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9 【介绍】: 隋僧。代州人。三十出家,博记经论,通习群典。晚入京,住宝刹寺。预法集,援据群经,时称博洽。撰《舍利毗昙疏》十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未详姓氏。代州人。壮岁出家。力讨经论。既进大戒。乃专律部。博闻强识。旦夕观采。才五遍。即就讲说。自尔连开四分。又听华严十地及诸小论。晚习准公摄论。入京住宝刹寺。登座竖义。归从者多。造舍利毗昙疏十卷。文极该赡。诏送舍利于潭州之麓山寺。度湘将及山所。有五色异鸟。数万成群。飞浮水上。迎引向船。及岸鸟亦空飞。同至塔所。愿以瑞闻。帝大悦。大业初。相法师。追入慧日。委徒于愿。由是令望弥远。五年五月。奄忽告终。
续高僧传·卷第十 义解篇六
释净愿。未详其氏。代州人也。三十出家。博闻强记。推覈经论夙有成规。远为诸学之所先仰。创进大戒专师律部。既越立年弥隆盛业。以旦达曙翘精固习。观采五遍便就讲说。初以其壮室入道。人多轻侮。试听其谈说属其文理。清洞开散片无拥滞。各投心位席莫不致敬。愿连讲四分接承十遍。又听十地华严及诸小论。末师准摄论纲纽章句。并通了谈对课笃形。有钻注圣言依解制节广流章疏。晚入京辅采略未闻。虽经怀抱无一新术。时未测其通照也。住于宝刹寺中。潜其容艺。后因法集愿欲矜其名采。次当竖义。意存五阴。便登坐而立。众以其非伦。皆寂无言论。良久缄默。愿俯视众曰。竖义已久。如何不有问乎。众曰。竖何等义。乃邀问耶。愿曰。名相久矣。众自不知。诸德坐席口传。余则色心俱立。便安然处坐。气勇如云。自述曰。计未劳止。此且修人事耳。时以为矫异露洁也。及难击往还。对答云雨。皆先定其番数。后随数尽言。开塞任于当时。邪正由其通滞。或重疑积难由来不决者。而能诠达其理释然新畅。于即预是聪慧归踪者多。遂移就宝昌。四序恒接。草堂土埵以此敷弘。正时摄论。晚夜杂心。或统解涅槃。或判销四分。无择馀暇轨范后贤。凡所开言并乖旧解。制疏出后更不重看。临讲呼唤皆衷规矩。其洽闻不忘世罕加焉。至如舍利毗昙文旨重隐。读者犹难。况通其义。愿执卷披文。泠然洞尽。乃造疏十卷。文极该赡。会文帝造塔。敕遣送舍利于潭州之麓山寺。初至州治度湘西岸。将及山所忽有奇鸟。数万为群五色相翻。飞浮水上行次向船。似相迎引。及至舍利还飞向前。往还迅速。众莫不怪及登岸上。鸟便行望。相从飞空同至塔所。识者以为山神眷属之变象故也。愿以瑞闻。帝大嗟赏。而教授为务。六时礼悔初仪不怠。敬慎法律如闻奉用。自见法匠多略戒宗。并由亏信而重所学故也。今愿兼而美之独觉浇世。可谓明人护戒于是乎得矣。京邑擅名初皆钦羡。及见其谈讲经术。并宪章先达改正文议。封言者众不胜品藻。皆滞其恒习。听者不满十人。又以言令卓绝非造心者所觊故。不为晚进所入。及大业初岁。辩相法师追入慧日。见徒一百并识知津。皆委于愿。自此如常开悟。众倍前闻。更相击赞令响弥远。四方因造日就义筵。皆闻所未闻。欣至难义。至于分畅深伏标举纲门。坐者不觉离席膝前。皆美其义采之英拔也。相仍一岁奄就无常。春秋六十有馀。即大业五年五月也。然愿有博见之长。而寡于福业。验乎从学。屯盛便丧。岂不然耶。既而舍利毗昙竟未披讲。疏又失落后代绝通。又可悲之深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陈州人。殷侑孙。僖宗广明初为成都诸曹参军。僖宗至蜀,闻有殷礼学,擢太常博士。光启三年,从帝还京,时宗庙焚残,告享无所,制度雕紊,皆从盈孙议重修制,时称博洽。终大理卿。
全唐文·卷八百十六
盈孙。赠司空侑孙。广明初为成都诸曹参军。僖宗在蜀。擢太常博士。转秘书少监。终大理卿。赠吏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088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经父。孔延之子。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仁宗嘉祐六年进士。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神宗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对策力论王安石理财训兵之法为非,罢归故官。通判保德军,陈征西夏三不便。哲宗元祐初,擢左谏议大夫,又论青苗免役诸法之害。改中书舍人。三年同知贡举,寻以劳卒。与弟孔武仲、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文集及《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文仲(一○三八~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调馀杭尉,转台州推官。神宗熙宁初,以范镇荐应制举,对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罢归故官。吴充代王安石为相,召为国子直讲,以不谙王安石经义,换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哲宗元祐初,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三年,同知贡举,事毕还家而卒,年五十一。官至中书舍人。文仲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黄庭坚以之比苏轼、苏辙,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有文集五十卷,已佚。南宋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王𨗨编集孔氏兄弟遗文为《清江三孔集》,其中文仲诗文为二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文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本为底本,连同辑得的集外诗,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六○
