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场(文場)  拼音:wén cháng
1.文士会集的处所。《晋书。卷三四。杜预传。赞曰》:「元凯文场,称为武库。」唐。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今朝野之际,文场至广,掞藻飞声,森然林植。」
2.科举考试的场所。唐。王起〈和周侍郎见寄〉诗:「贡院离来二十霜,谁知更忝主文场。」
3.总称戏曲乐队所用的管弦乐器。文场除为唱腔伴奏外,并演奏器乐曲牌、过门等过场音乐。一说称旧时演奏弦乐的乐师。
《國語辭典》:弦索(絃索)  拼音:xián suǒ
弦乐器上的丝弦。宋。苏轼〈老人行〉:「美人如花弄弦索,只恨尊前明月落。」
《國語辭典》:山口  拼音:shān kǒu
1.两山间交会的隘口。唐。常建〈张山人弹琴〉诗:「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香。」
2.山洞口。唐。王维〈桃源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3.琵琶、三弦琴等弦乐器上端架弦的部位,及箫管的吹窍部位,均称为「山口」。
《國語辭典》:三弦  拼音:sān xián
乐器名,弹拨乐器。长柄,无品(无按音格),三条弦,琴筒为方形圆角,上蒙蟒皮。有大三弦与小三弦之分。俗称为「弦子」。
《國語辭典》:弦子  拼音:xián zǐ
春秋时弦国的国君爵位为子爵,故称其君为「弦子」。
《國語辭典》:弦子  拼音:xián zi
三弦的俗称。参见「三弦」条。
《國語辭典》:子弦  拼音:zǐ xián
最细的丝弦。如三弦、琵琶、南胡的外弦。也作「子弦」。
《漢語大詞典》:弦鼗
见“ 弦鼗 ”。
乐器名。犹今之三弦。
《漢語大詞典》:弦词(弦詞,絃詞)
扬州 弹词的旧称。用 扬州 方言演唱,以三弦伴奏。 清 乾隆 时已经流行。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季麻子:“国朝 李斗 《扬州画舫録》云,评话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 、 孔云霄 、 韩圭湖 诸人,屡为 陈其年 、 余澹心 、 杜茶村 、 朱竹垞 所赏鉴,次之 季麻子 平词,为 李宫保 卫 所赏。又云, 紫瘌痢 弦词, 蒋心餘 为之作古乐府。”
絃詞:扬州弹词的旧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评话盛于 江 南,如 柳敬亭 …… 紫瘌痢 絃词, 蒋心畬 为之作古乐府,皆其选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人参客 王建明 瞽后,工絃词,成名师。”参见“ 弦词 ”。
《国语辞典》:大三弦  拼音:dà sān xián
乐器名,弹拨乐器:(1)形体较大的三弦。北方曲艺大鼓书、单弦牌子曲常用的伴奏乐器。(2)彝族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弥勒、宜良、巍山等彝族居住的地区。琴杆、琴筒均为木制,蒙羊皮。
《国语辞典》:单挡(单挡)  拼音:dān dǎng
1.一种弹词的表演形式,即一人以三弦伴奏的演唱。
2.篮球比赛时,把球传给队友,并替队友挡人,以制造投篮机会。
《漢語大詞典》:六场通透(六場通透)
亦称“ 六场通头 ”。 戏曲术语。谓于文(唱)、武(打)、吹(笛、唢呐)、拉(胡琴)、弹(月琴、三弦)、打(锣鼓)等六种技艺无一不精。一说六场专指六种乐器的演奏,即文场的胡琴、月琴、南弦子,武场的单皮、大锣、小锣。 梅兰芳 许姬传 《舞台生活四十年》一集第五章:“他素性爱好戏剧,场面上鼓板、胡琴、唢呐、海笛都拿得起来,可称六场通头。”