。
画前元有易否。
济曰。
若无庖牺氏将甚么画。
曰。
画后如何。
济曰。
元无一画。
曰。
现有六十四卦。
何得言无。
济曰。
莫著文字。
曰。
请师离文字发一爻看。
济召公。
公应诺。
济曰。
者一爻从何处。
起公大笑而谢。
自称五台居士。
遂多出入丛林。
而击节焉。
又别驾熊公南沙问曰。
设有将剑来取师头。
师还避否。
济曰。
若有杀人不眨眼地将军。
便有不怕死和尚。
沙作挥剑势。
济放身便倒。
沙曰。
好个师僧死在剑下。
济起。
呵呵大笑曰。
作么作么。
济。
任缘挥麈。
惟津津焉。
提唱纲宗而已。
稍不如意。
飘然去之。
或舟或廛。
或破寺村庵。
前后凡迁居二十馀所。
但其为人真率閒雅。
胸无隐事。
耳目交接。
使人忘其名势。
以故。
贤彦追崇之。
其于院务。
凡百阔略。
知友常以书勉济。
济笑曰。
牙筹算计。
俗尚为讥。
况道人乎。
古制不立烟㸑。
草衣树宿。
闻道益广。
行道益多。
今人。
动以规法相绳。
礼乐铿锵。
举一狗子无佛性话。
求其不惑者鲜矣。
尤云。
我能据守祖庭。
利其徒属。
能作能为。
破律丧行。
恣彼陷溺。
是何益也。
济。
晚年閒著异迹。
机不厌繁。
有道人拈拄杖问曰。
者是谁底。
济曰。
是山僧底。
曰。
既是师底。
因甚在我手里。
济呼曰。
度拄杖来。
道人度杖与济。
济曰。
汝底在甚么处。
道人整冠。
济曰。
似则也似。
是则未是。
道人大笑。
又指吉祥草。
问傍僧曰。
是甚么。
曰。
吉祥草。
曰。
更有吉祥者否。
僧以足按地。
道人曰。
狮子窟中。
果无异兽。
济摈僧出院。
又僧问。
得何三昧。
便乃随波逐浪。
济曰。
两岸春风香不断。
一溪流水落花新。
曰。
怎柰学人不会。
济曰。
蜻蜓飞尚缓。
蛱蝶舞偏忙。
曰。
和尚莫将境示人。
济喝。
僧便作礼。
济曰。
啼得血流无用处。
不如缄口过残春。
济二十二出家。
殁年七十有四矣。
众知济有厌世意。
请留偈。
济以手摇曳曰。
何多事也。
乃趋寂。
时嘉靖。
庚戌之秋也。
得法者二人。
一居胥山
曰云谷会。
一居精严寺。
曰冬溪泽。
俱以严标行话于世。
赞曰。
济公近继无际。
远续断桥。
历观其始末。
机智毫忽不爽。
然前后居无定相。
惟激励学者为要务。
诸庄旱损。
略不干怀。
可谓救时之明哲者也。
尚有以不事事短之。
所谓盲人问豹。
与语奇斑哉。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会。云谷其号也。嘉善怀氏子。二十受具。修天台小止观。往郡之天宁。问所修何如于法舟济公。公曰。夫学以悟心为主。止观之要。不离身心气息。何能脱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矣。因示以旨要。师力究之。一日受食。食尽而不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公与印可。自是韬晦丛林。陆沉贱役。阅镡津集。见明教翁护法深心制行立愿。欲少似之。顶戴礼诵。至终夕不寐。入京。寓天界毗卢阁下。精进行道。尝入定数日不起。三年人无知者。复爱栖霞幽深。结庵于千佛岭下。始为陆五台公见知。时栖霞久废。陆公矢兴复之愿。请师住持。师举嵩山善公应命。移居山最深处。曰。天开岩吊影如初。一时宰官居士。因陆公开导。多造岩参。请师一见。即问。日用事无论贵贱僧俗。入室略无寒温。必展蒲团于地。令其端坐。返观甚至。终日竟夜无一语。临别必叮咛曰。人命无尝无空过日。再见。必问别后用心何如。故荒唐者。茫无以应。即欲见亦不敢近。以慈愈切而规益重。虽无门庭施设。使见者望崖。不寒而慄然。师一以等心相摄。从来接人。软语低声。一味平怀。未尝有辞色。时士大夫归依者。日益众。又不能入山。愿请见者。师以化导为心亦就见。岁一往来城中。至必主回光寺。每至则在家二众。归之如绕华座。师一视如幻化人。曾无一念分别心。故亲近者。如婴儿之傍慈母也。出城多至普德。臞鹤悦公。实出其教。师悯禅道绝响。于嘉靖丙寅冬。乃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学人请问直捷用心处。师曰。举不顾即差互。拟思量何劫悟。又曰。古人道。终日吃饭。不嚼粒米。终日行路。不踏穿地。终日穿衣。不挂寸丝。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应。有宰官问。如何是祖师意。师曰。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曰莫更有奇特否。师曰。不得将龟作鳖。师护法心深。不轻初学。不慢毁戒。僧有不律。亦不弃之。委曲引诱进于善。或有干法纪者。师闻不待求而往救。必恳恳当事。乃曰。佛法付嘱王臣为外护。唯在仰体佛心。辱僧即辱佛也。闻者莫不改容。释然必至解脱而后已。然竟罔闻于其人。听者亦未尝以多事为烦。久久皆知出于无缘慈也。了凡袁公未第时。参师于山中。对坐三昼夜不瞑目。师问曰。公何无妄念。公曰。我推我命。无科第子嗣分。故安心委命。无他妄想耳。师曰。我将以公为豪杰。乃一凡夫耳。圣人云。命繇自作。福繇已求。造化岂能拘人耶。于是委示。以改过积德。唯心立命之旨。公依教奉行。竟登进士。有子嗣憨师。为小师时。侍师弥谨。一日请曰。说者谓。某甲寿不长奈何。师曰。寿夭乃生死法。参禅乃了生死法。若一念不生。则鬼神觑不破。造化何能拘之耶。第患不明道眼耳。憨师将北行。师诫之曰。古人行脚。单为提明。己躬下事尔。当思。他日何以见父母师友。慎毋虚费草鞋钱也。其善诱掖人类如此。岁壬申。嘉禾吏部尚书默泉吴公。刑部尚书澹泉郑公。太仆五台陆公。与弟云台。同迎师归故山。诸公。时时入室问道。每见必炷香请益。执弟子礼。紫柏师。同平泉陆公。思庵徐公。谒师叩华严宗旨。师发挥法界圆融之妙。皆叹未曾有。当江南禅道草昧之时。出入多口之地。始终无一议之者。则师操行可知已。师居乡三年。所蒙化者千万计。一夕四乡之人。见师庵中发火。及明视之。师已寂然而逝矣。时万历乙亥正月也。世寿七十五。僧腊五十馀。葬于大云寺右。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法会,字云谷,姓怀氏,嘉善胥山人也。
