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佳人绝世
 
倾人城
 
倾人情
 
倾北方
   
倾国风流
   
倾城国
 
倾城目
 
倾城色
 
名花倾国
 
国自倾
 
延年妹
 
思倾国
 
绝世歌
  
绝代北方人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李延年

参考典故
李延年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列传上·孝武李夫人〉~395~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唐·颜师古注曰:「非不惜城与国也,但以佳人难得,爱悦之深,不觉倾覆。」

例句

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 于濆 马嵬驿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刘希夷 公子行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刘方平 乌栖曲二首之一

天马来东道,佳人倾北方。 吴少微 过汉故城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唐彦谦 牡丹

艳色本倾城,分香更有情。 孟浩然 美人分香

窈窕凤皇姝,倾城复倾国。 张柬之 与国贤良夜歌二首之一

恃赖倾城人不及,檀妆唯约数条霞。 徐凝 宫中曲二首之一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 李白 感兴六首之五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李白 白纻辞三首之三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李白 阳春歌

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杜甫 佳人

侍婢艳倾城,绡绮轻雾霏。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杜甫 听杨氏歌

倾国妖姬云鬓重,薄徒公子雪衫轻。 林宽 曲江

翠帷双卷出倾城,龙剑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权德舆 广陵诗

丛鬓愁眉时势新,初笄绝代北方人。 权德舆 杂兴五首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武元衡 赠佳人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武平一 妾薄命

倾国徒相看,宁知心所亲。 王维 扶南曲歌词五首之二

明月薄蚀阳精昏,娇妒倾城惑至尊。 王翰 飞燕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 长恨歌

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 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

