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箕子  拼音:jī zǐ
人名。商朝人,名胥馀,生卒年不详。官至太师,纣王无道,屡谏不听,被囚,乃佯狂为奴。武王灭殷,箕子率五千人避往朝鲜为君。也称为「箕伯」。
《漢語大詞典》:宋人
指 周 代 宋国 人。 宋 人为 殷商 后代,受到 周人 的歧视,被讥为“蠢殷”、“顽民”。因此,在先 秦 旧籍中, 宋 人常被作为“蠢人”的代称。庄子·逍遥游:“ 宋 人资章甫而适诸 越 , 越 人断髮文身,无所用之。”孟子·公孙丑上:“ 宋 人有閔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韩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为 宋国 笑。”参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
《漢語大詞典》:有商
指 商 代, 殷商 。有,词头。书·太甲中:“皇天眷佑 有商 ,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荀子·正论:“昔者 武王 伐 有商 ,诛 紂 ,断其首,县之赤斾。” 清 唐甄 潜书·用贤:“此亿万臣中,有陈《洪范》之 箕子 ,若 紂 能早用之,则彝伦敍于 有商 ,肃、乂、哲、谋、圣并为之用, 武王 之圣亦终为 商 之良臣,而 有商 岂至于灭亡!”
《国语辞典》:盘庚(盘庚)  拼音:pán gē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商朝第十七代君主,迁都后改国号殷,因迁都而作告谕臣民之书,即《书经》中的〈盘庚三篇〉。遵汤之德,行汤之政,诸侯来朝,商道复兴,在位二十八年。也作「般庚」。
《漢語大詞典》:猗那
(1).柔美、盛美貌。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马瑞辰 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儺’(见《檜风》)、“阿难”(见《小雅》)。草木之美盛曰猗儺,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孔丛子·连丛子上:“﹝杨柳﹞巨本洪枝,条脩远扬,夭绕连枝,猗那其旁,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跡而接穹苍。”《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鬱高松,猗那长楚。”
(2).《诗·商颂·那》是 殷商 的后代 宋国 祭祀 商 朝的建立者 成汤 的乐歌。首句是“猗与那与”,后以“猗那”借指祭祀祖先的颂歌。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陈诗颂圣德,厥声续猗那。”宋史·礼志十一:“方作猗那之颂,永严昭穆之容。” 清 刘大櫆 《沉茮园诗序》:“古之君子,未有不愿为清庙猗那,而顾愿为寺人 孟子 ,愾 周 道,忧《黍离》者也。”
(3).表示赞美之辞。文选·班固〈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祀配帝。” 李周翰 注:“於穆、猗那皆美也。” 唐 张说 《恒州刺史张府君墓志》:“孝乎事亲,忠乎事君,猗那叔父,亦足有云。”
《国语辞典》:商纣(商纣)  拼音:shāng zhòu
商朝最后一任君王。名辛,为帝乙的儿子,史称为「纣王」。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虽材力过人,然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周武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商者八百;战于牧野,纣军败,自焚于鹿台。
《漢語大詞典》:有殷
指 殷 代, 殷商 。因 商 代曾迁都于 殷 ,故又称 殷 或 殷商 。有,词头。书·召诰:“今相 有殷 ,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
《漢語大詞典》:天乙
即 成汤 。 商朝 的创建者。荀子·成相:“十有四世,乃有 天乙 是 成汤 。”史记·殷本纪:“ 主癸 卒,子 天乙 立,是为 成汤 。”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天乙 革命,而 务光 负石以投河。”
《国语辞典》:殷顽(殷顽)  拼音:yīn wán
周灭殷后,不甘屈服的殷商遗民。
《漢語大詞典》:殷士
殷 人。指 殷商 的臣属。《诗·大雅·文王》:“ 殷 士肤敏,祼将于京。” 毛 传:“ 殷 士, 殷 侯也。” 郑玄 笺:“ 殷 之臣,壮美而敏,来助 周 祭。” 朱熹 集传:“诸侯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则 殷 士者, 商 孙子之臣属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似 夏 民之附 成汤 , 殷 士之窥 周武 。” 元 范梈 《赠陈提举》诗:“ 文 武 既兴 殷 士贡, 申 辕 犹比 汉 儒贞。”
分類:臣属商朝
《漢語大詞典》:申徒
(1).即司徒。官名。申,通“ 司 ”。史记·留侯世家:“ 项梁 使 良 求 韩成 ,立以为 韩王 。以 良 为 韩 申徒,与 韩王 将千餘人西略 韩 地,得数城。”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即司徒耳,但语音讹转,故字亦随改。”
(2).复姓。申,通“ 司 ”。 殷商 时有 申徒狄 。见庄子·大宗师
《漢語大詞典》:殷历(殷曆)
(1).起于 周 末而传于 汉 初的六种古历之一。《后汉书·律历志中》:“案暦法,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 鲁 ,凡六家,各自有元。 光 晃 所据,则 殷 历元也。”
(2). 殷商 时所用历法。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商 代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月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到 祖甲 以后,闰月也有放在年中的。 殷墟 曾出土一片胛骨,上面刻着两个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曰食麦’等文句,是 商 代历书的一部分抄本。”
《漢語大詞典》:殷庶
指 殷商 的遗民。书·召诰:“厥既命 殷 庶,庶 殷 丕作。” 孔 传:“其已命 殷 众,众 殷 之民大作。”
分類:遗民商朝
《漢語大詞典》:十三月
(1).指农历正月。《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 唐 孔颖达 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 人以十一月为正, 殷 人以十二月为正, 夏 人以十三月为正。’”《后汉书·陈宠传》:“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 夏 以为春。” 李贤 注:“十三月,今正月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三易之名:“ 夏 以十三月为正……所谓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参见“ 三正 ”。
(2).指 殷商 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史记·历书“十二无大餘” 唐 司马贞 索隐:“岁有十二月,有闰则云十三月。”按,“十三月” 殷 墟卜辞中常见。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ēng
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称为「三正」。《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自)洎周公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也称为「三统」。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èng
天、地、人的正道。《书经。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汉。孔安国。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
《國語辭典》:殷契  拼音:yīn qì
商代占卜后,书或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纪录文字。参见「甲骨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