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金总持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释法护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京。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时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而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净与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诏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如吕夷简宋绶。
如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况梵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绶奉诏。
续修法宝录。
自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净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孔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净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护终于嘉祐三年。
净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法护,中印度人。闻宋室龙兴,尊崇象教,设立译馆,专待梵僧遍翻经论,欲观光上国,以證所闻,因结徒侣,连翩东迈。景德元年春,始达京师,召入译院。法护聪睿超伦,五乘三学,靡不研贯,所演经说妙达其源,前后译经十有二部,中有《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五卷:佛在灵鹫法界殿中与二万五千比丘,七百二十万俱视那庾多菩萨俱,放光集十方众,有师子座出偈赞佛,佛升师座。妙吉祥菩萨请问不生不灭是何增语,佛言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说。因为广说琉璃地映帝释宫影喻,忉利天大法鼓喻,空中风云水喻,大梵王喻,日光照喻,摩尼宝喻,响喻,地虚空喻,及说种种法句,种种菩萨胜行,于是妙吉祥偈赞礼佛,佛为较显持经功德云云,尤为详尽。法护,止观兼持,戒操高胜,特赐嘉号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授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以嘉佑三年示寂,寿九十有六。
释有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朋。金华人。自号牧庵。一家教文。背诵几半尽。得车溪之道。主仙潭。徙能仁。讲道日盛。晚主延庆。于方丈扁一室曰。六经堂。中设一几。而初无文字。士大夫怪其诞。众至寺欲屈之。师令侍者先语之曰。诸贤欲何。相见若宾礼。则对坐。商略若请益。则侍立。发问若索难。则客先伸三问。咸曰。乞从宾礼。及对语。援引不已。乃知六经在胸中也。每临讲不预观文。尝曰。我七番讲止观。于正修中。未尝道著一字。又曰。大部中。欲作一难。如片纸大。亦不成。所谓文字性离。皆解脱也。或问。十境十乘。方成观法。荆溪何云不待观境。方名修观。师曰。向伊道。摄事成理了也。又问。圆顿教中。为立阴否。师高声一喝云。阴入重担。尝自现前。何更问立不立。且御众厉。而简左右。或欲师白堂整众者。师曰。吾所以不数数告众者。是有意也。不见道频雷天失威。乾道四年十二月。坐青玉轩。集众念佛。端坐而逝。禀法弟子甚众。师自博强记。不畜科策。尝谓同学竹庵曰。天下只一个半座主。老兄秪半个。问何为半个。师曰。不合多几个纸策也。在仙潭日。竹庵来访。为上讲。师读大科竟。即收帙曰。宗师在座。不敢文文。其对尊宿之礼。尚谦如此。二师(可观、有朋)为学时。车溪夜坐方丈。闻廊庑有天乐声。遣人迹之。声出师房。车溪附壁隙窥之。见二师。于灯前相戏。举手作无声乐。车溪益奇之。故临终。以法道相寄。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有朋,字牧庵,金华人。
性强记,谒车溪卿法师,昼夜叩谒,尽得其道。
主仙潭讲止观,时天衣持法师分卫至境,入寺就听,竦然曰:“我所未闻。
”设礼而去。
湖人薜氏妇早死,时见怪于室,其家为斋,千僧诵《金刚般若》,请朋演说经旨。
妇凭语曰:“谢翁姑一卷经,今乃解脱矣。
”翁曰:“千僧同诵,何言一卷?
