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惊惶(驚惶)  拼音:jīng huáng
害怕惶恐。《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道元惊惶奔走,神将赶来环绕所居九仙山下一匝,被他赶著,一鞭打在脑后。」
《國語辭典》:惊惶失措(驚惶失措)  拼音:jīng huáng shī cuò
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北齐书。卷二八。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也作「惊慌失措」、「惊惶无措」。
《漢語大詞典》:惊惶失色(驚惶失色)
惊慌惶恐得失了常态。 元 孔齐 《至正直记·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首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亦作“ 惊慌失色 ”。《三侠五义》第七三回:“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漢語大詞典》:惊惶无措(驚惶無措)
同“ 惊惶失措 ”。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当时未曾开谈,先流下泪来。吓得众人惊惶无措。”《说唐》第九回:“当时 罗元帅 吓得面如土色,众官将目瞪口呆, 叔宝 惊惶无措。”红楼梦第一一六回:“正走时,只见一人手提宝剑,迎面拦住,説:‘那里走!’吓得 宝玉 惊惶无措。”
《漢語大詞典》:皇恐
惊惶;恐惧。皇,通“ 惶 ”。汉书·刘屈牦传:“ 胜之 皇恐,自杀。” 宋 叶适 《题〈拙斋诗稿〉》:“ 胡紘 、 刘德秀 等多架造险阻,欲株陷良善,人人皇恐不自保。”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某皇恐再拜,上启小娘子妆前。” 清 钱谦益 《尚宝司少卿王之寀授奉直大夫妻孔氏加封宜人制》:“迨抗章严谴之日,正闔门皇恐之时。”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阿姊何当介蒂于中,令穉弟皇恐无地。”
分類:惊惶恐惧
《國語辭典》:吃惊(吃驚)  拼音:chī jīng
受惊,吓了一跳。《红楼梦》第二七回:「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
《漢語大詞典》:骇惶(駭惶)
惊惶;惊畏。 汉 马融 《围棋赋》:“横行阵乱兮,敌心骇惶。” 张素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湖山儻见之,亦復为骇惶。”
分類:惊惶惊畏
《漢語大詞典》:怖遽
惊惶。三国志·魏志·夏侯尚传“丰不知而往,即杀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丰 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分類:惊惶
《國語辭典》:惊动(驚動)  拼音:jīng dòng
1.惊骇震动。《三国演义》第六回:「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
2.烦扰。《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因为无事,不敢来上门上户,惊动老爹。」《红楼梦》第二○回:「这里宝玉通了头,命麝月悄悄的伏侍他睡下,不肯惊动袭人。」也作「惊扰」。
《漢語大詞典》:色变(色變)
脸色改变。表示惊惶不安。史记·刺客列传:“至阶, 秦舞阳 色变振恐,羣臣怪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杲 还,亡釵,不敢言而色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三:“ 唐某 闻予言,不觉色变,顿易其豪悍之口吻。”
《國語辭典》:震慑(震懾)  拼音:zhèn zhé
震惊恐惧。《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性彊忌,后宫莫不震慑。」《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即命推出斩之,悬首于辕门外。于是军心震慑。」
《漢語大詞典》:惊弦(驚弦)
曾受箭伤,遂闻弓弦声而惊惶。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麋兴鹿箭,雁落惊弦。” 清 黄遵宪 《雁》诗:“汝亦惊弦者,来归过我庐。”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震惶
亦作“ 震遑 ”。 震惊,惊惶。三国志·吴志·孙坚传“郡中震慄,无求不获” 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 《吴历》:“初 坚 至 南阳 , 咨 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 坚 。 坚 欲进兵,恐有后患,乃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圣朝西顾, 关 右震惶。”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五状》:“夙夜震遑,若无所措。”
分類:震惊惊惶
《國語辭典》:震悚  拼音:zhèn sǒng
震骇恐惧。《晋书。卷五九。齐王囧传》:「于是百官震悚,无不失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山前一吼,摄将百兽潜形;林下独行,威使群毛震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