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衔恤(銜恤)  拼音:xián xù
怀忧。《诗经。小雅。蓼莪》:「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汉。张衡〈思玄赋〉:「王肆侈于汉庭兮,卒衔恤而绝绪。」
《漢語大詞典》:冤民
受冤屈的人。汉书·于定国传:“ 张释之 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颜师古 注:“言决罪皆当。”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小大之狱无冤民。”明史·循吏传·田铎:“御史行部至 蓬 ,寂无讼者,讶之。已,乃知州无冤民也,太息而去。”
分類:受冤冤屈
《漢語大詞典》:冤气(冤氣)
因受冤屈而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唐 沈佺期 《狱中闻驾幸长安》诗之一:“扈从由来是 方朔 ,为申冤气在 长平 。”《荡寇志》第九八回:“你我的冤气又不知何日出也。”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直到清算斗争时,老汉才把冤气吐尽。”
《漢語大詞典》:冤痛
(1).谓蒙受冤屈而悲愤沉痛。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何其冤痛相似而感动不同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孤魂冤痛,自诉於天耳。”
(2).指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黄初 三年,车驾至 宛 ,以市不丰乐,发怒收 俊 。尚书僕射 司马宣王 、常侍 王象 、 荀纬 请 俊 ,叩头流血,帝不许。 俊 曰:‘臣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冤痛甚矣。”
《國語辭典》:申理  拼音:shēn lǐ
为人洗雪冤屈。《北史。卷六一。窦炽传》:「炽抑挫豪右,申理幽滞,在州十载,甚有政绩。」
《漢語大詞典》:负冤(負冤)
受冤枉。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 太史公 固陋承疑,使 宰我 负寃千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谢在杭:“妾负寃久,求公申之。”
分類:受冤冤枉
《國語辭典》:枉屈  拼音:wǎng qū
1.扭曲、违背。《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阜陵质王延传》:「先帝不忍亲亲之恩,枉屈大法,为王受愆,群下莫不惑焉。」
2.冤枉、冤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只为酒后一时戏言,断送了堂堂七尺之躯;连累二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
《漢語大詞典》:侵枉
侵害而使受冤枉。后汉书·梁商传:“辞所连染及在位大臣, 商 惧多侵枉。”后汉书·陈龟传:“时 三辅 强豪之族,多侵枉小民。 龟 到,厉威严,悉平理其怨屈者,郡内大悦。”
《漢語大詞典》:侵冤
侵凌之,使受冤屈。汉书·韩延寿传:“﹝ 萧望之 ﹞又自陈:‘前为 延寿 所奏,今復举 延寿 罪,众庶皆以臣怀不正之心,侵冤 延寿 。愿下丞相、中二千石、博士议其罪。’” 宋 王安石 《鞠学士知寿州》:“使良民有以休息,而吏不敢为侵冤,岂非所谓能者哉?”
《國語辭典》:蒙冤  拼音:méng yuān
蒙受冤屈。如:「他蒙冤多年,经过法院再三审理,今日终于还他清白。」
《漢語大詞典》:被冤
遭受冤屈。 汉 王充 论衡·变动:“《甫刑》曰:‘庶僇旁告无辜於天帝。’此言 蚩尤 之民被冤,旁告无罪於上天也。” 汉 王充 论衡·死伪:“如谓命未当死而人杀之,未当死而死者多;如谓无罪人冤之,被冤者亦非一。”
《國語辭典》:辩诬(辯誣)  拼音:biàn wū
申辩所受的冤屈。如:「张律师决定在法院为他的当事人进行辩诬。」
《漢語大詞典》:遭枉
遭受冤屈。《封神演义》第十回:“皇后遭枉酷死,﹝ 紂王 ﹞自立 妲己 为正宫。”《封神演义》第二八回:“今丞相欲要攻城,恐城破玉石俱焚,可怜无辜遭枉。”
《漢語大詞典》:桡人(橈人)
谓使人受冤。
分類:受冤
《漢語大詞典》:负枉(負枉)
受冤枉。 宋 洪适 《曾逮浙西提点刑狱制》:“朕驻蹕 吴中 八郡,民跬步可至帝城,其衔寃负枉者,皆能诉于臺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工部管库:“至辛亥大计,主事与给事俱坐鐫级,物论亦有不平之者,终称给事负枉,争为昭雪。”
分類:受冤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