”曰:“朋法师所诵者是。
”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坐青玉轩,请行人讽《观经》至真法身观,令大众唱佛名,留偈坐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三
惟净,南唐吉王李从谦之子,李煜从子。幼时入经院习梵字,解五竺国梵语。太宗时度为僧,与法护同译新来诸经,任译经鸿胪少卿,赐号光梵大师。庆历中朝廷百度例务减省,知言者必乞罢译经,遂预奏乞罢。见《湘山野录》卷上,《补续高僧传》卷一。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京。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时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而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净与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诏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如吕夷简宋绶。
如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况梵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绶奉诏。
续修法宝录。
自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净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孔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净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护终于嘉祐三年。
净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同时与法护共译事者,有惟净绍德。惟净姓李氏,江南李煜之从子,太平兴国八年,奏选童子五十人学梵字,诏高品、王文寿典选政,以净等充选引见,令入经院受学。净天资颖妙,冠绝流辈,口授梵章,便解文义,岁馀度为僧,与护同译新来诸经。所译《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即《大宝积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十八卷,即《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也。又译《大乘中观释论》九卷。赐以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为光梵大师。仁宗庆历三年,净见执政裁省译经之务,因自奏疏,乞罢,敕曰:“三圣崇奉,朕何敢罢?且琛贡所入皆异域文字,非鸿胪谁识不凡?”未几,御史中丞孔道辅等果乞罢译馆,仁宗以净疏示之,其议遂止。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万金(槜李英华姑苏志禅林诗辑俱作万金。蒋之翘云:皆误,当是力金),字西白,号白庵,吴郡人。早从衍道原出家,后依铭古鼎入道,住持秀州天宁寺,筑孤云庵以奉母。洪武初,诏主天界寺,开善世院,统领释教五年。敇建法会于钟山,总持斋仪,皆称为白庵金禅师。六年,举泐公自代,以母老辞归。有《澹泊斋稿》。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力金禅师。号白庵(有本。名万金)。吴门姚氏子也。幼孤。楞伽寺道原衍公。牧金为沙弥。衍绝世交。筑碧山堂以自娱。因以白庵号金。且爱其姿。乃资金行脚。遂深入古鼎铭公之堂奥。已而归吴。垒土为孤云庵。以事其母。其母亦得悟焉。元至正间。浙宣政。以净慈请金。金不就。乃开法瑞光。次移嘉禾之天宁。南北英灵。集如箕敛。元帝师大宝法王。赠金号。曰圆通普济禅师。是时金之名日重矣。愚庵素倔强不肯可。诸方闻其名。常致书问于楚石。以为古鼎有子乎。楚石亦因褒之。其词曰。道迈古今。学兼内外。白牙香象。蹴踏而截流。金毛狮子。哮吼而踞地。机用可谓逸群。文章乃其游戏。青天白日。放古佛之瑞光。闹市红尘。阐湖南之祖意。直得大海波翻须弥粉碎。少林不识。曹溪不会。却净慈道愈高。笑诸方进为退。乃吾古鼎铭兄之的传。妙喜杲祖之六世者也。愚庵以为然。作偈东金曰。闻道湖南第一山。交参龙象杂官班。东头卖贵酒头贱。空手来时赤手还。顶𩕳一机犹掣电。语言三昧若连环。铁舡下载休轻举。老叔谈禅亦强颜。明初。有诏主天界。高帝留神内典。而楚石愚庵辈。亦赴焉。金以犹子之列与之。援经据论。披诘玄理。共大元叟家声。五年。敕集三宗二千人。建钟山法会。大驾临幸。命金升座。阐扬宗旨。复命儒臣。出众烧香。疏曰。无量太虚。因三才而建极。有涯沧海。会八德以朝宗。发含灵心里之花。至哉先觉。秉枢斗寰中之秉。久矣高人。则宝鉴当空。自合昆冈之璧。而玄珠在握。谁停赤水之车。化广无为。音宣大吕。岂非人天协赞。日月双悬。金曰。皇风浩荡。即凡心而印佛心。慈泽弥漫。据圣智目开世智。乃拈香鞠躬起立曰。会么。打面还他州土麦。唱歌须是帝乡人。便下座。高帝大悦。万众称善。金年暮欲谢退。不可。乃喟然曰。吾以虚名滥当圣代。每怀煨芋诸公。予不逮矣。遂称病笃。解还旧隐。未久圆寂。