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寓物
托物;寄于物。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 王轩 少为诗,寓物皆属咏,颇闻《淇澳》之篇。” 宋 欧阳修 《琴枕说》:“ 老庄 之徒,多寓物以尽人情。”
分類:托物
《國語辭典》:凭空(憑空)  拼音:píng kōng
没有根由,无缘无故。《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我不在家,他冒认是我舅舅,骗饭吃;今年又凭空走来问我要银子!」《文明小史》第六回:「举人坐在家里,凭空把举人捉了来,当做滋事的首犯。」
《國語辭典》:托讽(託諷)  拼音:tuō fèng
借他事以抒表己意。如:「这篇文章表面上是颂古,实则借古喻今,托讽时事。」
分類:寄托讽喻
《國語辭典》:背子  拼音:bèi zi
1.古代朝服上所加的衣服,袖子短而较宽大。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背子》:「秦二世诏衫子上朝服加背子,其制袖短于衫,身与衫齐而大袖。」
2.古代宫人或官员妻女的朝服。五代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背子》:「隋大业末,炀帝宫人,百官母妻等绯罗蹙金飞凤背子,以为朝服,及礼见宾客舅姑之长服也。」
3.清代妓女婢妾者所常穿的衣服。
4.东西背后的衬托物。如:「纸背子」。
《漢語大詞典》:寄物
(1).寄存之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拿获》:“若逃人实无窝家,捕壮必令诬扳,或本地之殷户及素与仇嫌者,或邻封之富翁及逃人曾履其境者,捕壮知官必讯,预授其家门户之嚮址,而又称其在某处有某寄物以实之。”
(2).托物寄兴。宋史·文苑传一·朱昂:“姑藏器以有待,因寄物而长謡。”
《漢語大詞典》:寄象
(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 疏:“‘达其志,通其欲’者,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通达五方之欲,使相领解。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言传寄外内言语;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内之言。”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圣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谬,建天地而不悖,质鬼神而无疑,俟后圣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諭则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译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2).寄托物象。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传心,粗举其证,庶鉴诸将悟,遂有功於滞惑焉。”
《漢語大詞典》:兴喻(興喻)
打比方。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兴喻,人皆引人事,人事有体,不可断絶。”
指诗歌创作手法的兴与比。兴为托物言志,喻为取他物作比况。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诗赋者,所以颂善丑之德,洩哀乐之情也,故温雅以广文,兴喻以尽意。”
《漢語大詞典》:寓祭
谓象征性祭祀。借此祭彼,托物致祭。 宋 范成大 《天柱峰》诗:“ 衡山 紫盖 连延处,一峯巉絶擎玉宇。 汉 家惮远不能到,寓祭 灊山 作 天柱 。”
《漢語大詞典》:北风之恋(北風之戀)
语本《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胡马,北方之马。诗人托物以喻意,后遂以“北风之恋”喻对故土的怀念。周书·杜杲传:“ 长湖公 军人等虽筑舘处之,然恐不能无北风之恋。 王褒 、 庾信 之徒既羈旅 关中 ,亦当有南枝之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