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形容  拼音:xíng róng
1.容颜、容貌。《管子。内业》:「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于形容,见于肤色。」《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头戴孝巾,身穿白布衣服,脚下芒鞋,形容悲戚,眼下许多泪痕。」
2.事物呈现出的形式、状态。《诗经。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晋书。卷七七。蔡谟传》:「而此堂块然独存,斯诚神灵保祚之徵,然未是大晋盛德之形容,歌颂之所先也。」
3.描述、描写。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七首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4.装饰、描绘。唐。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养之。」
《國語辭典》:物色  拼音:wù sè
1.动物的毛色。《礼记。月令》:「瞻肥瘠,察物色。」
2.形貌、外观轮廓。《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传中。颜杲卿传》:「尝送徒于州,亡其籍,至廷,口记物色,凡千人,无所差。」
3.景物、景色。《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南朝宋。鲍照〈秋日示休上人〉诗:「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4.各种物品。《旧五代史。卷一一○。周书。太祖本纪一》:「旧来所进羡馀物色,今后一切停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房里多是要紧文书物色,你敢乱动么?」
5.寻找、访求。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二出:「我想遍国之人俱利小人耳,焉能物色我于尘埃之内乎?」《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弟为兄物色,得一佳偶。」
《國語辭典》:形体(形體)  拼音:xíng tǐ
1.形状,身体外貌。《汉书。卷三○。艺文志》:「便辞巧说,破坏形体。」《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
2.分界。《周礼。地官司徒。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汉。郑玄。注:「经形体皆谓制分界也。」
《國語辭典》:状貌(狀貌)  拼音:zhuàng mào
容态、面貌。《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國語辭典》:形相  拼音:xíng xiàng
1.外形、容貌。《荀子。非相》:「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唐。曹唐 小游仙诗九八首之二:「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也作「形象」、「形像」。
2.端详。唐。温庭筠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词:「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國語辭典》:形象  拼音:xíng xiàng
1.形状、外貌。《淮南子。兵略》:「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聊斋志异。卷一二。公孙夏》:「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舍。」也作「形相」、「形像」。
2.由一个人的内涵作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色。如:「他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颇引起读者的共鸣。」
3.对实体而言。因美之所在,不在实体,而在实体的形象,此形象即出自实体的模仿,而不为实体所限定,乃经心中的醇化而生者。
《國語辭典》:样子(樣子)  拼音:yàng zi
1.外貌、模样。《儒林外史》第四○回:「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捲一捲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学问虽未学成,样子却早已改变了。」也作「样儿」。
2.款式、花样。《红楼梦》第六三回:「砚台下是什么?一定又是那位的样子,忘记了收的。」
3.可作为典范、标准的事物。《朱子语类。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汤、武不合做了这个样子,后来周室衰微,诸侯强大,春秋之世,二百四十二年之间,臣弑其君的也有,子弑其父的也有。」
4.表示约略的用语。如:「那个人我好像在哪里见过的样子。」
《國語辭典》:形制  拼音:xíng zhì
1.形式、构造。汉。王充《论衡。诘术》:「府廷之内,吏舍比属,吏舍之形制,何殊于宅?」《晋书。卷二五。舆服志》:「皂轮车,驾四牛,形制犹如犊车。」
2.利用地形而加以制服控驭。《史记。卷九七。郦生传》:「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國語辭典》:性体(性體)  拼音:xìng tǐ
本性、气质。《北史。卷五五。杜弼传》:「若论性体,非惬非宽。」《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下》:「虽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
《漢語大詞典》:容状(容狀)
容貌;形状。南史·刘怀肃传:“ 德愿 岸著笼冠,短朱衣,执轡进止,甚有容状。”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集·柳毅》:“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南海之人,靡不警异。”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 张峋 撰谱三卷,凡一百一十九品,皆叙其颜色容状,及所以得名之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岳 大将军 钟琪 ,为一代名将,容状奇伟,食饮兼人,而工於吟诗。”
分類:容貌形状
《漢語大詞典》:质状(質狀)
形状;体态。晋书·张华传:“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鮓,过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 裴晋公 质状眇小,相不入贵。” 宋 文同 《怪石铭序》:“当时不知何所得巨石,置讲堂之后,质状怪伟,势若飞动。”
分類:形状体态
《漢語大詞典》:体状(體狀)
(1).形体;形状。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虽有上智,犹不能定其体状,穷其幽致。” 南朝 宋 颜延之 《释何衡阳达性论》:“若徒有精灵,尚无体状,未知在天当何凭以立。”
(2).指景象。 清 黄宗羲 《〈靳熊封游黄山诗文〉序》:“夫 黄山 之云海天马,白猿神鸦,固山林之体状也。”
《漢語大詞典》:貌形
形状;状貌。 汉 王褒 《洞箫赋》:“生不覩天地之体势,闇於白黑之貌形。”
分類:形状状貌
《漢語大詞典》:蜼螭
(1).蜼和螭。喻微贱之人。宋书·吴喜传:“何得以其蜼螭,高自比拟。”
(2).指蜼和螭的形状。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兼朴茂而有文兮,俟刻云雷绘蜼螭。”
分類:微贱形状
《漢語大詞典》:稏角
指旧时儿童头上扎有两条辫子或两个髻的形状。 清 陈维嵩 《贺新郎·感事》词:“醉倚江船成一笑,总输他稏角东村子。牛背上,笛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