塔于嘉兴环翠兰若。初高帝。诏选名宿。辅导诸藩。而蜀王椿。师事见心复。复名溢都中。金叹曰。复公其不免耳。复果罹难而终。故诸方嘉金靖退。为丛林福云。 赞曰。水火相憎。铛居其中。则世味以调。邪正相反。智居其中。则精神俱化。而铭公之摄六宗。其智能过于调化者也。丹青虽异。文彩全施。贵其知宜也。天岸虽高。明舟不犯。贵其用意也。象源之继径山。乃良于知宜。而用意焉。知退而不知进者。滞于寂也。知进而不知退者。伤于勇也。白庵其无滞伤之病。与师资鼎峙。俾风化有醐酪之纯。其流慈岂小小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力金。字西白。吴郡姚氏子。七岁颖悟异常。一日请于母曰。儿患世相起灭不常。将求出世间法。可乎。母曰。出家甚苦。尔年幼。岂能堪之。曰。儿心乐之。自无苦也。请之不已。母知其志不可夺。俾依吴县宝积院道原衍法师。后见古鼎铭公于径山。悟人甚深。声光烨烨。起丛林间。至正丁酉。出世住苏之瑞光。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非师不足起其废。具币遣使。力迎致之。师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现人世。经过者。无不瞻礼赞叹。帝师大宝法王。贤师之行。授师以徽号。师自幼丧父。唯有母存。乃去城一舍。筑孤云庵。以奉养焉。或议之。师喻之曰。尔不见编蒲陈尊宿乎。何言之易易也。洪武改元。有旨。起师住持大天界寺。万机之暇。时召入内庭。奏对多称旨。盖师精通西竺典。及东鲁诸书。其与荐绅谈论。霏霏如吐玉屑。故咸乐与之游。四年命师总持钟山法会。凡仪制规式。皆堪传永久。寻以母年耄。举径山泐公自代。复还庵居。五年冬诏。复建会如四年。大驾临幸。诏师阐扬第一义谛。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一日忽示弟子曰。吾有夙因未了。必当酬之。汝等勿以世相遇我。未几示微疾。谢去医饮药食。委顺而化。茶毗。舍利无算。观者竞取之而去。师神观秀伟。智辩纵横。以宗教为己任。不畜私财。得财施辄举以给贫者。诚法门之伟人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力金,字西白。
姓姚氏,吴人也。
母周氏,梦一庞眉僧类应真者,直前麾斥,惊𧦝而觉,已而有孕。
时至而育,奇芬满室。
年方龀髫,广颡修颈,皙白如玉,见者爱怜。
性尤颖悟,凡书一览,即能记忆。
尝游佛寺,见像辄自下拜,信仰日深,因投县中宝积院,礼道原衍祝发。
年十一受具戒,精研三观十乘之旨,领其枢要。
衍主秀之德藏,金为纲维,轨范肃然。
忽喟然叹曰:“名相之学,略谙之矣。
盍弃诸缘,而往跻觉路。
”遂更衣入虎林,谒古鼎铭于双径。
一见以法器相期,示以德山见龙潭语。
金奋然踊跃,直触其机,从而有契,遂为记堂。
未几,分席后堂,敷宣大法,如山川出云,灵雨沾润,四众信服。
复登前堂,声光烨烨,起丛林间。
元至正丁酉,出主苏之瑞光寺,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为非金不足以起废,具礼币遣使者力致之。
金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见人世道路,过者莫不瞻礼赞叹。
帝师大宝法王闻其贤,授以圆通普济之号。
有明初兴,洪武改元,弘阐佛乘,首开善世院。
俾擢有道浮屠莅天下名山。
杭之净慈主席尚虚,佥欲起金居之,疏币交至。
浙江省丞,复遣使趣之。
金皆力辞。
既而有旨,起住大天界寺。
先夕有仆梦花,发如芙蓉,光彩绝异。
旁一人曰:“此花天子当取之而去。
”旦而命下,果符所兆。
金既应诏至阙下,见于外朝。
慰劳优渥,即令内官送其入院,赐以天厨法馔。
万几之暇,时召入禁庭,奏对多称旨。
盖金精通内典,博极群书,其与荐绅谭论,霏霏如屑玉,故咸乐与之游。
至于勘辩学子,直指心源,宗说兼行,机用迭发,尤足使闻者敬仰。
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众二千,设广荐法会于钟山,命金总持斋事。
于是灵承上旨,仪制规式,皆传之远永。
五年,诏复建,会大驾临幸,诏金阐扬第一义谛。
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
一日忽示微疾,谢去医药饮食,手书一偈,委顺而化。
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
停龛六旬,始行茶毗。
其貌如生,火时获舍利无算。
寿四十七,腊三十六。
《三会语》有录。
塔于嘉兴城西环翠兰若。
金幼丧父,奉母至孝,为筑孤云庵奉之以居。
或有议者,则婉告之曰:“不见编蒲陈尊宿乎,胡言之易易耶?
”平生以宗教为己任,神观秀伟,智辩緃横。
尝以《楞伽经》及《法宝坛经》为释门心要。
当毒暑时,挥汗誊钞,锲梓以传弟子觉慧,深恐遗行将泯,因条系群行为书,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文见《銮坡续集》。
释显超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显超,博州人。
金总持三藏,持秽迹《金刚咒》法,济病解冤,计所得施五万缗,尽入永寿寺产。
后病中见佛菩萨前迎,莲华遍满,伎乐杂奏。
弟子哀恳,愿留住世,救苦众生,俄而病已。
复居十五年,行咒救人。
一日忽闻天乐,异香并见空中,即面西跏趺,悠然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