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悔吝
亦作“ 悔恡 ”。
(1).灾祸。易·繫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东方朔》:“ 文帝 时政颇遗失,皆所谓悔恡小疵耶。” 唐 杜甫 《送李校书》诗:“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清 黄景仁 《闲居》诗:“名象实易玩,悔吝虚已消。”
(2).悔恨。《后汉书·马援传》:“出征 交阯 ,土多瘴气, 援 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若然者,悔恡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唐 李咸用 《猛虎行》:“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 明 唐顺之 《与董后峰宪副书》:“野人一入仕途,百般悔吝,禪家所谓猢孙入布袋,真可一笑也。”
(3).谓追悔顾惜。 唐 司空图 《疑经》:“纵天王制用失节,多取於诸侯,如欲垂诫,即书於 周 史可矣;若书於诸侯之史,是悔恡其货而侮王命也。”
《國語辭典》:悔悟  拼音:huǐ wù
追悔前非,觉悟改过。《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阜陵质王延传》:「今王曾莫悔悟,悖心不移。」
《漢語大詞典》:悔咎
(1).过错;祸殃。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庶望上遵策戒,下免悔咎。”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顾初至时遇在势者横逆,又议法数不合,常恐不免於构陷……今在势者已更,幸自免於悔咎。”
(2).追悔前非。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 軾 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復有所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 朱晦翁 晚年深自悔咎,轻信其子 张拭 家稿,遽草行状,以致天下不言。”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李生孝友:“父深自悔咎,垂泪而瞑。”
《國語辭典》:改悔  拼音:gǎi huǐ
悔悟改正。《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國語辭典》:咎悔  拼音:jiù huǐ
1.灾祸。汉。班固〈奕旨〉:「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虞仲信可喜。」三国魏。嵇康〈幽愤诗〉:「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2.悔恨自责。如:「主管对自己一时的疏忽,造成公司很大的损失,感到无限咎悔。」
《國語辭典》:悔改  拼音:huǐ gǎi
承认过错,并加以改正。宋。王安石〈临川吴子善墓志铭〉:「其弟终感悟悔改为善士,以文学名于世。」
《国语辞典》:后悔不来(后悔不来)  拼音:hòu huǐ bù lái
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无法追悔或补救。《红楼梦》第四四回:「次日醒了,想昨日之事,大没意思,后悔不来。」
《國語辭典》:时不我与(時不我與)  拼音:shí bù wǒ yǔ
时间不等待我们。比喻错失时机,后悔莫及。《文选。嵇康。幽愤诗》:「实耻讼免,时不我与。」北周。庾信 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方欲讨论国耻,伸雪家冤,横尸原野,是所甘心,时不我与,先从朝露。」也作「岁不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