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赐铜山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邓通


《史记》卷一二五《佞幸列传》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北宫伯子以爱人长者;而赵同以星气幸,常为文帝参乘;邓通无伎能。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例句

欢宴瑶台镐京集,赏赐铜山蜀道移。 薛稷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典故
邓通铜山


《汉书》卷九十三〈佞幸列传·邓通〉~3722~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顾见其衣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邓犹登也,文帝甚说,尊幸之,日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钜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间如通家游戏,然通无他伎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人者相通,曰:「当贫饿死。」上曰:「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國語辭典》:铜山(銅山)  拼音:tóng shān
产铜的矿山。《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
《漢語大詞典》:铁壁铜山(鐵壁銅山)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清 感惺 《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剌剌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漢語大詞典》:铜山金穴(銅山金穴)
比喻极其富有。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访梦:“少甚麞头鼠目,拥着铜山金穴,駟马高车?”
分類:富有
《漢語大詞典》:铜山铁壁(銅山鐵壁)
亦作“ 铜山鉄壁 ”。
(1).比喻可以信赖的坚强人物。宋史·李伯玉传:“ 赵汝腾 尝荐八士,各有品目,於 伯玉 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
(2).形容十分坚固,不易摧毁的事物。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一撞一衝,则教你心如鉄石也怕恐,便有那铜山鉄壁都没用。”
《國語辭典》:铜山西崩,洛钟东应(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拼音:tóng shān xī bēng,luò zhōng dōng yìng
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东方朔预测山恐会崩毁,故钟先鸣。三日后果有山崩绵延二十馀里。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句下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感应,互相影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不以远而阻也。」
分類:在后
《分类字锦》:铜山铸钱(铜山铸钱)
李端 赠郭驸马诗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分类:驸马
《漢語大詞典》:邓家铜山(鄧家銅山)
同“ 邓氏铜山 ”。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愿得 邓 家铜山,二愿得 郭 家金穴。”一本作“ 邓氏铜山 ”。
《漢語大詞典》:邓氏铜山(鄧氏銅山)
史记·佞幸列传载, 汉文帝 赐宠臣 邓通 以 蜀郡 严道 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关部里一个库书,自委任 周庸祐 以来,每年的进项,不下二十万金,这一个 邓氏 铜山,倒要打点打点。”
《漢語大詞典》:金岫
铜山。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 汉 求金岫, 吴 寳铜堑。” 胡之骥 注:“金岫,即铜山也。”
分類:铜山
《国语辞典》:彭城  拼音:péng chéng
1.县名。春秋时宋邑,秦置彭城县,在今江苏省铜山县。
2.乡镇名。在河北省磁县西五十里,以磁器著名,并产煤。
《漢語大詞典》:南台(南臺)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漢語大詞典》:戏马台(戲馬臺)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 江苏省 江都县 。台下有路,名 玉钩斜 ,是 隋 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漢語大詞典》:玉钩斜(玉鉤斜,玉鈎斜)
亦作“ 玉钩斜 ”。亦作“ 玉勾斜 ”。
(1).古代著名游宴地。在今 江苏 铜山县 南。太平广记卷二○四引桂苑丛谈:“ 咸通 中,丞相 李尉 拜端揆日,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一旦,命於 戏马亭 西,连 玉钩斜 道,开剏池沼,搆葺亭臺。挥斤既毕,号曰‘赏心’。” 周实丹 《秋虫》:“秋雨衰梧金井畔,荒烟野蔓 玉钩斜 。”亦省作“ 玉鉤 ”。 宋 苏轼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帅同游戏马台》诗之一:“路失 玉鉤 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
(2).古代著名游宴地。在 江苏 江都县 境,相传为 隋炀帝 葬宫人处。后泛指葬宫人处。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广陵 亦有 戯马臺 ,其下有路,号 玉钩斜 。” 明 陈子龙 《江都绝句同让木赋》:“千重阁道覆云霞,宫女东都自忆家。当日便为伤别地,胡香不起 玉鉤斜 。” 清 郑燮 《广陵曲》:“ 玉勾斜 土化为烟,散入东风艳桃李。” 清 赵翼 《花田》诗:“十里芳林傍水涯,当年曾是 玉鉤斜 。美人死后为香草,醉守来时正好花。”自注:“即 素馨斜 , 南汉 葬宫人处,多素馨花,今为游宴地。”亦省作“ 玉鉤 ”。 清 汪懋麟 《大冢》诗:“ 玉鉤 千万釵,无一伴丘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