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食品  拼音:shí pǐn
可供食用之物品。如:「婴儿食品」、「罐头食品」。
《漢語大詞典》:滋腴
指肥腻的荤食。南齐书·周颙传:“何至復引此滋腴,自污膓胃。”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及 高祖 弘佛教,贵嬪奉而行之,屏絶滋腴,长进蔬膳。”
分類:肥腻荤食
《漢語大詞典》:食肉
(1).吃鸟兽的肉。礼记·曲礼上:“父母有疾……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
(2).专指吃荤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二十七日释服,方镇岳牧,不用离任赴哀,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3).谓做高官,封侯。语出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杜预 注:“肉食,在位者。” 宋 秦观 《和蔡天启赠文潜》:“要当食肉似 班超 ,猛虎何曾窥案俎。”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出抚》:“飞而食肉,抱阴符 小范 胸中有。”参见“ 食肉相 ”。
《漢語大詞典》:食肉相
封侯的骨相。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超 ﹞行诣相者……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封侯相也。’” 宋 黄庭坚 《戏呈孔毅父》:“ 管城子 无食肉相, 孔方兄 有絶交书。” 明 唐顺之 《自述》诗:“本非食肉相,犹是饭牛身。”参见“ 食肉 ”、“ 封侯骨 ”。
分類:封侯骨相
《國語辭典》:持斋(持齋)  拼音:chí zhāi
1.持守戒律不吃荤腥之食。《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杳传》:「自居母忧,便长断腥膻,持斋蔬食。」
2.佛教称过午不食。唐。白居易〈斋戒满夜戏招梦得〉诗:「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襌。」
《漢語大詞典》:断月(斷月)
指农历正、五、九三个月。佛教宣扬在此三月内断荤食素以积德邀福, 唐 代在此三月内延缓执行死刑。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三长月:“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茹素。其説云:天帝释以大寳镜,轮照四天下,寅、午、戌月,正临 南赡部洲 ,故当食素以徼福,官司谓之断月。”参见“ 三长月 ”。
《漢語大詞典》:三长月(三長月)
佛教分一年为三时,二、三、四、五月,六、七、八、九月,十、十一、十二、正月,各为一时。每时的最末一个月,即五月、九月、正月为“三长月”。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三长月:“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茹素。”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长月直日解:“古法正、五、九月皆有可纪,其著之律令,谓之三长月,则始於 唐 ……鼠璞云:‘ 唐 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节镇於此三月,禁屠宰,不上官。’”参阅释氏要览·杂记
《国语辞典》:肉边菜(肉边菜)  拼音:ròu biān cài
荤素杂煮食物中的豆类、蔬菜。佛教素食者和荤食者共餐时,为避免增加荤食者的麻烦,以吃肉边菜为权宜之便。《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六祖隐于四会猎人中,常吃肉边菜。」
《国语辞典》:戒荤(戒荤)  拼音:jiè hūn
禁绝荤食。如:「为了培养慈悲心,佛教一向主张戒荤、戒杀。」
分类:禁绝荤食
《國語辭典》:白斋(白齋)  拼音:bái zhāi
一般性的吃斋,为禁吃肉类及刺激性食物,如酒、葱、韭等。若连盐、酱等佐料也不吃,则称为「白斋」。《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别说锅渣面筋,我连盐酱都不动,我许的是吃白斋。」
《漢語大詞典》:楚腻(楚膩)
楚 人的荤食。 唐 孟郊 韩愈 《城南联句》:“ 楚 腻鱣鮪乱,獠羞螺蟹并。”
分類:荤食
《漢語大詞典》:托荤(托葷)
谓模仿荤食品形状、借用荤食品名称制作的素食品。《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奶奶,这个是头里庙上送来的托荤醎食,你老人家只顾用,不妨事。”
《国语辞典》:把素持斋(把素持斋)  拼音:bǎ sù chí zhāi
持守不吃荤食的戒律。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餐松啖柏。」也作「持斋把素」。
《国语辞典》:持斋受戒(持斋受戒)  拼音:chí zhāi shòu jiè
不吃荤食,遵守戒律。《西游记》第一二回:「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
《国语辞典》:持斋把素(持斋把素)  拼音:chí zhāi bǎ sù
持守戒律不吃荤食。《孤本元明杂剧。万国来朝。第一折》:「人人善念看经,个个持斋把素。」《西游记》第一九回:「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也作「把素持斋」。
《漢語大詞典》:事魔吃菜(事魔喫菜)
明教徒信奉光明之神 摩尼 ,不荤食。 宋 时被斥为“事魔喫菜”。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近世 江 浙 有事魔喫菜者,云其原出於五斗米,而诵《金刚经》。”亦作“事魔食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事魔食菜,法禁甚严。有犯者,家人虽不知情,亦流於远方,以财产半给告人,餘皆没官;而近时事者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