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黄岩人,字经臣,号委羽居士。徽宗政和中,以诗文名。有《委羽居士集》。
全宋诗
左纬,字经臣,号委羽居士,黄岩(今属浙江)人。约生于哲宗元祐初。早岁从事举子业,后以为此不足为学,弃去,终身未仕。诗学杜甫,重视“意理趣”三字(宋黄裳《委羽居士集》序)。与许景衡为忘年友,刘元礼、周行己皆兄事之。高宗建炎间尚在世。有《委羽居士集》,已佚。民国时,王棻辑有《委羽居士集》一卷。事见宋《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左纬诗,以民国黄岩杨氏刊《台州丛书》后集中所收辑本为底本。分别核对原出处并加注卷次,少数几首不见出处原书的,则仍旧。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左知微,临海(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清康熙《临海县志》卷五),官宣州教授。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全宋文·卷三九二二
左知微,号隐庵,临海(今浙江临海)人。重和元年进士,终宣州教授。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天台人,字与言,号筠翁。徽宗大观三年进士。仕至湖州通判,寻弃官为僧。有《筠翁长短句》。
全宋诗
左誉,字与言,临海(今属浙江)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官终湖州通判(《嘉定赤城志》卷三三)。有《筠翁长短句》(《玉照新志》卷五),已佚。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二三
左誉,字与言,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大观三年进士,官至湖州通判。绍兴中弃官入空门。有《筠庵长短句》。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诗纪事》卷三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85 【介绍】: 金蓟州人,字君锡,号善善道人。左渊子,以荫补阁门祗候。官至右宣徽使。能诗,善篆隶,尤工大字。一时岩庙榜署多出其手。任职亦勤慎周密。
左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禹锡,号古鄮山人。度宗咸淳间,辑丛书《百川学海》,凡十集,收书一百种。当时即经刊板,流传较广,为中国丛书刻印之始。
全宋文·卷八二八七
左圭,字禹锡,号古鄮山人,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尝辑古今杂说百馀种为《百川学海》,咸淳间刊行于世,其书今存。
左弘道 朝代:元末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弘道,字存翁,号竺隐,崇德梧桐乡(今析桐乡)人。元末出家密印寺,住持杭之上天竺。洪武三年,被召赴京。十六年,授僧录司左善世。二十四年,归老。尝奉旨同全室具庵笺注《楞严》等经。永乐间,示寂。姚少师撰塔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永新人,字周器。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御史练纲以敢言名,鼎则以善写章奏著称,京师有“左鼎手,练纲口”之语。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维基
左鼎(1409年—1458年),字周器,号立齐,江西吉安府永新县怀忠镇岭上自然村人,民籍。明朝官员。进士出身。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次年都御史王文、吏部尚书王直考核选举,授监察御史,左鼎初赴任南京,后改北京,巡按山西。之后改视察赈灾山东、河南饥荒。景泰四年(1453年),上疏劝精简官员,得到景帝赞赏。之后担任广东右参政。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召为左佥都御史。再过一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9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字时翊。天顺元年进士。官户部主事、浙江参政、广东布政使。为文谨绳尺,崇理致,精于隶书。有《桂坡集》、《桂坡遇录》。
明诗纪事·丙签·卷四
赞字时翊,南城人。天顺丁丑进士,授吏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浙江参政迁广东布政使。有《桂坡集》。(《书史会要》:左赞书法兼诸体,尤精于隶,得二蔡笔意。)
维基
左赞(1424年—?),字时翊,号桂坡,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进士出身。江西乡试第三十一名。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会试第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九名。二年八月擢授吏部稽勋司主事,升郎中,成化十三年(1477年)九月升浙江左参政,二十二年八月升广东右布政使,未赴任,二十三年正月考察以老疾致仕。性聪敏,多艺能,词翰颇为当时所称。
左思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耀州人,字长臣,号石皋。左经子。嘉靖二年进士。授莱阳知县,居官平赋税、招流民、开荒田,多有惠政。迁南京户部主事,改户部。官至吏部员外郎。卒年四十五。
维基
