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岩 → 嵓碞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禅僧。嗣罗山道闲,后住灌州。《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0—1797 【介绍】: 清江苏镇洋人,字纕蘅,一字秋帆,小字潮生,自号灵岩山人。乾隆二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湖广总督。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好著书。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九
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人。乾隆庚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湖广总督,赠太子太保。有《灵岩山人集》。
词学图录
毕沅(1730-1797) 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援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精通经史,旁及语文学、金石学、地理学,并善诗文,一生著作颇丰。撰修《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抚陕期间,《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六十余万字,并绘有地图。又整修西安碑林、华岳庙,翻修史马迁祠,修缮苏东坡祠,重建灞桥等。主编《经训堂丛书》,撰《灵岩山人诗集》、《灵岩山人文集》、《中州金石志》、《河间书画录》、《晋书地理志校注》、《山海经新校注》等。
黄鹤楼志·人物篇
毕沅(1730—1797) 清代官员、文人、学者。字纕蘅、秋帆,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陕西、河南巡抚,湖广总督。主持纂辑《续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卷,“取材宏博,考证谨严”。曾为黄鹤楼景点仙枣亭(太白亭)作楹联一副:“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在任期间曾重修楚观楼并改题为南楼。学者汪中曾为其代撰《黄鹤楼铭并序》。
维基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县(今太仓市)人。清朝状元、学者、政治人物。毕沅幼年失父,由母亲张藻养育成人,深受其母的熏陶。后至苏州灵岩山,拜沈德潜从学。乾隆十八年(1753年),顺天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入值军机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翰林院侍读。历升左春坊左庶子,改甘肃巩秦阶道、安肃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摆陕西按察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擢陕西布政使。历任陕西、甘肃、河南巡抚等。晚年筑馆于灵岩山,腹地有三十亩,内有“御书楼”、“九曲廊”、“澄怀观”、“画船云壑”、“砚石山房”、“张太夫人祠”等,费时五年乃成。乾隆五十五年,和珅四十寿辰,“自宰相而下皆有币帛贺之”,毕沅赋诗相赠,“并检书画铜瓷数物为公相寿”。乾隆六十年,授湖广总督,当时福宁为湖北巡抚,陈淮为湖北布政使,三人官官相护,索敛民财。百姓形容说:“毕如蝙蝠,身不动摇,惟吸所过虫蚁;福如狼虎,虽人不免;陈如鼠蠹,钻穴蚀物,人不知之。”湖南石三保造反,赴常德、荆州督饷。嘉庆元年(1796年),枝江(今属湖北)人聂人杰等起义,毕沅自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赶赴枝江镇压,攻克当阳,擒获石三保、吴半生、吴八月等人,赴湖南镇抚。嘉庆二年(1797年)六月,手足麻木不仁,帝赐活络丸,七月,病逝于湖南辰州大营,归葬于灵岩山的东北麓。诏赠太子太保,未加谥号。
《漢語大詞典》:灵岩(靈巖)
(1).指仙山。 晋 庾阐 《孙登隐居》诗:“灵巖霞蔚,石室鳞构,青松标空,兰泉吐牖。”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冈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木渎镇 西北。一名 砚石山 。 春秋 末 吴王 夫差 建离宫于此,今 灵岩寺 即其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郡·灵岩山:“ 灵巖山 有 夫差 馆娃宫 、 响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径 等胜,固 吴中 丽瞩也。” 清 张怡 《入山闻莺》诗:“不识 灵巖 路,行行转欲迷。”
(4).山名。在 浙江 乐清 雁荡山 ,为 雁荡 第一峰。 明 张煌言 《吴子佩远游雁荡归备述名胜因为诗记略》:“ 灵巖 割元气,阴洞碍朝曦。巖中何所有,万象迸葳蕤。”
(5).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峰峦回抱,有 玛瑙涧 ,出五色石卵,世称灵岩石。参阅《嘉庆一统志·江宁府》
(6).山名。在 山东 长清 东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漢語大詞典》:灵岩寺(靈巖寺)
(1).在 江苏省 吴县 灵岩山 。寺址原为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馆娃宫 遗址。为 中国 佛教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卷八:“ 吴 有 馆娃宫 。今 灵巖寺 即其地也。”
(2).在 浙江 乐清 雁荡山 灵岩峰 。 宋 太平兴国 中建。 马君武 《游雁荡》诗之二:“夜入 灵巖寺 ,初更月上时。庄严僧拜石,静默叟听诗。”
《漢語大詞典》:琴台(琴臺)
(1).作为弹琴场所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物。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臺。”
(2).安放琴的座垫。
(3).台名。在 四川 成都 浣花溪 畔,相传为 汉 司马相如 弹琴之所。 北周 庾信 《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龙飞剑匣,鹤别 琴臺 。” 倪璠 注:“《益州记》曰:‘ 司马相如 宅在州西 笮桥 北百步许。’ 李膺 曰:‘市桥西二百里,得 相如 旧宅。今按 梅安寺 南有 琴臺 。’” 唐 岑参 《司马相如琴台》诗:“ 相如 琴臺 古,人去臺亦空。” 唐 杜甫 《琴台》诗:“酒肆人间世, 琴臺 日暮云。”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从来女侠会怜才,到底姻成亦快哉;也有惊分终不偶,独含幽怨向 琴臺 。”
(4).台名。相传为 春秋 时 单父 宰 宓子贱 弹琴之所。在 山东省 单县 东南之旧城北。 唐 岑参 《梁园歌》:“ 单父 古来称 宓生 ,祗今为政有吾兄,輶轩若过 梁园 道,应傍 琴臺 闻政声。” 清 陈维嵩 《金菊对芙蓉·访单县琴台》词题注:“邑为 宓子贱 巫马期 旧治,臺有 二贤祠 。”
(5).台名。在 河南省 鲁山县 城北, 唐 元德秀 所建。 金 元好问 《元鲁县琴台》诗:“荒城草木合,破屋风雨侵,千年一 琴臺 ,睠焉涕盈襟。”
(6).台名。在 江苏省 苏州 灵岩山 上。 清 汪懋麟 《雨中重游灵岩》诗:“取径直造 琴臺 颠,白云一气杳难破。”
《漢語大詞典》:采香径(采香徑)
古迹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灵岩山 前。 唐 刘禹锡 《馆娃宫》诗:“唯餘 采香径 ,一带绕山斜。”亦作“ 采香逕 ”、“ 采香涇 ”。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一:“ 采香逕 ,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 吴王 种香於 香山 ,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 灵巖山 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 箭涇 。” 宋 姜夔 《庆宫春》词:“ 采香涇 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清 顾文彬 《哭三子承》诗之二二:“ 胥 乡遥指 采香涇 ,一櫂蒓波渡 洞庭 。” 清 徐松 张大纯 百城烟水·吴县:“ 采香庵 ,以庵近 采香逕 ,又取‘撮羣经而为果,采百花以为浆’之意,额曰‘采香’。”
《漢語大詞典》:天平山
山名。在 江苏 苏州市 西,位于 灵岩山 、 支硎山 之间。山高顶平,多林木泉石,有 一线天 、 白云泉 、 高义园 、 望湖台 等名胜。 唐 白居易 《白云泉》诗:“ 天平山 上 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漢語大詞典》:西施洞
江苏省 苏州市 灵岩山 名胜之一。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西施洞庶子泉为僧改易:“ 姑苏 灵巖寺 本 吴王 别馆,寺有 西施洞 、 採香径 、 响屧廊 ,遗跡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