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斠画(斠畫)
(1).犹察究。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府州县官,左顾则罚俸至,右顾则降级至,左右顾则革职至,大抵逆亿於所未然,而又絶不斠画其所已然。”
(2).校订。 徐珂 《清稗类钞·鉴赏·朱述之藏书于秦淮水榭》:“藏书十数万卷,丹黄斠画,皆精审。”
分類:校订
《國語辭典》:丹铅(丹鉛)  拼音:dān qiān
古人点校文字时所使用的丹砂和铅粉。唐。韩愈〈秋怀〉诗一一首之七:「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后泛指校对工作。
《國語辭典》:校勘  拼音:jiào kān
1.集合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加以研究审定文字上的谬误与同异。唐。白居易〈策林二。三十一大官乏人〉:「秘著之宦,不独以校勘之用取之。」也作「校雠」。
2.职官名。宋代掌校订书籍的官吏。
《國語辭典》:订正(訂正)  拼音:dìng zhèng
校订改正。《晋书。卷七五。荀崧传》:「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國語辭典》:参订(參訂)  拼音:cān dìng
参照自己的意见并加以订正。《新唐书。卷一八二。刘瑑传》:「由武德讫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也作「参定」。
《國語辭典》:参校(參校)  拼音:cān jiào
参考其他资料以校勘、订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四》:「削去重覆,补其关漏,参校详议。」
《漢語大詞典》:磨铅(磨鉛)
亦作“ 磨鈆 ”。
(1).磨研铅粉涂抹误字。谓勤于校订或撰述。 唐 黄滔 《与刑部郑郎中启》:“比者伏蒙曲念虚芜,荣流咳唾,诲以磨鈆未至,刻楮非工。” 宋 曾巩 《伯常少留别业寄诗索酒因以奉报》诗:“多情置驛邀佳客,好事磨鈆勘旧经。”
(2).自谦词。铅,铅刀,指钝刀,比喻低劣的才能。 唐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磨铅不霑用,弹鋏欲谁申?” 唐 钱起 《县内水亭晨兴听讼》诗:“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御筵表》:“甫磨铅而就职,遽置醴以均恩。”
《國語辭典》:正定  拼音:zhèng dìng
佛教用语。八正道的第八支。谓修习四禅八定。《杂阿含经》卷一八:「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缚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漢語大詞典》:编校(編校)
编辑校订。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予编校 昭文 书时,预详定浑天仪。” 曹靖华 《飞花集·到赤松林去》:“这是 鲁迅 先生亲手编校,自己拿钱印的。”
《國語辭典》:校阅(校閱)  拼音:jiào yuè
1.检阅军队。唐。李濯〈内人马伎赋〉:「侔三边之挑战,壮六军之校阅。」
2.审订书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
《漢語大詞典》:详校(詳校)
审察校订。 隋 牛弘 《同律度量议》:“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于理为便。”
分類:审察校订
《漢語大詞典》:面违(面違)
当面赞成。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鄙人不能巷言面违。” 郭沫若 校订:“‘巷言面违’,‘违’与‘韙’通,犹言面諛腹诽。”
《漢語大詞典》:校读(校讀)
审阅校订。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之》:“所以你的小说,也只能大略一看,难以静心校读,有所批评了。”
《漢語大詞典》:营书(營書)
校订、整理书籍。《魏书·逸士传·李谧》:“遂絶跡下幃,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餘矣。”
《漢語大詞典》:评校(評校)
评论校订。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三:“ 存翁 相公登第后, 大参 即与余兄弟会文,每余兄弟至其家,必延款恳到,出前辈诗文评校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