佳人祓禊赏韶年,倾国倾城并可怜。 万齐融 三日绿潭篇

为问倾城年几许,更胜琼树是琼枝。 薛能 舞者

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

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韩愈 县斋有怀

《國語辭典》:北方人  拼音:běi fāng rén
泛称具有北方民族血统的人。如:「一般人认为北方人比较具有英爽豪迈的气质。」
《國語辭典》:侨民(僑民)  拼音:qiáo mín
1.本指东晋、南北朝时称流亡江南的北方人。《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新唐书。卷一四一。列传。崔光远》:「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
2.称旅居国外的人民。
《漢語大詞典》:北侬(北儂)
北方人。 前蜀 韦庄 《汉州》诗:“北儂初到 汉州 城,郭邑楼臺触目惊。”
分類:北方人
《國語辭典》:朔气(朔氣)  拼音:shuò qì
1.节气。《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句下唐。贾公彦。疏:「节气,一名朔气。朔气在晦,则后月闰;中气在朔,则前月闰。」
2.北方的寒气。《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唐。骆宾王〈夕次蒲类津〉诗:「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國語辭典》:火坑  拼音:huǒ kēng
1.烈火瀰漫的深坑。《北齐书。卷四九。方伎列传。由吾道荣》:「至辽阳山中,有猛兽去马十步,所追人惊怖将走。道荣以杖画地成火坑,猛兽遽走。」
2.佛教喻指六道轮回中,受无量苦之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堕火坑,烧烂而死。」《大正新脩大藏经。阿含部上。晡利多经》:「若堕火坑,必死无疑,设不死者,定受极苦。」也作「火坑」。
3.比喻悲惨的处境。《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一》:「儿夫肯发慈悲行,救度三娘离火坑!」《红楼梦》第四六回:「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也作「火坑」。
4.名利情欲的尘世。元。张养浩〈十二月兼尧民歌。从跳出功名火坑〉曲:「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你打谅我是什么没主意恋火坑的人么!」
5.喻指妓院。《老残游记》第一四回:「两位老爷菩萨,救命恩人,拾得花银子把我救出火坑,不管做什么,丫头、老妈子我都情愿!」也作「火坑」。
《國語辭典》:处暑(處暑)  拼音:chǔ shǔ
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此日过后,夏天的暑气渐将结束,天气渐转凉爽。
《國語辭典》:土炕  拼音:tǔ kàng
北方人以土为床,床下通火气而取暖,称为「土炕」。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九。土炕》:「旧唐书东夷高丽传:『冬月皆作长坑,下然煴火以取暖。』此即今人之土炕也。」《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见那老妇人尸首直僵僵停著,傍边一张土炕。」也作「土坑」。
《漢語大詞典》:伧楚(傖楚)
(1). 魏 晋 南北朝 时, 吴 人以上国自居,鄙视 楚 人粗伧,谓之“傖楚”。因亦用为 楚 人的代称。宋书·殷孝祖传:“ 义兴 贼垂至 延陵 ,内外忧危,咸欲奔散。 孝祖 忽至,众力不少,并傖 楚 壮士,人情於是大安。”南齐书·王融传:“ 融 文辞辩捷……倾意宾客,劳问周款,文武翕习辐凑之。招集 江 西傖 楚 数百人,竝有干用。”北齐书·王琳传:“ 孝昭帝 遣 琳 出 合肥 ,鳩集义故,更图进取。 琳 乃缮舰,分遣招募, 淮 南傖 楚 ,皆愿戮力。”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序:“有识之者曰:‘彼傖 楚 ,乃窃言是非,思有以挫之。’”
(2).指 楚 地方音。 清 黄遵宪 《杂感》诗:“我生千载后,语音杂傖 楚 。”
(3).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北史·王昕传》:“伪赏宾郎之味,好咏轻薄之篇,自谓模拟傖 楚 ,曲尽风制。推此为长,餘何足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我谓‘南人不復反矣’,傖楚何敢乃尔!必当有以报之!”
(4).粗俗。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曩 半塘老人 跋《藏春乐府》云:‘雄廓而不失之傖楚,醖藉而不流於侧媚。’余尝悬二语心目中,以赏会《藏春词》。”
《漢語大詞典》:当驾(當駕)
旧时北方人对御车者的称呼。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一世家子,喜为人御车,往来 齐 鲁 间……相识者遇之,呼曰‘当驾’则欣然,如呼字或称兄,则怒不答。”
《國語辭典》:侨人(僑人)  拼音:qiáo rén
1.寄居异地的人。东晋偏安江左,百姓南奔者称为「侨人」。《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也称为「侨士」。
2.踩高蹻的人。见《列子。说符》晋。张湛注。
《漢語大詞典》:穷头(窮頭)
穷人的首领。解放前北方人对革命干部的称呼。 井岩盾 《辽西纪事·基本群众》:“啊,你是八路军,快藏起来吧!后街还没走净,挨门挨户找穷头哪!”
《國語辭典》:地炕  拼音:dì kàng
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床。一般在室内的地上起灶,烧火做饭,烟火由火道通入炕下,利用馀热取暖。有钱人家则在室内或室外掘一长方形的坑,于坑内砌灶,于地下引火至炕中专供取暖。不烧火时,坑上覆之以板。《红楼梦》第四九回:「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
《國語辭典》:义和团(義和團)  拼音:yì hé tuán
清朝中叶后的秘密会党。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大刀会、义和拳、红灯照、梅花拳、金钟罩、铁布衫,长期蔓衍于山东、直隶一带,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众,教授信众修炼一种据称可以令人刀枪不入的拳法,称为「义和拳」。后来转而支持清朝极力排外,改喊「扶清灭洋」。因清廷守旧派袒护,藉以驱除外人,到处焚杀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横行京、津间,导致八国联军之祸。
《國語辭典》:义和拳(義和拳)  拼音:yì hé quán
清廷中叶后的秘密组织。义和拳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乡团,本来是乡民为抵禦外来侵略而习拳,后来逐渐演变为抵禦洋枪洋炮,诈言可以刀枪不入,原称为「义和拳」。后改称为「义和团」。参见「义和团」条。
《國語辭典》:侨军(僑軍)  拼音:qiáo jūn
由他处调驻的军队。《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彼侨军无资,求战不得,旬月之间,折棰以笞之耳。」
《國語辭典》:倾国(傾國)  拼音:qīng guó
1.倾覆邦国。指亡国。《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2.形容非常美丽。参见「倾国倾城」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眼角偷传倾国貌,心苗曾倩多情种。」后亦代指极美丽的女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3.全国。比喻人数极为众多。唐。杜甫〈留花门〉诗:「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于道。」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倾城(傾城)  拼音:qīng chéng
1.倾覆邦国。《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北史。卷十四。后妃传。论曰》:「灵后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
2.形容极为美丽动人。参见「倾国倾城」条。晋。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唐。皇甫枚《飞烟传》:「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亦用以借指美人。《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二》:「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夕阳衰草,满目江山,不见倾城。」
3.满城、全城。形容人数众多。《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宋。苏轼 江神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倾城倾国(傾城傾國)  拼音:qīng chéng qīng guó
形容非常美丽动人。参见「倾国倾城」条。如:「她倾城倾国的美貌,迷倒众生。」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国语辞典》:绝代佳人(绝代佳人)  拼音:jué dài jiā rén
形容姿容出色的美女。唐。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宋。辛弃疾〈满江红。绝代佳人〉词:「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也作「绝世佳人」、「绝色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