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广狭(廣狹)
(1).宽广和狭窄。孙子·计:“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2).宽与窄的程度。《礼记·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於市。”新唐书·贾循传:“欲济无梁, 循 揣广狭为桥以济。”
(3).指面积大小。云笈七籤卷二二:“﹝ 呵罗提国 ﹞广狭九十万里。”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范:“ 庄宗 问 洞庭 广狭, 希范 对曰:‘车驾南巡,才堪饮马尔。’”
《國語辭典》:河南  拼音:hé nán
1.泛指黄河以南地区。
2.省名。位于黄河之南。参见「河南省」条。
《國語辭典》:幅员(幅員)  拼音:fú yuán
广狭称为「幅」,周围称为「员」。疆域有广狭及四至,故称疆域为「幅员」。《镜花缘》第五三回:「以北朝始末而论,魏在东晋之时,虽已称王,幅员尚狭。」
《國語辭典》:广度(廣度)  拼音:guǎng dù
1.广大的程度。常用于抽象事物。如:「我们必须要探讨这个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才能做进一步的决策。」
2.宽宏的气度。亦指有宽宏气度的人。文选。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3.佛教用语。即普渡。唐。李邕〈五台山清凉寺碑〉:「示立诸相而无所立,广度群生而无所度。」
《漢語大詞典》:测地(測地)
(1).测定土地的广狭、高低。 宋 晁补之 《再上苏公书》:“夫九九之术,非可以推天而测地。”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图表》:“泰西图学最精,非徒通人达士,测地步天,精究图象,而童子妇女,入初等小学堂,即教以绘事,故兵农工商,无不能作图。”
(2).现作军事名词。指炮兵为确定火炮阵地,侦察仪器等的坐标和赋予基准射向而进行的测量作业。是统一射击指挥和确定火炮射击诸元的基础。
《漢語大詞典》:在制品(在製品)
正在加工,尚未完成的产品。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包括正在加工的产品和准备进一步加工的半成品;狭义的仅指正在加工的产品。
《漢語大詞典》:须弥芥子(須彌芥子)
(1).佛教语。谓广狭、大小等相容自在,融通无碍。语本《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休説须弥芥子,看取鵾鹏斥鷃,小大若为同?”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华严》之义,帝网重重, 须弥 芥子,互相容纳。”
(2).指总体中的极小部分。 清 涵秋 《穷丐》上:“ 阿奇 明知积有十圆,不过股分中一须弥芥子。”
《国语辞典》:管理科学(管理科学)  拼音:guǎn lǐ kē xué
此一名词包括有广狭不同之涵义,广泛言之,系指利用科学方法以处理管理问题,具体言之,即以客观的数据,利用数量方法与技术以解决管理上之问题。
《國語辭典》:边际人(邊際人)  拼音:biān jì rén
同时参与两个以上对立的团体,或未能充分参与任何团体的人,如移民、多族群认同者等。这个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派克(Robert E.Park)于西元1926年提出,用以指称受到多种文化冲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无法归属于任何一方,而难以形成自我认同者。
广狭自在无碍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玄门之一。(参见:玄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十玄门之一。
【三藏法数】
谓大而无外,名广;小而无内,名狭。然大非定大,置毛端而不窄;小非定小,含太虚而有馀。所谓事得理融,自在无碍。经云:能以小世界作大世界,大世界作小世界。等是也。
三识缘境广狭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并瑜伽师地论)
〔一、第八识缘境最广〕,谓此根本识,染净同依,能变能现种子、根身及器世间三种境故,是名缘境最广。(种子者,一切善恶种子也。根身者,眼等诸根也。器世间者,谓世界如器也。)
〔二、第七识缘境最狭〕,谓此识无别体相,但依第八识为因而起,复缘第八识见分而为相分,是名缘境最狭。(见分者,谓能见之识也。相分者,谓分别相状也。)
〔三、第六识缘境广〕,谓此识能缘一切善、不善、无记三性之境,及能分别色心等一切法尘,是名缘境广也。(无记者,谓不善、不恶、无所记录也。)
八识缘境广狭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并瑜伽师地论)
〔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实有之色,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见色,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性境者,谓现前所有实见之境也。现量者,谓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也。)
〔二、耳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等实有之声,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闻声,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三、鼻识缘唯实唯量境〕,谓鼻嗅香时,即有识生,能嗅好恶实有之香,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嗅香,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四、舌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舌尝味时,即有识生,能尝咸酸苦淡实有之味,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尝味,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五、身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身觉触时,即有识生,能缘细滑粗强,实有之触,名为性境。此识所缘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觉触,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六、意识遍缘一切通彻假实三量〕,谓此识心,遍缘现前实有之境,于实境上分别长短方圆等相,名为假。是则此识三境皆缘,三量皆具,以其遍能分别假实诸境,是以所缘之境广也。(三境者,一性境,说见上。二独影境,谓思量过去之境,唯有影现于心。三本质境,谓于现身境上分别质相。三量者,一现量,说见上。二比量,谓于现前物上比度而知,如隔墙见烟,知彼有火。三非量,谓追缘过去未来之事。)
〔七、第七识见分唯假唯实〕,谓此识无别体相,依第八识为因而起,复缘第八见分,而为相分,分别思量;常执第八为我,能缘之心是假,所缘之境是实,以其唯起我执,生诸气习,不能遍缘诸境,是故所缘之境最狭也。(第八识者,即藏识也。见分者,谓能见之识也;相分者,谓所见之境相也。生诸气习者,谓我见等惑气分熏习而生也。)
〔八、第八识缘根身器界唯实唯量〕,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器界者,以世界如器也。谓此根本之识,染净同源,一切根身器界,依之而生。而此根界是八识相分皆为所缘,是实有现前之量,是故所缘之境最广也。(根本识,即第八藏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