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言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國語辭典》:五言诗(五言詩)  拼音:wǔ yán shī
每句五字的诗。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也称为「五言」。
《國語辭典》:五言诗(五言詩)  拼音:wǔ yán shī
每句五字的诗。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也称为「五言」。
《漢語大詞典》:五言城
谓五言佳作。 宋 赵蕃 《送刘伯瑞》诗之一:“长怀 远斋 老,赠我五言城。”
分類:五言佳作
《漢語大詞典》:五言古
见“ 五言古诗 ”。
《國語辭典》:五言古诗(五言古詩)  拼音:wǔ yán gǔ shī
一种诗体。每句五个字,每篇句数不限。用韵灵活,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简称为「五古」。
《漢語大詞典》:五言长律(五言長律)
见“ 五言排律 ”。
《漢語大詞典》:五言排律
诗体之一。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 南朝 宋 时已出现,盛行于 唐 , 元 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亦称“ 五言长律 ”。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排律》:“ 杨伯谦 云:‘ 唐 初五言排律虽多,然往往不纯;至 中唐 始盛。’”亦省称“ 五排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薛道衡 《昔昔盐》:‘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滥觴也。”
《國語辭典》:五言长城(五言長城)  拼音:wǔ yán cháng chéng
唐代诗人刘长卿擅五言诗,号「五言长城」,谓他人难以超过。见《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秦系传》。后比喻善作五言诗者。
《漢語大詞典》:五言四句
(1).即五言絶句。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四:“ 唐 人五言四句,除 柳子厚 《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
(2).指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诗体。不同于 唐 以后格律严密的五言绝句。 明 许学夷 《诗源辨体》卷十二:“五言四句,其来既远,至 王 、 杨 、 卢 、 骆 ,律虽未纯,而语多雅正。”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 谢朓 以来,即有五言四句一体,然是小乐府,不是絶句。絶句断自 唐 始。”
《漢語大詞典》:五言试帖(五言試帖)
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 唐 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 清 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花月痕》第七回:“现在读书人,给那八股时文、五言试帖,綑缚得个个作个书獃。”
《國語辭典》:五言古诗(五言古詩)  拼音:wǔ yán gǔ shī
一种诗体。每句五个字,每篇句数不限。用韵灵活,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简称为「五古」。
《漢語大詞典》:五言金城
南唐 刘洞 长于五言诗,自号“五言金城”。 宋 马令 《南唐书·刘洞》:“﹝ 洞 ﹞诗长於五言,自号五言金城。”
《漢語大詞典》:五言绝(五言絶)
见“ 五言絶句 ”。
《漢語大詞典》:五言绝句(五言絶句)
诗体之一。始于 南朝 齐 梁 ,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五言絶句难於七言絶句。”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绝句》:“ 杨伯谦 云:‘五言絶句, 盛唐 初变 六朝 子夜体。’”亦省称“ 五言絶 ”、“ 五絶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五言絶,调易古;七言絶,调易卑。”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五言絶发源《子夜歌》,别无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五絶只二十字,最为难工。”
分類:诗体定型
《漢語大詞典》:五言绝句(五言絶句)
诗体之一。始于 南朝 齐 梁 ,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五言絶句难於七言絶句。”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绝句》:“ 杨伯谦 云:‘五言絶句, 盛唐 初变 六朝 子夜体。’”亦省称“ 五言絶 ”、“ 五絶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五言絶,调易古;七言絶,调易卑。”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五言絶发源《子夜歌》,别无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五絶只二十字,最为难工。”
分類:诗体定型
《漢語大詞典》:五言律
见“ 五言律诗 ”。
《漢語大詞典》:五言律诗(五言律詩)
诗体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律诗难於古诗……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亦省称“ 五言律 ”、“ 五律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沈约 《八咏诗》……已全是五律。” 毛泽东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漢語大詞典》:五言律诗(五言律詩)
诗体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律诗难於古诗……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亦省称“ 五言律 ”、“ 五律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沈约 《八咏诗》……已全是五律。” 毛泽东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漢語大詞典》:五言排律
诗体之一。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 南朝 宋 时已出现,盛行于 唐 , 元 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亦称“ 五言长律 ”。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排律》:“ 杨伯谦 云:‘ 唐 初五言排律虽多,然往往不纯;至 中唐 始盛。’”亦省称“ 五排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薛道衡 《昔昔盐》:‘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滥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