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郑侨

相关人物
子产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九〈襄公·传二十九年〉~673~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襄公·传三十年〉~682~
子驷氏欲攻子产,子皮怒之。曰k「礼,国之干也。杀有礼,祸莫大焉。」乃止。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77~
吴使延陵季子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者侈,难将至,政将及子。子为政,必以礼;不然,郑将败。」子产厚遇季子。二十三年,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公子或谏曰:「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乃止。……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

例句

入幕知孙楚,披襟得郑侨。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

典故
郑行人

相关人物
公孙挥


《春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羽为行人,冯简子与子大叔逆客,事毕而出,言于卫侯曰:「郑有礼,其数世之福也,其无大国之讨乎?诗曰:『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礼之于政,如热之有濯也。濯以救热,何患之有?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一〈昭公·传元年〉
传元年春,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
《论语·宪问》
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脩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例句

赋诗或送郑行人,举酒常陪魏公子。 韩翃 别汜水县尉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三〈僖公·传九年〉~28~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晋·杜预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八寸曰咫。」
典故
相关人物
郑子产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襄公·传三十一年〉~689~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例句

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李白 赠徐安宜

典故
相关人物
郤縠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六〈僖公·传二十七年〉~267~
晋文公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君其试之。」乃使郤縠将中军。

例句

中军待上客,令肃事有恒。 杜甫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五年〉~205~
传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唐·孔颖达疏:「冬至者,十一月之中气。中气者,月半之气也。月朔而巳得中气,是必前月闰。闰前之月,则中气有晦。闰后之月,则中气在朔。」
典故
重耳在楚

相关人物
晋文公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五〈僖公·传二十三年〉~250~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寘璧焉。公子受飧反璧。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下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七〈桓公十年〉~2~
齐人饩诸侯,使鲁次之。鲁以周班后郑。郑人怒,请师于齐。

例句

周班每喜簪裾接,郢曲偏宜讽咏频。 权德舆 酬主客仲员外见贺正除

典故
窀穸事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二〈襄公·传十三年〉~555~
楚子疾,告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弘多矣,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于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晋·杜预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犹长夜。春秋,谓祭祀。长夜,谓葬埋。」
典故
子罕辞宝

相关人物
子罕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二〈襄公·传十五年〉~566~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例句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 李瀚 蒙求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九〈襄公·传二十九年〉~667~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乎其周之旧也。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枫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晋·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