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8—664 【介绍】: 唐陕州陕县人,字游韶。太宗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起居郎。高宗永徽初,历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因谏高宗废皇后武则天,为则天所嫉恨。麟德元年,又以与废太子李忠合谋反武则天,下狱死。工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诗风绮错婉媚,时号“上官体”。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08—664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隋末,其父为人所杀。时仪幼,藏匿获免,遂出家为僧,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博览经史,工于文词。贞观初,登进士第,太宗闻其名,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太宗作诗,多命继和。不久,撰《晋书》成,转起居郎。高宗时,为秘书少监。龙朔二年(662),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曾为高宗草废武后诏,为武则天所忌恨。麟德元年(664),武后指使许敬宗构陷仪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事,下狱死。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旧唐书》本传云:“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又总结归纳六朝以来偶对之法,创“六对”、“八对”之说,于律诗之发展有所贡献。然其诗多应制奉和、粉饰升平之作,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泛。原有集3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12首。
唐诗汇评
上官仪(?—664),字游韶,陕州陕(今河南陕县)人。贞观初举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草,宴集未尝不预。高宗嗣位,迁秘书少监,龙朔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仪工五言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又总结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创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形成有促进作用。有《上官仪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
仪字游韶。陜州陜人。幼度为沙门。贞观初举进士。授宏文馆直学士。累迁起居郎。高宗朝迁秘书少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许敬宗诬与梁王忠谋逆。下狱死。中宗时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上官仪)本以词采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仅既显贵,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后村诗话
上官仪诗律未脱徐、庾,然孤忠大节遂与褚河南相辉映于史。
唐音癸签
贞观、永徽吟贤,褚亮、杨师道、李义府、许敬宗、上官仪,其最也。吉光片羽,仅传人口。仪“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音响清越,韵度飘扬,齐梁诸子,咸当敛衽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沙县人,字必达。工书画。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间官咸宁知县,升知州。以县民泣留,遂以知州复署县事。官至沧州知府。
陈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南桐城人,字官仪,号晓青,别号灌园翁。顺康间布衣。贫而善病,工诗文,善画。有《石舫诗钞》、《沧螺集》、《遂阿诗钞》、《陈官仪诗说》。
《漢語大詞典》:官仪(官儀)
(1).官府的礼仪。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窃典故之绪餘,少裨寡陋;审官仪之委曲,益励疲駑。” 宋 岳珂 愧郯录·鱼袋:“国初,承 五季 草创,官仪未备。”
(2).做官者的仪容风度。 明 沈鲸《双珠记·月下相逢》:“乍瞻雅范,颇露官仪。二位莫非微服过 宋 者乎?”
《漢語大詞典》:汉官仪(漢官儀)
见“ 汉官威仪 ”。
《國語辭典》:汉官威仪(漢官威儀)  拼音:hàn guān wēi yí
本汉代官吏的礼仪制度,泛指正统的礼仪制度。《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漢語大詞典》:上官仪
(约605-664)唐代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初进士。曾位居宰相。后被武则天所杀。诗风华美绮丽,有“上官体”之称。又归纳诗歌中的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分類:诗人河南
《漢語大詞典》:登瀛
(1).登上 瀛州 。犹成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祝寿》:“拚酩酊,算此乐人间,不减登瀛。”
(2).见“ 登瀛洲 ”。
(3).登上瀛台。 清 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仪式之一。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公子 ﹞一心只想飞回去见着父母……无如明日便是传臚大典,紧接着还有归大班引见,赴宴,谢恩,登瀛,释褐许多事,授了职便要进那座翰林院到任。”
《國語辭典》: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瀛洲,古代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初以登瀛洲比喻成仙。唐太宗时,立文学馆,以十八学士入选,备受皇帝礼遇与敬重,各方钦羡不已,称为「登瀛洲」。比喻平步青云,功名有成。《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一折》:「恰便似芙蓉生在秋江上,几时得坠鞭误入平康巷,怎做得登瀛洲膝盖儿软,踏翰林脚步儿长。」
《漢語大詞典》:幡旟
旛旗之属。贵官仪仗使用。 清 刘青芝 《寄李侍御》诗:“驄马乘来四载餘,京华处处避旛旟。”
《漢語大詞典》:腰锣(腰鑼)
旧时大官仪仗中间的大锣,用以清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閲兵大臣的执事,什么衝锋旗、帅字旗、官衔牌、头锣、腰锣……一对一对的过完,纔见那抚院坐着一顶八人抬的緑大呢轿子,缓缓而来。”
《漢語大詞典》:彬比势抗(彬比勢抗)
谓以官仪相处,以官威相抗。 明 何景明 《送孙处州序》:“先生处吾郡,与武卫肩立,彬比势抗,干沮衝折,而卒能行其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