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臣  拼音:dà chén
1.担负国家重任的官吏。《礼记。中庸》:「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2.职官名。清代高级官员的官号。如:「总管大臣」、「掌卫大臣」。
《漢語大詞典》:内大臣
(1). 唐 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按 唐 制,两枢密使、左右中尉称内大臣。”
(2). 清 制,选 满洲 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国语辞典》:公卿大臣  拼音:gōng qīng dà chén
居高位的官员。《文选。班固。两都赋序》:「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藏、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
《国语辞典》:北洋大臣  拼音:běi yáng dà chén
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设于清同治九年,掌管直隶(河北)、山东、奉天(辽宁)三省的洋务、海防及关政事务,由直隶总督兼任。
《漢語大詞典》:封疆大臣
见“ 封疆大吏 ”。
《漢語大詞典》:封疆大吏
亦作“ 封疆大臣 ”。亦作“ 封疆大员 ”。 明 代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和 清 代的总督、巡抚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明史·兵志二:“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连升带保,不到二十年工夫,居然做到封疆大吏,在 湖北 巡抚任上,也足足有了三个年头。” 马其昶 《〈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 曾 门。” 吴晗 《况钟和周忱》:“ 周忱 从公元一四三○年任 江南 巡抚,一直到一四五一年,前后共二十一年,是 明朝 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员。”
《漢語大詞典》:顾命大臣(顧命大臣)
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明史·丘橓传:“ 曹一夔 身居风宪,盛称 冯保 为顾命大臣。”
《漢語大詞典》:参赞大臣
官名。清代设于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乌什等处,地位略低于将军。又多设于出征之统帅下,赞襄军务。
分類:官名巴哈
《漢語大詞典》:办事大臣
官名。清代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设有办事大臣,掌理当地军政及宗教事务。
《國語辭典》:钦差大臣(欽差大臣)  拼音:qīn chāi dà chén
明、清时代由皇帝特命出外办理重大事务的大臣。《清史稿。卷三六七。那彦成传》:「回疆四城既复,命为钦差大臣,往治善后事。」《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这位钦差大臣,姓温名国因,是由京官翰林放出来的。」
《國語辭典》:南洋大臣  拼音:nán yáng dà chén
职官名。为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清咸丰十年设置,由两江总督兼任,职掌江苏省以南沿海各省及长江沿岸一带的洋务、海防及关政。
《國語辭典》:南洋  拼音:nán yáng
1.清时称江苏省以南沿海各省及长江沿岸一带为「南洋」。
2.群岛名。位于亚洲南部的群岛。参见「南洋群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