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遗憾(遺憾)  拼音:yí hàn
1.遗恨、悔恨。如:「他对自己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感到遗憾。」《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五。传五章》:「及至程子,始推广其说,工夫精密,无复遗憾。」《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列传二。孔广森》:「惜奔走家难,劳思夭年,不充其志,艺林有遗憾焉。」
2.不称心、感到惋惜。如:「这次比赛最后不能夺冠令人遗憾,但大家的表现可圈可点,虽败犹荣。」
3.于公开声明中,用以表示不满或歉意的辞令。如:「对于媒体上不实的指控,本人感到十分遗憾。」「有关产品标示不清误导消费者一事,本公司深表遗憾。」
《国语辞典》:终身遗憾(终身遗憾)  拼音:zhōng shēn yí hàn
一生都感到悔恨与惋惜。如:「没见到父亲最后的一面,是他终身遗憾的事。」
《漢語大詞典》:贻恨(貽恨)
犹遗憾。 唐 徐彦伯 《枢机论》:“虽復 伯玉 沮颜,追谢於 元凯 ; 蒋济 貽恨,失誉於 王陵 。”一本作“ 遗恨 ”。 宋 梅尧臣 《思归赋》:“盖自成人以及今,未尝一日侍傍而称寿,岂得不决去於此时,将恐貽恨于厥后。”
分類:遗憾
《漢語大詞典》:余憾(餘憾)
遗憾。 明 王守仁 《大学古本问》:“夫然后吾心快然无復餘憾而自谦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踰年,復为礼部尚书,卒终於任,至今 臺 民犹有餘憾焉。”
分類:遗憾
《漢語大詞典》:遗怅(遺悵)
遗憾;不称心。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醉乡律令:“第其叙述稍冗,肯綮弗章,读之不能无遗悵焉。”
《国语辞典》:遗珠之憾(遗珠之憾)  拼音:yí zhū zhī hàn
比喻人才被埋没或珍贵事物湮灭消失的遗憾。如:「这么优秀的人才未被网罗,不免令人有遗珠之憾。」
《漢語大詞典》:眷恨
遗憾;后悔。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交以言色,虽殊途之人,犹有眷恨之心。”
分類:遗憾后悔
《国语辞典》:不恨  拼音:bù hèn
不遗憾、不抱恨。《三国演义》第四回:「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吾今日上报父仇,下为万民除害,虽死不恨矣。」
《國語辭典》:可恨  拼音:kě hèn
1.令人愤恨。《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吾正欲伐汝,汝却反欲图我,深为可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生好汉名头到今日弄坏,真是张天师吃鬼迷了,可恨!可恨!」
2.失误或缺点太多,令人遗憾惋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
《國語辭典》:恨事  拼音:hèn shì
令人遗憾的事。唐。刘禹锡〈三阁辞〉四首之一:「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自己心中有一腔瀰天恨事,透骨酸心。」
分類:遗憾
《國語辭典》:惭恨(慚恨)  拼音:cán hèn
惭愧悔恨。《后汉书。卷二○。祭遵传》:「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刘表闻言,乃叱蔡瑁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蔡瑁惭恨而出。」
《漢語大詞典》:私憾
(1).私人间的怨恨。左传·宣公二年:“君子谓 羊斟 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后汉书·应劭传》:“今 次 玉 公以清时释其私憾,阻兵安忍,僵尸道路。”新唐书·李袭传:“坐在 凉州 以私憾杖杀 番禾 丞 刘武 ,当死。”
(2).个人的遗憾。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夫不明古乐,终不能研究古礼, 国藩 之私憾也。”
《漢語大詞典》:余恨(餘恨)
不尽的恨怒;遗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於是 要离 席阑至舍,诫其妻曰:‘我辱勇士 椒丘訢 於大家之丧,餘恨蔚恚,暝必来也。慎无闭吾门。’” 晋 傅玄 《怨歌行·朝时篇》:“ 涂山 有餘恨,诗人咏《采葛》。” 元 杨维桢 《新枝海棠》诗:“梅郎底事多餘恨,怪杀珊瑚不肯书。”
分類:不尽遗憾
《國語辭典》:抱憾  拼音:bào hàn
心中怀著遗憾。如:「抱憾无穷」。
分類:心怀遗憾
《國語辭典》:缺憾  拼音:quē hàn
因不完美而令人感到遗憾。如:「他对因病无法参加就业甄试,倍觉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