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词典
恒常
分类词汇
不变
浚恒
彝飨
朝餐夜宿
佛类词典
恒常戒
《國語辭典》:恒常(恆常)  拼音:héng cháng
经常。如:「这里恒常下雨,终年少见阳光。」
《國語辭典》:不变(不變)  拼音:bù biàn
保持原状毫不更动。《文选。钟会。檄蜀文》:「岂宴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文选。贾谊。过秦论》:「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则天地和洽,远方怀之。」
《漢語大詞典》:浚恒(浚恆)
谓求之太过,超出恒常。语出易·恒:“初六,浚恆贞凶,无攸利。” 孔颖达 疏:“浚,深也。最处卦底,故曰深也。深恆者,以深为恆是也。” 明 唐顺之 《与杨蕉山书》:“且夫直前太鋭,近於用壮;取必太过,近於浚恆。在固有戒矣。”
《漢語大詞典》:彝飨(彝饗)
恒常的祭礼。新唐书·王璵传:“若 三皇 、 五帝 、 道君 等,两京及所都各有宫庙,春秋彝饗,此復营造,是谓瀆神。”
分類:恒常祭礼
《国语辞典》:朝餐夜宿  拼音:zhāo cān yè sù
日复一日,恒常不变。《西游记》第一回:「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分类:恒常
恒常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戒之一。(参见:戒)
【三藏法数】
恒常戒者,谓菩萨于所学诸戒,虽尽形寿亦不弃舍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曰尸罗S/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璎珞本业经下曰:「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玄应音义十四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波罗,此译云禁,戒亦禁义也。」涅槃经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尽具此四科。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欲达四科,先须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补助仪上曰:「戒科总有四重: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净戒功德是也。戒体者,师资相传,作法受得,心中领纳法体也。此受持法体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开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佛学次第统编】
凡言三学者,皆首戒次定后慧。本编为文,独叙慧于先而戒于后,岂非倒例?虽然,首戒而末慧者,从行立义。先慧而后戒者,便解为文耳,于义何关哉!
戒者,梵名尸罗,即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故学道人,以戒为首。有三皈、五戒、六法、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