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名天祥,又名道荃,尝自称七七。不知其年寿几何,若四十许人。漫游天下,每日醉歌道上。周宝镇浙西,师敬之。相传尝试其术,于九月令开鹤林寺杜鹃花,有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名天祥,又名道筌。《葆光录》作殷七子,名邺。自称七七,俗皆呼为殷七七。有异术,游行天下,不知年寿。懿宗咸通间曾至长安。僖宗乾符间至泾州,泾原节度使周宝礼重之。约于光启间至润州,每日醉歌。时周宝为浙西节度使,曾试其术,使之催开鹤林寺杜鹃花。后有人见其于江西卖药。又入蜀,不知所终。事迹见《续仙传》卷下、《葆光录》卷一、《唐诗纪事》卷七五。《全唐诗》存诗2首。
《國語辭典》:七七  拼音:qī qī
俗以人死每七日设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亲友的吊唁。《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恸,如亲父一般,殡殓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范举人出门谢了孝。」也称为「断七」、「尽七」。
《國語辭典》:七夕  拼音:qī xì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相传天上牛郎织女于这晚相会,后世以此日为情人节。此日妇女往往会陈瓜果、穿七孔针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艺。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
《漢語大詞典》:殷七七
唐 代道士,名 天祥 ,又名 道筌 ,自称 七七 ,以善幻术著名。太平广记卷五二引 五代 沈汾 续仙传·殷天祥:“﹝ 七七 ﹞醉歌曰:‘弹琴碧玉调,药鍊白朱砂。解醖顷刻酒,能开非时花。’”太平广记卷五二引 五代 沈汾 续仙传·殷天祥:“ 七七 酌水为酒,削木为脯,使人退行,指船即驻,呼鸟自坠,唾鱼即活……凡诸术不可胜纪。” 宋 苏轼 《后十馀日复至吉祥寺》诗:“安得道人 殷七七 ,不论时节遣花开。”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寄邵耐亭》诗:“消寒欲过 燕九九 ,催花拟唤 殷七七 。”
《漢語大詞典》:炒炒七七
犹言吵吵闹闹。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有甚事炒炒七七?”
《漢語大詞典》:七七八八
(1).犹言差不多。《全元散曲·归来乐》套曲:“眼底事抛却了万万千千,杯中物直饮到七七八八,欢百岁谁似咱。”《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説那 寄姐 的不贤良处,也就跟的 素姐 七七八八的了。”《何典》第八回:“那消一年半载,便将 鬼谷先生 周身本事,都学得七七八八。”
(2).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天刚亮, 张金龙 用两只民船,载着十几个俘虏,一辆自行车和七七八八的胜利品……兴头头的回来。”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六章:“﹝他﹞平时参加外面公开的社团活动,免不了还有些七七八八的事儿。”
《國語辭典》:七七事变(七七事變)  拼音:qī qī shì biàn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举行非法演习,藉口一名日军失踪,要求中国驻军撤出宛平城被拒,是夜炮轰宛平城及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为八年抗战导火线。也称为「卢沟桥事变」。
《漢語大詞典》:斋七(齋七)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日延僧做佛事,至七七止。斋七的次数依死者的身分及年龄做七次、五次、三次不等。释氏要览·杂纪:“人亡,每至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
《漢語大詞典》:累七
佛教语。人死后每七日斋祭一次,至七七日止。也称斋七。释氏要览·杂记:“人亡每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大院深宅,閒杂人赶离门外,与亡灵累七修斋。”
《國語辭典》:七单(七單)  拼音:qī dān
七,指丧事「作七」之七。七单是请阴阳先生推算列出死者生殁时辰与七七冲煞时辰的单子。《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将请阴阳徐先生来写了七单,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
《國語辭典》:七七  拼音:qī qī
俗以人死每七日设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亲友的吊唁。《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恸,如亲父一般,殡殓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范举人出门谢了孝。」也称为「断七」、「尽七」。
《國語辭典》:撒极(撒極)  拼音:sā jí
著急。《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原来如此,这怎么怪的狄大嫂撒极。」
七七
【佛学大辞典】
(杂名)人死后之四十九日也。北史胡国珍传,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
【俗语佛源】
民间有「七七」之俗。人死之后,亲属每隔七天营斋
治丧,或延僧追荐。依次为头七、二七直至七七(断七),共四十九天。「七七」之俗起源很早。《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为他设千僧斋,并度僧七人。「七七」之俗出于佛教的因果轮回之说。佛教认为,除大善、大恶者因业力牵引极大而直接投生转世外,一般人在死后生前都有一种过渡状态的「中阴身」。据说「中阴身」脱离了粗浊的躯壳,由意念凝聚微细的物质而成,常人无法感知其存在。「中阴身」如小儿大小,感觉敏锐,行动迅捷。「中阴身」逢到转世机缘,即生「倒心」,因来世父母交会而投入胎中。这种转世机缘以七日为一期,最多四十九天内,必然投生,进入下一次轮回。这便是「七七」荐亡的教义上的依据(可参阅《瑜伽师地论》卷一等)。在「七七」期间,以「善愿功德力」(如营斋、修福、念佛、诵经)追荐亡人,可使他不堕落到地狱等「恶道」,而可望超生到「人天」等「善趣」中,甚至可能往生「净土」,这就是所谓「超度」。 (李明权)
七七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中阴四十九日也。人死亡后,每七日营斋,修佛事而追荐之,是云斋七。其第七追荐日称为七七忌。
七七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命终后未受报之间,是中有也,中有之寿命但极于七日而死,死而复生,未得生缘,则至七七日,七七日,罪业审定,方受其报。此间亲属为亡者修追福,则转劣而为胜云。古婆沙论五十三曰:「尊者奢摩达多说曰:中有众生,寿七七日。尊者和须蜜曰:中有众生寿命七日,所以者何?彼身累弱故。」瑜伽论一曰:「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以后定得生缘。」地藏菩萨本愿经上曰:「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继嗣,为作功德,救援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之后七七四十九日,由于业缘的安排将去投胎,此时若其亲属为之修福,则可以转劣为胜而投生于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