左思忠(1492年—1536年),字长臣,号石皋,陕西西安府耀州人,民籍。治《诗经》,陕西乡试第十六名举人,年三十二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七十四名,第三甲六十五名进士。授山东莱阳县知县,平赋税、招流民、开荒田,多有惠政。迁南京户部主事,改北户部。官至吏部员外郎。卒年四十五。著有《石皋集》四卷。
左镒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左镒(1507年—1566年),字应衡,号东井,南直隶宁国府泾县人。治《易经》,嘉靖十年(1531年)由县学生中式辛卯科应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联捷壬辰科会试第三名,第二甲第二十五名进士。观刑部政,授南京户部主事,改兵部,升尚宝司少卿,卒。

人物简介

维基
左熙(1519年—?),字夏伯,号鉴麓,陕西西安府耀州人,民籍。陕西乡试第三十九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二百一十九名进士。兵部观政,本年十二月授汲县知县,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行取,闰六月升户部主事,四年二月调兵部,五年十月升员外,六年七月升郎中,万历二年(1574年)七月升山西参议,四年三月丁忧,十二年十一月降四川佥事,十四年正月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万历十七年进士。由御史升太常寺少卿。以所藏书三百七十种,送府学尊经阁,自为记。有《麻姑山志》。
维基
左宗郢,字景贤,号心源,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进士出身。万历七年己卯科江西乡试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吏部观政,三十年(1602年)二月选授四川道监察御史,次年任直隶巡仓御史,三十三年九月两淮巡盐,三十五年七月提调顺天学政,三十七年巡按浙江,因水土不服,三十八年闰三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添注,三十九年四月南京科道纠拾,被调外任。居家时以所藏书三百七十种送入府学尊经阁,自为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5—1626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人称沧屿先生。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御史。巡视中城,治吏部豪恶吏,捕假官百余人,都城人士无不震惊。出理屯田,兴水利种稻。光宗死,与杨涟协心建议,排斥宦官,扶助熹宗,朝野并称“杨左”。后二人劾魏忠贤,反为所害,与杨涟同为狱卒杀害。福王时追谥忠毅。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共之,桐城人。万历丁未进士。授中书舍人,擢浙江道御史。历官左佥都御史,及珰祸,追赠太子少保右副都御史。谥忠毅。有集。
维基
左光斗(1575年10月12日—1625年8月26日),字共之,一字遗直,号浮丘,又号沧屿,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左家宕(今安徽枞阳横埠镇中义村)人。明末东林党六君子之一。因东林党争,遭到阉党魏忠贤下狱拷打而死,崇祯帝为之平反,赠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南明弘光帝时谥忠毅,世称左忠毅公。万历三年九月初九日(1575年10月12日)左光斗生于桐城东乡左家宕老家,出生之日恰逢斗姥元君神诞,因而命名为光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庚子科应天乡试,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与杨涟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监察御史,巡按京畿,捉拿了吏部的一些作恶多端的官吏,当时奸党恶人冒充官吏,横行京师,左光斗调查之后,收缴假印七十多枚,拘押假官一百多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九月光宗死于红丸案,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时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李选侍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居仁寿殿哕鸾宫。此事件史称移宫案。天启元年(1621年),因移宫案宦官与东林党势力间关系愈加紧张,左光斗力主移宫案。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升大理寺左寺丞,升大理寺左少卿。天启四年(1624年),拜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同年六月,宦官魏忠贤专权,杨涟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左光斗等七十馀人大力支持,弹劾忠贤等三十二斩罪,但熹宗皆不信。天启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魏忠贤矫旨提问。魏忠贤反诬陷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后左光斗等人被捕下狱,受酷刑折磨,史载“五日一审,受拶、夹、棍等刑,不能跪起,平卧堂下受讯”。门生史可法潜入狱中探望时「已不成人形」。