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中年作恶
 
中年别
 
中年怕踏长亭路
 
中年怀抱
 
中年丝竹
 
作数日恶
 
儿辈知此乐
 
儿辈莫教知
 
哀感中年
 
好怀中年减
 
未必能陶写
 
东山丝竹
 
歌管陶写
 
正赖丝与竹
 
畏逢亲友别
  
丝竹东山
 
丝竹陶写
 
羲之常恐儿曹觉
 
莫遗儿辈觉
 
越山丝竹
 
陶写中年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2~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
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徵之。
典故
相如怀抱

相关人物
蔺相如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2442~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國語辭典》:怀抱(懷抱)  拼音:huái bào
1.抱在怀里。《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夫父母于子,同气异息,一体而分,三年乃免于怀抱。」《文选。潘岳。寡妇赋》:「鞠稚子于怀抱兮,羌低徊而不忍。」
2.心怀的见解。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龛世拯乱之情,独用怀抱。」
《漢語大詞典》:怀抱儿(懷抱兒)
婴儿。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便是这姑娘,我从他怀抱儿时候就见过,算到如今恰恰的十七年不曾见着。”
分類:婴儿
《國語辭典》:襟怀(襟懷)  拼音:jīn huái
怀抱。唐。钱起〈朝元阁赋〉:「襟怀动植,指掌寰瀛。」唐。杜牧〈题池州弄水亭〉诗:「光洁疑可揽,欲以襟怀贮。」也作「襟抱」。
《漢語大詞典》:所怀(所懷)
(1).怀抱;心中所想。庄子·在宥:“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声之於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故缀敍所怀,以为之赋。”
(2).忧伤;哀怜。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漢語大詞典》:怀袖(懷袖)
(1).犹怀抱。 汉 班婕妤 《怨歌行》:“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夺怀袖之深爱,尔母氏之丽人。” 明 陈子龙 《寄献石斋先生》诗:“我有短札置怀袖,安能一矢千黄金。”
(2).犹怀藏。 唐 李白 《酬崔十五见招》诗:“尔有鸟跡书,相招 琴溪 饮……长吟字不灭,怀袖且三年。” 清 侯方域 《与王氏请藏经书》:“此藏经之大部,计卷以七千餘,计簏以二十,非可怀袖。”
分類:怀抱怀藏
《漢語大詞典》:孩抱
(1).幼年;幼小。列子·杨朱:“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昬老,几居其半矣。”后汉书·周章传:“ 和帝 崩, 邓太后 ……贪 殤帝 孩抱,养为己子,故立之。”晋书·庾峻传:“君二父孩抱经乱,独至今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 璘 甚陋, 裴公 戏之曰:‘ 赵公 本不丑。孩抱时,乳母怜惜,往往抚弄云:“作丑子,作丑子。”因此一定。’ 赵公 大咍。”
(2).犹怀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戎 丧儿 万子 , 山简 往省之, 王 悲不自胜。 简 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
《漢語大詞典》:抱怀(抱懷)
存于心中;怀抱。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二族俱荣,流祚后嗣,以明雅素中诚之效,抱怀数年,未得散意。” 郭沫若 《沸羹集·论读经》:“但是读者的范围却只应该限于抱怀着这种目的的人,而不能使任何人都必读,而且也不能读。”
分類:心中怀抱
《漢語大詞典》:怀蕴(懷藴)
怀抱;怀藏。 宋 无名氏 《〈小畜外集〉序》:“惜乎寿不及知命,官止于省郎,卒不得究其怀藴,此所以发而为文章,著见于后者也。” 明 陈子龙 《驱车篇》:“金玉自怀藴,丹砂奋精英。”
分類:怀抱怀藏
《漢語大詞典》:怀什(懷什)
犹怀抱。什,什袭。 唐 元稹 《月三十韵》:“的的当歌扇,娟娟透舞衣。殷勤入怀什,恳款堕云圻。”
分類:怀抱
《國語辭典》:壮游(壯遊)  拼音:zhuàng yóu
怀抱壮志而远游。元。袁桷〈送文子方著作受交趾使于武昌长律二十韵〉:「壮游诗句豁,古戍角声悲。」
《國語辭典》:胸怀(胸懷)  拼音:xiōng huái
1.心中、心里头。晋。袁宏《后汉纪》卷二十八:「时上年十五,每事出于胸怀,皆此类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也作「胸襟」。
2.思想境界,指志趣、气度、抱负等。汉。王充《论衡。别通》:「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于道术,无所不包。」《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也作「胸襟」。
3.心里怀著。《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國語辭典》:襟抱  拼音:jīn bào
怀抱。《旧唐书。卷七三。薛收传》:「或文咏从容,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唐。白居易〈逸老〉诗:「胸中一无事,浩气凝襟抱。」也作「襟怀」。
《國語辭典》:素怀(素懷)  拼音:sù huái
1.平生的抱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诫。」
2.本心。唐。李端〈秋日旅舍别司空文明〉诗:「素怀宗淡泊,羁旅念功勋。」
分類:平素怀抱
《漢語大詞典》:丝竹中年(絲竹中年)
晋书·王羲之传:“ 谢安 尝谓 羲之 曰:‘中年以来,伤於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傅尃 《避地》诗之二:“宾朋此日差相倚,丝竹中年强自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