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冥冥  拼音:míng míng
1.远空。唐。杜甫〈寄韩谏议注〉诗:「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2.幽暗、晦暗。《文选。江淹。杂体诗。潘黄门》:「梦寐复冥冥,何由觌尔形。」唐。张籍〈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3.私下、暗中。《荀子。修身》:「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
4.鬼魂所在之处。如:「下合冥冥」。
《國語辭典》:默然  拼音:mò rán
沉静无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汪锡先回来,见滴珠坐在房中,默然呆想。」也作「嘿然」。
《漢語大詞典》:玄默
(1).谓沉静不语。《淮南子·主术训》:“天道玄默,无容无则。”三国志·吴志·张温传:“争名者嫉其才,玄默者非其谭。” 明 方孝孺 《应教恭赋静妙轩》诗:“孰知神妙理,乃在玄默中。”
(2).谓清静无为。文选·扬雄〈长杨赋〉:“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 李周翰 注:“玄默,无事也。”汉书·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躬脩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旧唐书·文艺传下·刘蕡:“朕闻古先哲王之理也,玄默无为,端拱思道。” 景耀月 《古诗》:“至道尚玄默,寧静持其钧。”
《漢語大詞典》:寂默
(1).静默不语;不出声音。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遣兴联句》:“独居久寂默,相顾聊慨慷。” 宋 叶适 《赵孺人墓铭》:“是年八九月,﹝ 赵孺人 ﹞有上气疾,医每煑药,輒静定寂默,药不果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守陴静坐, 徐城 莫测;鷄犬无声, 顺昌 逐北。巷断夜行,刁斗寂默。譁则易惊,静无不克。”
(2).安静,清静。 唐 元稹 《解秋》诗之五:“夜闲心寂默,涧庭无垢氛。”
《國語辭典》:喑哑(喑啞)  拼音:yīn yǎ
1.哑巴,口不能言。《管子。入国》:「聋盲、喑哑、跛躄、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
2.缄默不语。《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
《漢語大詞典》:喑恶(喑噁)
发怒声。 唐 李白 《拟恨赋》:“騅兮不逝,喑噁何归?” 清 恽敬 《后二仆传》:“﹝ 明光 ﹞于甲夜自起,喑噁独饮酒,持刀奔巡检司。”
分類:发怒
《國語辭典》:掩口  拼音:yǎn kǒu
1.以手遮口。《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2.比喻沉默。《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说谀辞,以曲为直。」
《國語辭典》:哑然(啞然)  拼音:è rán
1.笑声。《列子。周穆王》:「同行者哑然大笑。」明。陆灼《艾子后语。大言》:「方士哑然曰:『余亦忘之矣。』」
2.受到惊恐,一时说不出话来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九。杨大洪》:「道士接金,掷诸江流。公以所来不易,哑然惊惜。」
分類:笑声笑貌
《漢語大詞典》:闵默(閔默)
亦作“ 閔嘿 ”。 忧郁不语。 南朝 梁 吴均 《送归曲》:“送子独南归,揽衣空閔默。”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宣司尝急呼 封彦明 、 王益 ,欲令将兵策应 和州 ,竟閔嘿而止。”
分類:忧郁不语
《漢語大詞典》:隐嘿(隱嘿)
沉默不语。 明 袁宏道 《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而执法之官,遂依违隐嘿,付之无可奈何,此岂立法立官之初意哉?”
《漢語大詞典》:哑口(啞口)
沉默不语;无话可说。 茅盾 《夏夜一点钟》:“这位哑口的顾问决不会掉枪花。” 沈从文 《灯》:“但言语在这老兵头脑中,好象不大够用,一到这些事情上,他便哑口了。”
《漢語大詞典》:顺默(順默)
谓顺从其势而沉默不语。《宋书·徐羡之传》:“臣等荷遇二世,休慼以均,情为国至,岂容顺默。”宋书·何尚之传:“若值 汲黯 、 辛毗 ,必将犯颜切諫,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开物归信门》:“岂容顺默驶流晏安苦海沉沦沸火而不自拔者乎!”
《漢語大詞典》:深嘿
沉默不语。嘿,同“ 默 ”。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当是之时,忠正者慷慨,而怀道者深嘿。”
《漢語大詞典》:腆嘿
亦作“ 腆默 ”。 羞惭不语。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衔声茹气,腆嘿而归。”宋书·颜延之传作“腆默”。 柯灵 《香雪海·小浪花》:“那孩子腆默寡言,我也不信他有这样一副响遏行云、不可羁轭的金嗓子。”
分類:羞惭不语
《漢語大詞典》:喑气吞声(喑氣吞聲)
犹忍气吞声。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他那里喑气吞声,侧立傍行。”
分類:忍气吞声
《漢語大詞典》:针口结舌(鍼口結舌)
钳口结舌,缄默不语。 邓汉锺 《读者之声》:“这真真青年之危机,怎忍得住鍼口结舌!”
分類:缄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