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日出至日没之间也。
一日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在一日中将一部经写完。名为一日经。
【佛学常见辞汇】
在一日之中写完一部经。
一日斋
【佛学大辞典】
(行事)一日持八斋戒而精进也。
一日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日清净至暮,则为一日间之佛也。宗镜录二十三曰:「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一日三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晨朝、日中、黄昏也。一日分昼三时,夜三时。印度古代之风。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佛学常见辞汇】
将一日分作昼三时和夜三时。昼三时是上午七点至十点,十一点至下午二点,三点至六点;夜三时是晚上七点至十点,十一点至二点,三点至六点。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俗语佛源】
亦农亦禅、农禅结合是佛门僧侣的一个优良传统。僧侣们在礼佛、坐禅之余,不但参加耕种、收割、植树等农林劳动,还要从事砍柴、挑水等日常劳作。六祖慧能就曾在碓房内干过杂活。正式创立农禅制度的是唐代百丈山怀海(720年—814年)禅师。怀海,福州长乐人,出家后师从马祖道一,在江西弘扬禅宗二十多年。他制定了禅寺中的集体劳动制度,称为「普请」法。怀海以身作则,带领僧众参加劳动。执事僧见他年老,心中不忍,暗中藏了他的农具,请他歇息。怀海一时找不到他的农具,竟然不肯吃饭。「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事见《五灯会元》卷三。怀海之后,农禅之风盛行禅林。禅宗认为,穿衣吃饭、砍柴挑水,日常劳动,都是佛法。实行农禅,可使得心境溶为一体,佛法、世法打成一片。也有利于寺院经济的自给自足,增强僧侣的勤劳习惯。此外,劳动能够活动筋骨,益寿延年。怀海本人活到九十五岁的高龄,便是明證。(李明权)
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俗语佛源】
佛家原有「绳蛇」的比喻。如宋·子泐《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十九:「知法如幻,故无所怯。绳蛇非毒、杌鬼无心,何所怯耶!」佛家认为,凡夫误认假相为实有之物,这叫「遍计所执」,喻如认绳为蛇。又《续传灯录》卷二九:「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旨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后成为一条运用广泛的俗语:「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谓吃过一次亏以后,便长时间地疑神疑鬼,亦作「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李明权)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俗语佛源】
寺院中一般有大钟、堂钟和殿钟。按寺院的制度,凡遇法会、集众、食时、寝前及僧人寂灭等,都要撞钟。撞钟有一定的规则与技巧,其作用大致有三个:警觉、号令和报时。《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指出:「大钟,丛林召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可见撞钟的重要作用是警觉僧众,消除昏惰,精进修持。就其原义来说,「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意为要做好一日和尚,就有撞好一日钟,暗含每日精进之意。世人一般把和尚看作消极遁世的人,又把和尚同寺院的钟声联系在一起。俗语「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比喻消极应付工作,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如《西游记》第十六回:「那道人道:『拜已毕了,还撞钟怎么?』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又如茅盾《子夜》十五:「我早就辞过职了,吴老板还没答应,我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李明权)
一日出
【三藏法数】
一日出时,百草树木,一时凋落。
初一日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