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色一香虽为微细之物,而尽有中道实相之本体。天台立空假中之三观而照一切诸法。为悟之极处。止观一上曰:「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
八不中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證之智而言。又对于偏,谓之中。对于邪,谓之正。三论宗以之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于八不而该摄一切焉。此八不为众生之得源,亦为群生之失本。悟八不,故有三乘之众生。迷八不,故有六趣之纷然。但因悟有高下,迷有浅深,故成六趣之别,三乘之异。何则?诸佛说法,不出真世二谛。真世二谛,该摄一切之佛法。佛说此二谛,使众生依世谛而成方便,依真谛而得般若也。然众生于此二谛,每执八迷,不得方便般若。故今就真世谛,破各八迷,以显二谛之中道焉。不者,有泯之义,有破之义。就体言,谓之泯;就情言,谓之破。是言虽属空门,其意则在于显中。如成论师,乃单就世谛以明真谛之中道。嘉祥师,则依本业经,就真世二谛,而各明八不之中道。其言曰:破世谛之八迷,治凡夫之有病;破真俗八迷,治大乘中方广道人之空病。一、不生不灭,先言俗谛之中道。俗谛之生灭,非实生实灭,但由因缘而假生,依因缘而假灭,故不生不灭也。是之谓世谛中道,如外道小乘,违此不生不灭之中道,而执世谛实生实灭,故世谛堕于有之偏邪。今因破之曰不生不灭,是显世谛之中道也。次言真谛之不生不灭,对于俗谛之有假生假灭,故说真谛之假不生假不灭。何则?空以有为世谛,有以空为真谛,二谛相依相即也。可知空以有为世谛,则世谛即是假生假灭也。有以空为真谛,则真谛即假不生假不灭也。此中对于世谛之生,说真谛之不生;对于世谛之不灭,说真谛之不灭,;故世谛之生灭是假,真谛之不生不灭亦是假也。指此假不生假不灭,为真谛之不生不灭。不生之言,显假不灭;不灭之言,显假不生;假不生假不灭即是真谛之中道也。大乘之方广道人,不了此真谛之假不生假不灭,执真谛破世谛之假生与假灭,方为不生不灭;故真谛堕于空之偏邪,实则真谛之不生要破世谛之假生,因假生而明其为假不生。因世谛之假灭,而明其为假不灭,以显真谛之中道也。故经云: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或问何故先就不生不灭,而明中道耶?答曰:世谛以因果相生为根本,因果若成即一切皆成,因果若坏则一切皆坏。今欲正世谛因果相生之义,故先就不生不灭,而论世谛之中道也。或问既说不生不灭,便足矣,何故复说断常等六事?答曰:利根者初闻即悟,无须更说,盖以世谛无性实之生灭,则病无不破;又以了因缘假名之生灭,即正无不显,故不须更说六事,但为钝根未悟宜转势而演之。又根性不同,受悟非一,自闻不生不灭而不悟,听不常不断而便悟者有之,故趣于异缘宜开别教。二、不断不常已下六事,就世谛真谛而论中道,准于以上不生不灭之中道而可解矣。今但就世谛而明之,不断不常于以上之不生不灭知世谛之因果相生,是为假生灭,非为实之生灭,即虽离性实之过,犹未免因中有果无果等之失,如僧祛计因中有果,故生,是常之义也。卫世执因中无果,是断之义也。佛法内之萨婆多,明三世常有,亦是常之义也。大众部过未无之义,以为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是断之义也。今明真实妙有之因果,不可常不可断,故说不断不常之中道也。三、不一不异,既离世谛性实之生灭及决定之断常,犹恐堕于一异,如僧祛与大众部明因果之一体。如卫世与上座部明因果之异体,如此之一异并坏世谛因果之中道,故不断不常之次,明不一不异也。四、不来不出,惑者虽闻以上六不,而终谓决定有果,或谓自外来,或谓自内出,或执外道众生之苦乐,万物之生灭皆从自在天来,是外来之义也。复计外道苦乐之果,皆是我之自作,我之自受,是内出之义也。又如毗昙计木有火性,由性火以成事火,内出之义也。成实论明木无火性,但待缘而生,外来之义也。如是来出皆坏世谛之因果,是故说不来不出之中道也。本业璎珞经下曰:「二谛义者,不一亦不二,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八不也)。涅槃经二十七曰:「十二因缘,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十不也),龙树承之。智度论五曰:「如说诸法相偈,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因缘生法,灭诸戏论。」(八不也)。同七十四曰:「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十二不也)。中论归敬颂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末书多举八不而言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是依智度论而变其次第耳)。大乘玄论卷二八不义曰:「八不者盖是诸佛之中心,诸圣之行处也。(中略)竖贯众经,横通诸论也。」中论疏二本曰:「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骨也。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原,迷之则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止观六曰:「横门者,如中论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一论明八门,诸经论则无量。」八宗纲要下曰:「八不妙理之风,拂妄想戏论之尘。无得正观之月,浮一实中道之水。」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八不正观,或八不中观,即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中道是中正不偏的道理的意思。
三性对望中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万有有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之三面。配于空假实。故万有为非有非空,不可不以为离有空之中道结论之。如是三性对望而说万有之中道也。
中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天台以实相为中道,华严以法界为中道。中者,不二之义。绝待之称,双非双照之目也。中论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天台以实相为中道,华严以法界为中道。
四种中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对偏中,对于大小学人断常之偏病而说中道。谓之对偏中。二尽偏中,大小学人有断常之偏病,则不成中,偏病若尽即中显,谓之尽偏中。三绝待中对于素来偏病故有中,偏病既除,则中亦不立,非中非偏,为度众生,而强名为中,是曰绝待中。四成假中,以有无为假,非有非无为中。曰非有非无故说有无。如是之中为成有无之假,故谓之成假中。见三论玄义。
中道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中道教同。
中道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时教之一。说有空不偏中道之教也。是法相宗所立。
中道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三观之一。观中谛之理而断无明之惑也。四教仪曰:「从此用中道观,破一分无明,显一分三德。」
【佛学常见辞汇】
观想中正不偏之理的观法,为天台三观之一。
中道妙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超绝假观与空观之真实中道观法也。
中道实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万有之实相,非有非空。非有非空之中道也。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叫做中道实相。
中道应本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别圆二教之义,以圆实中道为应化身之根本也。依藏通二教之意,则实谛为偏直空理,三界诸法本在理外,依惑业因缘而生,故断惑已,则三界诸法归于空已。故菩萨欲永受三界之生,而度众生者,或故留惑,或由惑之习气势力也。然别圆二教之意,谓十界诸法以中道之理为本,中道之理,为应缘而现者,故断烦恼,而中道之体愈圆明,十界诸法显现,随机感而起不思议之应用。是曰中道之应本。
中道即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止观辅行一曰:「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法界诸法,迄至一色一香无非为中道。故换言之,中道即法界也。而此中道法界为所缘之妙境,若就能缘之妙智言之,则为止观,盖系缘于法界,而广缘事理之诸法,是止即妙观,念与法界为一而泯亡事理之法相,是观即妙止也。此妙境妙智,一体不二,故谓之法界即止观。
中道第一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无过于中道,故曰第一义。
中道第一义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观中,中观之德名。空假二谛,双照而离有无二边之观法也。破障中道之根本无明者。止观三曰:「二观为方便,得入中道。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名中道第一义观,此名出璎珞经。」
色香中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止观曰:「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切诸法悉为中道实相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