孔文仲(一○三三——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延之子。嘉祐六年登进士第,授试秘书省校书郎、馀杭县尉,转台州推官。熙宁三年应贤良方正科,对策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罢归故官。吴充为相,除充国子监直讲,换三班院主簿,出通判保德军。迁奉议郎、通判火山军。元丰八年,转承议郎。元祐元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改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春同知贡举,时已病,及奏榜归第而卒,年五十六。有文集五十卷。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见苏颂《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五九),《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國語辭典》:博洽  拼音:bó qià
学识通博。《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杜林》:「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卷五七。列传。沈约》:「而约以高才博洽,名亚董、迁,末迹为踬,亦凤德衰乎。」
《漢語大詞典》:优博(優博)
犹博洽。三国志·吴志·士燮传:“ 交阯 士府君 即学问优博,又达於从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放老:“ 希羽 , 歙州 人也,辞艺优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 廉知监 学问优博,性孤介。”
分類:博洽
《漢語大詞典》:宏洽
博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 王充 ﹞不可谓非特立之士也。故 伯喈 尚其新奇, 稚川 大其宏洽, 子玄 高其辩才。”
分類:博洽
《國語辭典》:方闻(方聞)  拼音:fāng wén
有道而博闻。《汉书。卷六。武帝纪》:「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漢語大詞典》:方闻科(方聞科)
科举时应试科目之一。方,通“ 旁 ”。 宋 曾纡 《李伯时〈五马图〉跋》:“予以应方闻科至京。”借指应试方闻科的士人。 宋 王安石 《徐秀才园亭》:“笑傲一生虽自乐,有司还欲选方闻。”
《漢語大詞典》:优深(優深)
(1).博洽而精深。后汉书·周举传:“詔书以 举 才学优深,特下策问。” 宋 曾巩 《二起居制》:“某文学优深,操行慎洁,执简簪笔,有立於朝。”
(2).谓宏博深远。《隋书·高熲传》:“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 淮 海。”
《漢語大詞典》:美茂
隽美博洽。 北齐 卢思道 《劳生论》:“才识美茂,亦受嫉於愚庸。” 宋 王安石 《慈溪县学记》:“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
分類:博洽
《漢語大詞典》:优敏(優敏)
博洽通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王褒 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 关 ,亦被礼遇。” 南朝 陈 徐陵 《荐陆琼书》:“ 新安王 文学 陆琼 见识优敏,文史足用。”周书·崔猷传:“子 仲方 ,字 不齐 ,早知名,机神颖悟,文学优敏。”
分類:博洽通达
《漢語大詞典》:辨洽
明辨博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唯 陈寿 《三志》,文质辨洽, 荀 张 比之於 迁 固 ,非妄誉也。”
分類:明辨博洽
《漢語大詞典》:练洽(練洽)
练达博洽。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 武后 时,已郊,遂享明堂,封 嵩山 ,詔与 韦叔夏 等草仪具,众推其练洽。”
分類:练达博洽
《國語辭典》:书匮(書櫃)  拼音:shū guì
存放书籍的匮子。
《漢語大詞典》:经明行修(經明行修)
(1).经学博洽,德行美善。汉书·王吉传:“左曹 陈咸 荐 骏 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后汉书·寇恂传:“ 恂 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明史·太祖纪三:“丁丑,遣人访经明行修之士。”
(2).古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汉 辟士四科:德行志节、经明行修、明晓法律、刚毅明勇。” 宋 苏轼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奏议》:“其经明行修一科,亦乞详议,早行废罢。”
《漢語大詞典》:密博
慎密博洽。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吾见士多矣,未有如 郭林宗 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儔。”
分類:慎密博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