左恐连累门生,将史赶出监狱。魏忠贤诬光斗等贪污数万两白银,要追出赃款。左光斗的旧友孙奇逢与鹿正(主事鹿善继父)、张果中四处募款,诸生热烈响应,募得数千两白银上缴未及,魏忠贤见左光斗有人营救,反而加重拷打六君子,六君子皆死,孙奇逢等人被赞为范阳三烈士。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625年8月26日),左光斗在狱中被锦衣卫许显纯拷打而死,其兄左光霁亦被阉党都御史周应秋所逼,自杀而死,左母因二子俱死,悲痛而卒。魏忠贤一度又要将左光斗开棺戮尸,后来被劝阻。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驾崩,明思宗即位,改元崇祯,惩办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思宗追赠光斗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录用其一子为官。南明弘光帝时,为左光斗追谥忠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1645 【介绍】: 明山东莱阳人,字仲及,号萝石。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屡陈时弊。十四年,催督漕运,又疏陈所见闻米价等情。十六年,出督江防。福王立,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受命偕陈洪范、马绍愉同往北京与清议和。和议不成,被扣留。清兵破南京后拒降遇害。有《左忠贞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及,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除澄城知县擢户科给事中累官太常卿历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
维基
左懋第(1601年—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乾隆时追谥忠贞,山东莱阳县(今莱阳市)人。官至兵部右侍郎。弘光朝任使者,赴北京与清朝谈和,被扣押,不肯投降,被斩首。《甲申传信录》卷十以「使臣碧血」结尾,卷末载左懋第绝笔诗。后人称“明末文天祥”。崇祯三年(1630年),左懋第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次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任陕西韩城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升户科给事中,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出巡长江防务。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其母陈氏绝食而死。不久,清兵入关,堂弟左懋泰投降。弘光帝在南京即位,左懋第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又以陈洪范、马绍愉为副使,前往北京,通好议和。十月初,揩二副使及随从百余人至北京张家湾,住进鸿胪寺。懋第在鸿胪寺陈设太牢,率随员北面哭祭三日。十月二十七日多尔衮释放左懋第南归。左等走出永定门,冯诠(另有一说陈洪范)劝多尔衮不要「放虎归山」,十一月十四日多尔衮遣百骑在沧州追回,被扣留在北京太医院,墙上遍布荆棘,自言:“生为明臣,死为明鬼,我志也。”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十五日,清廷颁布剃发令,随员艾大选遵旨薙发,懋第将其乱棍打死,清廷前来责问,懋第曰:“吾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预?”清廷设“太平宴”宴请,懋第拒食。又遣洪承畴前来说降,左懋第说:“此鬼也。洪督师在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洪承畴惭愧而退。李建泰又来劝降,左懋第怒斥说:“老奴尚在?先帝宠饯,勒兵剿贼,既不殉国,又失身焉,何面目见我?”左懋第又责问劝降的堂兄弟左懋泰:“此非吾弟也。”随之将其叱离。多尔衮大怒,亲自提审懋第,懋第直立不跪。当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左懋第回答:“头可断,发不可断!”金之俊劝他:“先生何不知兴废!”左懋第针锋相对答道:“汝何不知羞耻!”多尔衮知其不降,闰六月十九日,命左右推出宣武门外菜市口处死。临刑时,左懋第南向再拜说:“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有绝命诗:“漠漠黄沙少雁过,片云南下竟如何?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随员陈用极、王一斌、张良佐、王廷佐、刘统等人皆不屈而死。
左懋泰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左懋泰,字韦诸,号大莱。山东莱阳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左懋第的堂弟。明崇祯七年甲戌科(1634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李自成陷北京,被夹输饷万两,释送吏政府,归降大顺政权,授密云防御使。出仪门乘马,自鸣得意。后又降清,左懋第谢过左懋泰治母丧之后,便怒责其变节行为。顺治六年(1649年),“为仇家所讦”,举家百馀口流放铁岭。顺治七年十二月底,僧人函可在庆祝左懋泰生日当天,倡议成立冰天诗社。顺治十三年病卒。有子左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