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应制(應制)  拼音:yìng zhì
1.应诏,奉皇帝的诏命。明。屠隆《䌽毫记》第六出:「小人们闻皇上爷今日便殿开宴,召诸学士应制赋诗,小人们在此伺候供应。」也作「应诏」。
2.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诗文。如唐王维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元张翥的西内应制即事诗等。
《漢語大詞典》:应令(應令)
(1).响应诏令。汉书·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
(2). 魏 晋 以来应皇太子之命而和的诗文。 晋 王濬 有《祖德应令》, 南朝 梁 萧纪 有《和湘东王夜梦应令》, 唐 贾曾 有《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参见“ 应教 ”。
《漢語大詞典》:应教(應教)
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历山草堂应教》诗。 唐 王维 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分類:诸王诗文
《漢語大詞典》:对问(對問)
(1).互相问答交谈。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性谦恭篤慎,官府小吏,呼招对问,皆为抗礼。”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未尝干有司对问希品第,未尝歷王公丐贷饰车马。”
(2).古代文体之一。 战国 时 宋玉 作《对楚王问》,以答问形式抒写情志,后因名其体为“对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宋玉 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 范文澜 注引 纪昀 评:“《卜居》《渔父》已先是对问,但未标对问之名耳。然 宋玉 此文,载於新序;其标曰对问,似亦 萧统 所题。”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然则《骚》者,固亦受三百篇之泽,而特由其时游説之风而恢宏,因 荆楚 之俗而奇伟;赋与对问,又其长流之漫於后代者也。”
(3).应诏回答帝王的问难。 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无双对问,实踵武於 丁鸿 。” 唐 沈佺期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诗:“何幸盐梅处,惟忧对问机。”
(4).指受审问。朱子语类卷一二三:“ 周勃 终身有功,后来也下狱对问。”《水浒传》第二二回:“现有刀子是 宋江 的压衣刀,必须去拿 宋江 来对问。”
《漢語大詞典》:宣对(宣對)
谓臣下应诏回答皇帝的垂询。宋史·光宗纪:“﹝五月﹞庚申,詔侍从、经筵、翰苑官,自今并不时宣对,庶广咨询,以辅治道。”
《漢語大詞典》:夺服(奪服)
谓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后汉书·桓焉传:“踰年,詔使者赐牛酒,夺服,即拜光禄大夫,迁太常。”新唐书·张俭传:“时 俭 以母丧,夺服为使者抚纳之。”
《国语辞典》:悉心竭力  拼音:xī xīn jié lì
竭尽才智和力量。宋。司马光〈应诏言朝廷阙失〉:「执政者亦悉心竭力以副陛下之欲,耻为碌碌守法循故事之臣。」也作「悉心毕力」、「悉心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