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联络(聯絡)  拼音:lián luò
连系。如:「记得打通电话给他,联络一下情感。」
《國語辭典》:连接(連接)  拼音:lián jiē
相连,接续不断。唐。杜光庭《青城山记》:「在岷山之南,群峰掩映,牙相连接。」
《漢語大詞典》:接轸(接軫)
(1).车辆相衔接而行。形容其多。 汉 张衡 《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雷车接軫,羽盖成阴。”
(2).形容人才济济。宋书·顺帝纪:“然犹正士比轂,奇才接軫。”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观夫 武氏 称制之年,英才接軫,靡不痛心於家索,扼腕於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
(3).喻接近,靠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 胡 越 起于轂下,而 羌 夷 接軫也。” 唐 孙恂 《猎狐记》:“然僻居与山藪接軫,豺狼所嘷,若復固拒,是见溺而不援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 长沙 忧国,惧足首之倒悬; 臣朔 上书,戒 羌 戎 之接軫。”
《漢語大詞典》:尾衔(尾銜)
相随貌。前后相衔接。 明 谢榛 《暮秋寄怀徐子与时宦长芦》诗:“乱帆鳞次泊,众鸟尾衔归。” 明 方以智 《东西均》:“东西之分,相合而交至;东西一气,尾衔而无首。”
《國語辭典》:联接(聯接)  拼音:lián jiē
衔接、接续。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五。龚舆梦》:「舆梦至官府,见柱上揭纸一片,书『龚舆不得』四字,而『不』字上下稍不联接。既觉,殊不乐,自意必下第。」《西游记》第一四回:「他即扯过来披在身上,却将那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摺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
《國語辭典》:脱节(脫節)  拼音:tuō jié
1.骨的关节表面因外力推撞而脱离。也称为「脱臼」、「脱位」。
2.事物前后不相衔接。包括言语、思想、实物等。如:「他说话颠三倒四,前后脱节。」
《國語辭典》:锁子甲(鎖子甲)  拼音:suǒ zǐ jiǎ
一种古代的铠甲。五环相扣,若一环受镞,即以他环拱护,以防箭矢侵入。《水浒传》第五六回:「时迁打开皮匣,取出那副雁翎锁子甲来,做一包袱包了。」
《國語辭典》:断层(斷層)  拼音:duàn céng
地层由于变动而发生断裂,且沿著断裂面成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或两方向兼具的移动现象,称为「断层」。
《漢語大詞典》:厮留(廝留)
前后分离,不相衔接。《汉书·西域传下·渠犁》:“朕发 酒泉 驴橐驼负食,出 玉门 迎军。吏卒起 张掖 ,不甚远,然尚廝留甚众。” 颜师古 注:“廝留,言其前后离廝,不相逮及也。”
《漢語大詞典》:接榫
亦作“ 接笋 ”。 榫头相接。比喻事物相衔接、联系。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序》:“然每听述者叙传中事,往往于伏线接笋、变调过脉处,大类吾古文家。”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是何等突兀的一句话!与前面的话毫不接榫。” 茅盾 《体验生活·思想改造和创作实践》:“故事只是附着于各个人物身上,而还没有穿插接笋成为一个整体。”
《漢語大詞典》:链结(鏈結)
互相衔接。 梁启超 《边沁之伦理说》:“盖因人人求自乐,则不得不生出感情的爱他心。因人人求私利,则不得不生出智略的爱他心……而有此两种爱他心,遂足以链结公利私利,两者而不至相离。”
分類:相衔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