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苏代


《战国策》卷十《齐策三》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岑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士偶人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例句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白居易 卜居

《國語辭典》:偶人  拼音:ǒu rén
以土木等为材料所制成的人像。《史记。卷三。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唐。张守节。正义:「偶,对也。以土木为人,对象于人形也。」汉。王充《论衡。自然》:「偶人千万,不名为人者,何也?」
《國語辭典》:木偶人  拼音:mù ǒu rén
1.用木头雕刻成的人偶。《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旧唐书。卷一三一。列传。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
2.比喻呆立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如:「一听到好友猝死的讯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动也不动。」
《漢語大詞典》:土偶人
见“ 土偶 ”。
《國語辭典》:土偶  拼音:tǔ ǒu
用泥土塑成的人像或神像。《战国策。齐策三》:「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宋。陆游 秋社诗:「不须谀土偶,正可倚天公。」也称为「土椎」、「小泥人」。
《漢語大詞典》:桐偶人
即桐木人。 唐 杜牧 《杜秋娘》诗:“一尺桐偶人, 江充 知自欺。”参见“ 桐木人 ”。
《漢語大詞典》:桐木人
桐木作的人形。古时作蛊祝之用。汉书·江充传:“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寃者。 充 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於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 充 ,自临斩之……太子繇是遂败。”亦省作“ 桐人 ”。 元 吴师道 《望思台》诗:“桐人气迫前星黯, 思子宫 成翠华晚。”
《国语辞典》:土木偶人  拼音:tǔ mù ǒu rén
用泥土或木头塑雕的人像。比喻无知无觉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九回:「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
《國語辭典》:相人  拼音:xiàng rén
观察人的体貌,以判断吉凶祸福。《左传。文公元年》:「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汉书。卷四五。蒯通传》:「仆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
《國語辭典》:陶俑  拼音:táo yǒng
一种以陶土捏塑成形的陪葬物。兴起于战国晚期,有人物、动物等造型。近年来出土的秦代兵马俑,即是陶俑的一种。
《漢語大詞典》:土俑
古代用泥土烧制的殉葬的偶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再选 六朝 及 唐 之土俑,托善画者用线条描下。”
《国语辞典》:提著影戏人子上场(提著影戏人子上场)  拼音:tí zhe yǐng xì rén zi shàng cháng
(歇后语)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影戏是藉灯光在纸幕上显出影子来的偶人戏,戳破了纸,就没戏可唱了。比喻不要揭去假面具,不要揭穿老底暴露出真相。《红楼梦》第六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提著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
《国语辞典》:偶戏人(偶戏人)  拼音:ǒu xì rén
木偶戏或傀儡戏中所用的小偶人。《红楼梦》第五○回:「众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
《国语辞典》:摩合罗(摩合罗)  拼音:mó hé luó
1.阴历七月七日,用来供奉的小偶人。也作「魔合罗」。
2.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九出:「小鬼!对恁公主说,大唐三藏国师摩合罗俊徒弟孙悟空来求见。」也作「魔合罗」。
《国语辞典》:摩喉罗(摩喉罗)  拼音:mó hóu luó
1.民间习俗于七夕日用来供养乞巧的偶人。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漢語大詞典》:泥俑
陶俑。古代用以殉葬的陶制偶人。 徐迟 《火中的凤凰》十二:“他们劫走了的有三代彝鼎, 秦 汉 砖瓦,玉器铜镜, 南北朝 造像, 隋 唐 泥俑,三彩器皿, 唐 以来最精的绘画、瓷器、家具、装饰物等。”
《漢語大詞典》:蜡糖人(蠟糖人)
以染色蜡液加入饴糖中所制成的小偶人。 明 袁宏道 《与李本建书》:“辟如婴儿,见蜡糖人啼哭不已,及一下口,唯恐唾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