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古道  拼音:gǔ dào
1.古代淳朴厚道的风俗习惯。后称守正不阿的人为「古道」。宋。文天祥〈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2.古代学术、政治等的道理、方法。如:「他遍读古书,并钻研古道。」
3.古旧的道路。《三国演义》第九九回:「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
4.戏台上通往后台的左右门。也称为「古门道」。
《国语辞典》:古道人  拼音:gǔ dào rén
年长而德高望重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这是一位古道人,他家离城都二十里住。」
《漢語大詞典》:遗风古道(遺風古道)
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清 元祚 《从安节宓草昆仲乞写鹤舟图》诗:“水田茆屋 莫愁 村,别有遗风古道存。”
《国语辞典》:鸣凤山古道(鸣凤山古道)  拼音:míng fèng shān gǔ dào
为一条位于苗栗头屋乡境内的前清时代古道。这条从清朝就已存在的山径,是先民往返于现今的头屋乡与狮潭乡的重要道路。可由苗栗或狮潭方向循苗二十二号乡道前往鸣凤山古道。古道西边入口,位于苗二十二号乡道顶点的鸣凤山云洞宫左侧。
《国语辞典》:八通关古道(八通关古道)  拼音:bā tōng guān gǔ dào
清光绪元年(西元1875)总兵吴光亮率领粤军三营,开辟横贯台湾中央山脉的北、中、南三路。西自南投竹山、社寮分别开凿,二路线至新寮合而为一,东经凤凰山麓,由和社、东埔进入八通关,抵大水窟后,翻越中央山脉脊岭,循乐乐溪北岸东下,至花莲玉里,全程约一百五十三公里,路宽约二公尺。同年十二月完工。由于八通关古道深具台湾开发的历史意义,内政部于是在民国七十六年四月十七日指定为台闽地区第一级古迹。清人文献中称为「中路」。
《国语辞典》:阿朗壹古道  拼音:ā lǎng yī gǔ dào
为一条日治以前南部平埔族移民台东的天然古道,旧称为「卑南道」。其位于屏东、台东交界的海岸线上,至今尚无公路通行。这条古道可从满州起程,也可由车城循四重溪谷上溯,最后在旭海部落交会,由此沿东南海岸线北上,陆续经过达仁、大武、太麻里,抵达台东卑南。因为大武于清代旧称为「阿朗壹」,所以这条路又称为「阿朗壹古道」。
《国语辞典》:糕仔崁古道  拼音:gāo zǐ kǎn gǔ dào
位于阿里山区的古道。约有二百年历史。在阿里山铁公路未开辟前,系奋起湖往瑞里、嘉义的唯一交通要道。现存古道中有「闷柴窑」、「天造大帝」日本神社、「爱玉发源地」等遗址。
《国语辞典》:鱼路古道(鱼路古道)  拼音:yú lù gǔ dào
位于台湾北部阳明山公园区中的古道。清光绪年间已由士林修筑至金包里(即今之新北市金山),是当时金包里渔民运送鱼货至士林、大稻埕、大龙峒等市集的道路。故称为「鱼仔路」。现今古道部分遗迹仍存,由阳明山擎天岗进入。
《国语辞典》:草岭古道(草岭古道)  拼音:cǎo lǐng gǔ dào
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历史古道。开辟于清嘉庆年间。由台北盆地溯基隆河而上,翻越三貂岭与草岭而进入宜兰。即横亘于今新北市贡寮区至宜兰大里的丘陵地带。是清朝先民入台的移民路线之一。古称「淡兰古道」。全长约十公里。途中金字碑、虎字碑、雄镇蛮烟刻石都是有名的古迹。
《國語辭典》:古道热肠(古道熱腸)  拼音:gǔ dào rè cháng
形容待人仁厚、热心。《中国现在记》第一一回:「况且老哥这样古道热肠的人,自然是投无不利。」
分類:热心
《漢語大詞典》:说古道今(説古道今)
见“ 説古谈今 ”。
《國語辭典》:说古谈今(說古談今)  拼音:shuō gǔ tán jīn
谈说古代,评论现今。形容话题广泛。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脩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也作「论今说古」。
《國語辭典》:直道  拼音:zhí dào
1.正直之道。《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事君直道,与朋信心。」《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屡摧逆鳞,直道受黜。」
2.笔直不弯曲的道路。《北史。卷七四。张衡传》:「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卷二。太祖纪》:「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3.即使、就说。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二:「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國語辭典》:石门(石門)  拼音:shí mén
1.县名。位于大陆地区湖南省澧县西南,澧水北岸。
2.浙江省崇德县旧名。参见「崇德」条。
3.地名。位于桃园市,以其地所建石门水库著称。
《漢語大詞典》:回中
(1). 秦 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北。 秦始皇 二十七年出巡 陇西 、 北地 (今 宁夏 和 甘肃 东部),东归时经过此处。 汉文帝 十四年 匈奴 从 萧关 (今 宁夏 固原 东南)深入,烧毁此宫。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诗:“君王多乐事,何必向 回中 。”
(2).古道路名。南起 汧水 河谷,北出 萧关 ,因途经 回中 得名。为 关中平原 与 陇东高原 间的交通要道。 西汉 元封 四年 武帝 自 雍县 (今 陕西 凤翔 南)经 回中道 ,北出 萧关 。 东汉 建武 八年 来歙 由此攻取 隗嚣 割据下的 略阳 (今 甘肃 秦安 东北)。 唐 卢照邻 《上之回》诗:“ 回中 道路险, 萧关 烽候多。”
《漢語大詞典》:行古
遵行古道。 唐 白居易 《得甲为邠州刺史正月令人修耒耜廉使责其失农候诉云土地寒判》:“苟土膏之不起,欲速何为?诚宜嘉乃辨方,岂可詰其行古?”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县令教人煮木为酪州司责其烦扰辞云以备凶年判》:“必也志切救灾,道敦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