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策杖  拼音:cè zhàng
扶杖。三国魏。曹植〈苦思行〉:「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企羡》:「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
分類:拄杖
《國語辭典》:扶杖  拼音:fú zhàng
拄杖而行。《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也作「扶筇」。
分類:扶杖拄杖
《國語辭典》:杖策  拼音:zhàng cè
1.手拿拐杖。《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2.手持鞭子。晋。陆机〈猛虎行〉:「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3.顺从追随。《魏书。卷二四。张衮传》:「昔乐毅杖策于燕昭,公达委身于魏武,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國語辭典》:杖屦(杖屨)  拼音:zhàng jù
杖,手杖。屦,以麻、葛织成的鞋子。杖屦皆为出行时的用具。金。段克己 渔家傲。龙尾沟边飞柳絮词:「花底醉眠留杖屦,花上露,随风散漫飘香雾。」也作「杖履」。
《國語辭典》:杖履  拼音:zhàng lǚ
1.手杖和鞋子。因皆为出行时的用具,故引申为脚步、足迹。唐。朱庆馀〈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一○首之三:「逍遥人事外,杖履入坏摍。」《聊斋志异。卷一。叶生》:「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也作「杖屦」。
2.年长者拄杖而行,故以杖履为对尊长的敬称。唐。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诗:「不因杖履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漢語大詞典》:散策
拄杖散步。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北风吹瘴癘,羸老思散策。” 宋 杨万里 《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乾。” 元 王恽 《西江月·大河凝冰蔽川而下与一二僚友登白楼俯观》词:“散策暂辞鳧吏,倚楼来听渔歌。”
分類:拄杖散步
《漢語大詞典》:振锡(振錫)
谓僧人持锡出行。锡,锡杖。杖头饰环,拄杖行则振动有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建招提於幽峯,冀振锡之息肩。” 唐 司空图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臺。” 明 张煌言 《梅岑山居诗引》:“ 芥舟上人 以 远公 宿根,得 生公 妙解,振锡名山,玄风晻暖。”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尔时 六詔 不宾, 鷄足 越在化外,其振锡也何自?” 苏曼殊 《答邓孟硕书》:“ 欧洲 大乱平定之后,吾当振锡西巡,一弔 拜轮 之墓。”
《漢語大詞典》:杖乡(杖鄉)
(1).《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任昉 《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陈长生 ﹞《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
(2).代指六旬老人。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綬镜,露缀綵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 杖家 ”。
《漢語大詞典》:杖家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 ,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漢語大詞典》:杖国(杖國)
《礼记·王制》:“七十杖於国。”谓七十岁可拄杖行于都邑、国都。后作七十岁的代称。 唐 上官仪 《代刘幽州请致仕表》:“钟漏已殫,齿歷云暮,杖国之年斯及,夜行之惧载深。”参见“ 杖家 ”。
《漢語大詞典》:杖家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 ,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漢語大詞典》:杖朝
礼记·王制:“八十杖於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 唐 韩偓 《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於朝。”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清 赵翼 《初用拐杖》诗:“我年届杖朝,卅载林下叟。”参见“ 杖家 ”。
《漢語大詞典》:杖家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 ,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漢語大詞典》:理策
犹扶杖,拄杖。 清 方文 《惠泉歌》:“道傍密阴且休息,因之理策登山阿。”
分類:扶杖拄杖
《漢語大詞典》:杖舄
(1).拐杖与鞋子。《隋书·隐逸传·徐则》:“﹝椁中﹞杖舄犹存,示同俗法,宜遣使人送还 天台 定葬。”
(2).谓拄杖行走。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十日不一见,何以写我悰。朅来城西游,杖舄谁与同?”
《漢語大詞典》:小拄
(1).指僧侣的暂时挂锡,即暂时停留。 唐 刘禹锡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今年访予来小拄,方袍袖中贮新势。”
(2).谓拄杖小试。 清 袁枚 《杖》诗:“小拄心知深浅雪,横拖身逐往来云。”
《漢語大詞典》:杖家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 ,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漢語大詞典》:杖父
拄杖老人。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斾旌威迟还上国,所至观者如倾江,杖父奔蹶喜出泣,妇女聚语气激昂。”
分類:拄杖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