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水四见
【佛学大辞典】
(譬喻)(参见:一境四心)
一境四心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一之境由见之者不同而生差违也。又名一水四见。唐译摄大乘论释第四,有「谓于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处,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于是处唯见虚空」云云。大明三藏法数第十八题之为一境四心:一、天见是宝严地。二、人见是水。三,饿鬼见是脓血。四,鱼见是住处。
七众溺水
【佛学大辞典】
(名数)第一人入水则溺。不习浮,入水故溺,水者生死之河水也,譬一阐提。第二人虽没还出,出已还没。譬人天乘之将进而退者。第三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譬内凡之人,内凡者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也,永不堕于三恶。第四人入已便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遍观四方。譬四果之人。第五人入已即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住已观方,观已即去。譬缘觉人。第六人入已即去,浅处则住。譬菩萨。第七人既到彼岸,登上大山,无复恐怖,离诸冤贼,受大悦乐。譬佛。见涅槃经三十二。【又】一、常没,入水则没,譬一阐提,常堕于恶道。二、暂出还没(人天)。三、出已则住(内凡)。四、出已遍观四方(声闻),四方者四谛也。五、遍观已行(缘觉),越声闻,而行于缘觉也。六、行已复往(菩萨)。七、水陆俱行(佛)。见涅槃经三十六。
八水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印度之八大河也。涅槃经长寿品曰:「佛告迦叶:善男子!如八大河,一名恒河、二名阎魔罗、三名萨罗、四名阿夷罗跋提、五名摩河、六名辛头、七名博叉、八名悉陀,是八大河及诸小河悉入大海。」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曰:「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八功德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极乐之池中及须弥山与七金山之内海,皆盈满八功德水。无量寿经上曰:「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称赞净土经曰:「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俱舍论十一曰:「妙高为初,轮围最后,中间八海。前七名内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肠。」
【佛学常见辞汇】
具有八种好处的水,即一、澄净,就是水澄清洁净,没有污秽。二、清冷,就是很清净凉冷,没有昏浊烦燥。三、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四、轻软,就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五、润泽,就是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六、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七、除患,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去饿。八、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人们的善根。上述之八功德水,充满于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和须弥山与七金山之间的内海中。
【三藏法数】
(出称赞净土经)
八功德水,谓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池中之水,有八种功德也。
〔一、澄净〕,谓其水澄渟洁净,是为澄净功德。
〔二、清冷〕,谓其水清滢凉冷,是为清冷功德。
〔三、甘美〕,谓其水甘甜嘉美,是为甘美功德。
〔四、轻软〕,谓其水轻浮柔软,是为轻软功德。
〔五、润泽〕,谓其水滋润泽物,是为润泽功德。
〔六、安和〕,谓其水人若饮时,身心即得安隐调和,是为安和功德。
〔七、除患〕,谓其水人若饮时,能除饥渴等患,是为除患功德。
〔八、增益〕,谓其水人若饮时,即能长养善根,增益四大,是为增益功德。(四大者,即人身中地、水、火、风也。)
八功德水想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观想极乐八功德水之相之行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之一,即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之相的行法。
三水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时水,从明相现至午时间得随意饮用之水也。二、非时水,过午后得饮用之净水也。三、独用水,不论时得用之洗净用水也。说见受用三水要行法。
大水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三灾中之水灾火灾也。
大水灾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三灾之一。于坏劫之末,下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二禅天,悉以洪水破坏之大灾也。(参见:三灾)
山水衲
【佛学大辞典】
(衣服)宋代禅僧之服,误以为粪扫衣而作之。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一曰:「然此粪衣,并是世人所弃破碎布帛,收拾斗缀以为法衣,欲令节俭少欲省事,一衲之外更无馀物。今时禅众多作衲衫,而非法服。裁剪缯䌽,刺缀花纹,号山水衲。价直数千,更乃各斗新奇,全乖节俭。(中略)有识之流,幸宜极诫。」
小水穿石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水虽小,长流则能穿石。證果虽难,勤行精进,则亦得达也。此说出遗教经。
五色水
【佛学大辞典】
(杂语)高僧传曰:「四月八日浴佛,以都梁香为青色,水以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际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
五瓶智水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瓶为金刚界之五部,其香水表五智如来之智慧者。
智譬水
【佛学大辞典】
(譬喻)胎藏界之理譬如莲华。金刚界之智譬如月或水。譬于水者,以金刚界智法身之种子为水大,即鍐字故也,水有五德,恰与五智相当。秘藏记本曰:「以水譬五智者,水性清净,一切色相显现,譬大圆镜智。一切万象影现,无高无下,而为平等,譬平等性智。水中一切色相差别,显现明了,譬妙观察智。一切情非情之类,依水而湿长,譬成所作智。其水无所不适,譬法界体性智。」
水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大之一。周遍于一切之物质,而以湿润为性,以摄引为用者。周遍于一切之色法而为能造之因者,为实之水大。人所现见之水,是于造色之中,唯为水大之偏增者。故为假之水大。(参见:四大)
【佛学常见辞汇】
四大之一。(参见:四大)
【三藏法数】
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藏法数】
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执珠盘,对月出水。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水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故名水大。
【三藏法数】
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圆觉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质),故名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性坚,支持万物。二水大,性湿,收摄万物。三火大,性煖,调熟万物。四风大,性动,生长万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谓之能造四大。其体触处所摄,唯为身根所得。身根触诸色而觉知坚湿煖动也。假之四大,则世间所称之地水火风也,此四大虽其实为地水火风及色声香味触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坚性最增盛者名为地,乃至动性最增盛者名为风。要之实之四大为能造,假之四大属于所造也。若据成实论意,则无实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触之四尘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尘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无非为四大之所造(俱舍),无非为四大之和合(成实),故称之为大也。或以之分为二种,称正报之人身为内之四大,或称为有识之四大,依报之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无识之四大。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又曰:「恒作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煖气归于火,动转归于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璎珞经二曰:「四大有二种:一有识,二无识。」最胜王经五曰:「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梵Maha%bhu%ta。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
水上泡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诸法之无常变转也。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智者见水中月。(中略)如水聚沫,如水上泡。」新译仁王经中曰:「诸法缘成,蕴处界法,如水上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