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执法(中執法)
即中丞。《汉书·高帝纪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中执法,中丞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天子狱:“讎家寘 亮 ( 陈亮 )父于州囿,又嘱中执法论 亮 情重,下廷尉。”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七年:“ 安中 之为中丞也,一日,请对,曰:‘臣起诸生,蒙陛下亲擢,备员中执法,惧无以报。’”
分類:中丞
《漢語大詞典》:中赞(中贊)
即中丞。 元 陈孚 《安南即事》诗:“臺章中赞纠,邑赋大僚输。”原注:“中赞,即中丞也。”
分類:中丞
《國語辭典》:中丞  拼音:zhōng chéng
职官名。汉代御史大夫的属官,掌兰台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东汉以降,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的长官。明初设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亦例兼右都御史,因此,明清的巡抚也称为「中丞」。
《国语辞典》:不乱(不乱)  拼音:bù luàn
1.不违离、不紊乱。汉。张衡〈东京赋〉:「将使心不乱其所在,目不见其可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
2.不改变。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常。」
《国语辞典》:蔽遮  拼音:bì zhē
遮蔽、掩护。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唐。姚合〈买太湖石〉诗:「碧光入四邻,墙壁难蔽遮。」
《漢語大詞典》:中宪(中憲)
唐 代中丞的别称。 唐 羊士谔 《巴南郡斋有怀昔年朝谒因成八韵》:“豸角随中宪,龙池列近臣。”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中丞为独坐、为中宪。”
分類:中丞
《国语辞典》:屠烧(屠烧)  拼音:tú shāo
屠杀百姓,焚烧房舍。《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战天下之兵,乘机逐利,四出侵暴,屠烧县邑,贼杀不辜。」
《国语辞典》:棉薄之力  拼音:mián bó zhī lì
形容微小、薄弱的力量。如:「我只是尽一点棉薄之力,何足挂齿。」清。曾国荃〈复恽中丞〉:「前接富将军书,已奏请派兵来此会剿,廷寄复命苏师合攻。弟棉薄之力,得藉各大军佽助,何快如之。」也作「绵薄之力」。
《国语辞典》:迈越常流(迈越常流)  拼音:mài yuè cháng liú
远超越过一般常人。唐。柳宗元〈代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岂若阁下挺拔英气,迈越常流,独契圣谟,以昌鸿业。」
《国语辞典》:扶颠持危(扶颠持危)  拼音:fú diān chí wéi
挽回颠危的局面,匡救国家。宋。秦观〈贺孙中丞启〉:「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间气,为世直儒,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
《国语辞典》:悠然自适(悠然自适)  拼音:yōu rán zì shì
神态从容,心情閒适的样子。宋。陆游〈中丞蒋公墓志铭〉:「得屋优庇风雨,颓垣坏甃,悠然自适,读书旦暮不辍。」也作「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