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柘枝舞
唐 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 石国 (今 苏联 中亚塔什干 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后来有双人舞,名《双柘枝》。又有二女童藏于莲花形道具中,花瓣开放,出而对舞,女童帽施金铃,舞时转动作声。 宋 时发展为多人队舞。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西域乐舞在 长安 处于压倒 中国 乐舞的优势,是在 开元 天宝 间……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五·柘枝词 宋 郭茂倩 题解、宋史·乐志十七
《國語辭典》:扇舞  拼音:shàn wǔ
一种持羽毛扇、配合节奏、动作优美柔和的舞蹈。
《国语辞典》:马厝卡舞曲(马厝卡舞曲)  拼音:mǎ cuò kǎ wǔ qǔ
波兰的民族舞曲。萧邦利用民族性的调式创作而成,为三拍子的中速舞曲,通常重音在第三拍。后来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用这种技巧创作。
《国语辞典》:西班牙舞蹈  拼音:xī bān yá wǔ dào
一种具有特色的民族舞蹈。舞者以响板、小手鼓、吉他等乐器伴奏,音乐节奏明快,舞步动作强劲,易使观众精神振奋。有轻快的三步舞及西班牙吉普赛舞等。
《国语辞典》:波尔卡舞曲(波尔卡舞曲)  拼音:bō ěr kǎ wǔ qǔ
polka
波希米亚的民族舞曲。兴起于捷克贝缅,后流行于欧洲酒铺。主旋律为快速的二拍节奏,深受舞者喜爱。
《国语辞典》:草裙舞  拼音:cǎo qún wǔ
一种舞蹈。为夏威夷的民族舞。参见「呼拉舞」条。
《国语辞典》:锅庄(锅庄)  拼音:guō zhuāng
一种藏族民族舞蹈。是在农暇或节庆时,男女围成圆圈,边唱边跳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