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辟支
(1).佛教语。辟支迦佛陀的略称。 宋 曾巩 《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诗:“法定禪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佛同途》:“愿希普门大士,不作辟支菩萨。”参见“ 辟支佛 ”。
(2).哔叽的旧译。斜纹的毛织品。
《國語辭典》:辟支佛  拼音:pì zhī fó
佛教用语。梵语pratyeka-buddha的音译,意译作独觉或缘觉。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一种果位。这种果位是阿罗汉中的一类。由于辟支佛在他證悟的这一世,不是从佛陀或他人那里听闻佛法而修行成就,以自力了悟缘起,證涅槃。《瑜伽论记。卷八上》:「若依《智论》十六卷云:『辟支佛有两种义: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也作「独觉」、「缘觉」。
《漢語大詞典》:綦履
(1).指用斜纹丝织品制成的鞋。后汉书·刘盆子传:“ 侠卿 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直綦履。” 李贤 注:“綦,履文也。盖直刺其文以为饰也。”
(2).犹綦迹。 明 屠隆 《昙花记·夫人得信》:“镜匣慵开,看门庭似水,綦履谁来。”参见“ 綦迹 ”。
《漢語大詞典》:綦迹(綦蹟)
亦作“ 綦跡 ”。亦作“ 綦蹟 ”。 足迹;踪迹。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袿熏霏霏在,綦跡微微呈。” 清 赵文哲 《摸鱼子·过旧游处》词:“双鸳綦迹归何处,回首鬱金堂北。”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邃宇华堂,悄无綦蹟,则幽阴袭人。”
分類:足迹踪迹
《漢語大詞典》:颇缘(頗緣)
指饰有斜纹的边缘。韩非子·十过:“ 禹 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縵帛为茵,蒋席颇缘,觴酌有采,而樽俎有饰。” 陈奇猷 集释引 顾广圻 曰:“颇缘,谓其缘邪裂之。”
分類:斜纹边缘
《國語辭典》:哔叽(嗶嘰)  拼音:bì jī
一种薄的毛织品,密度较小且具斜纹。也称为「羽缎」。
《漢語大詞典》:制服呢
用粗毛纱织成的呢子。多半是斜纹的,质地紧密,两面都有绒毛,主要用来做秋冬季制服。
《漢語大詞典》:斜纹布(斜紋布)
一种棉织品,正面现出明显的斜纹,是普通的衣料。
《国语辞典》:牛仔装(牛仔装)  拼音:niú zǐ zhuāng
用较厚质料的斜纹棉布缝制并搭配成套的衣服、裙裤。具有耐磨、不易脏的特点。如:「不少年轻人喜欢穿著感觉非常帅气的全套牛仔装。」
《漢語大詞典》:华达呢(華達呢)
密度较小,带有斜纹的毛织品或棉织品。
《漢語大詞典》:粗呢
原产苏格兰的一种精面斜纹织物——亦称“粗花呢”
《漢語大詞典》:綦绣(綦繡)
斜纹的彩色丝织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税地张幕,列架而书置焉,若綦绣错也。”
《國語辭典》:宁绸(寧綢)  拼音:níng chóu
江苏省江宁县、镇江县及浙江省杭县等地所生产的一种丝织品,有明显斜纹,质地坚韧。
《漢語大詞典》:卡其
[英khaki]也写作“咔叽”。一种布面有明显斜纹的棉织品。织物结构紧密,经纱密度大。有单面卡、双面卡、纱卡、线卡之分。主要用来做制服。
《國語辭典》:马裤呢(馬褲呢)  拼音:mǎ kù ní
上面有明显斜纹的毛料。最初用来做马裤,故称为「马裤呢」。也可供做外套、大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