幼有逸志,颇厌尘嚣,投邑大云寺出家。
初习瑜珈,会每叹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
年十九,决志操方,乃登坛受具,闻天台小止观法门,专精修习。
时法舟济禅师续径山之道,掩观于郡之天宁,会往参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观之要,不依身心气息,内外脱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岂西来意耶?
学道必以悟心为主。
”会悲仰请益,舟授以念佛审实话头,直令重下疑情。
会依所教,日夜参究,寝食俱废。
一日就食,食尽亦不自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
复请益舟,乃印可。
阅《宗镜录》,大悟唯心之旨,从此一切经教及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
于是,韬晦丛林,陆沈贱役。
偶读《镡津集》,见明教大师护法深心,初礼观世音尊,日夜称名十万声。
会愿效其行,遂载观世音像,彻宵不寐,礼拜经行,终身不懈。
时江南佛法禅道绝然无闻,会初至金陵,寓天界毗卢阁下行道,见者称异。
魏王闻之,乃请于西园丛桂庵供养,会住此入定三日夜。
居无何,西林永宁请住报恩寺之三藏殿,会危坐一龛,绝无将迎,足不越阃者三年,人无知者。
偶有权贵人游至寺,见会端坐以为无礼,谩辱之,会拽杖之摄山栖霞。
栖霞者,本梁时开山,武帝凿千佛岭,累朝赐供赡田地。
但道场荒废,殿堂为虎狼所穴,会爱其幽深,遂诛茅于千佛岭下,块然独处,影不出山。
时有盗侵之,窃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离庵,左右人获之,送至,会食以饮食,尽其所有持去,由是闻者感化。
太宰五台陆公初仕祠部主政,访古道场,偶游栖霞,见会气宇不凡,雅重之。
信宿山中,欲重兴其寺,以会为主持,会坚辞,举嵩山善以应命。
善尽复寺故业,建禅堂,开讲席,江南丛林实肇于此,会之力也。
道场既开,往来者众,会乃移居于山之最深处,曰天开岩,吊影如初。
一时士大夫开风造谒,会目无贵贱,不问道俗,入室必掷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观本来,甚至终日竟夜无一语,临别必叮咛曰“无空过日”,再见必问“别后用心难易若何”。
非深造有得,则茫无以应。
盖慈念愈切,绳纠益严,虽无门庭设施,见者望崖不寒而慄。
了凡袁公未第时参谒山中,相对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谨,事详《省身录》。
丙寅冬,悯禅道绝响,乃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众同参,指示向上一路。
会垂老悲心益切,虽最小沙弥一以慈眼视之,遇之以礼,凡动静威仪无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诱,见者人人以为亲已。
寻常示人,特揭唯心净土法门,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摄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终身礼诵,未尝一夕辍。
居乡三载,所蒙化者以千万计。
一夜,四乡之人见庵中火发,及明趋视,会已寂然矣,时万历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
寿七十有五,腊五十,茶毗葬于寺右。
憨山感其发迹入道因缘,亲蒙开示,礼塔于栖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见闻而为之传,推为中兴禅道之祖。
惜机语失录,无以发扬秘妙云。
项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嘉兴人,字仪甫。
在吴中经商致富。
欲散其财,乃助婚丧。
蠲逋负,江浙间咸称长者。
世祖至元中境内饥,输粟数万,赖活者众。
帝授以将仕郎,少府丞,力辞不就。
隐于胥山,咏歌以终。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五
沈彩,字虹屏,平湖人。同县陆烜侧室。有《春雨楼集》。
词学图录
沈虹屏,女,名彩。
陆烜侍妾,号扫花女史,自称"胥山蚕妾"。
(陆烜(1761-?
)浙江平湖人,字子章,别号梅谷,又号巢云子,乾隆间名藏书家、校勘家、书画家,著作甚丰。
诸生,隐居胥山不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静江府临桂人,字惠叔。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早从沈晦、胡寅游,尤受知于张浚。
为象州判官,决狱平恕。
分教廉、藤二州,文风大振。
晚知吉阳军,未赴而卒。
与弟石安行、石安持齐名,人号三石。
全宋诗
石安民,字惠叔,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历廉、藤二州教授(清嘉庆《临桂县志》卷二八),象州判官。晚知吉阳军,未赴而卒(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