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泽兰(澤蘭)  拼音:zé lán
植物名。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叶对生,椭圆形至披针形,锯齿缘。夏秋季开花,头状花序于茎顶排成紧密复伞房状,花白色或带紫色,香味较淡。瘦果平滑,但具冠毛。全草供药用。
《漢語大詞典》:红蓝(紅藍)
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三四尺,其叶似蓝。夏季开红黄色花,古代以之制胭脂及红色颜料。中医以之入药,称红花。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燕支叶似葪,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亦谓为红蓝。以染粉为妇人色,谓之燕支粉。”北堂书钞卷一三五引 晋 习凿齿 《与燕王书》:“此下有红蓝花,足下先知之不?北方人採红蓝,取其华,染緋黄,挼取其英鲜者作烟支,妇人粉时为颜色。”
《国语辞典》:金盏草(金盏草)  拼音:jīn zhǎn cǎo
菊科「金盏菊」、「金盏花」的别名。参见「金盏花」条。
分类:菊科
《漢語大詞典》:大蓟(大薊)
菊科。多年生草木。茎直立。叶羽状,有刺。花紫红色或玫瑰色,偶有白色。中医以全草入药,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國語辭典》:卷耳  拼音:juǎn ěr
1.植物名。石竹科卷耳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约三十公分,全株被细毛。叶对生,长卵形。聚伞花序顶生,具三至七朵花,花瓣白色,顶端凹裂约达三分之一。蒴果圆柱形。嫩叶可供食用。也称为「苍耳」、「耳珰」。
2.《诗经。周南》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卷耳,后妃之志也。」或亦指行役者思家之诗。首章二句为:「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国语辞典》:兰草(兰草)  拼音:lán cǎo
植物名。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一公尺半,叶对生,三中裂或全裂,中裂片较大,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平滑,叶缘有锯齿,全株有香气。生于山野、河畔等地,夏、秋日开花,头状花序于茎顶及枝端排成复伞房状,花色淡紫。瘦果平滑,具冠毛。可供观赏。也称为「香草」、「佩兰」。
《国语辞典》:甘菊  拼音:gān jú
植物名。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多生于山野间,花细碎,蕊如蜂巢,有黄白二种,可作药品,性微寒,可降火除热,去翳膜、治眼疾。
《國語辭典》:青蒿  拼音:qīng hāo
植物名。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高三、四尺。叶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长五至十五公分,嫩者可食,秋日开淡黄色头状花序再排成圆锥状,香气浓烈。也称为「香蒿」、「邪蒿」。
《漢語大詞典》:艾纳(艾納)
亦作“ 艾蒳 ”。
(1).也称大艾。菊科。木质草本植物,叶互生,春末开花。我国产于 广东 、 广西 和 台湾 等省、自治区。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艾纳出西国,似细艾。”
(2).古松、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有香气。 唐 陆龟蒙 《苔赋》:“质被緑钱之美,香闻艾纳之奇。” 宋 周密 浩然斋雅谈卷中:“ 东坡 《梅》诗云:‘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莓苔。’艾纳,梅枝上苔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松树皮上緑衣,亦名艾纳,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
《國語辭典》:苦菜  拼音:kǔ cài
植物名:(1)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具乳汁。多生于路旁荒地等处,茎高九十至一百公分。春夏间开花,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小花全为舌状,黄色。瘦果扁长椭圆形,无喙。嫩苗可为蔬菜。也称为「褊苣」、「买菜」、「老鹳菜」、「苦荼」、「游冬」。(2)菊科翅果菊属。一或二年生草本,具乳汁,高三十至一百八十公分。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全部为舌状小花,黄色。瘦果扁椭圆形,先端喙长约一公厘。也称为「山莴苣」、「鹅仔菜」。(3)败酱的别名。参见「败酱」条。
《漢語大詞典》:白术
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单叶,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
用作中药的白术的根茎。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健脾,和中,燥湿,利水。主治脾虚食少倦怠、消化不良、虚胀、泄泻、痰饮、水肿、胎动不安
《国语辞典》:白朮  拼音:bái zhú
植物名。菊科苍朮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叶常三至五羽状全裂,顶裂片较大,长卵形至椭圆形,侧裂片卵状披针形。秋日开花,头状花序顶生,径三至四公分,具多数紫红色小花。根块状,肉黄白色。味微甘,有异香,供药用。
《國語辭典》:刘寄奴(劉寄奴)  拼音:liú jì nú
1.人名。南朝宋武帝刘裕。参见「刘裕」条。
2.植物名:(1)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茎直,叶呈羽状深裂,裂片三至五枚,叶缘有尖锐锯齿。秋天茎端开黄白色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花丛。也称为「白苞蒿」,全株入药。(2)「青蒿」之异名。参见「青蒿」条。(3)金丝桃科金丝桃属。一年生草本。茎具四棱。叶对生,卵形,长四至十五公厘,具透明腺点。花黄色,顶生聚伞花序。蒴果椭圆形。也称为「地耳草」。相传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先得此草,故称为「刘寄奴」。也称为「金寄奴」。
《国语辞典》:艾草  拼音:ài cǎo
植物名。菊科艾属,为「白艾」、「艾」、「野艾蒿」、「魁蒿」等多种植物之混称。多年生草本。茎质硬。叶具香气,互生,长卵形,叶背密生白毛。头状花序淡黄或淡褐色。叶揉成艾绒,可作印泥,亦可灸病。也称为「白艾」、「冰台」。参见「白艾」条。
《漢語大詞典》:豕首
(1).猪头。《楚辞·大招》:“豕首纵目,被髮鬤只。” 王逸 注:“豕,猪也;首,头也……言西方有神,其状猪头,从目。”
(2).天名精的别名。菊科,多年生草本。根、叶、果实均可入药。周礼·地官·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汉 郑玄 注:“染草,茅蒐、橐芦、豕首、紫茢之属。”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天名精:“天名精乃天蔓精之讹也。其气如豕彘,故有豕首、彘颅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